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
人物生平
契丹将领
李光弼的父亲 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 武周时归降,累官 朔方(治 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 节度副使,封蓟 国公(一作郡公),以骁勇善战出名,在反击 突厥战争中暴卒,获赠 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李光弼自幼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擅长骑射,喜读班固的《汉书》,治军极严。初入军旅时任左卫亲府左郎将。李光弼为父守丧时,严遵礼法,之后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
天宝五载(746年), 朔方节度使 王忠嗣调任河西、 陇右节度使,补李光弼为兵马使,并充任 赤水军使。王忠嗣非常器重他,即使是宿将所受的礼遇,也不能与他相比。王忠嗣曾说:“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不久后,李光弼袭封父爵蓟郡公。后因击败吐蕃、吐谷浑的功劳,进号 云麾将军。
天宝八载(749年),经朔方节度使 安思顺上表, 唐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知 留后事,也就是实际上的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喜爱李光弼的才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光弼闻讯后,托病辞官。陇右节度使 哥舒翰觉得十分可惜,便奏请玄宗,将他召回京师长安。
出奇制胜
天宝十四载(755年), 安禄山及部将 史思明反叛。 郭子仪欣赏李光弼的军事才能,向玄宗推荐他。玄宗下诏命李光弼摄 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河东节度事兼云中太守,后又加魏郡太守、河北 采访使。李光弼在平定 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收复 常山郡(今河北 正定),该郡地处叛军南北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李光弼率领 朔方军五千进攻 常山,当地团练兵将自己的将领史思义绑来投降,李光弼善待史思义,亲自为其松绑,使他真心归顺,供出叛军动向。次日,史思明率二万骑兵直压常山城下,李光弼向史思义问计,史思义说:“今军行疲劳,逢敌不可支,不如按军入守,料胜而出。虏兵炎锐,弗能持重,图之万全。”李光弼接受了史思义意见,守城不出,把军队分成四对,以劲弩五百连番射敌,叛军死伤惨重,只得退兵。当叛军在野外吃饭时,李光弼派轻骑数千,突然袭击,一举消灭叛军五千,收复常山郡九县中的七县。十月,郭子仪率军至常山,与李光弼会师。唐军在 嘉山与叛军决战,大破叛军,斩首四万,俘千余人。
太原之战
至德元载(756年)七月, 唐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下诏命 郭子仪和李光弼率军到灵武。二人抵达后,受到肃宗召见。肃宗授李光弼为 户部尚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任节度使如故。又特命他为 北都太原留守。李光弼奉命由灵武率军五千赴太原,继续征讨叛军。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叛军 史思明、 蔡希德发兵十万进攻太原,并企图占领太原后,由北道夺取灵武。当时李光弼手中只有一万人,太原城方圆四十里,由于李光弼治军严整,与将士同甘共苦,令行禁止,士兵严守,史思明无隙可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李光弼一面防御固守,一面守中有攻。他让战士从城中挖地道通城外,打击敌军;他还在城上安装 石炮(抛石器)击毙叛军十分之二三;地道后来挖到史思明大营,俘斩叛军一万多人。此时,叛军内讧, 安庆绪杀父 安禄山,自立为帝,史思明退兵 范阳,蔡希德因疲惫不堪而败军。
同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队向敌军发动进攻,歼敌七万多人,太原之战取得完全胜利。太原之战是平乱战争第一次重大胜利和重要转折点,是 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例。李光弼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此战为后来胜利 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胜利消息传到灵武,肃宗下诏奖赏李光弼,加他为 司空、兼兵部尚书,仍兼同平章事,封魏国公。
朔方节度
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肃宗再次诏李光弼入朝,升他为 侍中,改封郑国公。九月,命 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十万大军讨伐 安庆绪,因为肃宗不相信二人,不设主帅,只派不懂军事的宦官 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揽诸军。唐军出师后,在获嘉击败叛军,斩首四千级,捕虏五百人。叛将安太清逃至卫州防守。安庆绪派七万军队援救卫州。唐军大破安庆绪,斩首四万级,缴获铠胄数十万,攻占卫州。唐军又在愁思冈击破叛军,并趁势围攻邺城。安庆绪求救于史思明。史思明出动十三万军队援救邺城。 次年三月,双方爆发 相州之战,史思明率军奋战,李光弼等率部先与史思明交战,双方被杀伤的人数几乎相等。郭子仪率部在后,还未来得及布阵,突然大风突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暗,即使近在咫尺却看不清。唐军与叛军都大惊,各弃兵仗辎重,分向南、北方面溃退。此役后,唐军各部相继引还。 只有李光弼与 王思礼整敕部队,全军以归。战后,鱼朝恩把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
