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托·萨涅耶夫
维克托·萨涅耶夫 - 个人简介
维克托·萨涅耶夫(VICTOR SANEYEV),苏联运动员,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统治三级跳远比赛。他获得过四枚奥运奖牌,其中包括三枚金牌。萨涅耶夫原来是一名跳高选手,但一次膝盖受伤迫使他转向跳远和三级跳;到1963年他开始主攻三级跳。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戏剧性的三级跳远比赛中,萨涅耶夫以创造世界纪录的一跃17.39米(57英尺0.67英寸)夺得金牌。在顺风和该市高海拔的帮助下,萨涅耶夫和其他三名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超过了原世界纪录。萨涅耶夫1969年获得三级跳欧洲冠军。1971年东德的耶尔格·德雷梅尔从他手中夺走了冠军,但萨涅耶夫在1972
年西德慕尼黑奥运会上令人信服地战胜了德雷梅尔,夺得第二枚金牌。那年晚些时候,他完成了自己最伟大的一跳17.44米(57英尺2英寸),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巴西跳远运动员若奥·卡洛斯·德·奥利维拉于1975年打破了该项世界纪录,但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萨涅耶夫在最后一轮后来居上夺得了他的第三枚金牌。他的最后一枚奥运奖牌是一枚银牌,来自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三级跳远比赛。萨涅耶夫1945年10月3日出生,少年时代热衷于跳高运动,由于膝部受伤,后来改练跳远和三级跳远。1964年18岁的萨涅耶夫获得了欧洲青年
比赛跳远和三级跳远两项亚军。1967年他的跳远成绩为拈米、三级跳远为16.67米,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了在来年的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决定主攻三级跳远。1968年10月17日,在第19届奥运会上,萨涅耶夫与世界著名选手普鲁登西奥和詹帝勒争相刷新世界纪录,最终萨涅耶夫技高一筹,不但夺得金牌,而且创造了17.39米世界纪录。1972年在第20届奥运会上,他以17.35米的成绩蝉联冠军。同年10月17日萨汉耶夫以17.44米的成绩再次创造世界纪录。三跳的远度和比例为:6.50米(37.3%)、4.93米(28.7%)、6.01米(34% )属于典型的“高跳型”技术。1976年萨涅耶夫第三次夺得奥运金牌,成绩为17.29米。1980年,35岁的萨涅耶夫本阿里没有获得国内奥运选拔赛前三名,但苏联体育当局破例让他参加了第22届奥运会。他不负众望,以17.24米的成绩夺得银牌,险些完成四连冠的伟业。萨涅耶夫4次参加奥运会,夺得三金一银,在奥运史上是获得三级跳远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从1968-1976年,他三次创造三级跳远世界纪录,连续9年在这个项目上排名世界第一。美国《田径新闻》评选他为“70年代世界最佳男子田径运动员”。1983年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银质奥林匹克勋章。1987年国际田联庆祝成立75周年时,将他在1968年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创纪录的精彩场面,评选为世界田坛75年来“100个金色时刻之一”。
维克托·萨涅耶夫 - 职业生涯
1968年墨西哥城第十九届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第二十届奥运会、1976年蒙特利尔第二十一届奥运会,这三届奥运会上的三级跳远金牌都被维克托·萨涅耶夫(Victor Saneyev)一个人夺得。
墨西哥城第十九届奥运会 | 慕尼黑第二十届奥运会 | 蒙特利尔第二十一届奥运会 |
