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诺贝尔 - 德里克·沃尔科特
德里克·沃尔科特

德里克·沃尔科特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2017),德里克·沃尔科特(DerekWalcott,1930-),生于圣·卢西亚。诗人,剧作家及画家。出版过戏剧集和多种诗集。被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布罗斯基语)。在圣玛利大学和西印度的牙买加大学读过书,毕业后搬到特立尼达岛居住,并从此成为艺术评论家,在其作品中,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的历史、政治和民俗、风景,有强烈的历史感。他的诗因“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献身多元文化的结果”,而获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2017年3月,德里克·沃尔科特在圣卢西亚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展开

个人简介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2017),圣卢西亚诗人,于1930年出生在圣卢西亚的卡斯特里,当时圣卢西亚还是英属殖民地。祖父母均为非洲奴隶的后裔,父亲是波希米亚的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兼诗人,但在沃尔科特少年时便去世了。他的母亲是教师,也是业余剧作家。长大后,他的母亲把他送到当地卫理公会派教徒的一个学校上学。随后他曾在圣玛利大学和西印度的牙买加大学读过书,毕业后搬到特立尼达岛居住,并从此成为艺术评论家,后来曾在波士顿大学教授文学课程。 

2017年3月,德里克·沃尔科特在圣卢西亚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87岁。

个人经历

诗歌创作

     沃尔科特的文学生涯始于18岁时初次发表的25首诗,而真正的展露头角是他在1962年发表的诗集《在绿夜里》。他酷爱旅游,但他的作品中,本土气息同样很浓郁,其中经常融入非洲、亚洲及欧洲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使得他的诗作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常常带给人奇异的美感。另有诗集 《海葡萄》、 《海滩余生》 ,剧作《猴山之梦》 、 《最后的狂欢》等,他于1992年被瑞典文学院授予当年诺贝尔文学桂冠。   被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布罗斯基语)。在其作品中,他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的历史、政治和民俗、风景,有强烈的历史感。他的抒情诗则表现了他对爱情、死亡和记忆等有恒主题的思索与感受。他形成了“他自己的诗歌领域,独立于他继承的任何传统”——如果考虑到他的背景,他的加勒比海的出生地,他的非洲与欧洲血统。瑞典文学院认为他“忠于三样东西——他所生活的加勒比海、英语和他的非洲祖先。”这种似乎矛盾的关系贯穿在他的诗中。他的史诗则力图再现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历程,被称之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戏剧创作

   沃尔科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就也颇令人瞩目。主要的剧作有以英国中世纪历史传说为主要情节、表现奴隶获得新生的历史剧《亨利·克里斯朵夫》(1950),通过对探险家哥伦布、征服者雷利、反抗者图圣和殉难者戈登四位历史人物的描写来探索人们对历史的反应的史诗剧《锣鼓与色彩》 (1958)。此外,还有风格剧《多芬海域》 (1954)和道德剧《提金和他的兄弟们》(1958)。前者的主人公是个勇敢的加勒比海老渔民,后者的主人公是个擅长利用自己的智慧作弄人的小人物。七十年代发表的《猴山上的梦》 (1971)是沃尔科特的代表作,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通过一个烧炭老人幻想已当上非洲皇帝的故事,展示了当地人民和殖民主义者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历史发展过程。沃尔科特的其他戏剧作品还有《沙维尔的小丑》(1974)、 《噢,巴比伦!》 (1976)、 《回忆》 (1977)、 《休战纪念日》 (1978)和《哑剧》(1978)等。其中《噢,巴比伦!》展示了现代世界的堕落,《休战纪念日》着重剖析了特立尼达中上层人士的性格弱点。沃尔科特还曾获得过英国的国际作家奖、史密斯文学奖、美国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奖等多项大奖。

圣卢西亚简介

  最早居民为印第安人。1639年英国人入侵该岛。1651年法国人占领该岛。以后英、法长期在此争夺。1814年根据《巴黎和约》正式将该岛划为英国殖民地。1967年3月,圣卢西亚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英国联系邦。1979年2月22日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德里克·沃尔科特

