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李希·维尔海姆·茂瑙
基本内容
从多方面看,德国电影大师茂瑙(F.W. Murnau,原名F. W. Plumpe)都堪称为「创造者」。他利用光影炮制影像的能耐,彷如画家运用油彩般手到拿来。他的电影构图蕴涵强大的力量,直达人类心灵深处,像先知那样把故事道出个所以然来;他以赤子般的大无畏精神,在摄影及光暗技巧上搞实验,测试片厂摄影的极限,又领摄制队跑到田野,甚至远走至大溪地的海岛取景。
约翰.马尔可维奇在《吸血鬼的阴影》(2000)里扮演茂瑙,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也许以为茂瑙是个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导演,会不惜出卖自己灵魂(就像他镜头下的浮士德一样),换取电影上的不朽。我自己看过了他存世的大部分作品之后,倒觉得他其实是个孤独的人,一头栽进他自创的光影绘画之中,寻找避世所。他优雅的打扮,宏大的野心,以及不囿于地域的思维背后,似埋藏了情感的压抑,像努力在寻觅自己的天国而不果......
茂瑙那些歌德式古堡中的故事,多少年来一直在银幕上萦绕不去。那里,不仅有教人悚栗的影子,有大衣挺硬的吸血僵尸,还有探进我们良心的光影风格,以及给电影透视重新定义的建筑构图。茂瑙很爱把玩光影,他拍《魅影》(1922)「走动的影子」一场,在偌大的厂 景中,以射灯投向在路轨上走动的不规则形状木板,弄出群影追逐男人的效果。整部《浮士德》(1926)都在室内拍摄,好让他大搞晃动的光影效果。为了制造浮士德坐在魔鬼的斗篷上遨游万里的景观,茂瑙还特地建造了天马行空的巨大山川模型。
此外,他也尝试走到各式各样的实景拍戏:拍《吸血僵尸》(1922),他跑了超过六个城市;拍《都市女郎》(1930),他要主角们一直跑过美国的一片又一片农田,摄影师则亦步亦趋;拍《日出》(1927),他要摄影师追随女主角坐毕全程电车,引领观众跟她一起从乡郊走到了城市......
茂瑙年轻时,已喜爱诗与戏剧,亦学过美术,曾受戏剧表演训练。他风格化及形式化的画面构图,为往后不少导演的创作奠下根基;他的拍摄技巧,至今依然在德国电影史占有主导地位。茂瑙(1888-1931)一生说得上短暂,但却留下重要的电影遗产,差不多八十年后的今天,其作品的魅力依然教人没法抵挡。可是,茂瑙对新一代而言肯定陌生;记得他的人,可能依稀记得他最著名的作品《吸血僵尸》、《浮士德》,和拿过奥斯卡奖的《日出》;但没有多少人听过他早期的作品《夜中行》(1920)或《古堡惊魂》(1921),也不会知道他拍过喜剧《公爵的钱财》(1924),或其后改编自莫里哀剧作的《塔度夫》(1926)。这个夏天,香港观众有幸可以再次体验茂瑙表现力强劲的电影。
2003年二月,柏林国际电影节举办了茂瑙回顾展。茂瑙的名字,经常跟柏布斯特、韦勒及费立兹朗等德国导演相提并论。香港紧接柏林,是茂瑙回顾展的第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