连续三次当上奥运会的冠军,可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获得冠军的称号,比赛非常紧张激烈。1968年10月17日在墨西哥城第十九届奥运会三级跳远比赛中,维克托·萨涅耶夫与巴西的尼尔逊·普雷登西奥(Nelson Prudencio)、意大利的吉塞佩·詹蒂勒(Giuseppe Gentile,生于1943年9月4日)争相创造最新、最高世界纪录,三人先后5次打破波兰优秀运动员约瑟夫·施密特(Jozef Schmidt,生于1935年3月28日)保持了八年之久的世界纪录:詹蒂勒两次破纪录——17.10米和17.22米;普雷登西奥一次破纪录——17.27米;萨涅耶夫两次破纪录——17.27米和17.39米,金牌最终归于23岁的萨涅耶夫,成绩为17.39米(跳跃比是:6.30米─5.05米─6.04米)。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极好的身体素质,在世界名将云集的复杂激烈的比赛重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时隔四年,萨涅耶夫又参加了1972年慕尼黑第二十届奥运会,而这届奥运会三级跳远夺标呼声最高的是民主德国运动员耶尔格·德雷梅耳(Jorg Drehmel),因为他曾在两次国际比赛中战胜过萨涅耶夫。对这次的比赛,萨涅耶夫和他的教练决
定采取新的战术,即在第一次试跳时,就跳出最好成绩,争取领先。完成这一计划主要看萨涅耶夫的经验、技能和意志。第一次试跳,萨涅耶夫果然跳出高水平,成绩为17.35米(超风速),这使他的主要对手德雷梅耳及其他运动员都非常震惊。德雷梅耳终因思想压力大,未能把技术发挥出来,只获得第二名(17.31米),奥运会金牌再次落到萨涅耶夫手里。 1975年,巴西新星若奥·卡洛斯·德·奥利维拉(Joao Carlos de Oliveira,生于1954年5月28日)在墨西哥城第七届泛美运动会上创造了震惊世界的17.89米的世界纪录,这个成绩比萨涅耶夫1972年10月17日从古巴的佩德罗·佩雷斯—杜纳斯(Perez Duenas,生于1952年)手中夺回的世界纪录17.44米(跳跃比为6.50米、4.93米、6.01米)还多0.5米。但是在1976年蒙特利尔第二十一届奥运会上,已31岁的萨涅耶夫凭着丰富的比赛经验、顽强的意志和熟练的技术,战胜了对手——巴西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奥利维拉,以17.29米的成绩第三次当上了奥运会冠军。 1980年他本来没有取得苏联奥运选拔赛前三名,但苏联当局破例让他参加了莫斯科第二十二届奥运会上,他靠着其扎实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跳跃技术以及身经百战的实战经验,第四次表现出了高水平,取得该项目银牌(成绩为17.24米),险些完成四连冠的伟业,当时他已35岁,是奥运会史上获男子跳跃项目奖牌年纪最大者。萨涅耶夫生于1945年10月3日。身高1.86米,体重79公斤。他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少年时代热衷于跳高,由于膝部受伤,后来改练跳远和三级跳远。1963年他开始三级跳远训练时,成绩13.87米。1964年,18岁的他在欧洲青年田径锦标赛上获得跳远和三级跳远两项亚军。1967年,22岁的萨涅耶夫跳远成绩为7.90米,三级跳远为16.67米,都已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他的技术特点是属于“高跳型”。他不仅具有很好的身体条件,而且有很出众的身体素质:100米最好成绩10秒4、跳远最好成绩7.95米,铅球后抛17.50米,杠铃全蹲170公斤,同时他还有很好的专项素质和比较完善的技术:六步助跑单足五级跳远成绩为24.50米,十步助跑三级跳远达16米以上。为了在来年的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决定集中攻三级跳远。萨涅耶夫能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战胜强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因为他力量大、速度快、灵活性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股渴望胜利的拼劲。1963年,少年萨涅耶夫站在全国学生运动会的领奖台上,竟然哭起来,因为他没有获得第一名,而他是特别想获得这一胜利的。这是这种竞争的渴望,使他获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关键的比赛中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克服精神上的紧张,集中精力,发挥技能,并且有着“即使输了,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的信念,因此每次重大比赛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他还四次参加欧洲田径锦标赛:1970年第九届欧洲田径锦标赛获冠军(17.34米),
