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家)
人物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作为德国唯心论的奠基者,康德虽然写了若干关于政治问题的有趣文章,但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远没有哲学上重要。
康德生于1724 年,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他先后经历了“七年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当政的初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动乱的,但他个人的生活环境却是平稳而有规律的、学院式的。
1740 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最初,他接受的是莱布尼茨的哲学,由伍尔夫派传授,可是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却不是莱布尼茨,而是卢梭和休谟。从1746 年起,康德去了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之后又重返哥尼斯堡大学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1770 年,他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后升任为哥尼斯堡大学校长,此后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每天早上5 点起床,然后头戴睡帽、身穿长袍在书桌前工作到7 点,晚上10 点准时就寝。每当他去上课时都要换上庄重的外衣,然后下课回家后就立刻穿上他的长袍继续工作。
每天午餐后他一定要坚持散步。他的生活规律就如同钟摆一样准确无误,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这种生活规律都不会改变。当地的居民都在他每天下午3 点半散步经过时,来核对钟表。只有一次,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出现,都为他担心。当时他沉浸在卢梭的《爱弥儿》中,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不过,在数十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现。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康德很少受到疾病的折磨。同时,他还十分健谈,是一个非常好交际的人,经常邀请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生平概述
十八世纪的德意志天空里,闪耀着的是思想和艺术的群星,其光芒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200多年前,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会准时走来一个不足五英尺的矮个子。
他散步时闭口不言,只用鼻子呼吸,据说他认为在路上张开嘴不卫生;有人戏说他“心胸狭窄”,因为他凹陷,胸腔狭小,但他却拥有广阔的精神天空;他就像精确的钟表一样守时,风雨无阻,市民们在满怀敬意与他打招呼时,总是趁机校正自己的钟表。
只有一次,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的出现,都为他担心,当时他沉浸在卢梭的《爱弥尔》,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不过,在数十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现。这位理性得近乎刻板的人就是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9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1804年2月12日上午11时,伊曼努尔·康德在家乡柯尼斯堡去世。康德去世时形容枯槁,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遗体放在那里就像一个木乃伊。而且他的遗体也确实像一个木乃伊那样被展览:科尼斯堡的居民排着长队瞻仰这个城市的最伟大的儿子。当时天气寒冷,土地冻得无法挖掘,整整16天过去后康德的遗体才被下葬。
去世时的康德似乎仅仅是自己的一个影子,临死前的若干年里,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极为衰弱,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也只剩下了一个影子,那时德国哲学界的风云人物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他们作为德国唯心主义的领军人物誉满天下。1799年,康德发表了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论与费希特科学学之关系”。在这篇封笔之作中,康德对费希特的科学哲学给予的评价是:一钱不值。这是康德作为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他就告别了哲学舞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康德,自小身体不好,他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柯尼斯堡方圆40公里的范围,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好,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他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两个小时学习,两个小时授课,写作到下午一点,然后去一家餐馆进餐。下午3点半,他准时散步一个小时,余下的时间里,他读书、写作,准备第二天的讲课。晚上9-10点间睡觉。
康德有过想娶妻的冲动,一次当他还在盘算自己的财产时,就被人捷足先登,另一次则是偶然邂逅了一位来柯尼斯堡旅游的年轻女子,当他还在对是否求婚进行哲学论证的时候,这位女子离开了柯尼斯堡,从此芳踪难觅,只能不了了之。海涅对此评价说:“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什么。”
