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少将 - 邝振翎
邝振翎

邝振翎

邝振翎(1885—1932),字摩汉。江西省寻乌县留车镇黄羌村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南昌光复、武昌起义、滦州起义,为辛亥革命功臣。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大量发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译著和论著,成为国内最早专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之一
展开

生平简介

邝振翎(1885—1932),字摩汉。江西省寻乌县留车镇黄羌村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南昌光复、武昌起义、滦州起义,为辛亥革命功臣。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大量发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译著和论著,成为国内最早专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之一。1921年初,与胡鄂公等人组建中国共产主义同志会,成为国内早期马列政党的创建者,也是中共的早期党员。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先后在国立北京政法大学、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担任重要教职,是近代知名的教育家。他专注于经济理论,有多种经济学译著和论著,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学学者。

中文名: 邝振翎

别名: 字摩汉,号石溪,别署石溪词客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

邝振翎

出生地: 江西省长宁县双桥保黄姜坪村(今寻乌县留车镇黄羌村)

出生日期: 1885年11月12日(生卒日期,无法断定是公历还是农历)

逝世日期: 1932年11月25日

毕业院校: 江西南昌宪兵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信仰: 马列主义

主要成就: 辛亥革命功臣;国内最早专注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之一,国内早期马列政党的创建者,中共早期党员;民国初年国内著名教育家

代表作品: 《唯物的中国史观》、《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各种思想之变迁》、《经济概论》、《中国经济概况》、《经济学原理》《石溪词》

邝振翎,江西长宁(今江西寻乌)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少时家贫,但聪明好学:“十岁入学堂,二年五经毕;十三学为文,开笔颇通适;祖父重诗书,晨昏勤督责…..十四入高小,十八肆农业”(见《摩汉自述》)。后考入南昌宪兵学校(学校名称疑有误),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

邝摩汉在留日学习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之后,与胡鄂公一起组建共和会江西分会,从事推翻清廷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邝摩汉倾力参与光复南昌的过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江西军政府成立后,邝摩汉奉李烈钧之命与王振汉等驰援武昌;11月11日,邝摩汉在胡鄂公的陪同下与黎元洪详谈南昌独立之经过。12日,黎元洪约请北方革命党代表杨时杰、冷公剑和江西革命党代表邝摩汉、王振汉,由胡鄂公、吴若龙作陪,在都督府午餐聚会。席间,黎元洪决定答应北京、天津、保定等地革命者的请求,派胡鄂公作为鄂军政府的全权代表,与邝摩汉等北上主持革命;并拨款万元作为办公用费,支援滦州等地的独立起义。邝摩汉等人至天津后,因刚出狱的汪精卫和先期到达的胡鄂公等人正在策划北京起义,旋即赴京。起义因袁世凯的不配合而遭失败,十余位志士身亡,邝摩汉等仅以身免。此后,邝摩汉留在北方继续为创建共和而奔走。

民国成立后,邝摩汉致力于新文化运动,担任多家报馆主笔。1915年秋,与顾息疚、何海鸣、简梦萍、贾分强、蔡少黄、毛西河、徐痴魂、尹梨公等20余人,在上海成立护法讨袁的文艺组织,取名“心社”,意为人同此心重振中华。1917年1月,在北京与何海鸣一道创办《寸心》月刊,担任编辑。同时撰写文学作品,署名邝摩汉,发表在各种期刊上。如发表在《寸心》杂志第一期上的有词作《倦寻芳(送徐负天之保定)》、奇情小说《蝶缘》,还有连载于《寸心》杂志第四、第五期上的传奇杂剧《新华宫》等。

1918年,邝摩汉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社会经济。时值俄国革命爆发,日本国内掀起马列思潮,邝摩汉接受了共产主义,并致力于翻译日文版的马列学说著作,向国内传播。

1919年,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河上肇的《社会主义之进化》译文(刊于1919/6/1—15);同年翻译河上肇所著《经济原论》,由南京肇文书社(一说董义书社)出版。

1920年,邝摩汉所著《社会主义总论》一书由又日新报社出版;同年2月在《新中国》杂志第2卷第2期发表《阶级斗争与劳动组合之形势变化》一文;6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河上肇所著《马克思剩余价值论》译文(刊于1920/6/27—29)。

