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科学院 - 郭仲衡
郭仲衡

郭仲衡

郭仲衡,应用数学和力学家,对理性力学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是国际上公认的对弹性理论有卓越贡献的代表人之一。他在力学基础,张量分析,应用力学,现代数学与力学的结合方面有一系列创见性的研究成果。
展开

中科院院士、应用数学和力学家

人物简历

  1933年3月2日 出生于广州市。

  1951-1952年 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学习。

  1953-1954年 波兰华沙大学波兰语言文学系学习。

  1954-1960年 波兰华沙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毕业并获硕士学位。

  1960-1963年 波兰科学院技术基础问题研究所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

郭仲衡

  1963-1979年 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员。

  1979-1993年 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1979-1992年 任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8所大学客座教授。

  1988年 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1年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院士)。

  1993年9月22日 在北京逝世。

科学贡献

   提出应力率的正确定义

  60年代初,国际力学界曾热烈讨论应力率的定义问题,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郭仲衡1960年在《应用力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中张量场的时间导数》系统地分析了各种定义,并从物理角度提出,正确的定义应除去物理体点转动引起的变化部分。国际学术界接受了这个看法。S·札贺尔斯基(Zaholski)在《粘弹性流体力学》中认为,这篇论文“最终地弄清了问题”。这个问题是郭仲衡博士论文的中心内容。1963年2月21日,郭仲衡以流畅的波兰语通过了论文答辩,并得到拉丁文字样“Summa cum Laude”的最高表扬。

   结合工程问题 开展应用数学研究

  “文化大革命”后,郭仲衡回到教学岗位。他带领工农兵学员下厂“开门办学”。一向搞理论的郭仲衡凭他那股“问到底”的劲儿废寝忘食地搞实际问题,边学边教边实践,也颇有成绩。有一个实际问题要用到轴对称有限元,由于轴上的奇性,一般认为单元刚度矩阵的“简单近似有时优于准确积分”,准确公式是误差大的根源。学生不理解这种说法,他也接受不了。他利用春节期间机房空闲,追踪一简单例子计算的运行,终于发现该准确公式推导时假设三角单元无边平行于对称轴,有些项互相抵消了。当然,这公式不适用于有边平行于轴的单元。可是,这种单元的存在经常是不可避免的。这个逻辑错误的纠正使轴对称有限元摆脱了困境。郭仲衡提出接触问题的广义子结构法,使计算量降至最低限度。有一工程部门要求计算一种有开口分支的闭口薄壁杆件。工程力学界一向认为,开口和闭口的薄壁杆件是两种不同质的构件,相应地有两种互不相容的理论。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郭仲衡建立了开闭口复合型薄壁杆件的统一理论,将原有两种理论作为特殊情形包含在内,使薄壁杆件理论起了一个质的变化。又有一个实际部门,为了估计寿命,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值微分。郭仲衡发展了名为“切贝舍夫多项式局部拟合微分法”,使得计算精度高于当时“AD报告”报道的方法。以往,我国用“反靠”办法加工凸轮靠模,两次机械加工误差的积累成为精度低的原因。他提出一种直接计算凸轮靠模轮廓线坐标的方法,编制了程序,使得可以一次性地在坐标镗床上直接加工靠模,从而精度提高数倍,改进了使用凸轮的机器(如内燃机)的性能。

  正在起劲地联系实际的某一天,郭仲衡偶然在外文书店发现,书架上一批处理的《物理大全》中有他还未见过的C.杜鲁斯德尔(Truesdell)和W.诺尔(Noll)的《力学非线性理论》(The Nonlinear Field Theories of Mechanics,Handbuch der Physiv Bd.Ⅲ/3,Berlin:Springer,1965),书里竟引述了他在波兰发表论文中的17篇。在弹性一章的开端还写道:“我们这里讨论的某些部分归功于……。”在脚注中按时间顺序排列了包括郭仲衡在内的29位在非线性弹性有卓越贡献的代表人物。

