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飞行员 - 彭嘉衡
彭嘉衡

彭嘉衡

彭嘉衡,原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行员。2010年8月22日下午2点整,抗战老英雄彭嘉衡离世,享年90岁。
展开

个人经历

       1921年 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昔加罗
  1936年 回祖籍广东省梅州宁县一中读书
  1937年秋 投考黄埔军校17期,被录取在华侨总队
  1941年12月 被录取为中央航校15期学员,后留美学习飞行
  1944年7月 归国参加中美空军联队
  1945年1月 参加盟军对武汉的轰炸
  1945年5月 参加芷江会战
  1945年8月14日 因参加对日空战64次,获美国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和抗日英雄称号
  1947年8月 返回印尼
  1950年9月 闻讯香港“两航”起义,重返大陆
  1986年 在民航北京管理局退休

       2005年3月,彭嘉衡将“优异飞行十字勋章”捐赠给了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0年8月22日彭嘉衡在北京辞世,享年90岁。

个人自述

  我原名叫彭淮清,是印尼华侨。15岁那年,父亲把我送回老家广东兴宁县读书。没多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侵略中国。同学们带着杀敌报国的决心纷纷投笔从戎,我也参加了第4集团军交通兵团。

1940年,前身为黄埔军校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来招生。因为学校要求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我就借了老乡彭嘉衡的高中毕业证书报名应试,没想到竟榜上有名。被录取的考生列队点名时,点到彭嘉衡的名字没人回应,招生人员喊了3次,我才恍然大悟,这是在叫我呢,连忙回答了一声“到”。从此,我就变成了彭嘉衡。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不仅是我名字的改变,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两国正式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不久,中央航校来我们学校招生。那时中国空军十分弱小,虽然飞行员们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制空权还是被日本空军掌握。由于常挨日本空军轰炸,我早就想找机会教训他们了。所以一得知消息我立即报了名,结果又被录取了,成为航校第15期飞行学员。

彭嘉衡

  在航校里我学得很认真,初级班飞行培训毕业后,获得去美国进一步学习的资格。在美国学习将近两年,1944年我回到了祖国。当去重庆空军总部报到时,有关人员告诉我,我被分配到美国第14航空队中美混合联队第5大队17中队。

  当时,第14航空队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上知名度也很高。这支部队的前身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是美军退役军官陈纳德。为帮助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者,1941年在美国政府的暗中支持下,陈纳德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来华对日作战。他们驾驶着画有“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的战机,屡次打败强大的日本空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飞虎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空军,并成立了中美混合联队。此后,“飞虎队”越战越勇,不仅在中国的天空中打击日军,而且远赴东南亚和日军作战,还飞越喜马拉雅山,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把大量军用物资从印度送到中国。所以,听到自己被分到“飞虎队”的消息,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芷江机场

  中美混合联队由中美两国飞行员共同组成,其中大队长、队长、飞行员都是两国人员各半,每次执行任务也是两国人员各半。当时我们驾驶的美国飞机性能优越。比如,我驾驶的P—51野马式战斗机,是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钢铁装甲,火力强大,油箱被击中后可以自动封闭。日本飞机虽然在性能上不如我们的飞机,但飞行员技术娴熟,作战勇敢,因此空战十分激烈。

  记得我刚到17中队报到,就听说我在中央航校的教官、分队长林耀在战斗中牺牲了。没几天,越南归国华侨、分队长卢易彪又牺牲了。接着,我的同学陈置也牺牲了,朱杰在战斗中受重伤,俞杨和因飞机被敌人炮火击中下落不明……

  美国飞行员牺牲的也很多。有一天,我正在值班室等待任务,突然天空中摇摇晃晃地飞来一架B-25轰炸机。这架受伤的飞机栽到离值班室只有五六十米远的地方,当即起火燃烧。一名美国飞行员被夹在机舱里出不来,救护人员束手无策。美国大队长见他被烧得惨叫不止,拔出手枪向他开了两枪,然后低着头慢慢走开了。我看见大队长一边走一边哭,满脸都是泪水。

  这一桩桩一件件事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使我认识到“飞虎队”的威名,是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想到自己说不定哪次上天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我就和同住一屋的同学马宗骏,相互交待起后事。交待完,我马上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以后的战斗中,我表现得异常勇猛,也多次遇到险情。其中最难忘的一次,是奉命轰炸武汉长江江面上的日军军舰。