1921年初,邝摩汉由日本返国,先后在国立北京政法大学等公私大学担任教授,并在报馆任主笔,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时北京为我国新文化运动之中心,讲学之士百家争鸣,君持论甚正,每一登坛,听者辄为千人,争先据席,坐无隙地。从学者先后达万人,指导匡正,不余遗力,为多士所宗式”(见《中国第一次教育年鉴.邝振翎传略》)。

同年2月,邝摩汉与胡鄂公、熊得山、汪剑农、彭泽湘等人组建“中国共产主义同志会”;8月,公开发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启事(比李大钊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更早发出成立启事)。同年,邝摩汉曾一度加入刚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同志会”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马列主义党派,会员遍及九省十二个地区,人数过万。

邝摩汉一边从事政党活动,一边在政法大学任教,同时继续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马列主义。

1922年2月15日在北京与胡鄂公、熊得山联合创办《今日》杂志,并在《今日》创刊号发表《俄国现实的经济地位》(节译列宁的《论粮食税》);在《今日》第 2 卷第 1 期发表《唯物的中国史观》(这篇文章与胡汉民的《中国哲学史之唯物的研究》一道,提出了全新的唯物史观,为中国近代史学注入了一股活力);在《今日》杂志第 2 卷第 2 期发表《马克斯经济学说》;3月在《今日》第1卷第2号发表《绝对的剩余价值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编的摘译);4月在《今日》第1卷第3号发表《相对的剩余价值研究》(摘译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卷第四编);5月在《今日》第1卷第4号发表《绝对的相对的剩余价值研究》(摘译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卷第五编)。同年与徐冠合作翻译日本小林丑所著《最新经济思潮史》(由北京的舆论报社出版);同年10月在《学林》杂志第14期上发表《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各种思想之变迁》一文,这篇文章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同年5月5日,北大“马客士主义研究会”邝摩汉等人在北河沿法科大礼堂举办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大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这类活动。邝摩汉在大会上做了“阶级斗争”的专题演说,李俊汉、卜士畸、李大钊、顾孟余、高一涵、陈启修等人也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1922年初,同志会反对中共与中国国民党合并的主张,双方一度发生论战;在论战中,胡鄂公的众议员身份被高君宜等所诟病,邝摩汉则撰文回护(事见1922年2月8日《今日》杂志和1922年12月27日《向导》杂志等资料)。

1922年秋,第三国际派遣瞿秋白归国做协调工作,“同志会”整体加入中国共产党,邝摩汉成为江西籍最早的党员之一。

中国共产主义同志会无论在组织上还是理论上,对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胡鄂公在《纪念熊得山先生》(文章发表在1941年2月10日的《申报》上)一文中说:“民十社会主义思想,已随着苏联革命影响传播到中国。我和熊先生、邝摩汉等即悉心从事,一方研究劳农政府的实际设施,一方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那时我们就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熊先生早年所学的社会科学和日文,早已久置就荒,在那时才又刻苦努力起来。他晚年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他和邝摩汉等八九人曾一度加入最初发起组织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十一年一月,我和熊先生、邝摩汉等组织共产主义同志会,出版各种刊物。熊先生所译的《哥达纲领批评》和《国际劳动同盟的历史》,都是有关劳动运动的重要文献,而《恩格斯的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那一权威著作,也是由他首先介绍到中国来。十一年秋天,瞿秋白从苏联回国。经他和刘子通斡旋介绍,我们都加入CP,把共产主义同志会解散,但不久我们又和CP的组织关系断绝了。”包惠僧、刘静仁曾回忆说:“胡鄂公是北京今日杂志派的首领,他的干部有邝摩汉、熊得山、汪剑农、彭泽湘等,他曾派彭泽湘等赴莫斯科请求加入第三个国际遭到拒绝。他回转头来争取加入我们的党,所以他对此弹劾案与劳动立法案的运动很卖力,完全服从我党的领导。”郑超麟也回忆说:“我们到时(指1923年春),彭泽湘已经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胡鄂公以下的人差不多都加入共产党,但在革命中未曾发生什么作用”。由此可见,“同志会”成员加入中共之后,在党内现有的组织架构内,并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至于后来许多重要成员都渐渐脱离了组织。此间是非,一言难尽。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邝摩汉组织和参加在北京的追悼大会,并与李春涛、杜国痒合编《列宁逝世纪念册》,邝摩汉撰写了《列宁与世界》与《苏俄革命的特质》二文。