   提出有限变形论的π方法

  希尔主轴法的提出是有限变形论的重大进展,它解决了许多内禀方法尚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用希尔应变类进行运算时,主轴法更是不可取代的。郭仲衡1983年曾撰文在《力学进展》上向我国读者系统介绍了主轴法,然而,在场的问题上,主轴法几乎是无用的。有限变形论的许多基本量,特别是与希尔应变类相联系的有关量的内禀表达问题尚待解决。这里对偶法已无能为力。1989年,郭仲衡终于完成了普适的“主轴内蕴法”的构思,简称π方法,来源于“Principal Axis Intrinsic Method”缩写“PAI”的拼音。这种方法一揽子地解决了所有有限变形基本量的内禀表达问题,克服了希尔主轴法不能用于场的问题的根本缺陷,在《有限变形中的π方法》一文中作了详细的叙述。π方法在中间过程不仅用到了标架,而且是主标架(一种特殊的标架),但最终结果却是抹去了标架的任何痕迹的内禀表达,可以说是“退两步,进三步”,结果是前进了一大步。这就是兵法中所谓的“欲擒故纵”。至此,他的学术思想演化得更灵活了,不固执地拘泥于过程,而着眼于最终结果,着眼于解决问题。

   建立大变形微极弹性拉格朗日场论

  60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一门“辛几何力学”。在一般情况下,力学系统总是受到或多或少约束。约束系统的构形空间是微分流形。辛几何力学以近代微分几何为基本工具,在流形上进行分析,发掘出力学系统的基本数学结构。在1986年第一届“MMM”会议上,郭仲衡作了题为《Hamilton力学的几何理论》的专题报告,宣传了这门力学。研究约束系统的大范围运动和稳定性必须用近代微分几何。面对新的挑战,是退缩,绕道,还是应战?郭仲衡选择了后者。1982年回国后,他在北大数学系马上开力学的几何理论课程,组织讨论班,带这方面的研究生,期望培养和吸引学生对付这个新挑战。R·W·布洛凯特(Brockett)有这样两段话:“力学是描述性的,而控制是规定性的。因此,前者是自然科学,后者属工程科学”;“作为控制和动力学的共同基础的通用语言(Lingua franca)几何已取代了分析。”这两段话为郭仲衡在新形势下的教学和科研向前发展起了导向作用。力学和控制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用到的数学工具有相近之处,研究大范围运动固然要用到几何,而研究大范围控制也同样要用到它。目前,力学和控制这对孪生兄弟的几何理论正吸引着郭仲衡的主要注意力。他和他的学生们在这方面已做了一系列工作。他建立了大变形微极弹性的拉格朗日场论。1991年,他的一个学生完成了我国在非线性控制几何理论方面的第一篇博士论文。

  郭仲衡总是坚持第一线教学。他既教数学,又教力学和控制,更教两者的结合,注意讲近代数学的力学背景和现代力学的数学基础。他注意培养学生既有严格而现代的数学训练,又有乐于解决应用问题的兴趣。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喜欢和他们接触,经常讲一些自己的经历。有个学生在考卷上写道:“从郭老师细致入微的分析推理和不辞辛苦的精神,学到了怎样做学问和怎样做人,非常感谢郭老师。”

  郭仲衡自幼受父亲“尊师重道”传统观念的熏陶。对师长们,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他都很尊敬,学习他们的渊博学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品德。而他以勤奋好学和钻研进取的精神也赢得了师长们的器重、爱护、关怀和扶植。郭仲衡认为,以师长们对待自己的态度来对待、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下一代,就是对师长们的最好报答。

  正在起劲地联系实际的某一天,郭仲衡偶然在外文书店发现,书架上一批处理的《物理大全》中有他还未见过的C.杜鲁斯德尔(Truesdell)和W.诺尔(Noll)的《力学非线性理论》(The Nonlinear Field Theories of Mechanics,Handbuch der Physiv Bd Ⅲ/3,Berlin:Springer,1965),书里竟引述了他在波兰发表论文中的17篇。在弹性一章的开端还写道:“我们这里讨论的某些部分归功于……。”在脚注中按时间顺序排列了包括郭仲衡在内的29位在非线性弹性有卓越贡献的代表人物。

  事情发生了变化,1977年5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提倡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郭仲衡参与了1978年全国力学规划的“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部分的工作。在规划会上和会后,郭仲衡向我国学术界介绍了国际上理性力学、应用数学和非线性力学的近期进展情况,后来,为了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了“理性力学和力学中数学方法专业组”,由钱伟长教授任组长,郭仲衡任副组长,之后,专业组改为专业委员会,钱伟长和谈镐生教授任顾问,郭仲衡任主任。郭仲衡在“文化大革命”前的想法复苏了,遂将留下的讲义修改补充成《非线性弹性理论》一书,于1980 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理性力学观点系统介绍有限变形和非线性弹性的专著,许多高等院校用它作研究生教材,以后我国在此领域出版的一些书参考或直接采用郭仲衡在该书首先引进的两点张量记法。

