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镇
钟世镇 - 简历
钟世镇 (1925.9.24- ),男,原籍广东五华。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第七军医大学讲师,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中国解剖学会第六届副理事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应用解剖学研究中,提出了皮瓣血管解剖学分型原则。提供了周围神经干内神经功能束定位定性的形态学依据。通过临床技术的研究,为足趾移植,重建手指的第二套供血系统的建立和血管变异时的手术方法、小器官移植和淋巴管静脉吻合以及淋巴管移植等,提供了应用解剖学资料。主编有《显微外科解剖学》。
他是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并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担任了美国《Clinical Anatomy》(临床解剖学)和法国《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外科与放射科解剖学)期刊执行编委,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这个新兴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
钟世镇 - 贡献
担任总主编的《临床解剖学丛书》。他提出的“皮瓣共区血管类型”、参加工作的论文有400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获“何梁何利基金”1996年度科技进步奖。
他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为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并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和《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他主编出版专著14部,其中有三套是大型系列丛书的总主编:《临床解剖学从书》 、《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和《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他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理工医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开展了组织工程有关研究。
2001年和2003年作为执行主席,主持了香山科学会议第174次和208次主题为“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讨会,担任了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组长。
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0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柯麟医学奖”、“全军科技先进个人”和“总后勤部科技一代名师”等荣誉称号。
他在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领域,有系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显微外科长期跻身于国际先进学术行列,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有两部英文版的显微外科著作《Microsurgical Anatomy》和(《Clinical Microsurgical Anatomy》)在国外出版,是同一专业中在国际上首先出版的专著。他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20多篇论文,参加工作的论文有500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军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
他在解剖学领域中,开拓了理工医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工作,创建了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战创伤、撞击伤和脊柱稳定性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机理性成果。
在教学工作上,他是全国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的主编,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创新性建立了有推广价值的“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新模式”。他在人体管道铸型标本制作方法研究上有创新性成就,建成了一个享誉国际的“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
他在教学工作岗位,教书育人,担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经过他培养的门生中,已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其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人员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2名,中国医学中青年科技之星3名,广东省丁颖科技奖1名,广州市杰出青年1名,南粤优秀研究生7名。
钟世镇 - 著述
他的主要学术工作,是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为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创办并主编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担任了美国和法国两个国际临床解剖学期刊助理主编和执行编委,他担任总主编的专著有《临床解剖学丛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现代临床解剖学丛书》(山东科技出版社);担任主编的专著有《显微外科解剖学》、《腹部血管解剖学》、《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临床应用解剖学》、《美容应用解剖学》、《显微手术学》和《Microsurgical Anatomy》、《Clinical Microsurgical Anatom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