同年,又与李春涛、谭平山等人创办《社会问题》杂志。

这期间,邝摩汉还积极引导在京求学的同乡青年刘维锷、邝才诚等人投身共产主义运动,介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刘维锷和邝才诚回乡创建寻乌党组织,发动寻乌暴动,成了革命烈士)。并于1924年7月创办《寻乌》杂志,担任主编,向家乡传播先进思想。

1925年前后,邝摩汉创办北京文化大学,担任校长;1925年5月,与哈尔滨滨江东华学校校长邓洁民一起申请庚款,两校各得一万元。

1927年初,邝振翎出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同时兼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该校于2月开学,12月解散)经济系主任,被荐为校务委员会主席,“于改革大学制度,及厘订课程标准等项,筹画周详,旋以学校结束,多不果行”。

汪精卫下令将武汉分校与农民运动讲习所合并,学员组建成中央独立师,进驻咸宁一带;邝振翎受恽代英之命接替陶希圣任独立师军法处中校处长兼特务组长,指导地方的政治工作队。(当代学者谢永芳因邝振翎曾在咸宁任职而误以为他是咸宁人,从而将他的《石溪词》列入《历代湖北词人知见词集简目初编》,文章刊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4期)

1927年冬,邝振翎转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担任上校衔政治总教官(此校的前身即是著名的黄埔军校,此时为第六期,总校已迁至南京);后晋升为少将衔政治总教官,成为该校著名的政治教官之一。

从这年开始,邝振翎撰文几乎不再用“邝摩汉”署名。据同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的沈清尘回忆,学校对他们这些教员是进行了甄别和重新登记国民党党员身份。

1928年,邝振翎出版《石溪词存》。该书为他的个人著作“石溪小丛书”之一,中国国家图书馆有藏本。

同年7月,与同乡谢杰等人在南京创办公共汽车公司,最多时有22辆汽车,行驶于下关江边至夫子庙。翌年11月,公司解散。

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职期间,邝振翎参与编写了《黄埔丛书》(1927年版),撰写了《经济概论》(有1929年和1930年二种版本)、《中国经济概况》(1930年版)、《经济学原理》(1931年版)等著作,均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出版。由中华民国教育部编撰、出版于1934年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邝振翎传略》评介说:“先后成黄埔丛书十种,选辑精博,为国民革命文献中重要著作”。

邝振翎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职的同时,“另与同志于清凉山创立文化大学”,任南京私立文化学院副院长(此校原为北京文化学院,1928年迁至南京,邵力子和李培天都担任过该校校长)。

1932年11月25日,因染微恙病逝。“以劳瘁卒”,但有传说是被人投毒陷害而死的,享年48岁。

邝振翎夫人徐元理,字肇文,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生物系,也是一位教师。两人育有二子二女:德生、江生、文陵、文庆。

邝振翎英年早逝,震惊国内,对于他的死因,有种种猜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京私立文化学院暨社会各界人士数千人在南京雨花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蔡元培、张治中等诸多社会贤达纷纷送来花圈挽联,寄托哀思。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全体政治教官挽联:

揎倚声天才,抱经济硕学,长歌当哭,热血一腔空化碧;

缔文字因缘,执讲坛牛耳,馆含遽捐,同舟数载病招魂。

南京私立文化学院全体师生挽联:

奔走京平为文化牺牲不少;

热心教育于经济阐扬尤多。

蔡元培先生挽联:

济世具雄才,看桃李成林,自是文儒兼武侠;

返魂无妙术,伤惠兰失荫,不堪风雨望灵旗。

张治中先生挽联:

满腹精华,长吉心肝已呕尽;

一生事业,石溪词集并名传。

其他社会人士挽联:

过江横槊,共推天下才俊,风雨正模糊,满目凄凉,书生挟策成何济?

