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苏联人 -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罗列赫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罗列赫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罗列赫

苏联著名东方学家。掌握30多种语言,有著述100余种,自幼酷爱东方民族文化和历史。1919年在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印度伊朗专科学习。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1922年获印度语文学学士学位。1922—1923年在巴黎大学攻读梵、藏、蒙、汉、波斯语等,1925—1929年参加其父组织的中央亚细亚香巴拉探险队,历访印度、锡金、克什米尔、拉达克、西藏、蒙古、新疆等地。1930年起任乌鲁斯瓦蒂喜马拉雅研究所所长。1957年回国,在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领导藏学研究。学识渊博,在藏学研究上尤为突出,广涉美术、语言、历史、文献等。1931年出版的《亚洲腹地行纪》最早阐述了藏北游牧民族中尚未受佛教影响的文化,并揭示了这种文化与中央亚细亚“文化世界”的相似之处。1949、1953年出版西藏佛教史重要文献两卷本《青史》英译本。
展开

生平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罗列赫(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Рерих ,1902—1960)苏联著名藏学家。英文称为乔治·罗列赫。俄国著名画家、考古学家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罗列赫(1874-1947)院士之子。他在圣彼得堡度过了童年及少年时代,从小便表现出对语言和历史研究的喜好。在家庭的悉心引导下,罗列赫幼年时便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和其它主要的欧洲语言。当时俄国著名东方学、蒙古学家鲁德涅夫和埃及古物学家图拉耶夫是罗列赫父亲的好朋友。他们常常在家里的客厅内谈论东方的文化,探查人口大量迁移的奥秘,以及游牧王国诞生与灭亡的谜团。这些对于幼年时期的罗列赫来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6年,14岁的罗列赫随父母迁居芬兰。后又转至欧洲几国国,虽然曾多次随家迁移,但是他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0年,罗列赫顺利地完成了在伦敦大学东方-非洲学院的学业(在那里学习了波斯语和梵文),考入美国哈佛大学的印度语文学院(在那里进修了梵文,并学习了巴利语和古汉语),1922年,罗列赫在巴黎大学的中亚和蒙藏学院工作,担任研究员,师从伯希和、西勒万·列维、马伯乐、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维奇·米诺尔斯基等名家。继续深造藏族、梵文、蒙古语、汉语和伊朗语,并同时在法律及经济学院和军事学院学习。1923年,罗列赫获得印度文学硕士学位。那时他虽然年仅21岁,但在学术界已经是一位成熟的学者。他在学习期间写的涉及东方学领域的论文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例如,他曾提出有关伊朗人的起源是斯基泰人的假设,后来这成为了他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

1925—1929年参加其父组织的中央亚细亚探险队,历访印度、锡金、克什米尔、拉达克、西藏、蒙古、新疆等地。此次考察让罗列赫有机会接触到西藏方言和大量的藏文、蒙文文献作品,并寻访了一些外人未曾到达的西藏寺院。除了在寺院中发现了许多古印度、尼泊尔的瑰宝之外,他还在夏鲁金寺(音译)发现了大量的苯教文献。在这段时期,罗列赫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论著《西藏绘画》。书中,他深入分析了藏传佛教的肖像画法及佛教象征符号。

1931—1932 年间,罗列赫继续在西藏西部进行科学研究, 1934—1935年间,又随父亲的考察团前往日本、内蒙古等地考察。虽然罗列赫年纪轻轻,但是他出色的藏语、蒙语和印地语的知识帮助他毫不费力地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罗列赫掌握超过30种语言)。这一时期他发表的著作包括《西藏绘画》(1925年),《现代藏族语音学》(1928年),《阿罗汉的领地》(1929年),《古代牧民的兽形图案》(1930年),《西藏藏品目录》(1930年),(亚洲腹地游记)(1931年),《中亚之行》(1933年)等。

