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玲[导演]
周美玲[导演] - 简介
周美玲,1969年出生于台湾基隆,1992年毕业于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于电子媒体与报社担任过记者,很快就转向独立影片创作。
台湾越来越多的题材电影,大都情节简单,风格纯美,像以前的《蓝色大门》、《十七岁的天空》。周美玲的《艳光四射歌舞团》比起以往的同类作品,应该说还是有所进步的,不仅仅停留在爱情这样一个层面上,而且加入了对死亡和在整个社会的立足地位的探讨。
周美玲[导演] - 职业生涯
1992年在拍摄社会运动为主的独独传播公司认识“萤火虫影像体”董振良。
1993年合作改写黄克全短篇小说“灯”,也就是后来《单打双不打》的剧本,得到了电影基金会的三十五万短片补助。从这部剧本之后,开始进入比较完整的制片流程领域。
1994年第一次使用DV拍摄剧情片创作《身体影片》,之后则长期持续创作。
这种“偏重美学创意与哲学独立思想,甚于道德文化使命”的创作概念,直到1999年推动《流离岛影》计划达于成熟,周美玲推动十二位导演联合拍制岛屿,与导演们分别到台湾周围的十二个离岛上,进行台湾史上规模最大的实验计划《流离岛影》,强调“创意、深思、奇想”,并为该系列之一《乌丘》担任编剧、导演;一年后,十二人联合推出总长288分钟的《流离岛影》电影,受邀参加十数个国际影展,可说是当时台湾电影史上最庞大的一个35mm电影计划。
2002年“台湾国际双年展”中,周美玲同时以《私角落》与《极端宝岛》二部,获得“台湾奖—评审团特别奖”以及“国际竞赛类—评审团特别奖”;这两部她称之为“创作”的作品,也陆续受邀参加诸多国际影展。
2004年,周美玲完成第一部35厘米电影剧情长片《艳光四射歌舞团》,甫一完成旋即获邀入围温哥华国际影展、釜山国际影展、伦敦国际影展、德国曼汉姆国际影展等,并获得第四十一届金马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该部电影之主题曲“流水艳光”则获得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2005年《艳光四射歌舞团》获得韩国亚洲独立制片影展观众票选最佳电影。
2007年,周美玲完成了她第二部长片新作《刺青》,《刺青》讲述了视频女郎小绿(杨丞琳饰)与女刺青师竹子(梁洛施饰)的爱情故事。《刺青》一片入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并成功夺得最佳泰迪熊奖(Best Feature Film of The Teddy Awards),同时荣获罗马亚洲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
周美玲[导演] - 用电影讲述同志人群的“漂浪青春”
从几年前入围多个国际影展并获得了当年金马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大奖的处女作长片《艳光四射歌舞团》开始,周美玲的影像创作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同志题材,无论是《艳光四射歌舞团》中男同志之间的爱情,还是《刺青》中女同志的情感纠葛,一直到最新的作品《漂浪青春》,同志这一特殊的社会人群一直是周美玲影片所要关照的主体。
在近些年台湾同志题材电影兴盛的大背景下,周美玲的电影不仅能在国际电影节频频有所收获外,在票房上的成绩也相当理想,由台湾当红偶像杨丞琳主演的影片《刺青》甚至连内地观众也通过各种方式观看过。
也许是源于自己同志身份的缘故,对于同志的情感和生活比一般导演更加熟悉的她,对于同志题材影片的野心并不仅仅是取得好的票房收入或者再多几座奖杯,她想通过自己的镜头为更多人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同志人群,以及他们的情感和内心。
周美玲[导演] - 计划拍摄六色同志主题影片
“我们都知道,彩红旗是同志的标志,它有红橙黄绿篮紫六个颜色;我曾想,要依这六色,拍六部性别议题的影片。2004年拍摄的《艳光四射歌舞团》是,2007年的《刺青》是绿色,《漂浪青春》已经是我彩虹电影的第三部曲了,这部片子是红色,主题是生命。”
周美玲的影像创作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重美学创意和哲学思考胜过道德使命,对于死亡等哲学命题的探讨常常会出现在她的影像当中。上半年刚刚完成的《漂浪青春》则延续了她对于同志情感一贯的思考。
青春易逝,生命却不断转进,转眼年华衰老,爱情余温不存。周美玲希望用“漂浪青春”这样的字眼来诠释同志人群对于自身情感与生命的一些感喟。影片中她设计了一个三段式的故事,六个角色辗转演绎出一条生命之流。八岁的女孩,嫉妒着盲眼姐姐的爱情,亲自设计了一场骗局,使姐姐迷失了回家的路;一个失智的老妇、一个爱滋病老人,两人在绝望中相遇,但没有交集的两人只能将对方嵌在错乱的记忆里,将错就错的共同生活。最后,故事倒退三十年,本片主角回到了17岁那年,那时她的正急剧发育着,可是她却有了缠胸的冲动,直到她与一个歌舞女郎展开一场身体的探索。
周美玲说:“每当有人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来评价同志爱情,说他们(她们)只是青少年的过渡期的时候,我就要用我的电影回答他,不,不是过渡,这是我们的整个生命!”
