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谷昌光
人物经历
宫城谷昌光1945年2月4日(昭和20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的蒲郡市,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英文系。曾任职于出版社,于同人志发表过作品。28岁时辞职专心写作,其后潜沉十八年,《箕子》(原名《王家风日》)为其跨入文坛首部光芒四射之作。是日本文坛公认隐然具有「国民作家」气势的「中国历史小说大师」。
宫城谷昌光的历史小说多以中国上古时期(夏、商、周)为背景,在深研史籍、融会贯通后,选择具有启发性的人格特质,能让自己着迷的历史人物作为小说主角。善于重现历史现场,重生古人,文笔细腻优美,富视觉动感,为其写作特色。
1990年以《天空之舟 小说伊尹》荣获日本第10回新田次郎文学赏。1991年以《夏姬春秋》获日本第105回直木赏。1993年 《重耳》日本第44回艺术选奖文部大臣赏。1996年获日本第49回中日文化赏,2000年荣获日本第3回司马辽太郎赏。
近几年创作的小说开始以日本历史为背景。“文艺春秋志”上『三国志』连载中。“オール读物志”上『楚汉名臣列伝』连载中。
个人年表
时间 | 年龄 | 个人大事纪 | 备注 |
1945 | 0 | 出生于日本爱知县蒲郡市。 | |
1960 | 15 | 迁居爱知县丰桥市,进入时习馆高中就读。 | |
1963 | 18 | 进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英文科。 | |
1967 | 22 | 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英文科毕业业。进入史料出版社工作。担任杂志记者。为「朱罗」同人团体成员。 | |
1968 | 23 | 同人志「炎天使」创刊。发表现代恋爱小说《春之潮》。 | |
1969 | 24 | 现代恋爱小说《天之华园》在「早稻田文学」刊物上登载。 | |
1972 | 27 | 辞去工作返乡,专事写作。此后两年热衷学习水彩画。 同年结婚。 | |
1974 | 29 | 学习摄影,近五年的时间沉迷其中,废寝忘食。 | |
1980 | 35 | 在小学执教,致力于写作。 | |
1988 | 43 | 首部长篇中国历史小说《王家的风日》出版,初版印行500部。 | 《王家的风日》中文译本更名《箕子》。每版印行数量少,再版次数多,是日本出版界的惯例。 |
1990 | 45 | 7月,小说《天空之舟》由海越出版社出版,此书荣获日本第10回新田次郎文学赏。同年又入选日本第104回直木赏候补。 | |
1991 | 46 | 2月,《侠骨记》出版。4月,《夏姬春秋》出版。8月,《夏姬春秋》荣获日本第105回直木赏。9月,短篇历史小说集《孟夏之太阳》出版。10月,《黄金的小箱》首次发表于「小说现代」杂志。12月,短篇现代小说集《春之潮》出版。 | 《王家的风日》中文译本更名《箕子》。直木赏是日本最重要之大众文学奖项。《侠骨记》中文译版收入《天命之后》。 |
1992 | 47 | 2月,随笔集《会社人间上升学》出版。4月,《花之岁月》出版。6月,随笔集《中国古典言行录》出版。9月,短篇历史小说集《沈默之王》出版。 | 《花之岁月》中文译版收入《天命之后》。 |
1993 | 48 | 2~4月出版《重耳》(上、中、下)。本书荣获日本第44回艺术选奖文部大臣赏。 | |
1994 | 49 | 10~12月,出版《晏子》(上、中、下)。 | |
1995 | 50 | 5月,《介子推》出版。8月,《天空之舟──小说伊尹》、 《夏姬春秋》、《沉默之王》中文版在台湾省面市。9月~11月,出版《孟尝君》(共五册)。 | |
1996 | 51 | 4月,随笔集《历史之活力》出版。5月,《长城之影》出版。同月,《重耳》、《晏子》、《箕子》在台湾省出版。7月,短篇历史小说集《玉人》出版。9月,现代小说《海边小镇》发表。同年获日本第49回中日文化赏。 | 《历史之活力》为《会社人间上升学》,1992改名再版。《长城之影》中文译本更名为《楚汉奇人录》。 |
1997 | 52 | 1月,随笔集《春秋之色》出版。《介子推》中文版面市。3月,《孟尝君》中文版出版。4月,随笔集《史记之风景》出版。6月,《奇货居》(春风篇)出版。9月,《乐毅》(第一、二卷)出版。11月,《青云》(上、下)出版。 | 《奇货居》中文版更名为《吕不韦》。 |
1998 | 53 | 3月,《奇货居》(火云篇)出版。5月~7月,出版《太公望》(上、中、下)。10月,《乐毅》(第三卷)出版。 | |
1999 | 54 | 1月,《天命之后》中文版面市。4月,《奇货居》(黄河篇)出版。10月,《乐毅》(第四卷)出版。 | |
2000 | 55 | 2月,《华荣之丘》出版。原名《长城之影》的中文版《楚汉奇人录》出版。5月,《太公望》中文版出版。7月,《奇货居》(飞翔篇)出版(未完结)。荣获日本第3回司马辽太郎赏。9月,《吕不韦》(原名《奇货居》)中文版出版。同年小说《子产》出版。 | |
