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熊应雄,字运英,东川人,清代医家,著有《推拿广义》。
著作
尝辑《推拿广义》(又作《小儿推拿广义》)三卷行于世。《小儿推拿广意》是中国古代医书。
小儿推拿广意
《小儿推拿广意》推拿专著又名《幼科推拿广意》、《推拿广意》。三卷。清·熊应雄辑。约刊于1676年。
简介
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治药方180余首。全书将推拿按摩之理论与小儿生理特点相结合、图文并茂,论述较详。按摩手法轻灵而具体,十分切于实用,流传颇广。现存种清刻本。195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历史记录
在隋唐时《千金方》中有“治少小新生肌肤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外台秘要》载:“小儿夜啼至明不安寐,……亦以摩儿头及脊验。”虽用推拿方法防治小儿疾病早有记载,但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则在明清时期。在当时有很多这方面的专著及经验总结,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是《小儿按摩经》。
与成人疗法区别
小儿推拿疗法和成人不同,且有很多特定的穴位,因而自成体系。根据小儿手腕部寸口为百脉总汇之处的理论和小儿生理特点,建立了在手部操作特定穴位,周于藩著《小儿推拿秘诀》一书较系统的叙述了推拿的治疗方法。“特定穴位”的操作主要靠推法,因小儿不能与医者合作,必须以拿法固定其小儿被操作的肢体和部位,以便顺利地进行治疗操作。对小儿的这种治疗手段,称“小儿推拿”。
清朝时期,推拿治疗虽未受官方重视,但因其治疗效果显著,仍广为流传于民间,并不断有所发展和创新,并有不少推拿专著陆续问世。其中著名的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张振鉴、周于藩的《小儿推拿秘诀》校正《厘正按摩要求》等。明清时期的小儿推拿著作在整个推拿文献中占重要地位,在当时的儿科著作中有相当大的比重。
解放后,祖国医学中的小儿推拿得到了新生,重印再版了很多小儿推拿著作。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小儿推拿也必将日臻完善,并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序
属性:盖古人往往以医道喻用兵。谓兵以审虚实。而脉以察阴阳。其间因时制用。凭乎一心。武穆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洵不诬也。至于小儿。则又微乎其术者。既无声色货利之郁于中。又无劳苦饥渴之积于外。而且口不能
言。脉无从测。使非有独得之秘。审色观形。以流通其血气。调和其动静。则虽爱同珍宝。未有克自遂其长成者。
则调治小儿一道。岂不最微且难哉。且天之生物。栽者培之。则在小儿。正萌芽生发之时也。培之又安可不亟亟欤。康诰曰。如保赤子。是婴儿之抚育。古人亦兢兢乎其慎之矣。余留心于此。偶得一编。乃推拿之法。诚治小
儿金丹。苦无高明讨论。藏之有年。丙辰岁余仗策军前。亲民青邑。去浙东开府陈公之辕仅里许。陈公神于用
兵。已声播寰区。而又善于此术。余得旦夕请正。以窃庆焉。然医以喻兵。此其征也。陈公素性泛爱。每以保赤为
怀。不为自私。付之剞劂。而名曰推拿广意。是欲公之天下后世也。然圣人大道为心。必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则此举非即少怀之良法也欤。诚可为拔婴保赤之筮鉴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