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社会科学 - 知罃
知罃

知罃

知罃,男,字子羽,亦称荀罃,是晋大夫荀息的后裔,晋悼公时中军帅。今唐兴镇营里村人。
展开

简介

知罃(zhi ying);亦称“荀罃”、“知武子”,晋国大夫,荀首之子。前597年邲之战中为楚军俘虏,被囚九年,后被交换回国。归晋前答楚共王,不卑不亢,使共王感叹“晋未可与争”。鄢陵战后合齐鲁兵伐郑失败。悼公即位后任上军将,再次伐郑,从仲孙蔑之谋,筑城于虎牢,使郑国不敢复贰于楚。韩厥告老后升任执政。偪阳之战中严令士匄、荀偃攻克偪阳。多次统兵攻秦、伐郑,主张接受郑国求和,并将晋军一分为三,轮番疲楚,使郑国终于附晋。执政期间使晋国于晋楚争霸中占尽上风,促成悼公霸业。

 

知罃是楚国的战俘。晋楚邲之战中,知罃不幸落马被擒,成了楚国的战利品。知罃本是春秋时期晋国一位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因为有一番面对楚王百般刁难时的慷慨陈辞而名垂青史。 

楚归晋知罃

《左传u2022成公三年》

 

知罃

【原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①,以求知罃②。于是荀首佐中军矣③,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4),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⑤。执事不以衅鼓(6),使归即戮(7),君之惠也。{...}臣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10),其谁敢德?”王日:“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受怨(11),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12),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13),死且不朽。若不获命(14),而使嗣宗职(15),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16),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17),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  

①归;送还。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是人名。②求:索取。知罃(zhi ying);荀首之子,在邲之战中被楚国俘虏。③于是:在这个时候。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4)治戎:治兵,演习军队。这里的意思是交战。⑤馘(gU0):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6)衅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①即戮(lu):接受杀戮。(8)惩:戒,克制。忿:怨恨。 (9)宥(you);宽恕,原谅。(10)与及:参与其中,相干。(11)任:担当 (12)外臣:外邦之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13)宗:宗庙。 (14)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15)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16)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17)致死:献出生命。

 

【译文】  

晋国人想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用来换回知罃。这时荀首担任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答应了。

楚共王为知罃送行说:“您大概很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交战,臣下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职务,所以成了你们的俘虏。您的左右不把我杀掉取血涂鼓,让我回晋国去接受刑罚,这是君王的恩惠。臣下确实不中用,又敢怨恨谁呢?楚王说:“那么 感谢我吗?”知□回答说:“两国都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希望解除百姓的痛苦,各自抑制自己的怨忿,以求相互谅解。双方释放囚禁的俘虏,以成全两国的友好关系。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臣下没有参与这件事,又敢感激谁呢?”楚共王说:u2018您回到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知罃回答说:“臣下承担不起被人怨恨,君王也承担不起受人感激。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不知道要报答什么。”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托君王的福,我这个被俘之臣能把这把骨头带回晋国,就是敞国国君把我杀了,我死了也不朽。如果按照君王的好意而赦免了我,就把我交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我们国君请求按家法在宗庙里处死我,我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我们国君杀戮我的命令,而让臣下继承祖宗的职位,依次序让我承担军事要职,率所属军队去治理边疆,即使遇上您的将帅也不敢违礼回避。我将尽心竭力到献出自己的生命,不会有别的想法,对晋王尽到为臣之礼,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君王的。”楚共王说:“晋国是不能同它相争斗的。”于是,楚王隆重地礼待知罃,并把他放回晋国了。 

后人评价

苏辙《栾城后集》卷七《历代论一》

赵武知罃

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其义多于晋文,然桓公没而齐乱,其后不能复伯。文公子孙世为盟主,二百余年,与春秋相终始。其故何也?虽襄公、悼公之贤,齐所无有,然其所以保伯业而不失者,则有在也。伯者之盛,非能用兵以服诸侯之难,而能不用兵以服诸侯之为难耳。文公之后,前有知罃,后有赵武,皆能不用兵以服诸矣。此晋之所以不失伯也。悼公与楚争郑,三合诸侯之师,其势足以举郑而却楚。晋之群臣中行偃、栾黡之徒欲一战以服楚者众矣。惟知罃为中军将,知用兵之难,胜负之不可必,三与楚遇,皆迁延稽故,不与之战,卒以敝楚而服郑。此则知罃不用兵之功也。悼公死,平公立。平公非悼公比也,然能属任赵武。武尝与楚屈建合诸侯之大夫于宋,以求弭兵。赵武于此,有仁人之心二焉。方其未盟也,屈建衷甲将以袭武。武与叔向谋之,叔向曰:“以信召人,而以僭济之,人谁与之?安能害我?”武从其言。卒事,而楚不敢动。将盟,晋楚争先。叔向又曰:“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武亦从而先之。此二者,非仁人不能。何也,人将衷甲以袭我,我亦衷甲以待之,此势之所必至也。不幸不胜,无可言者。虽幸而胜,晋、楚之祸必自是始。晋为盟主,常先诸侯矣。晋未失诸侯,而楚求先之,若与之争,楚必不听,晋、楚之祸亦必自是始。然此二者,皆人情之所不能忍也。忍之近于弱,不忍近于强,而武能忍之。晋、楚不争,而诸侯赖之。故吾以为武有仁人之心二焉。凡晋之所以不失诸侯,而赵氏之所以卒兴于晋者,由此故也。《春秋》书宋之盟,实先晋而后楚,孔子亦许之欤!