1974年罗马第十一届欧洲田径锦标赛获冠军(17.23米),1978年布拉格第十二届欧洲田径锦标赛再获亚军(16.93米,仅比冠军少一厘米)。四次参加欧洲杯田径赛:1967年欧洲杯田径赛获冠军、1970年欧洲杯田径赛获亚军、1973年欧洲杯田径赛获冠军,1975年欧洲杯田径赛获冠军。此外,1970年─1972年、1975年─1977年在欧洲室内田径锦标赛上,他六次获冠军。 他曾连续九年(1968年─1976年)在三级跳远这个项目上年年排世界第一,只有前苏联标枪运动员亚尼斯·卢西斯(Janis Lusis, 生于1939年5月19日)能与他媲美。他一生共三次创世界纪录:17.23米(1968年10月17日在墨西哥城),17.39米(1968年10月17日在墨西哥城),17.44米(1972年10月17日在苏呼米,这个成绩十年后的1982年仍排历年世界第三位)。 他三次获奥运会冠军,两次获欧洲锦标赛冠军,三次获欧洲杯赛冠军,六次获欧洲室内锦标赛冠军,八次获得苏联冠军,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者,只有他一人。只有美国铁饼运动员阿尔弗雷德·厄特(Alfred Oerter,生于1936年9月19日)连获四枚奥运会金牌略高一筹。但厄特并没有象他那样收集到这样多的冠军奖牌。 他是世界田径史和奥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由于他的卓越贡献,1983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他奥林匹克银质勋章,世界田径史上只有几个人获过这一极高的奖赏。美国《田径新闻》评选他为“七十年代世界最佳男子田径运动员”。此外,他还荣获了列宁勋章。这位前苏联运动健将,现任“迪那莫”体育俱乐部负责人之一。 1987年国际田径联合会成立75周年举行纪念活动时,将他1968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获金牌、创世界纪录的精彩场面评选为“一百个金色时刻”之一。维克托·萨涅耶夫 - 火炬手
运动会于7月19日下午2点在列宁中央体育场正式开幕。苏联党政领导及奥委会主要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主持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本届之后他卸任为名誉主席。西班牙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开幕当天天气不佳,主办当局不得不出动6架飞机,在云层中喷洒化学药剂,驱散飘浮在体育场上空的乌云。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传送奥林匹克火种的做法后来受到非议。本来以传统的方式传递火炬,目的是在世界各地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而利用卫星传送则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本届遂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又恢复了传统方式,进行了火炬接力传递。7月19日携火炬进入中央体育场的是苏联三届奥运会三级跳冠军维克托·萨涅耶夫。他绕场跑一周后,将火炬转交给了苏联著名篮球运动员谢尔盖·别洛夫,后者最后完成了点燃塔上火焰的使命。苏联元首莱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宣布了本届奥运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苏联上届体操明星弗拉季米尔·安德里亚诺夫,代表裁判和官员宣誓的也是苏联著名运动员、三届奥运会摔跤冠军亚历山大·梅德韦季。维克托·萨涅耶夫 - 第二十二届奥运会