这是一个褒贬难定的评价,也许康德的生活平淡了些,但他在精神领域的生活实在是太丰富了。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死后的康德很快就从哲学的影子变成了人类思想天空里的一颗巨星,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卡尔.雅斯贝斯(1883年~1969年)将康德与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和奥古斯丁(354年-430年)并列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
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首府科尼斯堡(Königsberg),他出生时,有“武王”之称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在那里已经统治了11个年头。
康德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父母都是信仰新教的虔信派(Pietismus)教徒,虔信派强调宗教的精神,重视虔诚的信仰感情,康德小时候的精神世界受到很深的虔信派影响。八岁时,康德开始上学,学校提倡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反对宗教带给人的思想上的僵化。学校的教育改变了康德的宗教态度,他从此开始一生都对宗教祈祷和教堂唱诗感到反感。也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他开始怀疑建立在感觉与感受上的宗教,他的宗教哲学简单地来说也是对虔信派的一种反动。
1740年,康德进了科尼斯堡大学。人们现在无法考证他当时注册了什么专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经常听哲学课。1748年,24岁的康德大学毕业,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他衣食无托,前途渺茫。由于大学没有他的位置,他决定到科尼斯堡附近的小城镇去做家庭教师。
康德曾说再也没有哪个家庭教师比他还差,但是实际上他这是谦虚,因为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口碑都不错。在做家庭教师期间,他发表了第一本著作-“关于生命力的真实估计之思考”,内容是关于笛卡儿、牛顿和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与科学命题。五年的家庭教师生涯后康德重返科尼斯堡,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返回家乡后,康德再次进入大学学习。1755年,康德以“自然通史和天体论”获得硕士学位,三个月后获得大学私人助教资格,开始教授哲学。在私人助教这个教职上,康德一干就是15年,学生的听课费就成了他的生活来源。因为康德的课很受欢迎,愿意听他的课的学生也多,因此他在生活上也做到了衣食无忧。
在任助教期间,康德开始经常发表著作。他的论题包罗万象,从自然科学、美学、神学甚至到巫术应有尽有,但贯穿其中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是从理性的观点出发,从普遍真理中推导出有关事物的真理还是从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得出普遍的结论
康德的著述和讲课使他称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开始走出科尼斯堡,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成为他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与哥德和席勒一起成为魏玛古典派顶梁柱的赫尔德。尽管如此,康德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教授职位,期间他拒绝了科尼斯堡提供给他的诗学艺术教授聘书。他还拒绝了来自埃尔朗根大学和耶拿大学的教授聘书,他只愿意在科尼斯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家乡,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迁居他乡。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1770年,康德在46岁时终于获得了科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他的就任报告题目是“感性与知性世界的形式与根据”。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十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著作,康德就可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三大批判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纯粹理性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张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
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问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帝愿意这样安排的。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 ,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实践理性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 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判断力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人物影响
