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作义
基本内容
? 一:人物简介
付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现临猗)县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原为阎锡山部属,隶属晋绥派系。
1930年参加阎、冯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
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率部起义,对北平和绥远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二:详细生平
付作义, 字宜生,1895年6月27日(农历5月5日午时)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这是一个濒临黄河、常遭黄泛灾害的贫穷村庄。傅家世代务农,耕种黄河滩地。父庆泰,年轻时在黄河边摆渡维持生计,逢水浅时,靠背客登岸,挣些脚力钱。后借债租船,贩运煤炭于禹门口至西安之间,稍有积蓄。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避难西安,这年冬季特别寒冷,皇室所需取暖用煤骤增,官买民用,煤价飞涨。傅庆泰往返运煤于西安、潼关之间,得利甚厚,家境从此殷实,后来又设立若干商号,渐成荣河县有名的富户。
付庆泰生三子一女,作义为次子。他幼年丧母,由继母王氏抚养。六岁时进私塾,受启蒙教育。性喜骑烈马、游黄河。1905年入荣河县立小学堂,各门功课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深得父母喜爱。1908年入运城河东中学堂,课外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小说,书中人物的忠义行为和爱国精神使他受到熏陶。1910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受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翌年在太原参加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少年革命先锋队”。是年10 月,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太原响应起义,傅担任起义军学生排排长,随起义军总司令姚维藩赴娘子关抵御清兵。随后又参加李鸣凤率领的起义军攻打平阳府(临汾)。
1912年,付作义由太原陆军小学保送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除学习军事课程外,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如晋楚城濮之战、楚汉城皋之战、孙曹赤壁之战等,产生浓厚兴趣。是年因远离家乡,耗费较大,又不注意节省,向人借了20两银子,寒假回到家中,父亲没有责备,只带他到黄河边,让他脱掉鞋袜,一同跳入水中,然后对他说:“我的钱是这样挣来的。”傅深感内疚,自此一生崇尚简朴,人称“布衣将军”。
1915年,付以优异成绩毕业,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他一如既往,学习刻苦努力,守纪律、讲团结,尊敬师长。所有步兵四大教程及典范今、射击、马术等,考试成绩均优。特别是射击,弹不虚发,名列全校第一。
1918年,付作义从保定军校毕业,回到山西,参加阎锡山的晋军。初任独立炮兵第10团见习官,不久,转任排长、连长。1922年,升任少校团副兼团技术队队长,负责全团技术训练。由于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体操、射击、劈刺、投弹在全省军事技术比赛中均名列第一。1923年任营长,经常把自己的薪金补贴在练兵上,得到官兵的信赖。
1924年8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阎锡山配合直系,率晋军攻占石家庄。付作义营担任警戒任务,表现出色,得到晋军前敌总指挥张培梅的嘉许,力保其升任第4旅第8 团团长。10月,直军将领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等发动北京政变,所部改组为国民军。1927年1月,直奉联合晋军进攻国民军。国民军在腹背受敌下,往西北撤退。平绥铁路上的天镇,是国民军的必经之路。晋军派傅作义第8团驻守天镇阻截。国民军宋哲元部历时三个月的攻城,未能将天镇攻下,由此显露了付作义守城的才能,战后被擢升为第4旅旅长,旋又升第4师中将师长。
1927年,当国民革命军在河南临颍大战中击溃奉军主力,胜利北上时,阎锡山放弃了与奉系张作霖的联合,接受南京政府的委任,担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将晋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并于1927年9月29日誓师“北伐”奉张,一路沿京汉铁路北进,一路沿京绥铁路东进。付作义则率第4师附炮兵团奔袭涿州。10月初,付作义利用奉军换防之机,从太原深入奉军腹地,一举占取涿州,造成对奉军的致命威胁。可是晋军各主力部队迭告失利,纷纷撤离京汉、京绥两铁路线,涿州成为孤悬于奉军包围中的唯一据点。付作义只得采取固守待援之策。奉军凭借优势,对涿州发动九次总攻。付作义以不足万人的无援之师。死守涿州达百日之久,陷于弹尽粮绝,兵民交困的绝境。阎锡山鉴于死守涿州已无意义,在各界劝和声中,遂授意付作义与奉军停战议和。经过往返折衷,谈判告成。12月30日,付通电宣布:“停止军事行动,将所部挺进军改为国防军,不再参加内乱”(《国闻周报》第五卷第二期)。1928年1月12日,第4师残部7000人出城接受奉军改编。
涿州之战是我国近代军事史上城市攻防战中著名一役。它虽然是一场军阀混战,付军也迫于客观形势接受改编,但傅作义能攻善守的军事才干却得到军事界的公认,由此使他一举成名。
人物履历
付作义(1895—1974)
生于1895年6月2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初五)。山西荣河(今临猗)人,字宜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