申办与筹备:申请主办本届奥运会的,只有苏联莫斯科和美国洛杉矶两个城市。1974年10月国际奥委会第75届会议决定,由莫斯科承办。莫斯科是一座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城区横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苏联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75年3月,莫斯科成立了奥运会筹委会,开始对各项工作进行积极的准备。兴建和改建了许多体育
设施,使莫斯科体育场馆来了个大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型体育场从原先的50多个增到近70个,人工游泳池从30多个发展到60多个,体育馆由1300多个增加到1600多个,等等。与此同时,还整饰了城市建筑,改善了交通运输网。据外电报道,苏联为主办这届奥运会总共耗费了90亿美元左右。这在奥运会史上是创纪录的数字。运动会于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举行,恰好与第十五届奥运会会期相吻合。两届会期举办月日完全一样,是奥运会史上仅有的一次。第十五届是苏联首次参加的奥运会,它标志着苏联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不言而喻,两届会期吻合,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组委会的精心安排。大会主要活动如开、闭幕式,田径、足球决赛等,在莫斯科能容10万多观众的卢日尼克列宁中央体育场进行。游泳、水球、体操、篮球、排球等竞赛场馆,设在中央体育场附近。中央体育场及其所属14个场馆总共可容20万观众。帆船项目则安排在爱沙尼亚首府塔林,这是苏联一个有90余年历史的帆船运动基地。奥运会足球赛以前只限在主办城市进行,但从近几届开始,预赛分散在其他城市。如1968年在墨西哥城等5个城市,1972年在慕尼黑等5个城市,1976年在蒙特利尔等4个城市。这次足球除半决赛、决赛在莫斯科中央体育场进行外,其他比赛分散在列宁格勒基洛夫体育场(可容8万观众)、基辅"共和国"体育场(可容10万观众)和明斯克"迪纳摩"体育场(可容5万观众)三处。大会是隆重的,但人们为一种不愉快的气氛所困扰。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复兴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而此次莫斯科遇到的是最严重的危机,它威胁着奥林匹
克运动的发展。由于苏军在1979年圣诞节前夕出兵入侵阿富汗,践踏国际法准则,给运动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一个国家一方面召开以和平、友谊为主要宗旨的奥运会,而另一方面却派兵入侵别的国家,必然会遭到世界的反对和舆论的谴责。许多国家的奥委会相继表态,拒绝参加。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已承认的147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公开抵制或拒绝参加的占五分之二,参赛的仅80个。这个数字还低于20年前罗马奥运会的水平。基本情况: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运动员为5217人,其中女子1124人,男子4093人。苏联运动员人数最多,为534人;民主德国、波兰次之,分别为378、340人;匈牙利(320人)、保加利亚(313人)也在300人以上;人口不多、远隔重洋的古巴也派出了由239名男女运动员组成的庞大队伍。与会的80支队伍中,有16个队在入场式上没有打本国国旗,以奥林匹克五环旗替代;有10个队只有旗手一人,运动员没有出场。参与报道本届赛会的新闻记者共有5615名,其中文字记者2685名,广播记者2930名,总人数比参赛运动员还要多。在奥林匹克会旗交接仪式中,因加拿大属抵制国家行列,上届主办城市蒙特利尔市长只派了代表将奥林匹克会旗交给了莫斯科市。凡此种种,冲淡了会场的热烈气氛,也给关心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人们的心灵上蒙上一层阴影。抵制情况在比赛进程中也使人明显感觉到。例如,在自行车4000米个人追逐赛中,获得前三名的是瑞士、法国和丹麦运动员。这三国的奥委会为抗议苏军入侵阿富汗,决定在本