2001 | 56 | 《沙中の回廊》出版。同年《子产》获第35回吉川英治文学赏受赏。 | |
2003 | 58 | 《管仲》出版。 | |
2004 | 59 | 《香乱记》、《三国志》出版。同年获第52回菊池宽赏(菊池宽奖)。 | |
2005 | 60 | 《春秋名臣列伝》、《戦国名臣列伝》出版。 | |
2006 | 61 | 获紫绶褒章。 | |
2010 | 65 | 《楚汉名臣列伝》、《吴越春秋 湖底の城》 出版。 |
社会评价
宫城谷昌光,四十五岁时始登上文坛。念早稻田大学英文系时曾写过小说,二十八岁时为了当作家,辞去工作回到故乡爱知县蒲郡市。目前住在名古屋市。
宫城谷中学时代喜欢阅读柴田炼三郎的小说,比起小说中的主角,他更喜欢柴田的文章。曾为堀辰雄的小说、中原中也的诗著迷,也写过诗,可惜结婚之前全部烧掉了。
他喜欢文章好的小说,认为这种小说会让人觉得幸福。初期写过耽美性质的现代小说。他的文学之师立原正秋,提醒他汉字用得太多,为此,他著实困扰了一段时日,然而,藉著阅读中国古典,看中文学者白川静的著作,甚至于把视野扩大到金石文的起源,最后,在文字的运用上,他终为恢复了信心,文章当然也更精炼了。
◆早期小说《沉默之王》与《天命之后》
《沉默之王》是由五个短篇小说构成的,首篇「沉默之王」的年代为西元前13世纪后半,以殷商王朝第二十一代王小乙之子丁为故事的主角。丁(武丁),即子昭,有天生的语言障碍,本篇描述子昭在苦涩的人生之旅中,创造了文字,后来被称为高宗。其他各篇则分别以远古的后羿、西周末的周幽王及褒似、春秋贤人叔向为主角,连缀成四个精致的短篇。
长篇小说《天命之后》,描绘的是战国时代赵国观津发生的故事。那里住著一位美女,名叫猗房,后来被召入宫。本书即以猗房及其弟潢国为主角。
◆商朝历史小说《伊尹》
1990年,宫城谷昌光以《天空之舟──小说伊尹》获新田次郎赏;翌年以《夏姬春秋》获直木赏。以《晏子》一书声名大噪,深受好评。《晏子》之前的《重耳》获文部大臣赏,反应也相当不错。
《天空之舟──小说伊尹》写的是商朝开国功臣伊尹的传奇生涯。故事一开始,便以一场大洪水点出伊尹神奇的身世,然后逐步铺陈他飘流到遥远的异国,被御厨收为养子,因厨艺精湛被荐入夏宫,有机会学习贵族的知识,并遇到夏桀的经过。伊尹最后助异族商打败夏,开创商朝,他和夏桀的恩恩怨怨,以及腐败的夏朝与新兴的商族之间权力交替的过程,是全书最有看头的部份。
◆春秋绝世美女“夏姬”
《夏姬春秋》藉春秋时代郑国公主夏姬,来侧写春秋后期各国林立、兵祸连年的一段乱世历史。夏姬遭遇坎坷,辗转诸国之间,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民情流风,也都透过夏姬之眼映昭出来。虽然夏姬不是历史上知名的角色,在本书中倒是称职的带领读者周游春秋列国,看尽了乱世的沧桑。
◆春秋霸主之重耳篇
《重耳》写的是春秋时代晋文公的故事。晋文公在公子时代名重耳,生于纪元前7世纪,在历经十九年的亡命、流浪生活之后,夺回故国的王位,成为中原霸主之一。宫城谷无意中发现重耳的魅力,为了使重耳在自己心中「复活」,他默默研读《史记》等有关重耳的著作,达十三年之久。《重耳》布局恢宏,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自重耳的祖父「称」写起,他的性格「隐忍自重,善权谋术数」,与日本名将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等相彷佛。作者善于描绘人物的性格,既生动又活泼;对于战争的描述,也相当传神,把当时战争的特色──执礼而又拼命,彼此洞悉对方内心的机微──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卷的重点在于描绘一貌美女性扰乱国政的情形,即历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此外,政争与诡谲多变的外交攻防战也由此展开。
下卷描绘重耳九年的流浪生涯。他何时能回到晋国?即使回去,是否就当得了晋王?一切皆是未知之数。在这种前途未卜,不!其实是艰难重重之下,跟随重耳一块儿逃命的家臣、幕僚,不但未见风转舵,另行择木而栖,反而更紧紧地凝聚在重耳左右,共同努力把重耳「塑造」、「培养」成理想的君王。宫城谷对每一个登场人物的性格,都刻划得极为生动活泼。
宫城谷在书中穿插几次重耳辞谢当王的故事。他说:「重耳虽有当王的欲望,可是却一直后退。立於霸者顶点的这男子,心里到底怎麼想?中国人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议。老子也有一套『后退再后退,可是却能发挥力量』的高妙的哲学体系。」这种「以退为进」的哲学,对宫城谷,不!对多数日本人而言,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呢!评论家秋山骏认为《重耳》可以与吉川英治的《三国志》、司马辽太郎的《项羽与刘邦》相媲美!
