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纽因
简介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年4月22日—1999年3月12日)1916年4月22日生于美国纽约,父母是俄罗斯犹太人,梅纽因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据说梅纽因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有一次曾愤怒地摔碎了一把玩具小提琴。
在他4岁生日那天,梅纽因得到了一把真正的小提琴,从此开始了展现他音乐奇才的生涯。他7岁因出色地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而震惊乐坛。
七岁时在三藩市公开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曲,一鸣惊人。1927年,十一岁的梅纽因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如同一颗新星划破长空,从此名扬天下。1928年灌录第一张唱片。1932年7月15日,他获得了一个16岁孩子可能获得的最高荣誉,同埃尔加亲自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录制埃尔加的协奏曲唱片。
人物生平
后来得到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指点。埃尔加称赞梅纽因“是我见到的最了不起的音乐人才”。这位少年奇才从未上过正规学校。13岁确立了巡回演奏大师的声誉。他在世界各地举行音乐会,都是由一位家庭教师陪伴左右。19岁那年,感到身心疲惫的梅纽因暂时离开了音乐舞台。但是18个月以后,这位年轻的音乐奇才又回到音乐舞台,并且越来越充满信心。此后,他的足迹遍布全球,给世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在他漫长的演奏生涯中,梅纽因的曲目几乎囊括从古典到现代的所有小提琴曲目,被称为小提琴音乐“权威的诠释者”。
梅纽因1929年首次在德国担任音乐会指挥,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走到后台激动地拥抱他,发出了那句著名的感叹:“现在我知道天堂里有上帝了。”此后定期来到柏林交响乐团担任音乐会指挥。柏林交响乐团指挥埃尔马·魏因加滕今天说:“梅纽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一位伸出和解之手的伟大的犹太艺术家”。
专注教学
晚年的梅纽因主要是作为指挥家活跃在舞台上的,但他还同时致力于教育。20世纪60年代他在英格兰建立的梅纽因音乐学校成了天才音乐家的摇篮。著名中国小提琴家吕思清和胡坤都是他门下的高徒。
梅纽因还以其对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的关怀而著称于世。二战期间,他奔走于世界各地,为盟军和红十字会演出500多场。1945年,他还专门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演奏。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12日说:“俄罗斯人民将永远怀念二战以来他带给这个国家的无数场音乐会。”他曾就巴勒斯坦和平进程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说;1997年获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高勋章———大十字勋章。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在悼词中称赞梅纽因“不知疲倦地”支持联合国事业。
二次大战结束以后,梅纽因曾去印度举行音乐会,并开始在英国巴斯举办梅纽因音乐节,他从1959—1968年亲自担任巴斯梅纽因音乐节的指挥。1977年,梅纽因在瑞士格施塔德创办了专门培育年轻弦乐演奏人才的国际音乐学院,并在该学院举行一年一度的梅纽因音乐节。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梅纽因越来越多地从事音乐会的指挥,但他晚年已不再在公开场合演奏小提琴。梅纽因曾经担任伦敦皇家爱乐乐团副指挥;英国管弦乐团荣誉指挥;华沙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匈牙利爱乐乐团首席指挥。
梅纽因与中国
第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后不久的1979年,梅纽因与中央乐团在民族宫剧场演出。作为那次演出的指挥,李德伦先生与梅纽因有过一段亲切的交往。“那次他演奏的曲目有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由我指挥,他自己还边独奏边指挥了莫扎特A大调第5小提琴协奏曲,他还与盛中国共同演奏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他在排练和演出时都十分认真,他尊重中国艺术家,和我们共同讨论如何达到最好的艺术表现。”李德伦记得,梅纽因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并有相当研究,他的琴盒里总是放着一本德文版的《老子》。