实际上康德力求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者对于思维与客体的统一,他认为休谟极端的经验主义是必须给予驳斥的。而康德首次把客体与思维的同一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这不得不说是德国哲学具有里程碑的一步,费希特更是在康德的基础上,把这种能动性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病态的“唯我论”。由于康德没有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造成自己体系的二元性,不过在康德这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暂时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而德国古典哲学则是在后人的批判和发展康德的哲学慢慢建立起来的,不得不说康德的贡献是伟大的。
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但是,由于当时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排斥,此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长期被埋没。直到1796年,法国著名数学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 S. Laplace)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一书中,独立地提出了另一种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人们才想起41年前康德已提出此理论,因而后人把此学说称为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整个十九世纪,这种学说在天文学中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他对于天文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和贡献。
虽然康德大部分著作都很艰涩,读他的书需要勇气,但要研究哲学,康德却是无法回避的一座高峰。他对德意志心灵的影响非常巨大。
他那种严格遵守纪律和确保精确性的生活态度在今天的德国人身上普遍存在,最精密的仪器就是出自这些认真得近乎呆板的人群之手。更重要的是,他为德意志人的哲学思辨立下了一个榜样,让哲学这门科学在德意志的大地上大行其道,以至于世界领域内,最有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上冠有德意志标志的比例太高了。叔本华、黑格尔、费希特、马克思、尼采……这在许多国家,只要能出现一位,就足以夸耀世间的名字,却在德意志接二连三地出现。
海涅说:“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道路,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
主要思想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宗教方面
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伦理学方面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天文学方面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政治构想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历史学上
1784年,康德写成了《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篇历史哲学论文从理论上典型地发挥了他本人乃至整个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从而大大地推进了18世纪的历史哲学,并成为后来许多更为周详的历史哲学的先导。
生活情况
康德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一辈子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因此诗人海涅说,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说的。
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机器那么准确。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尔》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对自己的表。
和许多伟大的德国学者一样,康德家境也很贫寒,以至在金钱观念方面给后人留下笑料。据说这位大学者经常声称,他最大的优点是不欠任何人的一文钱。他曾说:“当任何人敲我的门时,我可以永远怀着平静愉快的心情说:u2018请进。u2019因为我肯定,门外站着的不是我的债主。”
生活逸事
康德的生活,除了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他的业余生活倒十分活跃。他不断被邀参加城里主要家庭的宴会和聚会。他常去拜访凯泽林克伯爵一家,“连续多年,毫不间断”。伯爵一家也很尊敬他,因为康德懂得“高贵的生活方式”,而且他每次都坐在贵宾席,正好在伯爵夫人身旁。
有一位地理学家兼天文学家伯努利1778年访问哥尼斯堡时写道:“我在伯爵家里和一位学者共进午餐,他是哥尼斯堡大学最伟大成员之一,受人尊敬的康德教授。这位著名教授在社交中是如此活泼有礼的人物。他拥有这样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以致让人很难想象他身上会有这样一颗深深探求的心灵。可他的眼睛和面容流露出一种大智大慧,这与达朗贝尔的相似之处确实引人注目。……康德先生已很久没有发表哲学著作了。而他保证他不久便会发表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当然是指《批判》了。可当时,在1798年夏,康德还对这本书的篇幅会有多长还没有概念呢。
跟当时十八世纪的习惯一样,康德午餐都到饭馆里去吃,而且很讲究美食佳肴。酒的选择对康德来说也很重要,早年中意于红酒,而晚年更喜爱白酒。他喜欢不慌不忙地悠然用餐,如果他喜欢某一道特别的菜,他会询问烹饪法以及它是如何预备的,也会随口评判一番。希佩尔后来开玩笑说:“迟早他会写成一部《烹饪术批判》。”
