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
周仲瑛 - 简介
医生姓名:周仲瑛
性 别:男
所在科室:疾病科
工作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擅长内科疑难杂症及肿瘤疾病的中医治疗
周仲瑛 - 简历
1928年生于江苏如东,
1941~1946年随父周筱斋教授学医,
1947年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
1955~1956年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
1948年~1955年开业行医
1956~1983年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内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长。
1983~1991年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曾兼中医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5年起)。
1991年~至今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周仲瑛 - 社会兼职
省级中医内科(急难症)重点学科带头人,
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医)二、三届成员,
江苏省教委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国家教委科技委医药卫生学科组一、二届组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
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一、二、三、四届委员,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第五届委员,
《中医杂志》编委及特约编审,
《江苏中医》编委会常委(86年至今),
江苏省中医学会四、五、六、七届副会长(暨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药品审评委员会一、二、三、四届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教委高评委委员,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江苏省第一届中医药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中医学院、新加坡中医学院、美国普士顿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周仲瑛 - 荣誉
1990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1年获全国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1993年被省教委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
1994年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授予著名名中医称号,为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周仲瑛 - 学术成就
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为基础,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中找出病证的病理特点、诊治规律,进行辨证立法,制方选药,作为课题研究设计的基础。提出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还是中医科研必须重视的思路和方法。
先后主持国家级、部级、省级以上课题24项,已取得研究成果18项,获科技进步奖13项,如“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1988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药治疗病毒性高热的研究”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清化瘀毒、调养肝脾法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1998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创制科研用药24种,已转让多家药厂。
周仲瑛 - 学术思想
在学说上主张不执一家之说,善于综合应用各家学说之长,从应用中求发展,通过实践提出新的论点和治法。如认为流行性出血热主要表现为卫气营血的传变经过,并见三焦、六经形证,因此应综合温病、伤寒等各家学说,针对出血热各个病期的病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治法和方药,并提出“病理中民在气营”的新论点,使疗效得到显著的提高,病死率降到1.11%,低于当时报道的全国平均值3.45%,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某些感染性高热重症有卫气营血传变者,主张到气就可气营两清,阻断病情发展,邪热入里者应早予通利,从而明显提高了病毒性高热重症的疗效;对厥脱证(休克)的研究提出“气滞络瘀、内闭外脱”为其基本病理特点,从而首创气血同治,行气活血与扶正固脱合法,并创制辨证系列注射剂,治疗136例,病死率4.41%,明显优于对照组,已列为国家新药开发课题;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提出“三毒”(热毒、血毒、水毒)学说,认为“瘀热水结、阴津耗伤”是其病机、病证特点,确立泻下通瘀、滋阴生津治法,研制成泻下通瘀合剂,治疗202例,显效率88.6% ,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的 42.9% 和78%。在科研中重视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阐明其理论实质及药物的作用机理,从而对中医理论有所创新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临床应急能力。
倡导“病理因素--第二病因说”。强调重视气血的关系及痰瘀在诸多疾病中的病理作用。如对高血压病、厥脱(休克)的研究,强调从气血立论,按调气和血立法;对出血热、乙型肝炎的治疗常从瘀热着眼,并首创“瘀热型血证”这一特殊证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则以痰瘀痹阻为论治根据。
一贯强调中医学的优势在于临床,诊病必须发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提出“审证求机论”,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病机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通往论治的桥梁,病机词汇则是表达所得印象的理论核心,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是进一步演绎分析的基础。若症候交叉复合,病机错杂多端者,则采用不同词汇组合表达,并体现其内在因果联系。辨证既求规范,使理法方药相互联系。如苦辛通降治胃痞;酸甘复合养胃阴,脾胃疾病每易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故常以温清通补复合应用等。治疗肿瘤,既重视对瘤体本身的治疗,即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中强对整体正气的扶助;既注意肿瘤在发病机理上的共性,又寻求不同部位肿瘤的特殊性而采用特异性治疗措施;既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总结中医防治肿瘤的基本规律,制定诊治常规,又重视辨病治疗,制定有效专方专药,提高疗效。用言善于变通,精于识辨类方的异同,选药从同类药的共性中寻求个性,讲究配伍关系。
周仲瑛 - 管理思路
重视学科建设,对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发挥了先导作用。首创内科学总论、辨证论治纲要,确立以脏腑为辨证的核心、内科疾病系统分类的基础,为临床专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途径。此后为拓宽学科领域,开辟了疑难病证的研究,并为新兴的中医内科急症学做了大量的开拓奠基工作。创建了我校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材,编写教材、专著27本,主编、副主编18本,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内科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特等奖。