记恨填仇,空作江南词客,情怀更於悒,夜台岑寂,绿章无计达通明。

内忧未已,外患方殷,志士叹多伤哀公取义;

道契前贤,教兴后学,昊天胡不吊丧我良师。

世事痛疮痍,如何造物忌才,顿使文坛失宗匠;

英贤宏教育,无奈弦歌已寂,长从学界哭人师。

风雨感知交,当年学冠东瀛,经济文章鸣一世;

才华忌造物,此日星陨北斗,功名事业足千秋。

革命重经纶,擘划精良导后进;

功名在教育,文坛鏖战数先生。

南州结社,护党讨袁,曩日共为知命客;

津沪倦游,惊耗伤逝,重来不见旧同胞。

邝摩汉诗词作品(这只是编者所看到的作品,并非选辑)

太息词(题目为编者所拟)

太息重太息,国难无终极;野鼬穴西南,边狐号东北;

卧榻他人睡,山河日逼仄;六军不出关,空闹边声急;

御侮本无心,和戎岂上策?炙豆自燃萁,汗马谁杀贼?

仰望古昆仑,太息重太息

原注:民国二十一年初夏,感念日本占领东三省,上海议和告成,粤中内战又起。

摸鱼儿(括号内文字为编者所加)

壬申九.一八,为日本占领东三省周年国耻纪念(日),予登金陵孝园望云亭,感赋

最堪嗟、去年今日,边城一片笳鼓!东倭毕竟强梁甚,占夺边疆如许。君记取,便羽断、辽天此恨成千古。长鑱白斧,(念)塞上英雄,沙场搏斗,犹把头颅赌。

且回顾,南国风光如故。秦淮又是歌舞。见人忍说铜驼事,破碎山河谁补?情最苦,怕再上、新亭重滴泪如注。倚栏无语,(举目)空怅望,万家灯火,曲曲袅千缕。

《新华宫》传奇杂剧内曲子二首(此剧以袁世凯称帝、蔡锷起兵讨袁为背景)

其一《踏莎行》:水驿寻灯,山程倚辔,一萧一剑平生意。金门飘渺廿年身,书生挟策成何济?按拍填词,拈萧谱字,时流不沮狂生议。霜毫掷罢倚天寒,秋灯忽吐苍虹气。

其二《满庭芳》:不可无焉,最难寻者,世间儿女英雄。青锋三尺,奇气贯长虹。潜入新华宫里,欲刬除、极恶穷凶。问谁个、掀翻全案,透露一丝风?天南欣举义,一声雷电,闪烁苍穹。从此鸾漂凤泊,来去匆匆。谁料阁中帝子,一霎时、霸业成空?只留得、烟波江上,日日夕阳红。

历史贡献

1、早年加入同盟会,与胡鄂公一起组建共和会江西分会,是“为南昌独立作出重大贡献的江西共和会成员”;接着又参与了武昌起义、滦州起义。故1934年民国政府教育部编写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中说他“辛亥武昌之役,屡建功绩”,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2、1919至1924年间,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译著论著,是国内最早专注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者之一;同时他还是国内早期马列政党的创建者人,也是中共的早期党员;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3、自1921年初从日本回国担任国立北京政法大学教授开始,直到逝世,先后在北京私立文化大学、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京私立文化学院等高等院校担任重要的教学和领导职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现代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4、从1918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社会经济学开始,邝振翎就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的重要学者,撰写了许多经济学论著,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5、邝摩汉不但是一名学者和革命志士,同时他还是个文化人,“生平著述甚富,兼工依声,号石溪词客,有《石溪集》行世”。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编辑期刊,担任主笔,创作文学作品。但因为英年早逝,他的大部分作品没有结集出版,现在只能见到《新华宫》、《石溪词》等零星作品。

主要作品

《唯物的中国史观》、《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各种思想之变迁》、《经济原论》(译著)、《社会主义总论》、《最新经济思潮史》(译著,与徐冠合作)、《经济概论》、《中国经济概况》、《经济学原理》、《新华宫》、《石溪词》等。