届奥运会上任何仪式中不使用本国国旗和演奏本国国歌。结果在授奖仪式上只好代之以奥林匹克会旗和会歌。在其他项目授奖仪式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这在奥运会史上是无先例的。抵制也使比赛成绩受到影响。由于上届奥运会非正式团体总分列前十名的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拒绝参加,田径、游泳、体操、柔道所受的影响尤为明显,有的甚至不能反映当时的世界实际水平。如男子游泳,在上届奥运会全部13个项目中,破12项世界纪录,本届仅破了1项。另如马术,上届奥运会进入前六名的14个队中,13个队没有代表去莫斯科。再如曲棍球,上届前五名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荷兰、联邦德国也全都没有出席。人们评论说:莫斯科奥运会金牌贬值达50%。本届竞赛项目仍为21个大项,但单项数从上届的198增至203。引人注目的是女子曲棍球首次进入了奥运会大门。苏联首次参加了全部大项的比赛。抵制虽然给本届奥运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但在成绩方面,总的来说还是一次较高水平的比赛。大会共破33项世界纪录:计田径6项,游泳8项,举重13项,自行车、射击各3项。举重、自行车水平都很高,特别是自行车,全部3个有纪录的项目,共有10人次破世界纪录,其中1000米计时赛是1964年以来从未突破的。火炬传递与开幕式:运动会于7月19日下午2点在列宁中央体育场正式开幕。苏联党政领导及奥委会主要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国际
奥委会主席基拉宁主持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本届之后他卸任为名誉主席。西班牙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开幕当天天气不佳,主办当局不得不出动6架飞机,在云层中喷洒化学药剂,驱散飘浮在体育场上空的乌云。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传送奥林匹克火种的做法后来受到非议。本来以传统的方式传递火炬,目的是在世界各地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而利用卫星传送则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本届遂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又恢复了传统方式,进行了火炬接力传递。7月19日携火炬进入中央体育场的是苏联三届奥运会三级跳冠军维克托·萨涅耶夫。他绕场跑一周后,将火炬转交给了苏联著名篮球运动员谢尔盖·别洛夫,后者最后完成了点燃塔上火焰的使命。苏联元首莱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宣布了本届奥运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苏联上届体操明星弗拉季米尔·安德里亚诺夫,代表裁判和官员宣誓的也是苏联著名运动员、三届奥运会摔跤冠军亚历山大·梅德韦季。竞赛情况:本届奥运会田径开赛较迟,于7月24日至8月1日在中央体育场举行。73个国家的1088名选手参加了角逐。由于美国、联邦德国、肯尼亚等一些强手缺席,男子部分项目如跨栏、长跑等受到了影响,但总的成绩还算差强人意。引人注目的是埃塞俄比亚的米鲁茨·伊夫特。这个年已35岁并有5个儿女的选手一举获得5000米、10000米两项金牌。伊夫特这个名字在当时田坛并不陌生,1972年奥运会时他就在10000米赛中获得过铜牌。1976年因埃塞俄比亚参加了抵制行列,使他失去了在蒙特利尔夺标的机会。但翌年在首届世界杯田径赛上,他取得了这两个长跑项目的桂冠。不过,伊夫特在莫斯科得以取胜,与世界头号强手肯尼亚的亨利·罗诺缺席不无关系。英国两位中跑明星塞巴斯蒂安·科和史蒂夫·奥维特在1500米、800米各获得1枚金牌。但科的表演并不令人满意。1979年科如风卷残云似地在41天时间里连破800米、1500米和1英里世界纪录,被评为当年世界最佳运动员。这次在莫斯科,他在800米赛中失利,只获银牌;1500米赛虽夺金牌,但连奥运会纪录也未能突破。跳跃类项目成绩除三级跳远较平淡