周美玲[导演] - 主要作品
1996年,《身体影片》(剧情片)
1997年,《艺术家和她的女儿》
1997年,《走找布袋戏的老艺师—一代女头手江赐美》
1998年,《飘泊的港湾》
1998年,《断曲—找寻布袋戏后场的老乐师》
1998年,《遗失在海峡中—乌丘》
1999年,《辐射将至—乌丘》
1999年《师影》
2000年,《猎人头祭的故事》
2000年,《邹族战祭》
2001年,《私角落》
2001年,《雪山历历》
2002年,《极端宝岛》
2003年,《摆渡》
2004年,《艳光四射歌舞团》(剧情片)
2005年,《黑暗视界》
2007年,《刺青》
2008年,《漂浪青春》、《麦子不死》
2009年,《搏浪》
周美玲[导演] - 获奖记录
1993年,以《灯》获电影基金会选为优良创作辅导短片。
1997年,编著电影书《单打双不打》获金鼎奖年度优良图书。
1998年,以《走找布袋戏的老艺师—一代女头手江赐美》获得第二十一届金穗奖录像带佳作;1998年度地方文化影带奖佳作;入选新加坡国际影展。
1999年,以《漂泊的港湾—百年基隆港》获第二十二届金穗奖录像带佳作。
1999年度地方文化影带奖优等作品。
1999年,以《断曲—找寻布袋戏后场的老乐师》获得1999年度地方文化影带奖优等作品。
2000年,以《师影》获得2000年度地方文化纪录像带奖佳作。
2001年,电影影像书《流离岛影》获选中时开卷年度十大好书。
2001年,以《猎人头祭的故事》获得第二十四届金穗奖优等录像带奖。
2001年,以《雪山历历》获得2001年度文建会纪录像带奖地方文化史纪录奖。
2002年,以《极端宝岛》获得第二十五届金穗奖最佳纪录录像带奖;第三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国际竞赛类评审团特别奖。
2002年,以《私角落》获得第四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第三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台湾奖评审团大奖。
2004年,以第一部35厘米电影剧情长片《艳光四射歌舞团》入围温哥华国际影展、釜山国际影展、伦敦国际影展、德国曼汉姆国际影展等。
2004年,以《艳光四射歌舞团》一片获得第四十一届金马奖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并以该部电影之主题曲“流水艳光”获得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2005年,以《艳光四射歌舞团》获得韩国亚洲独立制片影展(1st CJ Asian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观众票选最佳电影(Audience Awards)
2008年,以《刺青》获得2008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泰迪熊奖(Best Feature Film of The Teddy Awards)及罗马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2008年,《漂浪青春》入围柏林全景单元
周美玲[导演] - 评价
周美玲作为一名导演事实上还是略显稚嫩的,她有很多优点,比如强调美学和文学氛围,意向与符号的运用。但是《艳光四射歌舞团》作为她第一部剧情片来看,她对于美学的注重仍然保留了下来,画面的美感和构图都还是不错的。
由于她一直以来都是拍摄制作纪录片,所以她对剧情片需要讲故事的能力估计不足,由她编导一体的作品怎么看都还是残留着纪录片的余味。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样的风格是写实风格,周美玲不像他前辈导演们,她更少了那种与大陆的背景关联,对于本土的关注更加浓重。像影片中表现的民间表演荟萃、牵亡歌阵、丧葬礼仪、道士超渡亡魂、孝女团、电子花车、以及同志圈里的扮装皇后歌舞团,都折射出台湾本土文化的特色,所以说这部电影被颁与台湾最佳电影还是有其道理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