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抗日烈士 - 董天知
董天知

董天知

董天知(1911—1940),抗日烈士。河南荥阳人。历任牺盟总会首届执行委员、“抗敌救亡先锋队”总队长、山西抗敌决死第3总队政治主任、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和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政治委员、山西第5行政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粉碎反动军官李冠军军事叛乱的斗争。在晋南、晋东南配合八路军主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中在潞城王家庄,被日军包围。身负重伤,力毙敌数十人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展开

基本内容

永远的丰碑

  董天知:英气冲天

  ■抗日英雄谱

  八路军优秀指挥员、山西牺盟会和新军的重要领导人董天知牺牲后,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他“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是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是最优秀的青年军事干部”。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题写挽联:“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士常存鸭绿江。”

  董天知,1911年生,河南荥阳县人。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直接受党的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被捕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敌人施尽了种种酷刑。在政治诱降和死刑威胁面前,他始终大义凛然,忠贞不屈。狱中党支部根据他的表现,于1932年批准他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狱中政治犯50余人,为要求下镣、看报,举行绝食斗争。他毅然带病参加绝食斗争。到斗争取得胜利时,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了。

董天知

  1936年8月董天知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参与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建立山西新军的工作。1937年9月在牺盟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和抗日救亡先锋总队总队长。曾率山西各界慰问团到华北前线慰问抗日的第29军将士。同年11月起先后任山西抗敌决死第3总队政治主任、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和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后任政治委员)、山西第5行政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粉碎了反动军官李冠军策动的军事叛乱,指挥部队在晋南、晋东南配合八路军主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同时,为把新军建设成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40年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20日在山西潞城王家庄战斗中,为掩护部队突围,亲率警卫排奋勇作战。因寡不敌众,28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董天知牺牲时年仅29岁。

人物事迹

日本人悬赏两万大洋要买他的人头

为掩护大部队董天知率只有28人的警卫排阻敌身中七弹牺牲

和时下热播谍战剧的主角不同,他是公开“潜伏”在阎锡山身边的共产党员,是阎锡山的座上宾,他和战友们打着为阎锡山创办新军的名义,在阎锡山眼皮下“公开活动”——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执行的却是共产党的主张。为共产党培养了50多个团,7万多人的兵力,成为“百团大战”的主力军。

他叫董天知,原八路军决死第三纵队政委,一个祖籍(河南)荥阳牺牲于山西太行山区的革命先烈。

被开除的“好学生”

“同志们要记清,一九四零年八月二十日的炮火中,在太行失去一盏明路灯,董政治委员为求解放而牺牲,哎呀呀……”

几年前,这首悲怆有力的山西民谣,总会飘荡在荥阳崔庙镇一村子夜晚的上空。唱歌的老人是个老革命,原八路军决死三纵队队员。

荥阳文史专家陈万卿说,老人歌词中唱到的董政治委员就是祖籍荥阳牺牲于山西太行山区的革命英烈、原八路军决死第三纵队政委董天知。

董天知并不是他的本名,他原名董大文,关于“天知”名字的来源,也有一个故事。据说他曾被敌人抓捕入狱,敌人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天知地知你不知我知”,出狱后,大家都叫他“董天知”。

荥阳老城,董天知将军故居,一座明末清初修建的四合院,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董天知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位教书先生,在当地颇有名望。董天知自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陈万卿说,董天知走上革命道路,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对他的影响很大。

在荥阳老城,董天知故居的一间卧室里,摆放着一张床。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原本是董天知的床,彭湃曾与董天知“同床”过几个月。

彭湃当时在南方革命中失败,被通缉,来到河南,经人介绍住在了董天知家。就在那张小床上,董天知每天聆听彭湃的革命思想,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193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巧舌智退“美人计”

1931年,河北省委遭到破坏。同年7月13日,董天知去一个秘密机关开会,因事先未得到该机关已遭破坏的消息,被正在“蹲坑”的侦探发现并被捕。关押在东北宪兵司令部(现鼓楼后门桥北的帽儿胡同22号)。同年9月,与薄一波、杨献珍等几十人被移往北平草岚子监狱。

董天知入狱时不满20岁,敌人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泄露党的任何秘密。“强攻不下”,敌人转变了思路——实施美人计诱降董天知。

此人也曾是进步青年,后叛变,面对她的“吴侬软语”,董天知并没有“服软”,而是义正词严地回绝了她。

在狱中,董天知担任团支部书记,主要负责团员和发展进步青年的工作。

1933年冬,为了反抗监狱虐待政治犯,狱中党支部决定,开展绝食斗争。当时董天知身染重病,组织上决定他可以不参加绝食斗争。他坚定地说“一个人生命事小,政治影响事大”。他们提出六项改善政治犯待遇的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绝不复食。7天时间,身患重病的董天知粒米未进,当难友们开始复食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