  郭仲衡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在研究中不仅努力应用张量,而张量理论本身也成为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崇尚以至于醉心张量的内禀方法。他力图不仅内禀地表达一切研究结果,而且也内禀地进行推导论证。专著《张量》就是本着这个精神而写的,包括了他前期的部分研究结果。

  凯莱-哈密顿(Cayley-Hamilton)定理的现存证明大都是指标形式。还在波兰时,郭仲衡发现意大利学者C.布拉里佛尔蒂(Burali-Forti)和R·马尔科龙戈(Marcolongo)在1913年给出过一个三维情况的抽象证明。20多年来,郭仲衡一直想将这个符合他崇尚的美妙证法推广至几维情形。1985 年,他的夙愿才得到实现,关键在于应用外代数。他有机会看到D·H·萨庭格尔(Sattinger)和O·L·维佛(Weaver)在专著《Lie群和Lie代数的物理应用》中的一段话,大意是,经过长期的角逐,向量的吉布斯(Gibbs)记法在50年代赢得了胜利,而微分形式则尚在角逐中,看来也要赢得胜利。他深信不疑这个胜利。外代数的得心应手的应用使他得以长驱直入,得到或改进了张量分析中的一系列深刻结果。1989年,郭仲衡在意大利比萨作演讲,说到这些结果渊源于推广该国布-马两氏的一个证明时,在座听众表示钦佩和浓厚兴趣。

  1980年,郭仲衡应聘为联帮德国鲁尔大学客座教授,讲授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他完全使用内禀方法。唯独伸缩张量率,他只能给出当时文献仅有的R.希尔(Hill)的主轴表示。郭仲衡常因此引以为憾,惦记在心。1982年,他终于用对偶法得到了这个抽象表示,使这个问题得以突破,国际上称为“郭氏速率定理”。C.杜鲁斯德尔将这个结果补充进1991年出版的专著《理性连续统力学引论》第二版。对偶法在中间过程用到了标架,尽管是任意的,毕竟是用到了。他似乎从原来彻底不用标架的宗旨退了一步,但得到的却是单纯抽象推导不出的内禀结果。他说,这是“退一步,进二步”。对偶法还不是一种普适方法。上述突破是一个未能带动全局的孤立事件,但它毕竟显示了内禀表达是可能的。这一论文发表后,激发了国际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从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人物成就

  发表论文120余篇应用 数学和力学家。原籍广东中山,出生于广东广州。1960年获波兰华沙工业大学硕士学位。

  1963年获波兰科学院基础技术问题研究所“最高表扬”的博士学位。

  1988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从事基础力学、应用力学、张量分析和数学力学等方面的研究。首创两点张量抽象记法;在连续介质力学中率先使用Lie导数;得到非线性弹性动力学现存3个精确解中的2个;解决了3个本构基本量的正确定义及内蕴表达,所给出的伸缩张量率被称为“郭氏速率定理”;建立了开闭口薄壁杆件的统一理论;提出了对场问题普适可用的“主轴内蕴法”,简称“π-方法”。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要论著

  1 Guo Zhong-heng.Time derivatives of tensor field in nonlinear continuum mechanics. Arch. Mech. Stos, 1963, 15(1):131~163.

  2 郭仲衡.关于有限元法轴对称问题的一点注记.计算数学,1978 (4):51~52.

  3 郭仲衡.弹性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的“广义子结构法”.中国科学A辑,1980(9):838~846.

  4 Guo Zhong-heng.A unified theory of thin-walled structures.J.Struct.Mech,1981,9(2):179~197.

  5 郭仲衡.积极开展理性力学的研究.力学与实践,1978,1(2):1~6.

  6 郭仲衡.非线性弹性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7 郭仲衡.张量(理论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8 郭仲衡.张量运算的外代数方法.数学进展,1991,20(3):335~343.

  9 Guo Zhong-heng.Rates of stretch tensors.J.Elasticity,1984,14(3):263~267.

  10 郭仲衡,R.N.Dubey.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中的“主轴法”.力学进展,1983,13(3):1~17.

  11 Guo Zhong-heng.π-method in finite deformations.Proc.Inte.sym.“Nonlinear Problem in Eng. & Scc.”,Beijing : Science Press, 1992, 82~89.

  12 郭仲衡.Hamilton力学的几何理论.近代数学与力学(郭仲衡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21.