周仲瑛 - 治学
始终认为临床医学必须以提高疗效为首要目标,先后提出了审证求机论、辨证五性论、知常达变论、复合施治论等理论观点,对外感热病倡“气营中心说”、急性肾衰创“三毒说”,而对内伤杂病创“内生六淫说”、“第二病因说”等,揭示了临床辨证论治的特殊规律。辨证强调注重病机分析,尤其重视气血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影响,对疑难杂病多采用复合立法,用方精于识辨类方的异同,选药擅从同类药中寻求个性及其配伍关系,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的学术思想体系。创立以脏腑为疾病系统分类的内科学总论,对临床专业分化发挥了先导作用。创建了“中医内科急症学”分支学科,主编教材、参考配套用书,为振兴中医急症医学奠定了基础。
周仲瑛 - 论读书
广悟经典,融会贯通
中医经典所提出和阐述的问题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即便是在今天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只有通过中医药经典的学习,了解古代医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辨证立法及处方用药的思路,我们才能掌握中医药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典理论虽然比较枯燥,但不空洞,也不是泛泛的说教,是前人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是对中医系统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提练,经久不衰。如果能够读熟读透经典,前后融会贯通,临证时便可左右逢源。如抵当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名方,用以治疗下焦蓄血证等,谓“太阳病,……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我在临床上对之加减后,常用于瘀血内著之中风、老年性痴呆、恶性肿瘤、血栓性脉管炎、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回流障碍的肿胀等见有瘀热内结、血瘀内停证者,使瘀热从下窍而去,疗效较好,体现了用典而不泥于典,临证贵在变通。
溯源逐流,温故知新
中医经典著作是扎根于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精华,历代医家又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不断加以丰富、充实,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是中医的源头和根基。
周老指出,学习中医的门径有二。一种是从源到流,以四部经典著为奠基,系统学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然后再下溯历代医著。这种方法,能打下较好的理论根基,弄清水源木本,有充足的“后劲”。但在初学阶段,感到枯燥、茫然,难以领悟其中意义,但可利用此时记忆力好的优势,在这一时期多背一些经方段落,虽不能完全理解,待以后在临床中,慢慢消化回味,可受用一生。另一种是从流到源,就是把后世浅近实用的读物,如《汤头歌诀》、《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加以背诵记忆,同时阅读《温热经纬》、《温病条辨》、《医宗金鉴》、《医学心悟》、《医方集解》等书,进入临床时还要选读2~3家医案。这种学习途径,容易与临床接近,但理论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仍然需要在经典著作上加强学习,才能加深功底,否则缺乏后劲。另外,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后,对原来学习的经典理论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进一步加深对此前学习过的(经典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以自己过去研究出血热的切身体会,周老谈到了对《伤寒论》的太阳蓄血证与蓄水证二者关系和证治有了新的见解。《伤寒论》指出两者病位均在膀胱,前者是热入血分,故小便自利,而有神志变化,后者是热在气分,故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并以此为鉴别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方药。但在研究中发现,蓄血证有小便自利者,亦有小便不利者,小便利与不利既与蓄血的病位有一定关系,且可因病而异。且蓄水和蓄血二者可同时存在,并可以互为因果。继而,周老提出了出血热少尿期的病机核心是瘀热水结,以泻下通瘀、滋阴利水为治疗大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立足临床,科研促新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学受到了西医的冲击,中医自然不能固步自封,事实上,中医药学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只是在目前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中医应该考虑如何按自身发展规律前进,而又不迷失方向。
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不是凭空臆想,中医的科研也不是在实验室里对理论结构的设计,周老在研究“厥脱”重症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回顾《伤寒论》提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认识到“阴阳气不相顺接”的病理实质是“气滞络瘀,脉道不利”。并根据辨证创立三个基本治法:热毒内陷证,治以行气活血、抗厥通脉为主;气阴耗竭证,治以行气活血、救阴生脉为主;正虚阳亡证,治以行气活血、回阳复脉为主。研制了辨证治疗休克(厥脱)的系列中药制剂———抗厥通脉、救阴生脉、回阳复脉三种静脉注射液,临床治疗213例休克(厥脱),另设对照组77例(西药多巴胺或阿拉明常规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扩容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失调等)。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7%,病死率为5.63%;对照组分别为77.9%、22.08%,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通过上述研究,既揭示了“阴阳不相顺接“的病理实质,而且显示了在科研方面的中医辨证论治特色。
通过对经典文献的感悟和实践,周老认为中医经典理论不仅能够切实指导临床,还有助于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和疗效,应在在应用中得到深化和创新,科研立题应提供切合中医实际的论据,临床结合经典理论的学习和应用才可以取得跨越式的继承和创新。
- 1[MP4]2025 不要你的红包发财发福中国年 小哈尼Viki Miko晓倩 JaniceOfficia2024-12-15
- 2[MP4]2025新年歌新年歌儿大家唱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Officia2024-12-15
- 3[MP4]Erva da Jamaica - Live in Indian Spirit - Germany2024-12-15
- 4[MP4]Neelix - Bang Bang (Sighter Remix - Official Music Video)2024-12-15
- 5[MP4]超嗨串烧BEAUZ - PSY POP _ HARD TECHNO DJ SET Borderland Festival Malaysia2024-12-15
- 6[MP4]2025 黄铭德尾尾庙宇朝拜一家大小2024-12-15
- 7[MP4]2025新年歌同欢共乐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feat巧千金 Joanne Miko Official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