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翻译 - 丰华瞻
丰华瞻

丰华瞻

丰华瞻,丰子恺之子。民盟盟员。中国作协会员。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1951年在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研究院攻读英国文学。1983年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讲学。曾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上海外文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主要着作有《中西诗歌比较》(获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比较文学奖”)、《世界神话传说选》,和戚志蓉合著《我的父亲丰子恺》,合编《丰子恺散文选集》、《丰子恺论艺术》、《丰子恺漫画选》。
展开

论文一览

1. 格雷的“乡村墓地挽歌”

裘克安 丰华瞻 英语沙龙 2000年 第02期

2. 小议译诗时专有名词的处理

丰华瞻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年 第02期

3. 古稀年述怀

丰华瞻

丰华瞻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年 第05期

4. 萨松的战争诗篇

丰华瞻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年 第02期

5. 音韵谐美的古代歌谣──读英译《译经》

丰华瞻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年 第05期

6. 英国诗人霍斯曼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6年 第01期

7. 英语的故事

丰华瞻 读书 1995年 第11期

8. 征人怨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4年 第04期

9. 江上渔者

范仲淹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3年 第04期

10. 翻译《西风颂》随感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3年 第03期

11. 平易与深奥——读中西诗歌随想

丰华瞻 兰州大学学报 1992年 第04期

12. 汉诗英译二首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3期

13. 美国诗人桑德堡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3期

14. 绝句

丰华瞻 杜甫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1期

15. 游小园不值

丰华瞻 叶绍翁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1期

16. 从英国诗人改诗看诗的艺术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1年 第05期

17. 诗神联结海峡两岸人心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1年 第01期

18. 借鉴前人,自出心裁——谈诗歌创作

丰华瞻 兰州大学学报 1990年 第04期

19. 诗词六首英译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0年 第03期

20. 英译诗词五首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9年 第03期

21. 我与《外国语》的缘分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9年 第02期

22. 试评苏曼殊译诗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9年 第01期

23. 在洛杉矶讲授比较文学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7年 第06期

24. 诗歌翻译的探索——《中西诗歌比较》付印记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7年 第06期

25. 斯托雷奇论中国古典诗

丰华瞻 社会科学战线 1987年 第03期

26. 略谈汉诗英译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2期

27. 丰子恺与翻译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5年 第05期

28. 花城谈诗散记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4年 第05期

29. 春风催桃李——记李叔同对我父亲丰子恺的教导

丰华瞻 教育与进修 1984年 第01期

30. 艾米·洛厄尔与中国诗

丰华瞻 外国文学研究 1983年 第04期

31. 儿童读物中韵文的翻译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3年 第06期

32. 庞德与中国诗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3年 第05期

33. 意象派与中国诗

丰华瞻 社会科学战线 1983年 第03期

34. 含蓄与隐晦——英汉翻译漫谈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3年 第01期

35. 丰子恺传略

丰华瞻 晋阳学刊 1982年 第04期

36. 译诗漫笔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2年 第02期

37. 从艺术家到高僧——缅怀弘一法师

丰华瞻 法音 1982年 第03期

38. 翻译《乡村墓地挽歌》的几点体会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1年 第04期

39. 译诗与民族化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1年 第03期

40. 也谈形似与神似——读汉诗英译随感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1年 第02期

41. 漫谈书名的翻译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0年 第02期

42. 谈新诗格律

丰华瞻 社会科学战线 1979年 第03期

43. 略谈译诗的“信”和“达”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79年 第01期

44. 谈外语诗歌的汉译

丰华瞻 复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64年 第01期

相关阅读

意在言外(丰华瞻)

父亲画集《丰子恺漫画选》终于拿到了手。翻看之后,有不少感想。特别使我感触的一点是父亲的漫画常有寓意,且意在言外。读画时不能只看表面,还需要思索其内含的意义。现在举三幅画为例。

先说这里刊出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幅。可能有的人不明白这幅画包含着什么意思。倘知道画题词句的来源,便可探索得这幅画的寓意。“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北宋词人柳永的名句。柳永的原词《雨淋铃》,写的是男女离别。词的有关几句如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原是风雅人欣赏的情景。但这里画的却是两个农民在田里插秧。此画作于一九三五年,漫画作者的意思是:士大夫阶级很会“风雅”,但农民们在清早的晓风残月中却在辛辛苦苦地种田呢!

