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中医学家 - 魏指薪
魏指薪

魏指薪

魏指薪(1896~1984年),山东省曹县人。出生于世医之家,为第21代伤科传人。幼年就读于私塾,年青时随父魏西山学习中医骨伤科医术,后与胞兄魏从龙、堂兄魏从先等一起行医。
展开


魏指薪 - 人生经历

1925年抵沪,设诊所于南市。1955年参加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仁济医院工作。1958年上海市伤科研究所成立,和著名骨科专家叶衍庆教授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伤骨科研究工作。曾任上海市伤科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祖国医学教研组主任、教授,附属瑞金医院中医伤科、中医教研室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

魏指薪 - 主要成就

魏氏勤于著述和研究,编写或指导完成了《关节复位法》、《伤科常见疾病治疗法》、《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等论文或专著。1984年上海市伤科研究所为纪念他90寿辰编印了《伤科论文汇编第六辑》一书,共收集有关魏氏伤科学术论文70余篇,1979年~1982年,在魏氏指导下开展总结魏氏伤科经验的课题,如“祖国医学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理论探索”、“理气活血剂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观察”、“魏氏伤科手法临床运用”等分别受到中央卫生部和上海市卫生局的奖励。

魏指薪 - 学术观点

一、魏氏伤科的含义

魏氏伤科不是如一般人所认为的,仅仅包括诸如骨折、脱位、错骨缝(魏氏所谓硬伤),以及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筋出槽(软伤)等,还包括各种创伤出血(外伤)以及脏腑气血内伤、水火烫伤等伤科疑难杂症。对这些魏氏都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法则,往往收到立竿见影之功效。例如曾有一患者长期打呃逆,属伤气——气逆,久治不愈,影响到病人的身心健康,经魏氏辨证施治,柿蒂散加减三服而愈。由此可推知,魏氏对中医知识的广博及临床经验之丰富。

二、魏氏伤科的整体观

(一)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外治(包括外用药,骨折用的夹板,手法导引等)是魏氏伤科的精华所在,但内治也是魏氏伤科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对肋骨骨折的患者,魏氏先采用“捧、晃、按、挤”手法,使肋骨复位,再外敷碎骨丹,并用宽软布条包扎固定,继以中药内服。

魏氏经常提到“肢体损于外,气血伤于内,筋骨若有外伤,必涉气血之内伤”,“气伤则痛,血伤则肿,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所以魏氏在内治方面除按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外,还特别重视“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壮筋续骨”三大治则。这实施这三大治则,必须以“健脾”为先导,脾胃健运则能更好地吸收药物。落实三大治则,也有利于营养物质能更好地吸收,从而有利于损伤的恢复。以“补肾”为后续,损伤后期应用补肾益气的方药,促进机体的康复。外治与内治有机地结合,相辅相成,使损伤及早获愈。

魏指薪

魏氏在平时内治中,常配以成药万应丹。万应丹有活血、通十二经等功效,将它与其他药合用,可起到引药归经,使药物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外用药方面,魏氏也同样辨证用药,魏氏伤科原有许多外用药,诸如三圣散、消瘀散、断骨丹、碎骨丹等,魏氏在用这些药时往往不是单纯用,而是根据损伤局部的情况,新伤还是老伤,是红肿灼热,还是积血成瘀……搭配用药。这种搭配的方法,不仅表现在种类上,如三圣散加断骨丹,或三圣散加碎骨丹,还表现在量的方面,如1/3三圣散加2/3碎骨丹或1/2三圣散加1/2断骨丹等等。魏氏在用这些成药时能起到药到病除的功效。

(二)手法与导引相结合

对手法与导引相结合这一经验,已有专著《魏指薪治伤手法与导引》。魏氏手法既用于骨折的整复,也用于脱臼的复位;既用于错骨缝(如骶髂关节)的正缝,也用于筋出槽(如肱二头肌肌腱、腓骨肌肌腱滑脱等)的恢复常度。魏氏的手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于软组织的手法,另一类是用于关节部位的手法(还有骨折整复、关节脱位复位的手法等)。但在临床应用时,两者却又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本不能截然分开。

