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工程院院士 - 邹德慈
邹德慈

邹德慈

城市规划专家, 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西省余江县。
展开

邹德慈 - 人物简介

邹德慈(1934.10.1 -) 城市规划专家, 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西省余江县。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任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现任该院学术顾问、、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在城市规划研究和设计方面有突出的贡献。50-60年代主持和参加了重点新工业城市的总体规划,80年代后参加天津震后重建规划及指导三峡工程淹没城镇迁建规划等;

近十多年参加和主持了30多个重要科技咨询项目,包括首都总体规划、上海发展战略研讨等。近几年重点研究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前沿性课题,其主持的“温州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获浙江省2000年优秀规划一等奖及2003年华夏优秀建设科技二等奖。

参加 “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二两版的城市规划条目的编写及编审工作,担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等;1991年获英国设菲尔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80年来发表论文90余篇(国外发表7篇),专著、译著4本,提出的有关现代城市规划的很多理论观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邹德慈

邹德慈 - 主要学历

1951.9-1955.9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 本科毕业
1991.7-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城市规划 荣誉博士

邹德慈 - 主要经历

1955-1956 城建部民用建筑设计院   技术员
1956-1961 城建部城市设计院   技术员
1961-1964 国家计委城市规划研究院   技术员
1964-1965 国家经委城市规划局   技术员
1965-1973 国家建委城市局、政研室、党组办   技术员
1974-1980 交通部一航局设计院   工程师
1980-1982 国家城建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   工程师
1982-1986.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所长 高级规划师
1986.1-1996.1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所长 教授级高工
1996.11-至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顾问总工 教授级高工 主要兼职

1990-至今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副理事长
1990-至今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 委员
1992-至今 北京、深圳、杭州、中山、绵阳等市人民政府 城市规划顾问
1992-1998 英国Habitat International等两份专业杂志 国际编委
1996-至今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兼职教授
1999-至今 建设部城乡规划顾问委员会 委员

邹德慈 - 成就贡献

邹德慈同志从事工程科技工作48年,1986-1996年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现任该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在城市规划研究和设计方面具有宽广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贡献。50-60年代主持和参加了重点新工业城市的总体规划,80年代后参加天津震后重建规划及指导三峡工程淹没城镇迁建规划等;近十多年参加和主持了30多个重要科技咨询项目,包括首都总体规划(1993年获北京市科协优秀建议一等奖)、上海发展战略研讨(获上海1995年决策咨询三等奖)。

近两年重点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前沿性课题,其主持的“温州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获浙江省2000年优秀规划一等奖。学科建设方面,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二两版的城市规划条目的编写及编审工作,担任过“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等;1980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国外发表7篇),专著、译著4本,提出的有关现代城市规划的很多理论观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1982年来参加国际性会议30余次,国外著名大学讲学4次,短期访问学者1次,1991年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现担任20余项社会兼职。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任清华、同济两年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成为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

邹德慈 - 学术交流

邹德慈院士:中国要避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

领域介绍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中国城市规划有着悠久的历史
城市规划是一门学科,也可以讲是一项工作,也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我个人的看法是,自从人类有意识地、自觉地建设自己城市的时候,他就有朴素的规划观念。这个是必然的,否则会造成混乱。他为了要有一定的秩序,要满足一定的功能,甚至于要达到一定的美观等等,必然要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城市,或者叫设计自己的城市。

人类很早就有规划的观念。西安半坡村是6000多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人们群居在一块,一起出去打猎,打完猎,拿回来,大家平分。

他们的居民点,是围成一个半圆形的住所,中间是大家分享猎物的地方,同时还有一个窑,可以烧一些早期的陶器。他们把窑放在小河的对岸,这就是一种规划,很方便生活,方便大家共享成果。而且把生产放在河的另一边,互相不干扰;北面是公共墓地。

由此可见,6000多年前的半坡村人,已经有了很朴素的功能分区的想法,当然这个谈不上是城市规划。可是我觉得,这是原始的萌芽的非常朴素的一种规划。

城市规划历史是很久的,而且就中国来讲,古代也有很多非常好的一些例子、范例,在世界上都很有名的。

污染等问题催生现代城市规划学
现代城市规划,它的对象是现代城市,变化非常之大。第一,由于现代工业的出现,还有相应的很多现代的设施,工业、仓库、交通运输等等,它带来了人口大量的集聚。所以现在城市比古代、中古时期城市人口的规模要大得多。它把农村的一部分人口吸引到城市里来了。最早的还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就已经产生人口的大量迁移。因为资本家需要劳动力,需要工人,所以都住到城市里来了。

