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基本内容
王泰林,清代医学家(1798-1862年)。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无锡(今属江苏)人。从其舅、当时疡科名医高锦庭习医,尽得其传。后又精研医经,尤注重《伤寒论》之研习,颇有心得。故后来转而究心内科诸证,不泥于古人,颇有发明,化裁古方,其著作甚丰,初期有《西溪书屋夜话录》、《环溪草堂医案》及《王旭高临证医案》。王氏对肝脾诸证有深入研究。如以肝火、肝风、肝气为纲,列治肝证计三十法;于脾胃证之治法,亦颇有见地。而有温病之湿温、风温等证,论述也堪称详尽。其门人于其卒后又集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包括《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类汇编歌括》、《医方歌括》及《西溪书屋夜话》、《增订医方歌括》,连同《薛氏湿热论歌括》编成,现有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治学严谨
王氏治学十分严谨,强调于古书则研究古训,于后人之书则分别疑似,能够兼取众家之长,全面了解与掌握,但又不盲目继承,注意分辨其论述的是非正误,故而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先生虽名噪一时,但医德高尚,朴实无华。出诊多步行,远路才骑马出诊。对于贫苦之人不仅不收诊金,有时还免费供药。对于远路患者,诊治时考虑病情多种变化,而且改方不取分文等,不一而足,充分体现了王氏高贵的品德,至今仍然值得学习。著有《退思集类方歌括》、《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增订医方歌诀》、《医方歌诀》、《薛氏湿热病歌诀》、《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医案》、《医学刍言》等。
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
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其中,以肝气、肝风、肝火三者,为肝病中的三大纲目。由于这三大病机的存在,而表现出多种症候。同时肝气、肝风、肝火之间又是密切相关,不能绝然分开。盖生理上肝主疏泄,属木,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因情志不遂,则生抑郁而使气机失疏而为肝气。“气有余便是火”,气机失舒,郁而生热,肝火自然因之而生。若火升不熄,亢动游行,筋脉失养,肝风因之而动。此外,肝脏体阴用阳,主升主动,赖肾水以涵之,营血以濡之,肺金清肃之令以平之,脾土生化气血以培之,才能维持其条达疏泄之性,故他脏之病可以影响及肝。反之,肝气、肝风、肝火发病后,又可横逆脾土,上逆犯肺冲心,火旺耗伤肾水,影响其他五脏,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多种病变。所以,掌握三纲及其对全身的影响,抓住肝病辨证的要点,王氏之说确有意义。在此基础上,王氏总结出治肝三十法,颇具临床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