外,其余3项均较突出。苏联三级跳远名将萨涅耶夫这次卫冕失败,负于队友贾·乌德米亚埃,获银牌。身高2米,刚满21岁的民主德国跳高选手格尔德·韦西克赛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者,而这次却大爆冷门,战胜了上届冠军波兰名将亚·弗绍瓦,以2.36米创世界纪录并获金牌,成为第一位在奥运会上打破跳高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波兰26岁的弗·科扎基耶维奇在撑竿跳中取胜,似属人们意料之中。赛前他曾以5.72米破世界纪录。这次他使用了较软的新竿,并提高了握点,越过了5.78米世界新高度,夺得冠军。民主德国的卢茨·东布罗夫斯基在跳远中夺冠,成绩是8.54米,虽距世界纪录还有一大截,但它是1968年比蒙跳出8.90米后12年来世界出现的第一好成绩。苏联链球运动员尤·谢迪赫和民主德国马拉松选手瓦·西尔平斯基也值得一提,他们蝉联了各自项目的冠军。谢迪赫以81.80米破世界纪录,而西尔平斯基是继比基拉之后第二个蝉联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人。女子田径与男子情况不同。由于民主德国、苏联及其他东欧国家,一直居主导地位,所以抵制行动带来的影响不大,上届称雄的民主德国女将这次意外丢掉了几枚金牌,输给了苏联(金牌数5比7)。曾以10秒88第一个突破11秒大关创造100米新世界纪录的民主德国选手玛·格尔,以百分之一秒(11秒07比11秒06)之差输给了苏联的柳·康德拉季耶娃;上届标枪冠军、5次世界纪录创造者吕·福克斯预赛时即被淘汰,金牌为在田坛没有多少名气的古巴玛·科隆获取;上届跳高冠军,著名选手罗·阿克曼也只得了第四名,桂冠为意大利的萨·西梅奥尼夺去。不过西梅奥尼取胜也属情理之中。自1978年始,她一直雄踞女子跳高首座,曾两次越过2.01米。民主德国成绩虽不尽如人意,但仍是田坛的强者。金牌获得者中的突出人物有23岁的玛丽塔·科赫。1976年她首次参加奥运会,在400米决赛中因背伤复发,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赛。本届她获取了这项桂冠,并在4×100米接力赛中得了1枚银牌。不过科赫在田坛的成就不在奥运会夺冠上,而在创世界纪录和获世界冠军。她在200米、400米跑和接力项目中16次创世界纪录,在1977年至1985年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中多次取胜。其中1983年她在首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三夺金牌;
1985年的世界杯田径赛上,她又在200米、400米和4×400米接力赛中三次夺魁,并以47秒60创造了400米世界纪录。由于她在田坛的功绩,多次被评为年度世界最佳运动员。获金牌最多的苏联女队也人才济济,除老将塔·卡赞金娜外,还有娜·奥莉扎连科。她在800米比赛中夺冠,成绩1分53秒43,创世界纪录;纳·特卡钦科以5083分创五项全能世界纪录并获金牌。五项全能是奥运会最后一次比赛,从下届起改为七项全能。男子游泳是受抵制影响最明显的项目。由于强手缺席,苏联取得了从未有过的成绩:获金、银牌各7枚,铜牌3枚。20岁的苏联大学生弗拉季米尔·萨尔尼科夫是本届男子游泳的新闻人物,共得了3枚金牌。1500米赛中,他以14分58秒27取胜,成为游泳史上第一个突破15分大关的选手。随后又在400米和4×200米自由泳比赛夺取了他的第二、第三枚金牌。莫斯科奥运会后,他又多次创世界纪录并在重大比赛中取胜。上届奥运会民主德国女子游泳选手一举夺得全部13项的11枚金牌,大胜美国队,震惊了整个泳坛。但是两年后在世界锦标赛上几遭全军覆灭的命运。这次她们重振军威,再现了上届奥运会的战绩,获11枚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在整个女子比赛中,曾7创世界纪录。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等国的抵制对这次金牌分配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民主德国的巴巴拉·克劳泽,是民主德国继恩德尔之后又一著名泳星。正是由于她获取了1枚金牌,才使民主德国在1978年世界锦标赛中没有全线溃败。这次她在100米自由泳中先后以54秒98、54秒79两破世界纪录,在200米自由泳中创奥运会纪录(1分58秒33),在4×100米自由泳中创世界纪录(3分42秒71)。刚17岁的中学生梅丘克两年前在世界锦标赛中获100米自由泳亚军,奥运会前夕在欧洲杯赛中第一次在国际赛中得冠军。本届她在100米蝶泳和两个接力项目中三获金牌,并在100米自由泳中得了银牌。赖尼施是这次获3枚金牌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仅15岁。