城市人口不断的扩大,然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开始使用汽车,这一点对现代城市来讲很重要,汽车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常常把20世纪以前的城市规划称为“马车时代”,这主要是就西方来说,它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

20世纪以后的现代城市,是汽车时代的城市。我们常常称之为“汽车时代”。汽车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直到今天,北京也好,上海也好,道路上塞满了车,都是汽车。这些都给这个城市规划带来很多新的课题。

工业难免产生污染,特别在早期工业时期,它的烟尘,它的污水,它的废物,大量地污染空气、河道,以至于土地也被污染,问题很多,很复杂。还有大量的工人,当年的产业工人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居住状况很差,住在很简陋的房子里,有些没有水的供应,污水、粪便的处理、垃圾的处理,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环境质量很差。

这些问题的产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可能是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我加一个“现代”城市规划,因为和古代相比情况变了。

以当年英国为例,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它城市里的状况仍然是很差的。恩格斯写过一本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当年的有些小说,像狄更斯写的一些小说,都描绘过当年英国城市里的这些严重的状况。所以现代城市规划最早是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着手的。

这导致现代城市规划从开始的时候就和古代的、中世纪的城市规划内容产生了大大的不同。因为现代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

规划是对城市未来的设计
现代城市规划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20世纪初开始逐渐形成初期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到今天,我个人认为,现代城市规划有三个很重要的内容,我管它叫三个重要支柱:第一,城市研究,要研究城市;第二,城市设计;第三,城市管理。

对待现代城市,特别是对现在的大城市来讲,规划已经不是简单地只是给城市画一张规划蓝图了。

有些外国学者把城市比喻为人,有一定的道理。人有头脑、思想,有手,有脚,有鼻子、眼睛、嘴巴,它们有不同的功能,还有内脏里的很多东西,你表面根本看不出来。所以我认为城市研究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你要去解剖这个城市。

我比较反对凭主观意念来规划城市。你首先要认识这个城市,认识它的过去,认识它的现在,认识它是怎么样的一个发展过程,有什么规律性,然后你才能预测未来。

规划很大的一个特点是规划城市的未来,而不是规划今天,今天不用你规划了,因为今天已经存在了,既成事实了。你怎么规划它以后的发展,这才是规划的要义,而且今天的规划还要让城市能够永续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规划是对物质空间的或者叫实体空间的规划,是空间规划,不是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它是很具体的对城市的空间、地域的扩展来做出设计。所以实体空间,就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的空间(建筑、道路、绿地等等都是物质的),根据这个空间来进行设计。

中国城市千城一面
我觉得,我们在城市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往往是只注意形象,不重视精神。怎么说呢?我们前一段确实有很多城市,老是愿意在城市中心盖一个豪华的政府大楼,前面搞一个很大的广场,几乎大大小小城市都这么做,第一是千城一面,给人感觉都一模一样的。

是不是任何城市,不论规模、性质,都把政府大楼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这里头有很多问题可以探讨。

以天安[5.00 0.00%]门广场为例,把天安门城楼放在最中心,最主要的位置,这个叫继往开来,说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有传承的,我们继承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天安门是个象征。然后对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说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千千万万人民英雄做出的贡献。人民大会堂在西面,革命历史博物馆在东面,因为人民大会堂是我们人民代表大会的所在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革命历史博物馆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这些建筑共同构成这样一个宏伟的空间,是一个杰出的设计。

有人说天安门广场面积太大,确实是比较大,世界上最大,可是它有这种需要,这是我的看法。当年之所以确定这个尺度,有它的需要。可是其他城市都拿这个为例,也都去建一些很大的广场,就没有道理了,没有必要了,而且差不多相同的模式,会给人感觉千城一面。这仅仅是举一个广场的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应有更多人参与
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我个人的看法,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第一,未来的城市规划还要遵守一个原则,就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变化。城市规划总是这样的,它本身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今后,经济还要发展,社会也要发展,肯定的,有些发展变化甚至于是我们今天预料不到的,这也完全有可能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都存在,因为整个世界也是这样。