再说《羔羊口在缘何事,阎死屠门无一声》这一幅。这幅画作于一九四八年,登在当时的报纸上。画中是一个人牵着两只羊,拿着刀要去杀。根据作画与发表的年代,我们可以断定,这幅画有所影射。一九四八年是旧社会行将崩溃之时,那时全国哀鸿遍野,饿死、冻死的人不少;特务横行,到处杀人。漫画作者在这里以羊影射人,指出:既然有口为什么“阎死屠门无一声”呢?为什么不起来抗议,起来斗争呢?

第三个例子是《花不知名分外娇》这一幅。这幅画似乎有不止一种的含蓄意义。画中是两个男子站着欣赏露出墙头来的娇艳花朵。同时楼上窗口坐着一个少女。读者很容易想到,画题也暗指这女子。但我想画的意义恐不止此,可能还有别的比喻意味。我们常说“百花齐放”,这花字几乎从来不指真正的花,而总是指文艺作品,因此,“花不知名分外娇”可有其他的暗示。我体会漫画作者的意思是:我们不要眼睛老是盯着“出名”的人或物;普通的、不出名的人或事物中,大有美好者在。

父亲曾说过,他希望一张画不仅能给人“看看”,最好还能使人“想想”。我在文章中所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丰子恺小传(丰华瞻)

父亲于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 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 石门镇)。祖上在 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祖父名丰璜(字斛泉),长于诗文,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举人」。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是长子;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亲八岁时,祖父就患肺病去世。

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后出家,法号「弘一法师」)教他图画、音乐,发现他的才能,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戏剧、文学、书法,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九一九年父亲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参加洋画研究会与音乐研究会。年底由日本返国。

一九二二年,父亲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这时开始作漫画。有几幅画发表于《我们》杂志上。一九二四年父亲辞去春晖中学职到上海创办立达学园。一九二五年父亲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上连续发表,称为〖子恺漫画〗。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子恺漫画》,内收画六十幅,这是父亲的第一本画集,也是中国的第一本漫画集。

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陆续出版的画集有《子恺画集》、《护生画集》、《学生漫画》、《儿童漫画》、《都会之音》、《云霓》、《人间相》等。其中除描写诗词意境、儿童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画外,有大量的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同一时期中父亲出版了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乐书与艺术理论书,如《音乐入书》、《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乐家》、《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艺术漫谈》等。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十一月,父亲率全家逃难。从故乡出发,经江西,到达湖南长沙。后迁广西桂林。一九三九年春,父亲受浙江大学之聘,到广西宜山浙大任教。后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一九四二年秋,父亲到达四川重庆,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一年后辞职,在家著述为生。

抗战期间父亲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画集有《漫画阿Q正传》、《大树画册》、《客窗漫画》、《画中有诗》等。一九四一年在遵义绘成《子凯漫画全集》,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共分六册,收画四百二十四幅。

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次年父亲回到杭州。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间出版的画集有《又生画集》与彩色版《子恺漫画选》等。

建国后父亲一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又任全国政协委员。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一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大部分时间在家著述。

建国以后父亲主要从事翻译俄文与日文的文学作品。译有《猎人笔记》、《夏目漱石选集》、《源氏物语》等。画集方面出版的有《绘画鲁迅小说》、《子恺漫画选》(一九五五年)、《丰子恺儿童漫画选》英文本与印尼文本(一九五六年)、彩色的《丰子恺画集》(一九六三年)。

父亲一生著作丰富,共有一百五十多种。他在绘画、文学、音乐、书法、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

十年浩劫期间,父亲被林彪、u2018四人帮u2019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林彪、u2018四人帮u2019的迫害,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父亲痛恨旧社会的反动统治,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歌颂了社会主义。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为父亲彻底平反的决定。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