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华人科学家 - 魏宝文
魏宝文

魏宝文

魏宝文,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研究。完成了9~12MeV中子6Li (n,dn)α和7 Li(n,tn)a反应截面测量。领导建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开拓了中国中能重离子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提出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续建冷却储存环的计划,并主持了概念性设计。
展开

魏宝文 - 简历

1935年11月22日 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

1953-1957年 在北京大学学习。

1957-1958年 任北京原子能研究所见习员。

1958-1979年 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实研、助研。

1979-1980年 任法国国家重离子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魏宝文

1980-1986年 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86-1994年 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87-1998年 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

1992年-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

1995年10月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宝文 - 生平

魏宝文,1935年11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195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6年调入刚成立不久的技术物理系,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二批核物理专业的学生。1957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8年调到兰州,师从杨澄中从事核物理研究。杨澄中对下属要求甚严。魏宝文后来慢慢发现,在杨先生评论你一大堆不足之后,如果给你安排了更多的工作,那实际上就是对你原来工作的肯定。他同杨澄中的师生情谊,就是在这种不断地批评和不断地加码中与日俱增的。

魏宝文在杨澄中的悉心指导下勤奋努力,刻苦学习。20世纪60年代初,他完成了伽马射线和快中子闪烁探测方法研究,在近代物理研究所早期核物理实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63年,他作为兰州1.5m回旋加速器建成后的第一个使用者,研制出2~9MeV单能中子源,用于重要的国防科研任务。随后,他又主持完成了9~12MeV中子对锂-6和锂-7的非弹性碰撞截面测量,澄清了世界各国数据在峰值区的分歧,为氢弹的研制提供了中国自己的核数据。70年代初,他还对聚变反应堆材料进行了群截面计算,在此基础上用快中子输运理论的Sn方法,对聚变反应堆再生区的中子分布与核发热进行了理论研究。

从1975年起,魏宝文转向加速器物理,参与中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的研制工作。作为这一大科学工程的总工程师,负责设计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并成功地主持了该项目的研制,为拓展中国的重离子物理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魏宝文 - 离子加速器

1975年新春伊始,组织上决定调魏宝文参加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的预研。

20世纪70年代,对核物理学家来说,是一个充满期望的年代。重离子束在核物理中的应用开辟了一系列新的学科领域,如极端条件下的核性质研究、超铀元素合成研究以及高自旋核和远离核的产生等。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实验室先后对原有加速器进行改造,开展重离子物理研究,并做出了成绩。一批大型重离子加速器研制计划相继提出。人们期盼通过对重离子核反应的观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于原子核的信息,对原来的理论框架进行修改和补充。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就是杨澄中等人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提出来的。魏宝文投身这项工程建设,是他跨进40岁人生的时候,他意识到,机遇又一次向他走了过来。此前,在1965年,他满腔热情地接受了一项国防科研任务——9~12MeV中子对锂-6和锂-7的非弹性碰撞截面测量,那一年他正好30岁。

1988年,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建成,主要指标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开辟了中国中能重离子物理的研究领域,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魏宝文在这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自己却说:“它的设计与建造是一个群体的事业,在这个群体中包括了三代人:老一代的科学家和热心科学事业的党政领导,中年一代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师傅,年轻一代的科技人员。作为所长,作为这项大科学工程的总工程师,我想我做的事情可归纳为两点:第一,把一个个课题分解出来,落实到一个个科技人员的肩上,不漏项;把一个个科技人员的成果,镶嵌在总体参数的框架上,随时调整。第二,用学术活动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用手中的权力扫清科技人员工作中的障碍,并为科技人员的失误承担责任。”

魏宝文 - 当任领导

魏宝文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10年(1984-1994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11年(1987-1998年)。总结这一段历史时,魏宝文说,就他个人而言,值得一提的也许就是6个字:决策后不动摇。

1984年2月,魏宝文以代所长身份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将加重。他对近代物理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得出了3点结论:第一,考虑到当时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建设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况,从研究所的前途和国家的声誉着想,必须把这项大科学工程作为全所一切工作的中心;第二,就长远而言,能否坚持核物理基础研究的方向,决定着近代物理研究所有无存在的必要;第三,能否吸引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或读学位,乃是研究所兴旺发达的关键。在任期届终作述职报告时,魏宝文说了如下一段话:“如果谈政绩,我认为我的政绩是,在党委的全力支持下,顶住了一切干扰,坚持了这三点,并逐渐得到了领导、国内外专家和所内同志的理解与支持。”现在回过头来看,在魏宝文担任所长的10 年内,由于他坚持了深思熟虑的三点结论,保证了大科学工程的胜利建成,在重离子物理基础研究的重要前沿和应用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在远离稳定线新核素的合成及衰变性质、核结构等研究中实现了重要突破,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使研究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1987年,魏宝文出任兰州分院院长。他深知分院同各研究所之间相处得并不那么融洽。分院如何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来体现它存在的价值,这个问题使他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思索的结论也是三点:第一,尽己之所能为各所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各所感觉不到有分院这个“婆婆”的存在;第二,在后勤服务以及同地方联系方面多办实事,说具体点,就是让各所感到没有分院这个“婆婆”还不行;第三,增加透明度,依法治院,把各所对分院的抱怨变为对分院的理解。他在分院各所的所长和书记联席会议上讲了上述三点,得到了大家的首肯。在他任院长的11年中,始终按以上三点行事。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