“而且对于和别人共进午餐,康德还有一套学问。他说,如果单独一个人进餐,同时又埋头阅读或思考,那就会产生疾病之感,因为大脑的工作把胃的功能转移了。如果在街头行走时思考问题,那也一样。在这些情况下,只有同别人一起进餐,才能使精力得到恢复,同人们进行毫无拘束的谈话会使人不再想其他的事并使人得到快乐。”
从《康德传》中披露出来的康德十年间生活细节,可以看出康德事实上也是一个很讲口腹之欲的人,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看来很遗憾他没写成《烹饪术批判》,否则便有“四大批判”了)。康德是一个有着极丰富生活内容与细腻生活情调的人,由此看来,一般人对康德的生活状态有着极大的误解。
2004年2月12日是康德逝世200周年,在此旁枝远出,钩沉一点康德生活逸事,也为康德“刻板”的生活故事增添一些神采。
康德生平与著作年表
1724年4月22日:伊曼纽尔·康德诞生。
1732年秋季:康德进入腓特烈中学。
1735年弟弟约翰·海因里希诞生(1800年殁)。
1737年母亲去世(1697年生)。
1740年9月24日:在哥尼斯堡大学注册。 腓特烈·威廉一世卒;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继任普鲁士王。
1746父亲去世(1682年生)。
1748—1754在于特申(Judtschen)、阿伦斯多夫(Arensdorf)与劳滕贝格(Rautenburg)担任家庭教师。
1749年处女作《论对活力的正确评价》(Gedanken von der wahren Sch?tzung der lebendigen Kraefte)。
1751年克努岑(Knutzen)去世。
1754年沃尔夫(Wolff)去世。 两篇文章:“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地球是否由于自转而发生过某种变化”(Ob die Erde in ihrer Umdrehung...einige Varaenderung erlitten habe)与“关于从物理学观点考察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的问题”(Die Frage,ob die Erde veralte,physikalisch erwogen)。
1755年《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Allgemeine Naturgeschichte und Theorie des Himmels)。 6月12日:取得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论火”(De igne)。 9月27日:取得大学讲师资格。资格论文题目:“对形而上学认识基本原理的新解释”(Principiorum primorum cognitionis metaphysicae nova dilucidatio)。
1756年1月至4月:三篇关于里斯本地震的论文。 4月8日:争取克努岑的遗缺失败。 4月10日:答辩其《物理单子论》(Metaphysica cum geometria iunctae usus in philosophia naturalis,cuius specimen I. continet monadologiam physicam)。 4月25日:“解释风的理论的新意见”(Neue Anmerkung zur Erl?uterung der Theorie der Winde)。
1757年复活节(课程预告):“自然地理学课程”(Entwurf und Ankündigung eines Collegii der physischen Geographie,nebst Anhang...)。
1758年1月22日:俄军占领哥尼斯堡。 上学期(课程预告):“运动与静止的新学术概念”(Neue Lehrbegriff der Bewegung und Ruhe)。 12月:争取基普克(Kypke)的遗缺失利。
1759年秋季(课程预告):“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Versuch einiger Betrachtungen ber den Optimismus)。
1760年“约翰·弗里德里希·冯·丰克先生的夭亡”(Gedanken bei dem frühzeitigen Ableben des Herrn Johann Friedrich von Funk)。 17627月:俄军结束对哥尼斯堡的占领。 《四个三段论格的错误烦琐》(Die falsche Spitzfindigkeit der vier syllogistischen Figuren erwiesen)。 赫尔德成为康德的学生(直到1764年)。 卢梭《爱弥儿》(Emile)、《社会契约论》(Contrat social)。
1763年《证明上帝存在惟一可能的证据》(Der einzige m?gliche Beweisgrund zu einer Demonstration des Daseins Gottes)。 《将负值概念引入世俗智慧的尝试》(Versuch den Begriff der negativen Gr?βen in die Weltweisheit enznfuhren)。
1764年拒绝诗学教授的职位。 《论优美感与崇高感》(Beobachtungen ber das Gefühl des Sch?nen und Erhabenen)。 “试论大脑的疾病”(Versuch ber die Krankheiten des Kopfes)发表于《哥尼斯堡学术政治报》。 评论西尔贝施拉格(Silberschlag)的《关于1762年7月23日出现之火球的理论》(Theorie der am 23. Juli 1762 erschienenen Feuerkugel)。 xvii柏林科学院应征作品:《关于自然神论与道德的原则之明晰性的研究》(Untersuchung ber die Deutlichkeit der Grunds?tze der natürlichen Theologie und der Moral)。 兰贝特《新工具》(Lambert,Neues Organon)。
1765年秋季(课程预告):“1765/1766年冬季学期他的课程安排的预告”(Nachricht von der Einrichtung seiner Vorlesungen in dem Winterhalbenjahre von 1765/66)。 开始与兰贝特通信。 应征图书馆馆员。 莱布尼茨《人类理解新论》(Leibniz,Neue Versuche ber den menschlichen Verstand)。