  13 Guo Zhong-heng.Huo Yong-zhong.The Lagrangean field theory of finite micropolar elasticity. Adv. in Science of China, Mechanics,1991,1,1~12

京剧演员

个人简介

  郭仲衡(1889~1932),名权。 北京人。出生:1889年8月3日,光绪十五年(己丑)七月七日;逝世:1932年12月28日,农历壬申年十二月初二日。原业 医生,喜好 戏曲,与 贾洪林、 王凤卿等 名演员相友善,并参加“春阳友会”票房演唱。1918年左右下海为专职 演员,工 老生。

唱腔特色

  他的嗓音高亮雄劲,有 汪派( 汪桂芬)“脑后音”,又将 谭派、 余派的行腔吐字融于汪派唱腔之中。他曾与 董俊峰合演《 断密涧》,并擅长王帽戏,代表剧目有《 完璧归赵》、《 文昭关》、《让成都》、《 战长沙》、《白马坡》。

个人经历

  1931年随王瑶卿、侯喜瑞、九阵风、芙蓉草、程玉菁等,赴天津新新戏院连演一至十二本《雁门关》。次年便病故于协和医院,当年病历为38652号。时年仅43岁,正当盛年实为可惜。郭仲衡不仅精医、能戏,还善书法。曾代梨园同仁为梨园公会所挂之匾书写过“同咏霓裳”、“黄中通理”等匾,就在他病逝那年,还书写了“宏德衍泽”之匾。

  郭仲衡子翰生早夭,故其兄菊荪将次子亭敏过继为子,即郭少衡。另有子亭栋、亭杰均不从艺。其次女丽华曾为北医三院护士长。

活动年表

  19条事件

  1914年,农历甲寅年:春阳友会票房成立

  春阳友会票房在北平崇文区东晓市大街129号的浙慈会馆成立。创办人樊棣生。该会之名取“春阳明媚、生机旺盛”之吉意。名誉会长李经畲,票房规模设施,犹如正式剧团。特邀钱金福、姚增禄、鲍吉祥、李春霖、王荣山、曹二庚、律佩芳、诸茹香等来此授艺和指导排练。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姜妙香、姚玉芙、刘砚芳、余叔岩等以会员身份参加活动。红豆馆主、卧云居士、郭仲衡、言菊朋、包丹庭、朱琴心、王又荃、贾福堂、松介眉、张小山、蒋君稼、赵子仪、恩禹之、乔荩臣、世哲生、林钧甫、铁麟甫、李吉甫、柏心庭、孙庆棠、赵翰卿、樊杏初、许松庭、文一舟、潘致忱、周袼庭、钱仲明、邱伯安、沈云阶、陈远亭等均是该会的名票。由于人才济济行当齐全,文武戏均能演出,如《探母回令》、《失·空·斩》、《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单刀会》、《四五花洞》、《宁武关》、《连升店》、《九莲灯》、《石秀探庄》、《雅观楼》、《九龙山》、《广太庄》、《战宛城》、《一箭仇》、《四平山》、《铁笼山》、《挑华车》、《长坂坡》、《通天犀》、《小放牛》、《打瓜园》、《湘江会》、《游龙戏风》、《贵妃醉酒》、《穆柯寨》、《三击掌》、《战蒲关》、《徐母骂曹》、《钓金龟》、《青石山》、《金钱豹》等。

  1919年,农历己未年:言菊朋以票友领班赴汉演出

  汉口合记舞台请王蕙芳转约言菊朋以票友领班赴汉演出,同行角色有郝寿臣、小翠花、贯大元、王又荃、郭仲衡、姜妙香、王蕙芳等数十人。演期十二天,得银二千元。彼时言氏正供职蒙藏院,请假半月而往。行头多借自郭仲衡。返京后仍供职如旧。

  1919年9月11日,农历己未年闰七月十八日:余叔岩老母六十华诞堂会。

  余叔岩老母六十华诞,在西河沿内正乙祠举办一场盛大堂会。白天演出杂耍,晚上演出京剧。其间名伶反串,妙趣横生。

  梅兰芳在《辕门射戟》中反串小生吕布,风仪俊美,唱工佳妙刚健委婉,一洗脂粉之气,观众为之倾倒,乃该晚堂会中最为精彩之一出。梅此剧乃名小生朱素云所授。剧中第二场“看过了花笺纸二张”一段“二黄”,梅唱来抑扬顿挫,曲尽其妙。“刚强怎比楚霸王”一段“二六”,嘹亮婉转,婀娜刚健兼而有之,宛然小生好腔。第三场“射戟”及“修书”,做派均极稳练。末句“摇板”“从今后不管是和非”之“后”字,响遏行云,真欲去天三尺。该剧中梅唱工之繁妙足以压倒正工小生。加之余叔岩配演刘备,亦为此剧生色不少。穆麻子扮演张飞,李寿山扮演纪灵。