赛前几乎不被人知晓的她此次参加的是仰泳项目。100米仰泳预赛时,以1分01秒50创世界纪录。24小时后在决赛中又将纪录缩短到1分00秒86。200米比赛时,再以2分11秒77创世界纪录。在混合接力赛中,她获取了第三枚金牌。这次获游泳奖牌最多的是民主德国16岁的英内斯·迪尔斯,这位自由泳的多面手共得了5枚奖牌:400米、4×100米接力获金牌,200米、800米获银牌,100米获铜牌。在这种世界性大赛中能在所参加的全部5个项目中获取奖牌,是极为罕见的现象。苏联仍保持了在女子200米蛙泳的王座,以琳·卡丘希捷为首的3名选手囊括了该项全部奖牌。本届举重新增加了一个100公斤级、总数达到10个级别。在金牌分配上,打破了上届苏、保瓜分局面。10枚金牌分属苏、保、捷、匈、古五国。苏联仍居优势,夺取了金牌总数中的一半。比赛开始后,朝鲜52公斤级选手韩京时在抓举中冲击世界纪录成功,成绩是113公斤,成为朝鲜在奥运会上第二个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韩京时后来取得了与冠亚军同为245公斤的总成绩,但因体重问题只得了铜牌。本届共18次刷新13次世界纪录,108次破参赛选手所属国家纪录。举重界人士认为,这是一次世界高水平的较量。比赛中引人注目的是82.5公斤级的苏联选手尤里克·瓦尔达尼扬和保加利亚选手布拉戈伊·布拉戈耶夫之间的争夺,两人都是当时世界名手。开赛后,气氛相当紧张,纪录一再相互易手。最后瓦尔达尼扬取胜,创造了抓举(177.5公斤--高于奥运会纪录15公斤)、挺举(222.5公斤)和总成绩(400公斤)3项世界纪录。而400公斤的总成绩还高于90公斤级、100公斤级冠军的成绩,后两级比它分别低22.5公斤和5公斤。苏联和东欧国家垄断了这次体操比赛。男子项目中,由于从1960年起一直获团体冠军的日本缺席,苏联取代了这个位置,这是它自1956年后再次获得这个荣誉。苏联列宁格勒22岁的大学生亚历山大·季佳京在与上届新闻人物安德里亚诺夫争夺个人全能王座时取胜,成了本届男子赛的明星。他除获得个人全能、吊环和团体3枚金牌外,还在鞍马、跳马、双杠、
单杠中四获银牌,也因此成为迄今唯一一位在单届奥运会上夺取8枚奖牌的运动员。安德里亚诺夫成绩虽不如上届出色,但也获得了两枚金牌(团体、跳马)、两枚银牌(个人全能、自由体操)。有鞍马"大师"之称的匈牙利选手佐尔坦·马乔尔再次表演了出色的技艺,蝉联了冠军。女子金牌之争主要是苏罗两国。上届体操"女皇"罗马尼亚的科马内奇在争夺个人全能桂冠时,败于苏联18岁的叶莲娜·达维多娃,与民主德国的马克西·格瑙克并列亚军。罗《火花报》7月25日曾发表题为"玷污奥运会精神"的文章,指责"裁判员们粗暴地践踏了体育道德和奥运会精神,在众目睽睽之下夺走了她(科马内奇)的金牌"。不过,科马内奇仍是这次赛场的强者,共获两枚金牌(平衡木、自由体操)、两枚银牌(全能、团体)。苏联达维多娃、沙波什尼科娃和涅利·金也各获得了两枚金牌。近几届摔跤场上的常胜军苏联队本届仍成绩出色,获得了20枚金牌中的12枚(自由式7,古典式5)。在自由式摔跤中,来自苏联加里宁格勒的别洛格拉佐夫兄弟非常引人注目。这是一对孪生子,生于1956年9月16日,一个叫阿纳托利,另一个叫谢尔盖。两人虽系孪生,但外貌不很相似。阿纳托利瘦小,身高仅1.55米,体重不足52公斤;谢尔盖则较壮实,高1.68米,重57公斤。两人在自己体重所属级别中,各取得了1枚金牌。孪生兄弟在同届奥运会个人赛中双双夺冠,是极为罕见的,一时传为美谈。苏联虽然在摔跤赛中战果辉煌,但在拳击中功亏一篑,在参加的7个级别最后冠军争夺中,只得1枚金牌,其余6项均失利。古巴拳击手则大出风头,夺得6项冠军。古巴特奥菲洛·史蒂文森第三次赢得了特重量级(81公斤以上级)冠军,成为第一位在同一级别中三夺奥运会金牌的拳手。苏联在马术比赛中也成绩优异,获得了6枚金牌中的3枚。奥地利23岁的伊莉莎白·托雷伊尔在盛装舞步骑术赛中荣获冠军,成为继联邦德国林森霍夫、瑞士斯图克尔伯格之后获得这种荣誉的第三个女性。获该项团体冠军的苏联队3名选手中也有1人