1766年《一个视灵者的梦》(Tr?ume eines Geistersehers,erl?utert durch Tr?ume der Metaphysik)。 开始与门德尔松通信。 (1766年4月至1772年5月):得到图书馆员的工作。 门德尔松《斐多》(Mendelssohn,Phaedon)。
1768年“论空间中方位区分的最初根据”(Von dem ersten Grunde des Unterschiedes der Gegenden im Raume)。
1769年10月:埃尔兰根大学(Erlangen)的聘书。 12月:回绝埃尔兰根大学的聘书。
17701月:耶拿大学的聘书。 3月:申请哥尼斯堡大学教授职位。 3月31日:被任命为逻辑与形而上学教授。 就职论文:《论感性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与原则》(De mundi sensibilis atgue intelligibilis forma et principiis)。 答辩:8月21日。
1770—1781年“沉默的十年”;《纯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的酝酿期。
1771—1788年卡尔·亚伯拉罕·冯·策德利茨(Karl Abraham von Zedlitz)出任普鲁士教育部长。
1771年评莫斯卡蒂(Moscati)的《论动物与人之间身体上的本质区别》(Von dem k?rperlichen wesentlichen Unterschiede zwischen der Struktur der Tiere und Menschen)。 兰贝特《建筑学》(Architektonik)。
1775年复活节(课程预告):“论人的不同种族”(Von den verschiedenen Rassen der Menschen)。 克鲁修斯去世。
1776年一篇有关“德绍的泛爱学校”的评论发表于《哥尼斯堡学术政治报》。 休谟去世。 上学期:康德成为哲学系系主任。 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
1777年另一篇有关“德绍的泛爱学校”的评论。 特滕斯《哲学探讨》(Tetens,Philosophische Versuche)。 兰贝特去世。
1778年拒绝哈勒大学(Halle)的教授职位。 伏尔泰及卢梭去世。 莱辛《论人类教育》(Die Erziehung des Menschengeschlechts)。
1779—1780年下学期:康德担任系主任。
1780年成为大学评议会之永久会员(一直到1804年)。
1781年5月:《纯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1782年兰贝特《书简》(Briefwechsel)出版通告。 《给医生的讯息》(Nachricht an ?rzte)。
1782—1783年下学期:康德担任系主任。
1783年《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nnen)。 评论舒尔策的《伦理学初探》(Schulze,Versuch einer Anleitung zur Sittenlehre für alle Menschen,ohne Unterschied der Religion)。 12月:康德购置了自己的房子。 门德尔松《耶路撒冷》(Jerusalem)。
1784年11月:“从世界公民的观点撰写通史的想法”(Idee zu einer allgemeinen Geschichte in weltbürgerlichen Absicht)发表于《柏林月刊》。 12月:“问答:什么是启蒙?”(Beantwortung der Frage: Was ist Aufkl?rung?)。 狄德罗(Diderot)去世。
1785年1月与12月:评论赫尔德《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发表于《耶拿大众文学报》。 3月:“论月球上的火山”(?ber die Vulkane im Monde)发表于《柏林月刊》。 4月:《道德形而上学基础》(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 5月:“翻印书籍之非法性”(Von der Unrechtm?βigkeit der Büchernachdrucks)发表于《柏林月刊》。 11月:“论人种概念的确定”(?ber die Bestimmung des Begriffs einer Menschenrasse)发表于《柏林月刊》。 门德尔松《晨间》(Morgenstunde)。
1785—1786年下学期:康德担任系主任。 门德尔松与雅各比(Jacobi)论战(又称泛神论论战)。
1786年1月:“对人类历史起源的推测”(Mutmasslicher Anfang der Menschengeschichte)发表于《柏林月刊》。 复活节:《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etaphysische Anfangsgründe der Naturwissenschaft)。 上学期:康德首次担任大学校长。 8月:腓特烈大帝卒。 评论胡费兰《自然法原理初探》(Hufeland,Versuch ber den Grundsatz des Naturrechts)。 “关于雅各布比对门德尔松《晨间》审视的几点意见”(Einige Bemerkungen zu L. H. Jacobs Prüfung der Mendelssohnschen Morgenstunden)。 10月:“何谓在思维中确定方向”(Was heiβt: Sich im Denken orientieren)发表于《柏林月刊》。 9月:腓特烈·威廉二世登基。康德筹备大学中的庆祝活动。 12月7日:康德成为柏林科学院的外聘会员。 施密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选粹》(Carl Christian Erhard Schmid,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im Grundrisse)。
1786—1787年赖因霍尔德《康德哲学书简》(Brief ber die reinen Vernunft)发表于《德意志水星报》。
1787年《纯粹理性批判》再版。
1788年初:《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 1月:《论目的论原理的哲学意义》(ber den Gebrauch teleologischer Prinzipien in der Philosophie)发表于《德意志水星报》。 上学期:康德第二次担任校长。 施密德《康德作品简明辞典》(W?rterbuch zum leichteren Gebrauch der Kantischen Schriften)。 哈曼(Hamann)去世。 7月9日:“宗教敕令”颁布。 12月19日:新“宗教敕令”。
