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芳达 - 生平简介
母亲法兰西丝·西摩尔·波卡(Frances Seymour Brokaw)进了精神病院,1950年10月14日用刀片割断了自己的喉咙自杀身亡。当时年仅12岁的方达更加孤独,她曾试图自杀,但没有成功。她毕业于从纽约市马撒大学(Vassar College)。
1972年越战期间,简·方达亲赴河内慰问北越儿童,并通过电台向西贡美军心战喊话:“在美军飞机上装置炸弹乃是非法的,投掷炸弹乃是战犯行为。”她头戴钢盔,在北越一座高射炮旁留影,被称为“河内的珍”(Hanoi Jane),成为反战明星。当时反战人士对此亦不以为然,一般人甚至骂她叛国,这些行为影响美国1960年代乃至于1970年代的嬉皮潮。
芳达小时候被父亲称作“胖女孩”,于是方达一生都在减肥,1980年代她发明减肥操,并风靡全球,她的书被翻译成19种文字,还拍了录像带。
1980年代方达与父亲共同演出了电影《金色池塘》 ,父女之间的恩怨得到了和解。
珍·芳达 - 婚姻生活
方达的首任丈夫罗杰(Roger Vadim)是一位法国导演,方达事业上的成功要归功于他,但这次的婚姻并不美满。方达在自传中形容他是“残忍和古怪的人”,还自爆罗杰曾强迫方达邀请其他女人与他们夫妻一起在床上狂欢。第二次婚礼是在1973年1月举行的,新郎是美国政治人物汤姆·海登(Tom Hayden),这场婚姻在7年后以离婚收场,方达在自传写道:“在我51岁生日的那个夜晚,海登向我宣布,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她的第三任丈夫是美国传媒大亨泰德·特纳,这次的婚姻仍是悲剧收场,据传曾拍下三人录像带。
珍·芳达 - 政治立场
1988年6月17日简·方达接受电视专访,首度为她当年的反战言行向美国人民道歉。2005年简·方达为自传《MY LIFE SO FAR》举办的签书会上,一名54岁越战老兵向她吐黏稠汁液。
简·方达是激进的民主党支持者,他的父亲亨利·方达虽然也是民主党支持者,但是仍与支持共和党的詹姆斯·史都华、约翰·韦恩是朋友与工作伙伴。简·方达因为党派之见,拒绝了两名父执辈的友谊,并长期与他们关系紧张。
珍·芳达 - 演出作品
1965 《女贼金丝猫》
1969 《射马记》
1971 《柳巷芳草》
1977 《贼公贼婆做世界》
1978 《返乡》
1979 《危机》
1980 《朝九晚五》
1981 《金色池塘》
1990 《写不出的情话》
2007 《乔治亚法则》
珍·芳达 - 获奖情况
主演电影 《花街杀人王》和《荣归》在1971年及1978年两获奥斯卡影后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