◆齐国晏子的父子二代
《晏子》描写的是晏婴及其父亲两代之间的故事。正史中有关晏子的记载不过寥寥数页,然而,司马迁却叹道:「若晏子在世,愿为其御者!」春秋时代,周室衰微,群雄割据,逐鹿中原,形成战乱之世。当时有力的诸侯有晋、齐、楚、秦四国。晏子为齐的名宰相,个性不凡,外交上筹谋万全之策,掌一国盛衰之舵。
全书共三卷,从晏子的父亲晏弱开始写起。晏弱本为熟悉仪礼掌故、典章制度的文官,因遭逢国难,不意成为旷世名将。他天生具将军之才,胆识过人,有谋略,有奇策!本书中,两军交战的情景.在宫城谷笔下极为鲜活,描述的虽是西元前六世纪的战争,却充满著现代感!
当然,战争只是表面的行动,背后存在的是政治的深渊。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兹说:「所谓战争,是以其他手段进行的政治的连续。」当时仅次于晋、楚的大国──齐的国情,让人联想到现代的政治。而晏子以其卓越的外交手腕保护国家,维护国家的名誉,在此,外交成了政治的精髓。
《晏子》以晏弱、晏婴父子为主角,置身于政治、战争、人伦等重重漩涡的包围下,作者以有趣的轶闻、精鍊的文字技巧为读者拨开重重的漩涡……。
为什麼对春秋时代特别感兴趣呢?宫城谷说:「春秋时代小国林立,周王并无实权,由势力最大者当盟主。小国就像藩属,盟主像幕府,周王像天皇。对这种权威和权力的两极构造,日本人很容易了解。」或许这也是他的小说在日本非常畅销的原因之一吧!
评论家鹤见俊辅相当欣赏《晏子》。有段情节是──晏子指责重臣暗杀君主之罪,回家途中,御者恐遭袭击,欲加速疾走,晏子制止,说:「慢慢走吧!快跑并不一定就能活;慢走也不一定就会死!」鹤见认为这里牵涉的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对此哲理大为赞赏;他对于《重耳》中,仅在位九年、之前却流浪了十九年的生涯描述,也觉得相当有意思。
最后,以宫城谷以下这段颇具参考价值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宫城谷说:「贫,本身并无价值;有贫的体验,自然对生活产生感谢之意。现代日本的「贫」是不了解真正的贫。即使经历过阪神大地震,日本人也相信可以恢复过以往的生活。而中国人却从被异民族侵略的经验中,了解到存在着的家、财产某天会突然失去的可能性。了解历史的结果,是知道个人并非万能,历史是智慧的丰富宝库。」
成就荣誉
1990年:《天空之舟》获直木赏候补。
1991年:《天空之舟》获新田次郎文学赏、《夏姫春秋》获第105回直木赏。
1993年:《重耳》获第44回艺术选奖文部大臣赏受赏。
1996年:以「开创中国历史小说新境界作家活动」获中日文化赏受赏。
2000年:第3回司马辽太郎赏受赏。
2001年:《子产》获第35回吉川英治文学赏受赏。
2004年:第52回菊池宽赏(菊池宽奖)受赏。
2006年:获紫绶褒章。
主要作品
中国历史小说
《天空の舟》(海越出版社、1991年)展现商王朝创始重臣伊尹的传奇一生。
《孟夏の太阳》(文艺春秋、1991年)描写春秋时代晋国赵氏一族的兴衰。
《夏姫春秋》(海越出版社、1991年)讲述春秋时代郑国绝世美女夏姬的故事。105回直木赏受赏作品。
《侠骨记》(讲谈社、1991年)以平民帝王舜、西周重臣姬奭、刺客鼻祖曹沫、秦国名相百里奚为主角。
《王家の风日》(海越出版社、1991年)主要以箕子和商纣为主角描写商朝。
《沈黙の王》(文艺春秋、1992年)以商朝高宗武丁、上古的后羿、西周末周幽王及褒姒、春秋贤人叔向等为主角进行描写。
《花の歳月》(讲谈社、1992年)讲述西汉窦太后传奇一生,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外戚世家」改编。
《重耳》(讲谈社、1993年)描写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的传奇人生。
《晏子》(新潮社、1994年)讲述春秋齐国名将晏弱与其子晏婴的事迹。
《介子推》(讲谈社、1995年)以典故“割股奉君”的晋文公微臣介子推为主角的故事。
《孟尝君》(讲谈社、1995年)即讲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田文的一生。
《长城のかげ》(文艺春秋、1996年)《长城的背后》描写秦末楚汉相争中项羽与刘邦的相近之人。
《玉人》(新潮社、1996年)
《楽毅》(海越出版社、1996年)描述战国时代一代名将乐毅的人生传奇。
《春秋の名君》(讲谈社、1996年)历述春秋时代的重要君王。
《史记の风景》(新潮社、1997年)以夏朝至汉朝为内容。
《奇货居くべし》(中央公论社、1997-2001年)以典故“奇货可居”讲述秦国相吕不韦的故事。
《青云はるかに》(集英社、1997年)《青云扶摇》以秦国宰相范雎为主要角色。
《太公望》(文艺春秋、1998年)讲述太公望(姜子牙)辅助周文王与武王讨伐商纣的故事。