就软组织损伤手法而言,魏氏基于不同筋(有些部位可以理解为肌肉、韧带等)的损伤而施行各种不同的手法,如咸叉筋(此筋的,相当于该部位的斜方肌、大小菱形肌等相符合)劳损,魏氏是采用点揉弹拨结合按揉等手法,以解除该筋的痉挛消除疼痛。如厢筋,位于大腿内侧,与大腿内侧的肌群相应,该处就用按揉与提捏相结合的手法。魏氏对“筋”均有其专用名称,而这些筋又常与该解剖部位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相符合。魏氏对关节部位的手法更是丰富多采,如错骨缝整复手法,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通过背法v患者不仅临床症状立即消除,而且在X线正位片上下小关节的“S”曲线也恢复正常。再如筋出槽(肱二头肌肌腱长头滑脱、腓骨肌肌腱滑脱等)复位手法等。

魏氏认为,手法作用在于能触摸其外,测知其内;能拨乱反正,正骨入,能使经筋恢复常度,能开气窍,引血归经。对于急性损,应一次手法成功,在操作时要求做到稳、准、妥。稳则操作仔细,不因手法而引起其他损伤,准则在作手法时,必须轻快有力,恰到好处,妥则术者必须估计到所施对象(肌腱、关节)的生理运动范围,手法时必须达到该范围而不得超过。对于慢性损伤则应多次手法,操作时要求由轻而重,由表及里,部位准确,轻重适度,渗透有力,并要配以导引,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彼此促进,迅速发挥疗效并巩固之。

三、魏氏伤科检查与诊断的主要手段

望、比、摸三法结合是魏氏伤科检查与诊断的主要手段。“望”,强调要望病家全身的动静姿态,以及局部损伤引起的病理表现;“比,是将患肢患侧与健肢健侧作比较,特别是在有微小的病理变化时尤为重要;“摸”,除了通常的切诊外,主要是指对伤情的揣摸。魏氏摸诊有一套规范,手触于外,法须灵活,测知其内,细析症状,心灵手巧,法随病至,全赖功夫”。此中“摸”是核心,轻摸皮,重摸骨,不轻不重摸筋肌,”可以说是魏氏在60余年临床检查病人过程中所获经验的高度概括,是魏氏的独特的经验总结。有几例骶髂关节疼痛的病人,除局部有压痛及骶髂关节试验阳性外,X线摄片以及有关化验均为阴性,但经魏氏用手指仔细揣摸后,确诊为骶髂关节“骨错缝”。通过手法,听到“喀喀”声,骨缝正,病人症状全部消失。骶髂关节的活动度确实存在,且女性大于男性,特别是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而老年人则逐步下降。骶髂关节的旋转度平均小于4度,但最大可达20度,其后移范畴为0.5~7mm,平均为3mm。魏氏通仔细的揣摸能精确地判断骶髂关节1~3mm的后移或1度~3度的旋转度。又如魏氏称腰椎间盘为“垫膜”,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魏氏的摸诊检查也有其独到之处。经过摸诊后,他可以测知病变的部位,而与西医骨科的临床检查诊断理论是一致的。魏氏在注意揣摸的过程中,还注意望、比,与健侧对比,这样才能使摸诊更有成效。现在,虽然诊断手段先进了,但望、比、摸,仍极为重要,不可忽视,应视为伤骨科医师的一门基本功。

魏氏经常说,伤科病人除了局部症状外,还会引起全身症状,所以在临证时,既要重视局症状,也不能忽视全身症,必须要两者结合起来。

魏氏对舌诊非常重视,在实践中积有丰富的经验。魏氏常说:“舌为心之苗,心主全身之血脉,心气通于舌,人体气血盛衰,可以从舌上得到反映”,又说:“舌为脾胃之外候,脾胃等内脏的变化,也易从舌上反映出来”,这与魏氏的“健脾”为先导的思想是一致的。