在游览故宫时,他不断地向李德伦提出各种问题。那次访华之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20世纪80年代初,梅纽因邀请李德伦担任巴黎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1997年,梅纽因作为指挥家再次访华,带着他的得意弟子、中国小提琴家胡坤,与中国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这一次,他又到李德伦家重叙旧情,共进晚餐。李德伦以一对夜光杯相送。1997年来华时,他已经81岁,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给“国交”排练时,在指挥台上从不落座,每次自始至终都站着指挥。连很短的休息时间,他也和周围的人讲述着音乐和演奏上的方方面面。
令很多人记忆犹新的是,他在北京音乐厅为中国交响乐团排练时,自始至终都在指挥台上站着指挥,从不落座。而在很短的休息时间里,他也总是和周围人讲述着音乐和演奏上的方方面面。那次音乐会演奏的曲目之一是埃尔加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65年前,16岁的梅纽因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在埃尔加本人的指挥下曾演奏过这部作品,时至今日,那个单声道录音至今仍是这部作品的最佳演绎;当天,梅纽因指挥中国的乐团,由其得意弟子、中国学生胡坤再次演奏此曲,乐响丰饶、情感充沛。
时隔两年,1999年3月13日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中国交响乐团音乐会开始前,音乐厅负责人走上舞台,语气沉痛:“昨天,小提琴家、指挥家梅纽因大师去世了,他是中国人民十分熟悉和热爱的音乐家。现在我建议,为梅纽因大师的去世默哀一分钟。”在中国人民心中,梅纽因是一位带来美妙旋律的音乐使者,他的艺术风采永远留在了中国,凝固成北京音乐厅舞台上绚丽的记忆。
60岁时,在为他举行的贺寿音乐会上,他一登场竟对着台下的听众来了个倒立,引来全场观众热烈掌声。
人们问他:“练瑜珈对拉琴有什么好处?”他说:“瑜珈功可以让人的精神得以高度集中,但又处于非常自然而放松的状态。这样,你就不再紧张,不再刻意思考,那种自然的感觉会随着你内心的某个点而不断地增进和扩大。身体的机能和自信心也就会随之加强。这对身体,对拉琴,对一切都有帮助。其实,人们经常缺少的就是那种自然的状态。”
战後和指挥家福特万格勒有过许多次的合作并留下不少经典录音前年EMI百年纪念就由这位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执笔写序言,EMI并为他庆祝80大寿。
他本来计划1999年3月5日指挥华沙交响乐团在柏林演出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但因支气管炎发作取消了一切演出计划,住进了柏林的医院,3月12日因为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2岁。
梅纽因与傅雷
读过《傅雷家书》或《傅雷书简》的人,大概知道这两位名人的关系了——他们其实是亲家。傅雷之子傅聪在国外学钢琴时,认识了梅纽因的女儿(傅雷称她”弥拉“)。两人后喜结连理,生子名傅凌霄。傅雷敬重这位颇有修养的艺术大师,与他多有信件交流。梅纽因亦与傅聪合作演出,对贤婿也很欣赏。
不幸十多年后,傅聪和弥拉的家庭破裂了。用傅聪的话来说,缘由是“终因东、西方人秉性差异太大”。
故事
一九五二年,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到日本演出.当时正值战后恢复时期,高昂的票价,使一般人望而却步.
当时,有一位擦鞋小童,听说有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来日本演出,便说什么也想听听,可是口袋里却只有几个小钱,怎能进的场去,他借贷变卖想尽办法,好不容易凑够了买一张最便宜入场券的钱.此事很快传开,终被梅纽因知道.演出完毕,梅纽因到后排观众席找到那个擦鞋小童,不顾他衣衫褴褛,把他的小手握得紧紧的,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羞怯地答道:"我什么都不要,只是想听您的琴声."梅纽因激动异常,热泪夺眶,立即将自已当晚演奏的那把贵重的小提琴赠给了孩子,并与他合影留念,二人依依惜别.
三十年后,梅纽因再度来日本演出,禁不住强烈地怀念起这个当年的小知音,说什么也要设法找到他.可不知他是否还在人间?或流落何处?他拜托陪同人员想方法设法寻找.不几天,终于得知,这个当年的擦鞋小童,住在一家贫民救济院.
梅纽因立即驱车来到贫民救济院,当他终于认出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就是他思念己久的当年的小知音时,止不住老泪纵横,两人紧紧拥抱.