《天空の舟 小说伊尹伝》(文艺春秋、2000年)以商王朝之名相伊尹为主角的小说。
《子产》(讲谈社、2000年)讲述法家的先驱者,春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的一生。
《华栄の丘》(文艺春秋、2000年)故事以春秋时期楚国军队对宋国都城长达9个月的包围为主线。
《沙中の回廊》(朝日新闻社、2001年)以春秋晋国大夫士会为主角的故事。
《管仲》(角川书店、2003年)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一生。三国时代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
《香乱记》(毎日新闻社、2004年)秦朝末期国家动乱与项羽、刘邦并立为王的田横一生描写。
《三国志》(文艺春秋、2004年)
《春秋名臣列伝》(文艺春秋、2005年)
《戦国名臣列伝》(文艺春秋、2005年)
《楚汉名臣列伝》(文艺春秋、2010年)
《吴越春秋 湖底の城》(讲谈社、2010年)讲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故事。
日本历史小说
《风は山河より》(新潮社、2006-2007年)击碎武田信玄上洛野心的男人,德川家康家臣野田城主菅沼定盈(菅沼定满)一族的物语。本书以祖父菅沼定则、父亲菅沼定村以及菅沼定盈三代为背景进行描写。
《新三河物语》(新潮社、2008年)以『三河物语』为基础,描写大久保彦左卫门的一生。
全集
宫城谷昌光全集 全21巻(文艺春秋、2002-2004年)
作品点评
宫城谷昌光用中国历史题材的十几部长篇小说和若干短篇小说集,以寻求日本人精神故乡的心情进行创作,以古汉字为切入点,把中国历史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源头,将取材的重点集中在古老的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向当代日本读者讲述中国历史,描述中国古代人物,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蕴含着大量的中国历史知识,也有不悖历史逻辑及事物情理的高度的想象力,趣味醇正,雅俗共赏,自成风格,是日本继陈舜臣之后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新旗手。
殷商题材的三部长篇小说
《王家的风日》(1991)取材于殷商代的殷纣王时期,这个时期属于缺乏可靠历史记载的史前史时期。宫城谷昌光的《王家的风日》以《史记》中的简略记载为基本依据,以箕子、商纣王两个主要人物为中心,以殷纣王时代为舞台背景,力图呈现历时六百年的殷商王朝的历史和文化。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箕子在《史记》中虽然出现过,但身份面目不甚清晰。《殷本纪》记载纣王淫乱不止,不听大臣劝谏,反而将其中一人的心剜了出来,于是“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在《周本纪》中,又记载周武王灭殷纣王后,将被囚禁的箕子解放出来。武王推翻殷二年后,问箕子殷朝灭亡的原因何在,但“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意即不忍心说殷商的坏话,只说如何让已灭亡的殷朝的黎民百姓生活下去。由此可推测,箕子这个人是殷朝的一个王公大臣无疑,也有研究者认为箕子是殷纣王的叔父。宫城谷昌光根据这样的记载,将箕子设定为殷王朝的宰相和殷纣王的叔父,并将箕子描写为殷商时代的思想家和殷商文化的代表人物,把他作为一个殷商文明的化身和“中国人头脑的原型”。同时,宫城谷昌光又塑造了殷纣王(受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暴君的形象,描写他的野蛮暴行,特别是所使用的火刑、炮烙、烹杀、腌人肉等骇人的情节。但宫城谷昌光主要并不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描写纣王的暴虐,而是把他作为人类“野蛮”的代表,以便与箕子的“文明”构成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这就抓住了由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殷商时代的基本特征。宫城谷昌光依靠自己从殷商甲骨文的观照中、从上古史料的研读中得来的灵感,广泛反映了殷商时代中国人的政治、宗教祭祀、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可以说,借助殷商王朝的兴亡,来演义上古时代中国历史文化的演进和变迁,显然是宫城谷昌光在《王家的风日》中要表达的基本主题。所以当小说写完后,宫城谷昌光自己也觉得:《王家的风日》实际上是“献给商民族的颂歌“。