  《春香闹学》由架子花脸李寿山扮演春香,以其伟岸之躯强做少女娇憨之态,令人捧腹。《打杠子》由旦角芙蓉草反串强盗张三,武花脸钱金福反串村妇,竟用沙哑之嗓念柔媚之音,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演到村妇用计诓过杠子之后,他一反“常态”,恢复其武花脸的表演,挥舞木杠,上下翻飞,有奇峰突起之妙。

  此次堂会的第五出为余叔岩、王长林的《问樵闹府》。开场是郭仲衡、贾福棠的《百寿图》,第二出是《八蜡庙》,余叔岩饰朱光祖,系反串武丑。

  1923年3月10日,农历癸亥年正月廿三日:程艳秋首演《红拂传》

  程艳秋于北京华乐园日场首演《红拂传》。程艳秋饰红拂,侯喜瑞饰虬髯公,郭仲衡饰李靖。

  1923年6月9日,农历癸亥年四月廿五日:程艳秋首演《花筵赚》

  程艳秋于北京华乐园日场首演《花筵赚》。程艳秋饰碧玉,郭仲衡饰温峤,吴富琴饰刘芳姿,王又荃合作演出。

  1923年8月18日,农历癸亥年七月初六日:程艳秋首演《风流棒》

  程艳秋于北京华乐园日场首演《风流棒》。程艳秋饰李珠英,王又荃饰荆瑞草,侯喜瑞、荣蝶仙、郭仲衡、张春彦合作演出。

  1924年4月13日,农历甲子年三月初十日:程艳秋首演《金锁记》

  程艳秋于北京三庆园日场首演《金锁记》。程艳秋饰窦娥,王又荃饰蔡昌宗,郭仲衡饰海瑞,文亮臣饰蔡母,曹二庚饰张驴儿,慈瑞泉饰禁婆,慈少泉饰山阳县知县,李四广饰张母。

  1924年12月14日,农历甲子年十一月十八日:程艳秋首演《碧玉簪》

  程艳秋于北京三庆园日场首演《碧玉簪》。程艳秋饰张玉贞,王又荃饰赵启贤,郭仲衡饰张瑞华,吴富琴饰小蕙。

  1925年8月20日,农历乙丑年七月初二日:鸣盛社改为鸣和社

  在鸣盛社支持一年有余后,社长果湘林先生不胜劳烦,程艳秋亦不忍老岳受累,决定自行出面组班,特聘梁华亭先生任社长,经理内外社务,改组鸣盛社为鸣和社,班底成员有郝寿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张春彦、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声社老伙伴。请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后台管事,文武场面则有琴师穆铁芬、鼓师杭子和、陈鸿寿及锡子刚等。由金仲荪任编剧,程艳秋挂头牌自兼编导和唱腔身段设计。