  当时我和战友们驾机穿云破雾来到汉口,看到江面上日军军舰正在飞机的掩护下向西开进。我避开日机向敌人军舰发起猛攻,日军军舰的防空火炮向我齐射。我对准日军军舰丢下炸弹后急忙撤退,但飞机还是受了伤。飞回机场后,我发现飞机的机尾被打出20多个弹孔。看着这些弹孔,我马上出了一身冷汗。

  

  在中美空军猛烈的打击下,日本空军损失惨重,渐渐变得无还手之力。我们乘机扩大战果,派遣飞机轰炸日本本土。1945年2月25日,我们中美混合联队轰炸了防卫严密的日本皇宫,使日本人受到极大震撼,日本首相小矶国昭不得不向天皇谢罪。

  日军在天空中打不过我们,就在地面上想办法。3月下旬,日军大本营集中重兵,先后在鄂北、豫西发动攻势,在付出极大伤亡后,夺得了南阳、襄阳、老河口等地的飞机场。但我们混合联队的飞机还是不断轰炸日本本土和平汉、粤汉、津浦等铁路沿线,日军这才发现我们的机场在芷江。随之,日军集中8万大军进攻湘西。

  

由于芷江机场的重要地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现日军的企图后,不仅从附近调集大批部队阻击日军,还特意从昆明空运来原属于中国远征军的新六军保卫机场。那场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日军官兵嚎叫着拼命进攻,中国军队呐喊着拼死抵抗。为支援中国守军作战,我们驾驶着战机对敌人进行猛烈轰炸。随着炸弹像冰雹似的投向敌阵,湘西翠绿的山峦,转眼间被染成片片殷红,中国军队乘机发起反攻。战斗结束了,冲在最前面的日军一线部队,没有一人生还。素以具有武士道精神闻名于世的日军官兵,顾不得掩埋战死的同伴连夜后撤。

  芷江战斗后,没过几个月,日本就宣布投降。当时,还在芷江机场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那天,看着日军将领乘坐飞机,在我们大队9架飞机的押送下,飞临芷江递交投降书时,我百感交集,不禁又想起了牺牲的战友们。

  抗日战争胜利了,“飞虎队”也光荣地结束了自己的使命。来自美国的战友返回家乡,中国飞行员被改编为中国空军。

  “飞虎队”从成立到抗战结束,共击落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以上。这辉煌的战绩里不仅凝结着美国飞行员的鲜血,也凝结着许多中国飞行员的鲜血。不久前,我把自己在“飞虎队”获得的“优异飞行十字勋章”,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让更多人了解“飞虎队”里中国飞行员的事迹,记住他们为抗战胜利做出的贡献。

英雄离世

  在京的最后一位飞虎队老英雄彭嘉衡于2010年8月22日14时离世,享年89周岁。从去年确诊白血病晚期至今,老人已经与病魔鏖战了近一年。昨天,在首都机场附近的老人家中,亲人摆设了一个简单的灵堂。

       临终前不断念叨“回家”

       “老彭啊,你不是一直要回家嘛,现在咱回来了。”昨天下午,彭老的夫人倚在桌子前,怀抱着丈夫的照片,用一块干净的白布轻轻擦拭,不时将脸紧紧贴上去。

  据彭老的三子彭灼南介绍,老爷子身体一直很好,去年有段时间突然瘦了下去,“一个月竟然瘦了24斤,去医院一检查,已经是白血病晚期了。”因为彭老一辈子啥都经历过,家人也知道隐瞒病情没用,就告诉了彭老,“没想到他倒是挺想得开,没有一丝悲观情绪。”

  此后,老人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头脑清醒的彭老终止了治疗。“他不愿再浪费钱了。”彭夫人说。8月21日晚,躺在机场医院的彭老病情突然恶化,呼吸困难,发高烧,但意识一直清醒。直到前天中午,彭老嘴里不断念叨着“回家,回家……”意识也开始模糊,并不时吐出血痰。“下午两点整,父亲在平静中停止了心跳。”彭灼南告诉记者。

    基本将所有东西都捐了

  在老人家中有一摞荣誉证书,还有一些捐赠证明。

  之前彭老的夫人因无钱看病,准备卖房救治,经媒体报道后,很多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全家都很感谢这些人。”彭老的二子彭灼西透露,彭老的账户中已有10多万元,“这部分善款除去父亲的医疗费后还会剩下一部分,按照父亲临终前的嘱托,等医院结账后,我们会将剩余善款再捐出去,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白血病患者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彭灼南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份遗嘱,这是彭老在2008年8月8日当晚写的,“当时身体还很棒,但他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什么事儿都想得很开。”记者在这份遗嘱中发现,有几条是“一切从简,不摆灵堂,不通知媒体”。“我们已经违背父亲的意愿了,但想到全国还有那么多人在关心老爷子,他现在离去了,我们应该让大家知道。”彭灼南说。