宫城谷昌光取材于殷商时代的另一部小说是《天空之舟》(1990),副题是《小说·伊尹传》。《天空之舟》一开头就写刚刚生下伊尹的母亲预知大洪水来临的神秘的梦,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充满异变的大禹治水的远古时代。伊尹的母亲按照梦中的神秘启示,将孩子置于桑树中,使孩子躲过了灭顶之灾,漂流到了异国。大洪水以及桑树舟漂流的故事,是一个的古老的故事原型,也是世界各国英雄故事中常见的情节。宫城谷昌光以大洪水的故事开头,一下子将读者带进了远古的蛮荒时代。大洪水淹没了一切,伊尹在桑树舟上顺黄河漂流,到了济水流域的诸侯有莘氏的部落,有莘氏给他取名为“挚”,交御厨收养,从事烹调。这一情节的设计显然是《史记》的“负鼎俎,以滋味说汤”的敷衍。挚十三岁时,作为厨师刀法已经出神入化,操刀解牛,游刃有余,令观者叹为观止。这不禁使读者想起《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的情节。挚的才能传到夏王室,常常被召进王宫,学习天文地理。但毕竟身份低贱,受到夏王子桀(夏桀)的欺凌和迫害。当桀成为夏王朝君主的时候,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挚心灰意冷,隐居荒郊。那时新崛起的商王求贤若渴,亲临草庐延请挚,挚深为感动,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此处写商王汤亲顾茅庐求贤,与《史记》中的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完全不同,情节构思上显然是受到了《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的影响。伊尹此后协助汤王灭掉夏朝,成为殷商王朝的开国功臣。就这样,在《史记》中面目不甚清晰的伊尹,夏商之交的乱世英雄,在《天空之舟》中成为血肉丰满的人物。
宫城谷昌光的殷商题材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是《太公望》(1998)。太公望(姜子牙)在日本也较为知名,在宫城谷昌光前后,有关作家曾写过太公望,例如,近代著名作家幸田露伴写过《太公望》,旅日华人作家邱永汉也写过《太公望》,日本学者还出版了多种研究太公望的专门著作,如高田穰的《太公望的不败的极意》、悴山纪一的《太公望吕尚》等,当代日本还有专门以太公望为主人公的漫画也很有人气。在《太公望》之前,太公望曾作为非主要人物,在宫城谷昌光的《王家的风日》和短篇小说《甘棠的人》中登场。宫城谷昌光决定写一部以太公望为主人公的长篇,与他对太公望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关。他觉得:“商王朝实际上是靠太公望一个人扳倒的。”抱着这样的想法,宫城谷昌光决定写《太公望》。《太公望》上中下三卷,是迄今为止在日本文学中以太公望为主人公的篇幅最大的作品。宫城谷昌光从望幼年时代写起,写望所属的羌族及其父兄全家如何被商王杀戮,望如何逃出,发誓杀死商王,从此开始了反对商王朝的斗争,后来如何与以周公为中心的诸侯策划密谋,又如何将入狱的周公救出,如何壮大力量,最后革了商纣王的命。《太公望》以太公望的生平为线索,将殷周之交的风云激荡的中国历史呈现了出来。宫城谷昌光的《太公望》出版两年后,作家芝豪又出版了同名长篇小说《太公望》(2000),将太公望写成了军事天才和中国兵法的始祖。由此,太公望在日本的名望更扩大了。
春秋战国十大人物的复活
宫城谷昌光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所描写的春秋时代的第一个人物就是《夏姬春秋》(1991)中的夏姬。夏姬是郑国公主、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按传统的道德标准,对夏姬的评价基本上是负面的和否定的。在日本,夏姬的名气似乎仅次于同时代的西施,作为可爱的美人而受到喜欢,现代日本女性将“夏姬”二字作名字者也不乏其人。在宫城谷昌光之前,曾有近代作家中岛敦、现代作家海音寺潮五郎、当代中国文学翻译家、作家驹田信二在有关作品中描写过夏姬。在宫城谷昌光看来,夏姬是中国春秋时代第一美人,“比西施还要美”。宫城谷昌光在谈到《夏姬春秋》的创作时说:“我在写夏姬春秋的时候,有意避开老套的表现手法,不是从正面描写这位绝世的美女,而是从背面加以描写。这是我对夏姬的爱的表现。”带着对夏姬的这种审美感觉来塑造夏姬的形象,使宫城谷昌光刻意回避对夏姬的的渲染,而是通过众多不同的男性对夏姬的觊觎、染指、合法与不合法的占有,而表现夏姬的魅力,表现夏姬的命运的流转和变迁,并从这一侧面描写列国之间的关系与交往。在小说中,夏姬少女时期便为胞兄及其他公子所染指,婚后丈夫早逝。在困窘中为了保住其子的贵族身份,而不得不献身于陈国国君及大臣们。儿子虽享受了王公贵族的荣华富贵,却因无法忍受母亲夏姬的堕落而弑君,僭越为王,但后来又遭到楚国讨伐而败亡。夏姬也被掳掠到楚国,楚庄王将她赐给一个武将,但不久她又成新寡……在这里,夏姬的个人的命运与郑国、陈国、楚国之间的关系交织在一起,由此传达出春秋战国时代特有的时代氛围,同时也对夏姬的命运遭际寄予了同情。