 

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恩怨

 

知罃不愧为一代辩才,他选取了一个战无不胜的立足点:国家利益。用国家利益作为盾牌,把楚共三层层进逼的三个问题 回答得滴水不漏,使对手再也无言以对,于无可奈何之中不得不 罢手。知罃的防守几乎达到了最佳境界,无懈可击。 

如果完全以为知罃是灵机一动,随机应变地在玩外交辞令和技巧,并不完全对。他所打的国家利益的牌,既是一种技巧和策略,同时也是合乎情理的真实观念。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从 前传统的价值观念已不为人们所信奉,一切注重实际利益,成了普遍的时代潮流。大概除了像孔子这样的思想家之外,很少有人关注现实利益之外的东西。即使祖先、神灵,在很多情况之下也 不过是个招牌,一种表面文章,并不具有实质性的内容。 

在一切实际利益之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作为一个忠臣 必须烙守的原则,也是他言行举止的归依。如果连这一点也不顾, 那么为臣的基本原则便丧失了。无论人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他们在实际中或多或少地要追问自己所作所为的目的性,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总要有一个最终的依托。价值、观念、信仰会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个人也可以在其中作出选择。但是,国家利益在任何时代都应当是统治集团中的成员必须关注的, 其中的每个成员都应当以自己的言行来维护国家利益,实际上,他们的个人利益、个人命运,也是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利益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如果抽取了国家利益,们爱 国主义就成了空洞的、抽象的精神,实际上是不会具有吸引力和 感召力的。 

国家利益是非常实在的,非常具体的。统治集团中的成员应 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同样,平民百姓也应当自觉维护国 家利益,因为大家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

 

我们为何不学学知罃?  

知罃本是春秋时期晋国一位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因为有一番面对楚王百般刁难时的慷慨陈辞而名垂青史。

知罃是楚国的战俘。晋楚邲之战中,知罃不幸落马被擒,成了楚国的战利品。

晋楚互换人质,知罃幸得不死,被楚国放还。在离开楚国的时候,楚王为了杀晋国锐气,立自己威风,特意召见了知罃。

楚王问知罃:“子怨我乎?”

知罃回答:两国交战,自己不胜力而败,幸得不死,惭愧还来不及,怨恨别人干什么呢?

楚王又问:“然则德我乎?”

知罃回答:两国修好,互遣人质,冰释前嫌,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事,与臣下无关,用得着对谁感恩戴德?

楚王穷追不舍:“何以报我?”

知罃回答:我与你无恩无仇,无须报偿。

三问三答,知罃不卑不亢,尽显男儿倜傥本色。他的回答楚王无懈可击,无机可乘。

楚王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执意要知罃说个为什么,于是就有了知罃下面这段话:

托您的福让我得以全尸回晋。我被俘虏辱没了晋国的面子,如若晋国国君杀我,我死得其所。如若国君不杀我,我父亲认为我辱没了宗族的面子而杀我,我也死得其所。如果我不死,还能担任军队中的职务,假如在战场上遇见你,我将与你拼个你死我活,以我的行动来尽忠于国家,这就是我对你的报答。

“以我的行动来尽忠于国家,这就是我对你的报答”,这铿锵悦耳,掷地有声的回答出自一个败臣之口,这是何等的有气魄!连骄横的楚王听完了知罃的回答后也不得不叹服:“晋未可与争!”

为什么楚王慨叹“晋未可与争”?是因为他看到晋国连知罃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说出一番光明磊落的话来,那么晋国上下众志成城不可撼动的局面也是可想而知的。民心坚固如此,楚王没有胜算的把握。

知罃的结局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然而知罃与楚王的一席对话却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深思。“以我的行动来尽忠于国家”,这是两千多年前一个硬汉子铁骨铮铮的宣言,正是这样的思想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捍卫了五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文明!

然而,到了商品大潮席卷一切的今天,知罃似的的爱国精神却似乎已经缺乏“卖点”了。在互联网上,在各大中文论坛中,辱骂中华民族的帖子随处可见,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帖子竟还大多数是出自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后裔之手。他们的放大镜不放过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他们的恶毒言辞不放过任何能代表国家的形式乃至自己的祖宗八代,他们的偏见连同红的白的蓝的绿的一概看成了黑的。 

的确,我们国家还不富裕,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抛弃了自己的祖国,“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如果我们都有一颗诚挚的爱国心,都愿意为建设自己的家园尽一份力,都能像两千年前的知罃那样“以我的行动来尽忠于国家”,那么,中华民族的腾飞就能指日可待!让那些谩骂祖国,损毁祖国的人都成为历史车轮下的齑粉吧!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