  1925年12月12日,农历乙丑年十月廿七日:程艳秋首演《文姬归汉》

  程艳秋于北京三庆园日场首演《文姬归汉》。程艳秋饰蔡文姬,王又荃、王瑶卿、郭仲衡、贯大元、周瑞安、侯喜瑞、曹二庚合作演出。

  1926年1月29日,农历乙丑年十二月十六日:程艳秋首演头二本《福寿镜》

  程艳秋于北京华乐园日场首演头二本《福寿镜》。吴富琴、王又荃、王瑶卿、郭仲衡、文亮臣、周瑞安、蒋少奎合作演出。

  1926年1月30日,农历乙丑年十二月十七日:程艳秋首演三四本《福寿镜》

  程艳秋于北京华乐园日场首演三四本《福寿镜》。吴富琴、王又荃、王瑶卿、郭仲衡、程丽秋、周瑞安、蒋少奎合作演出。

  1926年5月29日,农历丙寅年四月十八日:程艳秋首演《沈云英》

  程艳秋于北京华乐园日场首演《沈云英》。程艳秋饰沈云英,王又荃、文亮臣、郭仲衡、吴富琴、周瑞安、侯喜瑞、曹二庚合作演出。

  1927年1月15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十二日:程艳秋首演《斟情记》

  程艳秋于北京华乐园日场首演《斟情记》。程艳秋饰朱福姑,王又荃饰陈多寿,文亮臣、郭仲衡、曹二庚合作演出。

  1928年9月20日,农历戊辰年八月初七日:程艳秋首演《梅妃》

  程艳秋于北京华乐园日场首演《梅妃》。程艳秋饰江采萍,郭仲衡饰唐玄宗,赵桐珊饰杨玉环,李洪春、周瑞安、王又荃合作演出。

  1928年12月3日,农历戊辰年十月廿二日:程艳秋首次赴武汉演出

  程艳秋首次赴武汉演出,配演的有贯大元、郭仲衡、侯喜瑞,演于新市场大舞台。从12月3日到12日,演出了《花舫缘》、《玉堂春》、《红拂传》、《鸳鸯冢》、《红髻烈马》等新老剧目。程艳秋首次来武汉,大受欢迎,天天满座。

  1928年12月14日,农历戊辰年十一月初三日:程艳秋为鄂北工赈会义演

  12月14日至12月16日三天,程艳秋与一同首次赴武汉演出的贯大元、郭仲衡、侯喜瑞等为鄂北工赈会义演。

  1930年1月30日,农历庚午年正月初一日:1930年1月30日广德楼演出

  广德楼本日由斌庆社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双摇会》(王盛意)

  《彩楼配》(俞步兰)

  《草桥关》(裘桂仙)

  《连环套》(耿长春)

  《蟠桃会》(俞振庭)

  《定军山》(刘又萱,王文源,孙毓堃)

  《阳平关》(侯喜瑞,陈富瑞,曹玺彦)

  《御碑亭》(雪艳琴,郭仲衡,朱素云,雪艳舫,曹二庚)

  1931年6月10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二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二天。

  中午十二时开演

  《富贵长春》(麒麟童,赵如泉)

  《八百八年》(袁履登,王晓籁)

  《空城计》(郭继云)

  《宇宙锋》(季小姐)

  《群臣宴》(孙化成)

  《庆顶珠》(王庾生,小杨月楼)

  《安天会》(刘宗杨)

  《北湖州》(郑永泉)

  《状元谱》(张藻辰,金仲仁)

  《玉堂春》(芝英夫人,高庆奎,姜妙香,张春彦)

  《定军山》(谭富英)

  《坐宫》(王少楼,华慧麟)

  《两将军》(李万春,蓝月春)

  《骂殿》(程艳秋,贯大元)

  《独木关》(李吉瑞,小桂元,苗胜春)

  《卖马》(王又宸)

  《长坂坡》(杨小楼饰赵云,高庆奎饰刘备,雪艳琴饰糜夫人,雪艳舫饰甘夫人,刘砚亭饰张郃,刘奎官饰张飞,蒋宝印饰曹操,刘斌昆饰夏侯恩)

  《全部红鬃烈马》:

  《彩楼配》(徐碧云)

  《三击掌》(尚小云,贯大元) 《别窑》(麒麟童,王芸芳)

  《探寒窑》(程艳秋,龚云甫)

  《赶三关》(郭仲衡,芙蓉草)

  《武家坡》(梅兰芳,谭富英饰前薛平贵,言菊朋饰后薛平贵)

  《算粮》(谭小培,雪艳琴)

  《银空山》(谭小培,荀慧生,姜妙香)

  《大登殿》(梅兰芳,荀慧生,马连良,龚云甫)

重庆市劳动局副局长

  郭仲衡(1916-1966)曾任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委主任委员、重庆市劳动局副局长。原名郭正权,曾用名郭宗恒,安徽省霍邱人,男,汉族。194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先后在重庆松花江中学、建川中学、安徽省霍邱县中学等校任文史教员、教务主任等职。1941年在重庆参加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任农工党重庆市党部执行委员兼秘书处主任、代理主任委员。1949年参加四野南下工作团,曾在江西省文教厅编审出版社工作。1951年奉农工民主党中央指示,由江西调回重庆工作,任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工委副主委、第一届重庆市委主任委员、四川省委副主委和第二、三届重庆市委委员。曾任重庆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第一至六届和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委员,1955年兼任重庆市劳动局副局长,重庆市第一、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第一、二届政协常委,第三至五届市政协委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郭仲衡因受发病在重庆逝世,终年50岁。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