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 赖因霍尔德《论康德哲学之命运》(ber die bisherigen Schicksale der Kantischen Philosophie)、《人类想像力新论初探》(Versuch einer neuen Theorie des menschlichen Vorstellungsverm?gen)。 约翰·舒尔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考察》(Johann Schulz,Prüfung der Kantischen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年底:康德首次出现无法长时间集中精神研究的困难。
1790年《判断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 “论所谓一切新的纯粹理性批判因旧理论而为多余的发现”(?ber eine Entdeckung,nach der alle neue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durch eine ?ltere entbehrlich gemacht werden soll),于文中批判埃伯哈特。 “论狂热主义及其治疗方帖”(?ber die Schw?rmerei und die Mittel dagegen)发表于博罗夫斯基的《卡廖斯特罗》(Cagliostro)。 迈蒙《先验哲学初探》(Maimon,Versuch ber Transzendentalphilosophie)。
1791年9月:“xx论一切辩神论哲学尝试的失败”(?ber das Miβlingen aller philosophischen Versuche in der Theodizee)发表于《柏林月刊》。 上学期:康德担任系主任。
1792年3月5日:新颁更严格之宗教敕令。 4月:“论人性里的根本恶”(?ber das radikale B?se in der menschlichen Natur)发表于《柏林月刊》。 6月14日:“论善恶原理宰制人类之战”(Von dem Kamp dese guten Prinzips mit dem b?sen um die Herrschaft ber den Menschen)一文送审被驳回(预定在《柏林月刊》中刊载)。 舒尔策《埃奈西德穆》(Aenesidemus)。 费希特《一切天启之批判》(Kritik aller Offenbarung)(起初被认为是康德的作品)。 法国成为共和国。复活节:《仅论理性界限内的宗教》(Die Religion innerhalb der Grenzen der bloβen Vernunft)。 9月:“论谚语:理论正确,实践无方”(?ber den Gemeinspruch: Das mag in der Theorie richtig sein,taugt aber nicht für die Praxis)发表于《柏林月刊》。 贝克《康德批判论著释要》(Erl?uternder Auszug aus den kritischen Schriften des Herrn Prof. Kant)。 席勒《论优美与尊严》(Schiller,?ber Anmut und Würde)。 路易十六上断头台。
1794年《仅论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再版。 春季与夏季:国王断然禁止“新逻辑主义者”(Neologisten)。 5月:“月球对气候之影响”(Etwas ber den Einfluβ des Mondes auf die Witterung)发表于《柏林月刊》。 6月:“一切事物之终结”(Das Ende aller Dinge)发表于《柏林月刊》。 7月: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成员。 10月1日:康德受到国王申斥。 10月12日:康德对国王的答辩。 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Grundlage der gesamten Wissenschaftslehre)。 迈蒙《新逻辑或思想理论初探》(Versuch einer neuen Logik oder Theorie des Denkens)。 普鲁士新土地法颁布。 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上断头台。
1794—1795年下学期:康德第七次轮值系主任(克劳斯代理)。
1795年《永久和平论》(Zum ewigen Frieden)。 席勒《人类美育书简》(Ueber die aesth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hen)与《论素朴诗与感伤诗》(?ber na?ve und sentimentalische Dichtung)。 谢林《论作为哲学原则的自我》(Schelling,Vom Ich als Prinzip der Philosophie)。 与席勒通信。 xxi
1796年《永久和平论》再版。 泽默林《论灵魂之器官》(S?mmering,?ber das Organ der Seele)的附录。 5月:“近来哲学界最高贵的声音”(Von einem neuerdings erhobenen vornehmen Ton in der Philosophie)发表于《柏林月刊》。 7月23日:康德最后一次授课。 10月:“解决一个因误解而起的数学争议”(Ausgleichung eines auf Mi?vertand beruhmen mathematischen Streits)发表于《柏林月刊》。 12月:“宣告关于哲学中的永久和平的论集即将完成”(Verkündigung des nahen Abschlusses eines Traktats zum ewigen Frieden in der Philosophie)发表于《柏林月刊》。 费希特《自然法基础》(Grundlagen des Naturrechts)。 贝克《评断批评哲学的惟一可能观点》(Einzige m?glicher Standpunkt,aus welchem die kritische Philosophie zu beurteilen ist)。