是女性,她是年已35岁的维娜·米谢维奇。这位女骑手是位沙场老将,多年活跃在赛马场上,但本次是第一次取得优异成绩。球类项目除男女曲棍球外,冠军全被欧洲人包下,而苏联又是其中的最大赢家,获取了男、女排球,女子篮球、女子手球4项桂冠。足球、男子篮球、男子手球金牌则分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民主德国。男子曲棍球由上届第七名的印度队问鼎,这是该队自1928年以来第八次获奥运会金牌。女子比赛则大出人们意外,独立不久的津巴布韦成了奥运会第一个女子曲棍球冠军,轰动了整个体坛,也是本届奥运会的爆炸性新闻。本届奥运会苏联共获金牌80枚、银牌69枚、铜牌46枚,居各队之首。这是苏联自1952年以来在奥运会获金牌最多的一次,也是历届奥运会到当时为止一个国家在一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最多的一次。民主德国金、银、铜牌分别为47、37、42枚,列第二。保加利亚获金牌8枚、银牌16枚、铜牌17枚,首次进入奥运会前三名之列。8月3日的闭幕式上,由于美国反对,一反惯例,没有升起下届奥运会东道主美国的国旗,而代之以洛杉矶市市旗。中国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本来已在国际奥委会1979年10月的名古屋会议上得以恢复,从本届奥运会开始,中国运动员就可以正式参加奥运会了。正式而完整地参加奥运会是中国运动员自建国以来多年的夙愿,但为了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们也服从了中国奥委会于1980年4月24日发布的公告,放弃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维克托·萨涅耶夫 - 相关新闻
奥运名人堂:三级跳远名将维克托-萨涅耶夫:维克托·萨涅耶夫1945年10月3日出生,少年时代热衷于跳高运动,由于膝部
受伤,后来改练跳远和三级跳远。1964年18岁的萨涅耶夫获得了欧洲青年比赛跳远和三级跳远两项冠军。1967年他的跳远成绩为7.50米、三级跳远为16.67米,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了在来年的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决定主攻三级跳远。1968年10月17日,在第19届奥运会上,萨涅耶夫与世界著名选手普鲁登西奥和詹蒂。勒争相刷新世界纪录,最终萨涅耶夫技高一筹,不但夺得金牌,而且创造了17.39米世界纪录。1972年在第20届奥运会上,他以17.35米的成绩蝉联冠军。同年10月17日萨涅耶夫以17.44米的成绩再次创造世界纪录。三跳的远度和比例为:6.50米(37.3%)、4.93米(28.7%)、6.01米(34%)属于典型的“高跳型”技术。1976年萨涅耶夫第三次夺得奥运会金牌,成绩为17.29米。1980年,35岁的萨涅耶夫本来没有获得国内奥运选拔赛的前三名,但前苏联体育当局破例让他参加了第22届奥运会。他不负众望,以17.24米的成绩夺得银牌,险些完成四连冠的伟业。萨涅耶夫4次参加奥运会,夺得三金一银,在奥运史上是获三级跳远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从1968年至1976年,他三次创造三级跳远世界纪录,连续9年在这个项目上排名世界第一。美国《田径新闻》评选他为“70年代世界最佳男子田径运动员”。维克托·萨涅耶夫 - 参考资料
1、http://blog.oeeee.com/yuansinhwa/archive/2007/07/01/261670.html
2、http://2008.qq.com/wenming/player/436149.htm
3、http://blog.163.com/zpp_850624/blog/static/479736602007829103032827/
- 1[MP4]2025 不要你的红包发财发福中国年 小哈尼Viki Miko晓倩 JaniceOfficia2024-12-15
- 2[MP4]2025新年歌新年歌儿大家唱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Officia2024-12-15
- 3[MP4]Erva da Jamaica - Live in Indian Spirit - Germany2024-12-15
- 4[MP4]Neelix - Bang Bang (Sighter Remix - Official Music Video)2024-12-15
- 5[MP4]超嗨串烧BEAUZ - PSY POP _ HARD TECHNO DJ SET Borderland Festival Malaysia2024-12-15
- 6[MP4]2025 黄铭德尾尾庙宇朝拜一家大小2024-12-15
- 7[MP4]2025新年歌同欢共乐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feat巧千金 Joanne Miko Official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