主要作品

  1、 《在绿夜里》      2、 《放逐及其他》   3、 《海湾及其他》   4、 《猴山之梦》   5、《最后的狂欢》

写作特点

  沃尔科特的早期诗作大多描写个人的孤独和与当地生活习俗的不协调,揭示了多种族社会的矛盾。中近期诗作受英国现代诗人迪伦·托马斯等人的影响,并吸取了当地民间歌舞的节奏和韵律。诗意象富丽敏感,充满律动和感性,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其中《绿色的夜》收录了诗人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年的诗作,是加勒比英语文学的里程碑;作者运用传统的诗歌体裁,其中包括十四行诗体,表达了他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其特点是把深邃的理性思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融为了一体。   《海葡萄》表明诗人极力冲破欧洲文化传统的樊篱,走自己独立的创作道路,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诗中不再有早期作品中加勒比环境与欧洲文学的冲突意识。   

      自传性长诗《另一种生活》是沃尔科特艺术生命的新起点,他抛弃了短小诗歌中的复杂风格,以新的透视法反思了自己的乡间生活。一九九年问世的叙事长诗《奥梅洛斯》是沃尔科特的代表作,它长达三百多页,分六十四章。作品借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框架,气势宏大地叙述了加勒比地区的文化和风情,描绘了加勒比地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也反映了加勒比人民在向人类文明迈进过程中的命运和所遇到的挑战。这部作品被称为“加勒比的庄严史诗”,沃尔科特因而也被誉为“当代荷马”。   

    沃尔科特的诗是非洲文化、欧洲文化、加勒比文化以及东方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下产生的硕果,是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意识和探索开拓、创新独立精神所取得的成就。诗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新颖多变,形式厚重,韵律和谐。画家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得以真实地描绘自然景物,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迅捷地捕捉细微感情。感性意象、隐喻的繁富又极大地丰富了他诗歌的表现力。诗的简洁明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古诗对他的影响。

个人荣誉

  被誉为“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布罗斯基语)。   获得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   沃尔科特还曾获得过英国的国际作家奖、史密斯文学奖、美国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奖等多项大奖。

授奖词

  朋友约瑟夫·布罗兹基在分析他的作品时发掘出其中一条线索:只是一个爱大海的红肤黑人,   且有着良好的殖民地文化基础,   荷兰、黑人和英国血统凝汇一身,   或许是无名小卒,或是整个国度。   《星星苹果王国》中这几行诗句使人一目了然:沃尔科特身上不仅融合了母方的黑白血统,而且凝结着父方的黑白血统。诗歌可谓集不同文化之大成,包罗了西印度群岛、非洲和欧洲诸种文化。   然而,沃尔科特并不满足于其作品中多国文化传统的联袂合唱或不同创作主题的协奏交响。在他的首卷戏剧集的序文里,我们读到又一个十分贴切的沃尔科特词语:“黑白混血风格”。迥然不同的两种传统的杂文孕育了沃尔科特的艺术。其一是他后来也跻身其间的欧洲传统,从荷马、但丁、伊丽莎白时期作家、密尔顿,到奥登和迪伦·托马斯,这是一种精雕细刻的传统,大量采用喻意手段,讲究声音与韵律。其二是古老的本土传统,语言比较简朴,诗人犹如初降伊甸园的亚当,给各种事物冠以名称,并体验话语声音的形成——正像他在自传长诗《另一种生活》中所描述的:“注视着元音从木匠的刨舌下卷滚而出/松香般黏稠,花草般香馨……”德里克·沃尔科特独有的风格是欧罗巴精湛手法与加勒比原始美感相结合的产物。   但是,沃尔科特并不局限于题材和语言运用方面的兼容并蓄,重要的还在于他的历史观。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另一个线索:“新爱琴传统”。加勒比海群岛可以说是爱琴海群岛的转世再生——希腊的古代文明在加勒比的今日风采中得到自然的体现。这一点在他的近作《奥梅洛斯》中有突出的反映,这首精彩纷呈的叙事诗讲述了渔夫阿基里同他以前的伙伴、现在的出租车司机赫克托为一位漂亮女仆海伦争风吃醋的故事。在《奥梅洛斯》的氛围中,我们可以找到荷马史诗般的格调和主题,以及奥德赛式汹涌澎湃的波涛。   是什么将古老的声音带入今日的加勒比海,是什么把历史变为现在?是大海。“大海即历史”——在这一辉煌诗作中,大海使“巴比伦的凄楚的竖琴声”传到了西印度群岛,在那里奴隶制度仍是切肤之痛。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