陈万卿说,董天知能言善辩,是个出色的演讲家。

在监狱里,他们经常开展斗争,利用吃饭时间,集体停饭提出要求,由能言善辩的同志和监狱方谈判。董天知经常被推举为“司皮克”(英语SPEAK,发言代表)。他机智灵活语言尖锐,常把敌人驳斥得无言以对。

据说,董天知曾去一所学校演讲,演讲结束后,学校全体老师都“弃文从武”,扔下课本要求参加斗争。

1936年春,刘少奇化名“胡服”,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到天津主持北方局的工作,同年9月,薄一波、杨献珍、董天知等几十名同志分批被营救出狱。

1936年10月,中共北方局成立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董天知等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先遣队,通过公开的方式,同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

他们此行是受到阎锡山的邀请。

1932年,阎锡山东山再起,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以后,虽然他与蒋介石的争斗告一段落,并貌合神离地相处着。1935年,侵华日军策划的华北“自治运动”,将山西纳入到了“侵略华北之计划”,亡国亡省的危险就在眼前。

对于共产党,以阎的本性而言,是绝对敌视的,但是,此时共产党所倡导的援绥抗日、实行对日武装作战的主张,与阎锡山保卫晋绥的目标有共同之处。

于是,阎锡山想出了一条“变通”的策略:借用共产党的进步措施和主张,打着晋绥军的旗号——扩充实力,应付危机,渡过难关。

阎锡山认为,这样既可以把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赢得爱国的名誉,又可为将来与日本谈判增加筹码;既可顶住蒋介石吞并他的企图,又可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实力;既可同共产党搞好关系,又可在合作中交一些共产党朋友,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后来,有人对他的这种做法这样形容:“阎锡山是在三个鸡蛋中间跳舞,哪一个也不能碰着。”

薄一波、董天知在山西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接办牺盟会。牺盟会是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的简称,于1936年9月18日正式成立,阎锡山亲任会长。

但是,由于会员成分比较复杂,而成立时所发表的《纲领》、《宣言》、《告同胞书》引起了日军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对和质问,阎锡山又采取搪塞的态度,因而牺盟会成立后并没有开展工作。

改组后的牺盟会,组成了以薄一波、董天知、韩钧等为首的新的工作班子,成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他们利用牺盟会的组织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共同抗日的主张,使山西的抗日工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名为阎锡山创办新军,实为共产党的部队

中共北方局为了推动山西抗战和争取阎锡山,决定由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帮助阎锡山创办新军,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董天知通过“牺盟会”协助薄一波创办了“牺盟特派员训练班”、“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及“军政训练班”等,为建立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

阎锡山曾明确要求,不允许在山西的政府和军队里发展共产党组织。陈万卿说,他们是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执行的却是共产党的主张。

1937年底,决死队4个纵队陆续组建完毕,董天知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兼纵队党委书记(不公开)。

半年时间内,决死第三纵队“大小经过150战,先后击溃敌人3万余人,毙敌2000余人”,日本人扬言“谁能抓住董天知,赏两万大洋”。

1938年,临汾失守后,阎锡山率部仓皇逃走,董天知带领部队展开游击战,决死第三纵队人员不断壮大,达到了6个团、6000多人。

到1939年夏,山西新军发展为9个师旅单位,50多个团,约7万人,超过了当时阎锡山晋绥军的总人数。

1939年,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在山西制造了“十二月事变”,经过调整,成立了新的决死三纵队,董天知任政治委员,正式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序列。

“百十担小米筑起的丰碑”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动了驰名中外的“百团大战”,决死第三纵队的具体任务就是破坏白晋线南段交通,拔掉潞城、黄碾、微子镇3个日军据点。

1941年8月20日凌晨,董天知带领部队攻克潞城懂确定镇。“以取得胜利,后疏忽警戒,于廿一日晨该部被敌袭击,损失较大,纵队政委董天知通知负伤牺牲”。(参考资料:《120师骑兵司令部关于加强警戒、严防敌人突然袭击的通令》(1941年9月7日))

董天知牺牲后,灵柩暂安放于一个山洞里,不久移灵于太行山平顺县侯壁村北,再次进行了安葬。

陈万卿曾专程去董天知牺牲和安葬的地方考察,他说,董天知的纪念碑是当地老百姓自发凿建的一个6米多高的石碑。

一位参加过董天知葬礼的老人回忆说,当时老百姓自发捐了100多担小米,才修好的,一天几十个人只能挪动四五米。

在当地,广泛流传着纪念董天知的“山西民谣”:同志们要记清,一九四零年八月二十日的炮火中,在太行失去一盏明路灯,董政治委员为求解放而牺牲,哎呀呀,董政治委员为解放而牺牲!莫悲痛,莫伤情,只要为偶们学习董政治委员的英勇精神,哪怕它荆棘满地路难行,一齐向前冲,冲破黑暗争光明。

和老人唱的一字不差。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