1797年《法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知识》(Metaphysischen Anfangsgründe der Rechtslehre)。 6月14日:哥尼斯堡的学生庆祝康德写作生涯50周年。《德行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知识》(Die Metaphysischen Anfangsgruende der Tugendlehre)。 “论所谓以博爱为理由而说谎的权利”(?ber ein vermeintes Recht,aus Menschenliebe zu lügen)发表于《柏林月刊》。 11月10日:腓特烈·威廉二世卒;威廉三世即位。 谢林《自然哲学之概念》(Ideen zu einer Philosophie der Natur)。
1798年《学科的争论》(Der Streit der Fakult?ten)。 《实用观点下的人类学》(Anthropologie in pragmatischer Hinsicht)。 “论出版:两封致尼古拉的信”(?ber die Buchmacherei,zwei Briefe an Herrn Friedrich Nicolai)。 反驳施勒特魏因(Schlettwein)的声明。 康德第八次轮值校长(曼格斯朵夫代理)。 谢林《论世界灵魂》(Von der Weltseele)。
1799年8月:公开声明反驳费希特。 费希特《对公众的呼吁》(Appellation an das Publikum)。 赫尔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元批判》(Metakritik zur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1800年康德最后一次发表作品。 9月:《逻辑学》(Logik,hrsg. J?sche)。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System des transzendentalen Idealismus)。 赫尔德《卡利贡涅》(Kalligone)。
1801年11月14日:最后一次正式的发言。
1802年《自然地理学》(Physische Geographie,hrsg. Rink)。 黑格尔“怀疑主义与哲学的关系”(Verhaeltnis des Skeptizismus zur Philosophie)、“信仰与知识”(Glauben und Wissen)。 谢林《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
1803年《论教育》(?ber P?dagogik,hrsg. Rink)。 4月:康德最后一封信。 10月:最后一次生病。 赫尔德去世。
1804年2月12日上午11时:康德去世。 2月28日:康德的葬礼。 4月23日:大学追悼会。 5月:应征作品“自莱布尼茨与沃尔夫以降德国形而上学真正的进步是什么?”(?ber die Fortschritte der Metaphysik seit Leibniz und Wolff,hrsg. Rink)(写于1790年)。
国内译介
康德“三大批判“之中译本,在此就我所知所读进行一比较。
1、《纯粹理性批判》。共六个中译本(胡译本、蓝译本、牟译本、韦译本、邓译本、李译本)
上个世纪30年代,胡仁源曾有一译本(商务版),这条信息我只是在三联《读书》上看到过。从未见过原译本。下来便是蓝公武之译本(商务版),该译本在上个世纪是国内通用的版本。使用半文半白体,流畅,但对一些文言功底较差的人来说很难读。一些译名亦在商榷之间。接下来应该是牟宗三先生的译本,名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其中含有牟先生的评注,故为“译注”,仅在港台广为使用,国内除部分学者外,皆无缘拜读。其中术语之翻译与大陆译本亦多不相同。我曾见到过牟先生的这个译本,无奈仅是一见,却无缘拜读。九十年代初,韦卓民的中译本出版(华中师范版),该书是作为遗著整理才得以面世的。无奈因出版社的知名度不够高且发行面不够广,未能产生广泛影响。韦译本之术语,基本成为目前认同的标准,但该版本校对极差(再版后依然多有舛误,令人多少有些诧异),语句流畅性相较蓝译本亦较差。以上译本皆从英文译出。学术界呼唤新的从德文直译过来的译本,酝酿数年后,在2004年,恰逢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之际,邓晓芒的译本出版。邓晓芒与其师杨祖陶自90年代中期开始便开始出版其康德研究著述,书中所引皆为自德文直译过来的,开始的译文简直不通,但经过多年的研习,2003、2004年陆续出版的三大批判相对来说译得很好,起码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译本中最好的。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康德哲学的研究便成为“显学”,与邓晓芒同时,李秋零也从德文直接翻译了《纯粹理性批判》。
2、《实践理性批判》,共四个译本(关译本、牟译本、韩译本、邓译本)
与《纯粹理性批判》相比,《实践理性批判》的翻译要容易一些。这不仅是篇幅上的原因,还有其内容上的原因(与个体能接得上,不像《纯理批判》那样晦涩与思辨)。最早通用的是关文运译本,译文很不错。牟宗三先生的译本名为《康德的道德哲学》,我甚至连见之缘分都没有,甚憾!以上皆是据英译本译出。直到上世纪末,韩水法的译本出版,该译本是据德文本翻译的,译文亦很优秀。接下来便是2003年出版的邓晓芒译本。与韩译本各有胜场。
3、 《判断力批判》(共三个译本,宗白华、韦卓民合译本、牟译本、邓译本)
宗、卓合译本一直在国内广泛使用,译文有滞感。牟译本《判断力之批判》无缘见。邓译本据德文本译出,现基本已取代宗、卓合译本。
《康德美学文集?判断力批判》 曹峻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共两个译本,何译本、李译本)
国内通行的为何兆武之译本;李明辉先生的译本(复印件),书名为《历史哲学论文集》,也翻译得很好。
此外还有《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实用人类学》等书之译出,李秋零更是从2000年开始翻译《康德著作全集》(2003年至今已出三卷,共九卷,据德文本译出)。且抛开译本本身不谈,最起码对于 引介之功是巨大的。
德文著作
· 伊曼努尔·康德全部论着
· WasistAufkl?rung?(1783)
· 纯粹理性批判(1781)
· 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修订版)(1787)