宫城谷昌光以长篇的形式所描写的春秋时代的第二个人物是《重耳》(1993)中的重耳。《重耳》的基本情节与《左传》《史记》相同,但作为上中下三卷的篇幅较大的长篇,细节大为丰富,小说的主题是写春秋战国时代永恒的主题——列国征战和国内权力斗争。上卷的主人公是重耳的祖父、晋的一支、曲沃之王“称”,写“称”如何征服本家“翼”,建立了统一的晋国,其中有大量古代战争场面的描写。中卷开始写道重耳的父亲晋献公诡诸。晚年的晋献公贪恋女色,将作为人质掳掠来的异国公主骊姬立为正室,骊姬遂招致宫内有关人物的嫉恨。骊姬为了自保,处心积虑地欲将自己的幼小的儿子姬奚齐立为太子,谋求将来登上王位。为此,她利用了晋献公的昏庸,密谋陷害对她的计划构成威胁的申生、重耳、夷吾三兄弟,挑拨献公与这三个儿子的关系,让父子生隙成仇,使得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深深孝敬父亲的申生自杀身亡。下卷描写重耳为避杀身之祸也仓皇逃出,接着骊姬又派宦官阉楚追杀重耳。重耳被迫便开始了漫长的开始了流亡生涯。其间骊姬母子被杀,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晋惠公)即位后,继续追杀重耳,但在从者介子推等人保护下每每有惊无险。重耳在列国备偿酸甜苦辣,与列国君主发生种种恩怨。在流亡十九年后,重耳在身边众多家臣的及秦国秦穆公的帮助下,终于率兵打回国内,推翻晋惠公,即位为晋文公,并使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可见,《重耳》中的既是重耳流亡与奋斗史,也是一部生动的晋国兴衰史、春秋列国关系史。
宫城谷昌光描写的春秋时代的第三个人物是《介子推》(1995)中的介子推。介子推这个人物,在上述的《重耳》一书中已经作为重要的人物登场。在重耳的身边的重要人物中,介子推的身份低微,不是重耳的直接臣下,而是重耳的重臣先轸的配下。然而就是这个小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民间文学中,却成为广为人知的“大人物”,而受到人们的景仰,因为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理想人格。也许正因为如此,宫城谷昌光觉得在《重耳》中对介子推的描写还不过瘾,因而接下去创作了以介子推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介子推》。在小说中,宫城谷昌光对介子推的生平事迹的描写与评价基本依据了《左传》和《史记》,但也有许多的丰富与虚构。在他的笔下,介子推作为一个非常孝敬老母、老实本分、而又有高远理想的农夫,其唯一的超人之处就是擅长拳棒、曾以木棒打死咬伤自己的老虎。他之所以决定离开母亲去投奔重耳,就是认定重耳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君主,所以在重耳流亡列国的困难时期,舍生忘死保护重耳,都是发自内心的、无功利的,甚至重耳本人也不知晓。所以,当重耳即位后对功臣论功行赏,而唯独落下介子推时,介子推并不介意。但当他看清做了晋文公的重耳原来和别的贪得无厌、处事不公的君主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后,他绝望了,于是悄悄地离开了宫廷,和老母一起隐遁到了故乡的深山中。宫城谷昌光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在重耳苦尽甘来之时,介子推却悄然而去,“想到这事,就感到心酸”。宫城谷昌光从介子推这个人物身上,发现了中国传统的儒家的政治理想和道家的人格典范,因而对介子推最后不辞而别、悄然隐居的原因写得十分充分,十分合乎人物的性格逻辑。宫城谷昌光在《介子推》中没有取历史的悲剧来结尾,他写介子推及身边的几个人物快和地在山中生活和谈笑。宫城谷昌光通过介子推形象的塑造,表现了那个兵荒马乱的残酷时代人们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春秋时期第四个人物出现于长篇小说《沙中的回廊》(2001)中,宫城谷昌光又描写了重耳的身边的另一个侍从——士会。和介子推一样,士会也有着超群的武术并精通兵法,受到晋文公重耳的赏识,由一个微臣,到晋景公时代晋升至宰相,显示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宫城谷昌光从《重耳》到《介子推》再到《沙中的回廊》,通过三个主人公及其生涯的描写,反映了构成了晋国历史题材的兴亡历程,也构成了内容联贯的晋国题材三部曲。