梅纽因从交谈中细知,这位贫病交加的中年人,三十年来生活拮据,还要赡养老母.母亲去世后,家中已无可变卖.有人曾多次出高价收购他那把视为珍宝的小提琴,但他坚决不撒手.此时他动作迟缓地从内衣口袋中摸出那张三十年前的合影,又取出那把珍贵的小提琴,然后慢吞吞的请求梅纽因说:"我什么也不要.但愿能再次听到您的琴声."梅纽因打开了琴盒盖,取出那把和他阔别了三十年的旧琴,调了几个音,满含泪水地拉起了当年演奏过的几个曲子.在场的观众,几乎都掩面唏嘘,擦着眼泪……
勋爵爵位
梅纽因是一位享有多种荣誉的音乐家。从1969年起,他3次连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理事会主席。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授予他11个荣誉学位。他是165个组织和委员会的成员。在妻子狄安娜的陪同与帮助下,他广泛地、忠实地执行着他自己的艺术女神的旨意,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演奏、指挥、教学、录制唱片、组织音乐节、参加比赛的评判、旅行、讲学、写作、广播、拍电影以及从事救济工作与慈善事业。他十分慷慨地为这些事业花费了巨大精力。英国广播公司为了庆祝他的60诞辰,专门摄制了一部为时一小时的梅纽因生活影片。法国拍摄了一部关于梅纽因的影片《光之路》,在欧美广为放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93年授予梅纽因勋爵爵位。
对中国的向往
在他心目中,中国是一个令他神往的国家,一本德文版的《老子》已经伴随他50多年之久。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书籍之一。
梅纽因曾3次来华演出和讲学,他的艺术和道德风范给中国音乐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捐赠笔
梅纽因音乐家系列捐赠笔表达的是对梅纽因终身事业的敬意。这款笔以其动人的细节和独特的设计令人难忘。为表现对这位伟大小提琴家艺术表现力的赞颂,这款笔的镀金笔夹被设计成带有卷轴的小提琴琴颈的样子,笔帽的圆环上还刻有梅纽因的签名。镀铑18K金笔咀上雕刻着一只白鸽,象征着人类的和平。
梅纽因音乐家系列捐赠笔因此成为对梅纽因的伟大思想和远大目光致以崇高敬意的象征,同时也是对这位最伟大的音乐家和时代风云人物的永久纪念。聆听该款笔礼盒内附赠的光盘,还可以重温梅纽因留下的音乐遗产。
发行年份:2000
有墨水笔和圆珠笔可供选择
● 镀金装饰
● 小提琴颈形状的笔夹
● 圆环上梅纽因的签名
● 镀铑18K金笔咀
获得荣誉
1965年获不列颠帝国二级勋位。直至1985年当他成为英国公民,他才使用勋衔,并于1993年获得勋爵衔头。五十岁以后,虽然小提琴的技巧快速衰退,但丝毫不影响他在音乐方面的建树。他与印度西塔尔琴(Sitar)大师拉维香卡(Ravi Shankar)合作的印度音乐引人入胜。与1997年去世的著名爵士小提琴家格拉派利(Stephane Grappelli)组成二重奏,演出的一些流行改编曲趣味不俗,清新可人。他同时作为一位优秀的中提琴演奏家也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每年六月由他主持的巴斯音乐节(Bath Festival)已成为英国最重要的音乐活动之一。
梅纽因以其人格魅力赢得很多同行的友谊。他同罗马尼亚作曲家埃奈斯库的师徒之情在音乐界传为佳话。1932年,梅纽因同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合作演出后,两人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纽因还对英国产生了感情。1985年,他成为英国公民,两年后被授予爵士称号,1993年成为英国上院终身议员。他还出版过自传和音乐书籍多部。梅纽因一生几乎走遍全球所有国家,晚年致力于音乐教育,在英格兰苏雷市创办的梅纽因音乐学校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小提琴家。
梅纽因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1938年,他娶了澳大利亚一位百万富翁的千金、19岁的诺拉·尼古拉斯为妻,生有一子一女;但是他们的婚姻于1947年破裂。同一年,梅纽因与伦敦西区的芭蕾舞演员黛安娜·罗莎蒙德·古尔德结婚,生有两子。
梅纽因拥有美国、瑞士和英国国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93年授予梅纽因勋爵爵位。
1999年3月12日,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梅纽因在柏林一家医院治疗期间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在唁电中说:“他永不疲倦地让人们享受他对音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