· 论永久和平(1795)
· 关于教育学(1803)
· 自然通史和天体论(1755)
· 论活力的正确评价
· 实践理性批判(1788)
康德名言
1.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3.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
4.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
5.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6.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7.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8.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9.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10.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备注:这里的工作是指你所爱好的工作。)
11.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12.想要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的时候着手。
13.活动或运动是人体健康的导师.
14.人不能被判为奴,他只能自认为奴。
15.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
16.“我不是教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
17.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它却离我而去。。。。。。
18. 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19.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20.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21.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
22.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
23.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24.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25.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26.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27.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28.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29.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30.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内省不疚,不怕良心谴责吗?
31.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32.教育之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人。
33.自杀是可恶的,因为上帝禁止这样做;上帝禁止自杀,因为这样做是可恶的。
34.最好的享受就是工作。(备注:这里的工作是指你所爱好的工作。)
35.不能期待国王哲学化或者哲学家成为国王,而且也不能这样希望,因为掌握权力就不可避免地会败坏理性的自由判断。但是无论国王还是(按照平等法律在统治他们自身的)国王般的人民,都不应该使这类哲学家消失或者缄默,而是应该让他们公开地讲话;这对于照亮他们双方的事业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因为这类哲学家就其本性不会进行阴谋诡计和结党营私,所以也就不会蒙有宣传家这一诽谤的嫌疑了。
36.一只轻捷的鸽子分开空气自由飞翔,感觉到了空气的阻力,它或许会想象,它在真空里将飞行得更为轻快。
37. 敬重始终只施于人,而决不施于物。事物能在我们心中唤起禀好,而且如果它们是动物(比如马、犬等),甚至唤起爱怜; 它们也能唤起恐惧来,譬如一片大洋,一座火山,但是它们绝不会在我们心中唤起敬重来。……丰特奈尔说:在贵人面前,我的身子虽然鞠躬,而我的内心却不鞠躬。我还可以补充说一句:如果我亲眼见到一个寒微平民品节端正,而自愧不如,那么我的内心也要向他致敬,不论我愿意与否,也不论我怎样趾高气昂,使他不敢忽视我的高位。
38.人是万物的尺度。
39、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40、有学问,然后有先见;有先见,然后能力行。
41、生得伟大者,笑对无常。
- 1[MP4]2025 不要你的红包发财发福中国年 小哈尼Viki Miko晓倩 JaniceOfficia2024-12-15
- 2[MP4]2025新年歌新年歌儿大家唱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Officia2024-12-15
- 3[MP4]Erva da Jamaica - Live in Indian Spirit - Germany2024-12-15
- 4[MP4]Neelix - Bang Bang (Sighter Remix - Official Music Video)2024-12-15
- 5[MP4]超嗨串烧BEAUZ - PSY POP _ HARD TECHNO DJ SET Borderland Festival Malaysia2024-12-15
- 6[MP4]2025 黄铭德尾尾庙宇朝拜一家大小2024-12-15
- 7[MP4]2025新年歌同欢共乐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feat巧千金 Joanne Miko Official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