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清朝官员 - 朱一新
朱一新

朱一新

朱一新(1846—1894),字蓉生,号鼎甫。义乌毛店镇朱店人。清光绪二年登进士,历官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为官正义刚直,爱国忧民,直言遭贬。致意执教,任广东肇庆端溪书院主讲及广州广雅书院(广州中山大学前身)山长(校长)。著述颇丰,对经学尤有研究,为清末著名学者、汉宋调和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展开

基本资料

  姓名:朱一新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46年

  国籍:中国

朱一新

  时代:清朝

  籍贯:浙江义乌毛店镇朱店

  民族:汉族

  身份:官员

历史简介

  朱一新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一月初五。同治七年(1868年)朱一新就读于金华丽正书院。同治八年,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诂经精舍肄业,在该精舍曾师从俞樾。同治九年(1870年)参加乡试,中举人,到北京捐资任职内阁中书舍人,著《汉书管见》,编纂《京师坊巷志》。

  光绪二年(1876年)恩科,朱一新中进士,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年散馆,改列一等,升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朱一新被简放湖北乡试副考官,回京后受慈禧太后破例召见。光绪十一年冬,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光绪十二年因上《豫防宦寺流弊疏》而遭贬为六部主事候补,遂以母病为由请准回乡。

  回乡后,受两广总督张之洞邀请,任广东肇庆端溪书院主讲,遂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到达广东,次年到达肇庆。光绪十五年(1889年),朱一新移任广州广雅书院山长。光绪十六年(1890年),康有为移居广州后,朱一新与其有过学术讨论。朱一新在学术上主张汉、宋兼并。光绪二十年朱一新去世。其遗著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由其胞弟朱怀新主持编纂刻印,成分订16册之《拙盦丛稿》。

  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广东学政恽彦彬奏请将朱一新宣付史馆立传,并赏卿衔。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礼部议奏照定章加五品衔,获得批准。宣统元年六月,两广总督张人骏奏请恢复朱一新原职原衔,取消之前的降调处分。

历史著作

  汉书管见

  京师坊巷志(光绪顺天府志的一部分)

  德庆州志

  无邪堂答问

  拙盦丛稿

思想研究

  一.对待汉学和宋学的态度:汉学为基,宋学为宿

  朱一新是一个汉宋调合的学者,以汉学为门径,以明义理为目的。

  朱一新认为治学必以汉学为基,他的书中有大量考据内容,若无汉学基础,则失去治学门径,所以朱一新说“圣贤道寓于文,不通训估者不可治经,即不可明道”。但是如果只是耽于训诂,还是不行,必须以明六经大义为宗旨。

  从汉宋之学来看,朱一新客观分析了汉学和宋学的两学长短,最后各采其长处。把训诂和义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义理在朱一新这里主要指的是程朱理学,对于汉学家注重训诂不强调义理持批评态度,对考据学家戴震,朱一新认为他是重考据、轻义理。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评价戴震的话

  “汉学家略涉宋学藩篱,而以之攻宋儒者,惟戴东原,自以为揭孔孟之精蕴,不知宋儒已先言之矣。戴东原以人欲为天理,宗旨一差全书皆谬”

  鉴于汉学和宋学之长处,朱一新认为是“夫训诂者文字之门径,家法者专经之门径,宗旨者求道之门径。”最后得出结论“汉学必以宋学为宿,斯无乾嘉诸儒支离琐碎之患,宋学必以汉学为始基,斯无明末诸儒放诞之弊。”

  二.对待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态度

  (一)批评春秋公羊学

  朱一新关于今文经学的态度鲜明的体现在和康有为的几封书信中,他对于今文经学家用公羊治群经的做法十分反对。

  朱一新认为“春秋上不及五帝,下不及三王”秦汉之际,言春秋尚无改制之谬说,而公羊学者却“乃欲割裂经文以就己意,举六经大意尽归诸公羊”,公羊学家之言非孔子原意,是曲解圣人,所以他认为今文经学家

  “凡群经略与公羊相类者,无不旁通而曲畅之,即绝不相类者,亦无不锻炼而附和之,舍康庄大道而盘旋于蚁封之上,冯臆妄造以诬圣人,两千年来之经学之厄,盖未有此者也”

  他认为六经是孔子先王治世大经大法,孔子只是讲明大义,六经不是孔子一个私说,六经之义不同,公羊只是汉十四博士一家,以公羊通三统之义治群经十他不妥,在回康有为的信中这样说

  “通三统者《春秋》之旨,非所论于《诗》、《书》、《易》、《礼》、《论语》、《孝经》也”“《诗》、《书》、《礼》、《乐》,先王遗典,使皆一家私说孱于其中则孔子亦一刘歆耳,岂独失为下不信之义,抑亦违敏而好古之心,必若所言,圣人做一经足矣,曷为而有六欤?”

  用公羊解六经,其中多有穿凿附会,尤其对于近代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持批评态度,信中有说“周制已不可行于今”,“通三统之义尤非后世所能行,辩之极精亦是无益”,这是朱一新对于改制的基本看法。对于“汉儒以公羊治经:大义在明三统(夏商周)畅改制之说”,朱一新认为“春秋重义不重制”义则百世所同,制则一主所独。以为周时有四代之制,六经错举其说,孔子殷人,杂用殷礼,并无改制之证,以此来说公羊学家的改制证据为假。

  和康有为论述改制之说时,朱一新认为就算改制,改得也是夏商周三代之制,而不是西人之制。

  如果说公羊学者没有把大义弄清,那么大意在何处,朱一新认为欲清微言大义必先求宋儒,这也是朱一新在康有为信中如此推崇宋儒原因之一。

  (二)古文经为真

  关于今古文真伪问题,《无邪堂答问》中有少量涉及,更多见于康朱二人来往的信中,尤其是朱一新给康有为的答书二中,二人以今古文真伪问题展开辩论。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