飞虎英雄

  国内唯一荣获美国“优异飞行十字勋章”的“飞虎队员”彭嘉衡60年来首次公开提起“飞虎队”,今天人们大多只想到当年美国第14航空队里的陈纳德、理查森·希林、梅杰·瑞恩、理查德·罗西等人,而很少提及当年国内的飞虎队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居住在北京、85岁高龄的印尼归侨、老飞虎队员彭嘉衡。一生不擅张扬的彭老首次向媒体讲述自己60年前成为飞虎队(美国第14航空队中美联合大队)队员的前前后后。

    黄埔:彭嘉衡出生印尼,祖籍广东兴宁,14岁回国念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嘉衡投笔从戎。先是进入广东韶关第4集团军通信兵团当少尉见习官,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17期华侨总队学习。1941年秋毕业后,又进入昆明中国空军军官学校学习,完成了60个小时的初级飞行训练。

       深造:1942年秋天,彭嘉衡等10余人从1000多名军校学生中脱颖而出,被选送到美国亚历山大州凤凰城高级飞行学校深造,经过初、中、高级班的全面培训和作战训练后,彭嘉衡以飞行240多个小时的优异成绩毕业。1944年回到昆明,被分到美国第14航空队(又称“飞虎队”),成为中美航空联队中的一员。

       建功:在“飞虎队”里,彭嘉衡先后驾驶P40和P51(又称“野马”)战斗机,在华南、华东及沿海一带打击日军据点和军事目标,对日军在武汉、上海等地的军队、铁路、机场、弹药库以及长江里的日本军舰实施毁灭性打击。一年里先后执行侦察、扫射、空中格斗等任务64次,获得美国航空最高奖———“优异飞行十字勋章”以及“航空奖章”。同时,中国空军也授予彭嘉衡两枚飞行奖章。

    退役: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彭嘉衡拒绝内战。1947年春,彭嘉衡多次向空军总部申请退役回家,后终被批准。彭嘉衡在印尼与家人团聚,享受平安生活和家庭亲情。

  归国:新中国成立后,民航急需人才,彭嘉衡毅然回到祖国,并于1950年9月进入军委民航局任飞行副驾驶,1954年被正式任命为机长,并负责培训飞行员。10多年里,彭嘉衡主要从事专业航空,先后执行过包机、护航、探矿、护林、灭虫等急、难、险、重任务,共飞行7000多个小时。上世纪60年代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始,彭嘉衡因“家庭背景问题”被迫停飞,并开始受到无情的打击迫害,直到1980年平反昭雪。

  晚年:1986年,彭嘉衡和老伴付汝梅双双从民航退休。彭嘉衡退休时一无职称、二无级别、三无职务。老两口现住北京,自1958年搬进一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危楼里,到现在已40多年,房子年久失修,屋里多处裂痕,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风不断从屋顶灌入。对此,生性乐观的彭老总是一笑了之。他说:“比起那些当年牺牲的战友,我现在是在天堂里。” 据彭老讲,目前国内仍然健在的飞虎队员还有几位,他们之间常有联系。彭老有时还问候远在美国和中国台湾的飞虎队员。老哥们儿之间经常通通电话,问问平安,聊聊往事,也很快活。

飞虎队概述

  “飞虎队”,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由美国平民志愿者组成的援华抗日战斗飞行部队,属中国空军编制。

  1941年8月1日,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在缅甸集中,进行训练,首批志愿者260人,作战飞机125架,分为3个驱逐中队,陈纳德任指挥官。这支航空队于同年12月移师中国昆明。

  1942年7月,美国将志愿航空队改编为第10航空队中国空中特遣队,仍由陈纳德指挥。

  1943年3月,再次扩编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第14航空队,陈纳德任少将司令。

  1941年12月至抗日战争结束,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美国第14航空队)以500架飞机的代价,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大批日本商船和44艘军舰,歼灭日军官兵66700名,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作出了贡献。

  随着抗战胜利,解散后的飞虎队队员大部分受到当时中国政府嘉奖,其中十几名战绩卓越的飞行员,受到美、英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