人物评价

邝摩汉早年投入革命洪流,探求救国真理,在创立共和、宣传共产主义学说、创建马列政党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年专注于教育和学术,为民族培养了大量人才,为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成绩斐然。邝摩汉生逢乱世,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痛恨无谓的争斗,为“国难无终极”而叹息;他不愿独善其身,厌恶“秦淮又是歌舞”的丑恶现象;他渴望中华民族能多一些“世间儿女英雄”;他歌颂那些为抵抗侵略者而“沙场搏斗,犹把头颅赌”的“塞上英雄”。然而,这样一位曾经为铸造共和出生入死、为传播真理筚路蓝缕、为民族未来殚精竭虑的近代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在他逝世后的七十年间,却很少人记得他,甚至连他家乡的人们也似乎忘记了他。除了他的子女写过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外,再也没有人为他树碑立传,更没有人专门去研究他。而这一切,只因为他没有沿着最初的那条路走下去。摒除偏见,拂去历史的尘埃,邝摩汉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的已经够多,是一位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1、《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邝振翎传略》(中华民国教育部编,1934年开明书店印行,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有藏);2、《近代教育先进传略(初集)》(周邦道著,1981年1月版);3、《寻乌县志.人物》(江西省寻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1996年新华出版社出版);4、《铁骨铮铮浩气长存——记邝摩汉先生生平事》(邝德生邝文陵邝文庆著,载于1995年《寻乌文史资料》第四辑);5、《江西教育人物.邝振翎》(张希仁著,1989年12月江西教育出版出版);6、《毛泽东文集.寻乌调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7、《试论辛亥滦州起义的历史地位》(山东聊城大学马亮宽著);8、《汪精卫与辛亥革命》(华中师范大学李英铨著,《安徽史学》2003年第5期);9、《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十五种考辨》(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著,《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五期);10、《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左鹏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11、《护法讨袁的顾息疚》(周立业 周德庆著,2012-8-1载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射阳县委员会官网之“文史资料”);12、《建党前后马列著作的翻译传播及多维考量》(中共铁道部党校邱少明著,2012年04月09日载于人民网理论部);13、《略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赵利栋著,2005年10月29日刊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近代中国研究”网);14、《还原历史:<今日>杂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再评价》(徐方平、刘文杰著,刊于《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03期);15、《开启一份被历史尘封的杂志——<今日>杂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再评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徐方平著);16、《纪念熊得山先生》(南湖著,1941年2月10日载于《申报》);17、《包惠僧回忆录.回忆共产党初期武汉劳动运动与项英烈士》(包惠僧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18、《李春涛简介》(潮汕风情网“人物词条”);19、《列宁纪念册》(1924年3月国民追悼列宁大会编,1册116页32开。目录:1、列宁死后之世界的哀悼 2、列宁不死.李守常著 3、同志列宁.片山潜著 4、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施存统著 5、读列宁传.李春涛著 6、列宁哀歌.吴天放著 7、悼列宁.胡南湖著 8、歌列宁.林孔昭著 9、敬告追悼列宁者.白经夭著 10、列宁与世界.邝摩汉著 11、列宁与苏俄.胡南湖著 12、苏俄革命的特质.邝摩汉著 13、共产主义社会底进化 即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五章二、三、四节”.李春蕃译 14、农税底意义 列宁著.李春蕃译 15、列宁评传.吴隼、徐艿合编);20、《邓洁民传》(载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官网“志鉴书库.人物专题”);21、《郑超麟回忆录》(郑超麟著,2004年东方出版社出版出版);22、《任教南京中央军校的回忆》(沈清尘著,载于1998年3期《民国档案》);23、《黄埔军校研究》第一辑(广州市黄埔军校研究基金会辑,2006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4、《希望与幻灭:1927年的国民革命——记武汉分校政治教官陶希圣》(广州市社科院历史所李杨著,载于《黄埔军校研究》第二辑,2008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25、《黄埔军校将帅录》(陈予欢著,广州出版社,1998年出版);26、《下关区志.公用事业》(南京市下关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2005年方志出版社出版);27、《寻乌人民革命史》(中共寻乌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2000年寻乌县印刷厂);28、百度百科之《胡鄂公》《李春涛》《杜国痒》等网络资料。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