此外,魏氏还认为,切脉在中医伤科辨证上是不可缺少的,切脉不是可有可无。依靠切脉,可知全身虚实,伤之深浅的推断预后。魏氏认为将舌诊与切脉弃之,就无法进行内治。

魏指薪 - 证治经验

健脾法运用经验
一、早期健脾理气、活血化瘀

损伤初期皮肉筋脉受损,筋伤骨断,临床症状除局部肿胀疼痛,瘀斑青紫,关节活动受限外,尚具有精神萎靡,脘闷不舒,纳谷欠佳,腹胀便秘等全身症状。《正体类要》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魏氏认为:经络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的作用。“脾主肌肉”,又“主四肢”,脾胃通过经络与四肢、肌肉相联系。损伤之症,肌肤皮肉首当其冲,皮开肉绽,气血外溢,瘀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功能因之失调;又调在志为思,“思则伤脾”,损伤之初,剧烈而持续性疼痛,可导致思绪紊乱。故精神不振,神思恍惚,纳谷不馨,腹胀便秘等症均为损伤初期的常见临床表现。魏氏在治疗上多以健脾理气,活血化瘀为主。选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疗效甚为满意。

魏氏认为,患者系脑力劳动者,平时劳倦伤用,刻下损伤肢体,气血瘀滞,累及脏腑。初诊医生见伤治伤,而未重视脾胃是否受累,且活血化瘀之品多辛温苦燥,易耗伤胃气,故来诊时,证见头晕,胸脘痞闷,肢倦乏力,当责之脾气虚弱,痰湿中阻。治疗以二陈汤健脾理气,佐以苍术、枳壳、香附燥湿化痰和中之力,合桃红四物,再加地鳖虫活血化瘀,从而使脾土复运,胃气得和,气血运行正常,为损伤愈合奠定基础。

二、中期补脾益胃,和营活络

魏氏认为损伤骨折经早期治疗,瘀血肿胀吸收,原始骨痂开始形成,如损伤初期情志和用药等方面的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低下,体虚而纳谷减少,或医者只重视消肿止痛,忽视调理脾胃,补充营养,往往会导致骨组织生长缓慢和骨不愈合。魏氏主张中期以参苓白术散、归脾汤补脾益胃和营活络之品为主予以治疗。

魏氏认为“胃气强则五脏俱盛”。所以在骨伤科疾病引起脏腑不和多以健脾和胃来调理他脏,取其“脾旺四季”之间。据周慎斋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万无一失”,概“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脾胃虚弱,经补脾益胃,脾得健运,食欲正常,化源充足,血盈经脉,四肢百骸得养,肌肉壮实,活运有力,骨折易于康复。

三、后期补肝益肾,醒脾和中

损伤后期为坚骨壮筋期。魏氏认为“肾主骨”、“肝主筋”,骨主强筋,筋主束骨而利关节。补肝益肾实为本期治疗之大法。然补肝益肾主方归芍地黄汤中熟地含高糖多脂甙,多食令人中满,轻则不思饮食,重则嗳腐吞酸。龟鹿二胶乃高脂、血肉有情之品,常服易碍胃,症见腹胀,泛酸,不思饮食。故魏氏主张方中再加砂仁、佩兰、薏苡仁以制其滋腻,醒脾健胃。炒山楂、炒麦芽、陈皮以消积和中,促进脾胃运化。

魏氏认为,骨的生长营养功能与肝肾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但肾又依靠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先天与后天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脾为燥土,喜燥恶湿,油腻、肥美之品易生痰湿,阻碍脾阳。方中加用砂仁、佩兰可抑制熟地滋腻之性,且又能醒脾开胃,投以焦楂曲、陈皮消积导滞、行气和中。

更新日期:2024-12-25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