宫城谷昌光所描写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第五和第六个人物,是齐国的著名宰相晏子——亦即晏弱和晏婴父子。在四卷册长篇小说《晏子》(1994~1995)中,宫城谷昌光把晏婴塑造为震撼自己灵魂的人物。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包括《左传》、《史记》、《晏子春秋》等,以艺术想象解决了史料中的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在经历了数年的沉淀与构思之后,他决定将晏弱和晏婴父子合称“晏子”,写成同名长篇小说。宫城谷昌光将晏弱和晏婴父子合称“晏子”,显然与海音寺潮五郎在长篇小说《孙子》中将孙武和孙膑合称“孙子”属同一思路,这样一来就加倍地延长了小说的时间跨度和艺术容量。《晏子》是宫城谷昌光在1995年之前出版的篇幅最长的作品,它以晏弱和晏婴父子的生平事迹为中心,以齐国的兴衰为轴线,将当时齐国及晋、鲁、卫、楚、莱、郑、吴、莒等列国在史料和经书上出现过的有关重要人物,共六十余人都纳入了故事架构中。鉴于有关晏子的中国史料很丰富,可供宫城谷昌光选择与发挥的故事原型也很多,所以《晏子》的情节蕴含也相当绵密充实。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宫城谷昌光除了参照《左传》《史记》的记载外,关于晏子的部分主要依据《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以晏子的事迹为中心的历史传说故事集,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每章都讲了一个有关晏子的独立的故事,而且大都生动传神。宫城谷昌光将《晏子春秋》中那些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按照人物生平与性格演进的逻辑,有选择地纳入了一个有机的框架结构中,并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丰富和发挥。例如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令他钻狗洞进来等一系列蓄意的羞辱,晏子如何机智地加以回击,维护了自身及其国家的尊严等等情节,都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精彩耐看。作为有一定文史修养的中国读者,有关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而缺乏新鲜感,但对于绝大多数日本读者而言,《晏子》中的这些故事此前恐怕闻所未闻,其产生的艺术魅力可想而知,《晏子》出版后销售四十三万册,成为畅销书。归根结底,《晏子》的成功取决于宫城谷昌光的出色的想象力,更得益于《晏子春秋》等中国古典本身的艺术魅力。
宫城谷昌光所描写的第七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是孟尝君。五卷册长篇小说《孟尝君》(1995)的主人公是孟尝君(本名田文)。宫城谷昌光在《孟尝君》的前言中,提到由于资料不齐,写孟尝君时他一直感到有心无力,但在查阅史料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特殊人物——白圭”,便把这位大商人与孟尝君联系起来。查阅史料,即可知道宫城谷昌光原来是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发现”白圭其人的。白圭是魏国的大商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二百来字写白圭如何擅长做买卖而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原本白圭与孟尝君应毫无关系,但宫城谷昌光却设想田文被生母及家臣送给了风洪(后改名白圭)抚养,白圭即成了田文的养父。这一大胆的“发想”大大地开拓了《孟尝君》的舞台空间,白圭实际上成了《孟尝君》前半部分的主人公,由于白圭的生平几乎没有史料可依,宫城谷昌光便根据作品内在的需要而展开想象,遂使白圭这个人物血肉丰满起来。