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明
常振明 - 简介
常振明,男,1956年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并于纽约保险学院取得MBA学历,高级经济师。
曾任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信公司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常振明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常迵。文革初期,常因停课而赋闲在家,受其父学生余昌民影响而接触围棋,后拜国手过惕生为师。
2009年4月8日,常振明受中信泰富集团委托,出任董事局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以顶替荣智健及范鸿龄的位置。
2010年12月任中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常振明 - 职业经历
1971年,常被选入北京围棋队,与聂卫平等成为队友。
1975年,常进入中国国家围棋队。
1979年,在第一届新体育杯围棋赛中,常振明获得第三名,仅次于聂卫平和陈祖德,1982年被定为七段。
1979年,常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日语。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信任银行部资金处副经理。
1984年,常赴日本大和证券进修,1987年回国后,担任中信实业银行资金部副经理(副处级)。
1989年12月,常被派任中信纽约代表处副代表,同时在纽约保险学院[2]进修,获得MBA学位。
1992年10月,常升任中信实业银行行长助理,次年9月升任副行长。
2002年,常又升任中信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
2004年9月,常调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2006年7月,升任中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2009年4月,出任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
2010年12月,出任中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常振明 - 职业经历
2009年52岁的常振明于2006年8月起,便担任中信泰富的非执行董事。常振明同时担任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副董事长及总经理。此外,常振明还是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并担任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
对于众多香港机构投资者来说,常振明并不陌生。他持有美国纽约保险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头衔,拥有超过20年的银行、金融及证券业经验,曾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行长及执行董事。当年建行能成功上市,吸引了众多海外的机构投资者,与常振明的流利英语及灵活的应对基金经理不无关系。
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会在17:34分于港交所提交公告,宣布常振明已获委任为该公司的主席及董事总经理。上述决定已于4月8日起生效,公司同时宣布,自8日起股份恢复买卖。
常振明 - 成长经历
曾经是一名围棋高手
1971年12月,年仅15岁的常振明已经是北京棋类专业队队员,同期队友除棋圣聂卫平,还包括曾任北京棋院院长的谭炎午七段等。据谭炎午透露,常振明曾在1975年进入国家集训队。
1979年,常振明获第一届“新体育杯”围棋赛季军,这一届冠军是聂卫平、亚军是陈祖德。常振明在比赛中连克王群、程晓流、江鸣久、王汝男等当时国内一流棋手。不过就在这一年,他退役去读大学了。
20世纪90年代初,常振明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纽约代表处副代表,还常常参加当地的围棋比赛。《围棋天地》杂志曾刊载美国一位棋友的回忆文章,说常振明下棋沉着冷静,习惯中盘发力,即使开局不利也往往能后发制人,打败了在纽约的众多韩国围棋高手。
让中信嘉华起死回生
与在赛场上表现一样,临危受命对于常振明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2000年,中信集团嘉华银行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金德琴因贪污受贿,挪用巨额公款,被判处无期徒刑,中信嘉华银行濒临破产。次年,常振明接掌嘉华总裁一职。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为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
在中信嘉华上任后,常振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2001年11月,斥资42亿元收购华人银行,中信嘉华规模和业务大幅度扩大,到2002年上半年净利增长22.6%。中信嘉华银行从此起死回生,并步入良性经营。常振明则在拯救中信嘉华银行中为海内外金融界所熟悉。
中信集团内一位与常振明相当熟悉的人士称,常振明虽是集团中的“第三把手”,却是中信集团的“顶梁柱”。常振明不仅曾担任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中信证券董事长、中信嘉华总裁,还任职中信控股总裁、中信国际金融公司行政总裁等。中信嘉华与香港华人银行的整合、中信证券作为国内首家IPO的证券公司、信诚人寿成为合资寿险界的“突进者”,常振明在其中功不可没。除了可以掌控横跨境内外的大型金融集团,常振明还熟练掌握日语和英语。
面临挑战谋求发展
曾有人问常振明,作为建行行长最担心的事是什么?他回答,是工作流程不够专业完善。他强调,对银行最大的威胁是信贷风险,而要化解信贷风险,必须建立完善细致的工作流程、高效合理的管理系统、公正透明的用人制度等,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
在一次论坛上,常振明表示,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一个是2006年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后,国际资本进入;二是面对股东和监管当局的要求,如何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特别是风险回报;三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差异化,与银行内部管理统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