从1949年起,罗列赫在印度印藏研究学院工作,教授汉语和藏语。同时,负责组建尼古拉·罗列赫博物馆驻纽约的藏学办公室。1949至1953年,侨居印度的罗列赫在著名藏族学者根敦群培的帮助下,发表了藏文佛教史名著《青史》的英译本。《青史》的英译本分两部分出版,第一部分于1949年问世,载《孟加拉亚洲学会会刊》专号第7卷;第二部分于1953年由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出版。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罗列赫

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国外藏学家都将该英译本作为手头必备的参考书目之一。1949年,图齐在完成的三卷本的《西藏画卷》一书第一卷中有“13至18世纪西藏中部简史”一章,就大量引用了《青史》英译本中的史料。1954年,日本藏传佛教史领衔学者羽田野伯猷的代表作《噶丹派史》出版,该书为研究噶丹派和阿底峡的力作,颇有影响。书中也讨论了罗列赫《青史》英译本的内容。1957年,美国藏学家怀利发表《罗列赫译<青史>地名索引》,可以说,为研读英文版《青史》提供了有力的资料帮助。

1957年,受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邀请,罗列赫携带着大量藏书和手稿返回了自己的祖国。并接受了莫斯科东方学研究院授予的东方语言和哲学教授席位,成为了莫斯科藏学研究的领军人物。直到1960年5月21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著述

作为藏学和东方学诸多领域的开拓者﹐罗列赫撰写了有关艺术﹑考古学﹑宗教﹑语言学﹑文学﹑民俗的大量论著。编写了《拉萨方言》和《安多方言》两本教材﹐出版了长达11卷的《藏英俄对照辞典》,完成了关于13-17世纪蒙藏关系的研究论文,以及关于藏语语言学、关于佛教史、西藏游牧部落等多项课题的论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列赫将大量的古藏文和梵文文献翻译成了英语和俄语,为苏联乃至整个西方科学界提供了珍贵的早期文献资料。鉴于他在中亚和南亚研究领域中的杰出贡献,罗列赫在伦敦皇家亚洲协会、孟加拉亚洲协会、巴黎地理协会等多个科研机构内担任职务。

1931年出版的《亚洲腹地行纪》(Trails to Inmost Asia,1933年法译本问世),为其五年旅行的记述,对新疆、蒙古、西藏的历史、地理、民族、语言等均有详录,其中最为宝贵的部分是有关西藏北部和东北部地区鲜为人知的路线的描写。他在离拉萨以北约二百多公里处的那曲(黑河)附近发现了一座本教寺院。罗氏 在《亚洲腹地游记》(新哈芬-伦敦、1931年版)一书中谈到他在该寺发现了大量的本教文献,罗氏称之为本 教的《甘珠尔》和《丹珠尔》,仅罗氏从该寺所获就达三百卷。据说该寺于二十多年前由西蒙古五支游 牧部落捐建而成。罗氏提醒人们注意:本教最初并无寺院,后仿佛寺兴建了一些寺院。该寺藏书中有传说的苯教创始人辛饶米沃的传记,唐卡中也有辛饶的画像。书中除了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本教的历史踪迹外,还针 对许多西藏历史问题作了实地考察。关于美术的主要代表作《藏北游牧民兽纹风格》 (1930),他的《西藏绘画》(布拉格、1925年版)是苏联第一部有 关唐卡的通论性著作。1949、1953年出版西藏佛教史重要文献两卷本《青史》英译本(The BlueAnnals),绪言部分对7—9世纪西藏编年史问题,尤其对作者所用史料的分析有独到之处。其他诸如蒙藏关系史、安多方言、拉祜尔方言等方面亦均有值得注意的著述。保罗·伯希和、贝特霍尔德·劳费尔、石泰安、欧文·拉铁摩尔等人,对其主要著作均有述评,可见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2002、2004年莫斯科分别出版了罗列赫的论文集《佛教和亚洲文化的共性》和专著《中亚历史》。2007年8月16日,在俄罗斯的奥库洛夫卡举行了庆祝罗列赫诞辰105周年的盛大典礼,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学者。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