第二,城市规划要适应人的居住、工作、交通、休闲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我想“以人为本”具体到城市规划来说无非还是那句老话,城市要使人生活的更美好。生活一定要越来越美好才行,这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经久不变的任务。

第三,要加强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这个也很重要。我们现在虽然有《城乡规划法》,有很多条例,这个条例,那个法规,可是在城市建设里法制化仍然不是很好。

我们每年城市里拆违章建筑的数字是相当大的。我手头没有数据,反正北京市前几年,每年要拆除的,我记得是百万平米这一级的数量,违章、违法。这说明我们的法制化还不够。当然这里头有各种情况,原因各不相同。制度化,很多东西都要有一定的制度可循。

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决策,规划的决策。在城市里规划的重大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因为这方面确实存在着问题,有些城市,人们常说“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这种现象也许不是很普遍,可仍然存在。

从主观的愿望和期望出发,来决定一些比较大的事情,往往容易不妥,或者失误。这种例子我认为也存在,比如形象工程。尤其是规划的决策,规划一些大决策,都需要由城市的领导来做。这是我们中国体制所决定的。也有它的好处,我们中国的决策,只要一旦决策,行动非常快,特别在城市建设上,很快就付诸行动。但是有时候在决策的科学性上往往不足。中央提过,城市规划要让专家来帮助你决策,这个专家不仅是城市规划的专家,还有各种有关学科的一些专家。

民主化也非常重要。这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在城市规划上非常重视的,叫公众参与。这个公众参与我们也做,不是不做,往往都生米煮成熟饭了,拿来展览一下,让大家提意见。当然也有些规划,在事先做一些民意调查,这就好,在城市研究这个范畴里多做一点民意调查。

现在有些城市建了一些规划展览馆,做了很大的模型,让市民去看,然后市民可以指指点点,提出他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好的。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公众参与还不够。这是体现科学化、民主化。大的决策要慎重,因为牵涉一个城市的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不要过分急躁。这些看法特别对于领导,对于城市的领导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常常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邹德慈 - 做客名家讲坛

2009年10月10日下午,应学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邹德慈教授做客第68场“百年兰大名家讲坛”,在逸夫科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城市规划中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我校3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校长周绪红教授主持。

邹德慈院士在报告中指出,认识城市、研究城市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必须通过对城市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具体研究来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和方针,并以此作为城市规划的依据。他讲解了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中的发展趋势,从自然、物质、精神三个方面分析了理想宜居环境的必备要素,并就如何关注城市特色、创新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他强调,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保持城市现有的特色形象,不要盲目地进行城市改造和重建。报告会结束前,邹德慈院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邹德慈 -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著名专家王瑞珠、邹德慈最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2003年院士增选,从628名有效候选人中遴选58人,其中王瑞珠、邹德慈所在的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新增选9人。

中规院研究员王瑞珠所著《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历史环境保护的学术专著,具有学科建设意义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及科学价值。该成果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王瑞珠所承担的《世界建筑(含城市)史》丛书,目前已完成9卷15分册约1200万字,自2002年起陆续出版[已出《古埃及卷》(上、下册)及《古希腊卷》(上、下册)]。该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打破18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内的垄断地位。

邹德慈于1986~1996年任中规院院长,现任该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邹德慈在上世纪50~60年代主持和参加了我国重点新工业城市的总体规划,80年代后参加天津震后重建规划及指导三峡工程淹没城镇迁建规划等;10多年来参加和主持了30多个重要科技咨询项目,包括首都总体规划、上海发展战略研讨等。其主持的“温州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获浙江省2000年优秀规划一等奖。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二两版的城市规划条目的编写及编审工作,担任过“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等;1980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国外发表7

1934年10月1日出生,1951.9~1955.9同济大学学习城市规划,1955~1956城建部民用建筑设计院技术员,1956~1961城建部城市设计院技术员,1961~1964国家计委城市规划研究院技术员,1964~1965国家经委城市规划局技术员,1965~1973国家建委城市局、政研室、党组办技术员,1974~1980交通部一航局设计院工程师,1980~1982国家城建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工程师,1982~1986.1中规院所长、高级规划师,1986.1~1996.1中规院院长、教授级高工,1991.7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城市规划荣誉博士,1996.11~至今中规院顾问总工、教授级高工。

目前还担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建设部城乡规划顾问委员会委员。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