1918年9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山西陆军第1混成旅(旅长商震)第1团(团长蔡荣寿)少尉见习官。
1919年1月调升步兵第10团(团长蔡荣寿)中尉排长。11月升任第2营上尉营附。
1921年3月升任第10团少校团附兼技术队队长。
1922年5月调升第2混成旅(旅长马开崧)第4团(团长谢濂)第1营中校营长。
1925年1月调升第4旅(旅长谢濂)第8团上校团长。
1926年9月升任第2师(师长孔繁蔚)第4旅(辖两团)少将旅长。12月第4旅扩编为第4师(辖一旅一团),升任中将师长。
1927年7月第4师改称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阎锡山)第4师(辖一旅一团),仍任中将师长。
1928年1月12日在涿州与奉军作战时战败投降。6月12日出任国民革命军天津警备司令部(辖一团)中将司令。7月升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5军团(辖四师两旅)中将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9月11日军团部改组为第3集团军暂编第12师(辖两旅),降任中将师长。10月2日暂12师改称第43师(辖两旅),仍任中将师长。
1929年6月升任第16路军(辖第16军、第17军、第43师)中将总指挥兼第43师师长。
1930年4月第43师扩编为第10军(辖三师),升任第3方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2路军(辖第4军、第8军、第9军、第10军)上将总指挥兼第10军军长。
1931年1月16日因反蒋失败,第10军缩编为东北边防军第10师(辖两旅),降任东北边防军第7军(辖两师)上将军长兼第10师师长。6月17日边7军改称第35军,边10师改称第73师,改任第35军(辖第72师、第73师)上将军长兼第73师(辖两旅)师长。8月18日代理绥远省政府主席。12月28日实任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1933年2月升任第7军团(辖第59军、第61军)上将总指挥兼第59军(第73师伪称)军长。6月28日第7军团、第59军番号撤消,回任第35军(辖两师)上将军长兼第73师(辖三旅)师长。
1935年4月3日叙任陆军二级上将。6月27日获颁二等宝鼎勋章。
1936年1月1日获颁二等云麾勋章。5月29日专任第35军(辖两独立旅)上将军长。7月9日获颁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11月12日晋颁一等云麾勋章。
1937年3月13日晋颁一等宝鼎勋章。8月20日升任第7集团军(辖第13军、第35军、第61军、骑兵第1军)上将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11月3日兼任太原守备司令部司令。12月升任第2战区北路军总司令部(辖第35军、绥远省游击军)上将总司令兼第35军(辖第73师、第101师)军长。
1938年5月10日获颁三等采玉勋章。
1939年1月升任第8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副司令长官部上将副司令长官兼第35军军长。
1940年2月兼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绥远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团长。4月17日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1944年1月1日获颁二等景星勋章。同月18日辞去军长兼职。
1945年8月12日升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部上将司令长官。10月10日获颁胜利勋章。12月20日获颁忠勤勋章。
1946年1月1日晋颁一等景星勋章。10月15日调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12月26日获颁国光勋章。
1947年3月第12战区司令长官部改组为张垣绥靖公署,改任上将主任。12月3日升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上将总司令。
1948年1月1日获颁河图勋章。
1949年1月1日获颁一等卿云勋章。同月31日在北平率部接受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9月当选全国政协(兼主席毛泽东)委员。10月19日出任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兼主席毛泽东)委员兼国务院水利部部长。11月15日被国民政府以“叛国投匪”罪撤职通缉免官夺勋。12月2日兼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省军区司令员。
1951年8月绥远省军区改称绥远军区,仍兼任司令员。
1952年8月8日绥远军区并入蒙绥军区,辞去军区司令员兼职。
1954年6月18日绥远军政委员会撤消,被免去兼职。9月29日派任国防委员会(兼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国务院水利部部长。10月当选全国政协(兼主席周恩来)常务委员。
1955年9月27日获颁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5月24日兼任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主委陈正人)副主任委员。
1958年2月11日水利部并入水利电力部,仍任部长。
1961年8月28日水土保持委员会撤消,被免去兼职。
1965年1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2年10月17日因病辞去部长职务。
1974年4月19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