据说在《孟尝君》连载的过程中,白圭的经历与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一位女性读者曾给宫城谷昌光来信,说:“母亲几乎天天嚷着:白圭今天怎么样啦?”可见白圭形象塑造的成功。尽管由于白圭着墨很多,但对白圭的描写还是与孟尝君的命运流转紧密相关的,并没有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在《孟尝君》中,宫城谷昌光紧紧围绕着孟尝君的出生、流浪、刀下余生、战场驰骋、养士三千、位及人臣等曲折动人的经历,使小说的情节显得十分紧凑,可读性很强。此外,宫城谷昌光完全从正面塑造孟尝君的形象,将他写成一个多情多才、重义轻利、有勇有谋的人,这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孟尝君的“好客自喜”的总体评价也有出入。
宫城谷昌光所描写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第八个人物是《青云扶摇》(1997)中的范雎。宫城谷昌光的小说题名“青云扶摇”(原文《青云はるかに》)此。司马迁的《史记》对范雎的生平遭际具体生动的戏剧性描写,为宫城谷昌光在《青云扶摇》对范雎形象的再塑造打下了基础。宫城谷昌光在《青云扶摇》中,是将范雎作为时代的俊杰来描写的,写他的辩才,写他在秦国发展史上的贡献。在这一点上与司马迁稍有不同。司马迁对范雎这样的口辩之士虽如实描写他们的聪明智慧,但对这类人凭三寸不烂之舌而挑拨离间获取官位并没有多少好感。《青云扶摇》则完全将范雎塑造为英雄豪杰,将口辩、复仇作为战国时代特有的时代精神加以表现,既写范雎的有节制的复仇,也写他的杰出的政治与军事才能。
宫城谷昌光所描写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第九个人物是《乐毅》(1999)中的乐毅。乐毅是战国时代中期的名将。宫城谷昌光在四卷本长篇小说《乐毅》中,基本史料来自《史记》,但只以《乐毅列传》的开头几十字介绍乐毅身世的文字做基本依据。那段文字极其简略,却为宫城谷昌光的艺术想象提供了空间。宫城谷昌光的四卷本长篇小说《乐毅》对《史记》中记述较详的乐毅如何助燕伐齐的故事只在小说最后一部分有所描写,而是小说将主要矛盾设定为赵国与乐毅的家乡中山国(今山西省境内)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而按上引《史记》中的记载,中山国先后被魏、赵所灭的时期,乐毅恐怕尚未出生或至少还处在幼儿时期。宫城谷昌光为了表现乐毅的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的主题,而将乐毅的生年提前了许多。小说描写了乐毅为了保家卫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所而进行的一次次顽强出色的战斗,但最终因中山国的君臣昏庸,疏远排斥乐毅,导致亡国的结局。乐毅最终为赏识自己军事才能的燕昭王延请至燕国……全书是围绕着乐毅为“天才军事家”这一主题而展开故事情节的。
宫城谷昌光所描写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第十个人物是《子产》(2000)中的郑国宰相子产。此前,宫城谷描写了好几位宰相,但子产的形象在众多的帝王将相中有所不同。《子产》描写了子产如何在昏庸无能的国君统治中使郑国得以安全生存,并建立了太平安定的社会;描写了子产如何邦以民为本、如何善于倾听民意、如何广纳贤言,如何对郑国进行内政与外交上的一系列改革,并为此如何与政敌所展开较量,突出表现了子产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依法治国的理念的和行动,以及他作为“春秋时代最高知识人”的言语表达智慧和人格魅力。总之,宫城谷昌光是借子产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对理想的政治家和改革者的憧憬,而《子产》对当代日本读者的魅力,似乎主要也在于此。吉川英治文学奖的评委们对《子产》的赞誉和推崇,也主要是从这一点着眼的。例如评委之一、作家杉本苑子说:应该让永田町(东京地名、日本政府所在地)的那些“不知羞耻的政治家诸公们”好好看看这本书。
通过十大人物形象的塑造,宫城谷昌光不仅使这些古代人物得以复活,而且通过这些人物,将春秋战国时代深邃的历史图景展示了出来。自从海音寺潮五郎的《中国英杰传》、《孙子》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中,还没有一个人在春秋战争题材中做如此系统全面地开拓和耕耘,更没有一个人在春秋战国题材方面取得如此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