乾元二年(759年)七月,肃宗夺剥夺郭子仪兵权,命李光弼接替郭子仪任 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率五百亲兵赴洛阳,统帅朔方军。
八月,李光弼又被任命兼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撤出洛阳,移军河阳,留洛阳空城给 史思明。十月,史思明进攻河阳,李光弼这次又发挥才能,设计诱得史思明所部良马千余匹。接着又用木杆铁叉叉住史思明在黄河上的火船攻势。史思明损兵折将,亲率大军再进攻河阳,李光弼身先士卒,他事先在靴内藏刀,对将士们说:“战,危事。吾位 三公,不可辱于贼。万有不捷,当自刎以谢天子。”三军感动,部将 李抱玉、 荔非元礼等率兵奋勇杀敌,大败叛军,杀敌一万余,生擒八千余人。 河阳之战,李光弼再次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此役的胜利,牵制了史思明主力军,保障了 潼关和长安的安全。
乾元三年(760年)正月,肃宗加李光弼 太尉兼 中书令。
中兴第一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肃宗轻信宦官 鱼朝恩,不听李光弼正确意见,命李光弼冒险进攻洛阳。李光弼无可奈何,留李抱玉守河阳,自己与 朔方节度副使 仆固怀恩会同鱼朝恩进攻洛阳。仆固怀恩不听李光弼军令,不在洛阳城北邙山而在平原布阵,致使大败,唐军只好退守闻喜(今山西闻喜)。史思明虽然获胜,却被其子 史朝义杀死,唐军也因此得以休整。肃宗将邙山之败归罪在仆固怀恩身上,拜李光弼为侍中兼河中节度使。后又任命他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统率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今江苏盱眙),进攻史朝义军。李光弼先克许州(今河南 许昌),活捉史朝义将李春,再入徐州(今江苏徐州)。史朝义数十万大军被困洛阳,兵败。
宝应元年(762年),台州(治临海,今属浙江)人 袁晁领导浙东(治越州,今浙江绍兴)农民起义, 唐代宗急令李光弼率军讨伐。李光弼派其部将 张伯仪等率领各军,向袁晁义军发起攻势。十二月,义军与官军在衢州(治信安,今浙江衢县)大战,义军失利。同年,李光弼进封为临淮郡王。
此年,江南人 方清在歙州(治今 安徽省歙县)率饥民起义。朝廷命李光弼分兵讨伐。
宝应二年(763年)正月, 史朝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历时八年之久的 安史之乱平息,李光弼自始至终参加指挥大军,一直是唐军平叛主将之一,发挥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指挥唐军歼灭叛军有生力量,为平息内乱立了头功,《新唐书》称赞李光弼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同年三月,官军再次击败袁晁义军。四月,经十余次交战,唐军最终击败义军,俘获袁晁。其弟袁瑛率军突围,不久后亦被困死于宁海紫溪洞中。此后,李光弼因功获赐 铁券,名藏太庙,绘像于 凌烟阁。
李光弼在徐州,只决断军旅之事,其余一切事务,都委托由 判官张傪处理。张傪为政精明,处理事务十分自如。诸将奏事,李光弼大多让张傪参与商议。诸将事奉张傪,如同事奉李光弼,因此军中整肃, 东夏(泛
愧恨长逝指东部)得以安宁。
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盖世,但是却遭到宦官 鱼朝恩、 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
宝应二年(763年)初,吐蕃在 仆固怀恩的引诱下乘虚攻入关中,占领长安。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急诏李光弼奔赴陕州 行在。李光弼害怕遭到鱼朝恩等陷害,拖延未去。其后,吐蕃被关内副元帅、中书令 郭子仪打败。代宗返回长安后,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李光弼再借故诏书未至推辞,率军回到徐州收租赋。代宗再诏李光弼入朝,李光弼害怕宦官鱼朝恩、程元振加害,仍不敢去长安见驾。七月,代宗改元“ 广德”,赐李光弼一子三品官,并加实封食邑三百户。
起初,李光弼治军严整,名震天下,凡是他下的命令,诸将不敢不服。后来,李光弼在徐州不敢入朝,部将 田神功等人对他的敬畏态度大有变化 。李光弼因而很不得志,感到耻辱、惭愧,致使忧郁成疾,于 广德二年(764年)七月十四日(8月15日)在徐州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代宗为其 辍朝三日,遣使吊恤其母,追赠 太保, 谥号“武穆”。出葬之日,命百官送葬至 延平门外。
人物评价
总评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统帅、军事家,为平息 安史之乱的主帅,史称其“与 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新唐书·李光弼传》)他虽名气不如郭子仪大,但其军事才能不在郭子仪之下。李光弼足智多谋,在其戎马生涯中,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他治军威严而有方,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后,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改,而当他号令后,军威更加威严。李光弼部下的 李怀光、 仆固怀恩、 田神功、 李抱玉、 李忠臣、 哥舒曜、 韩游瑰、 浑释之、 辛京杲、 荔非元礼、 郝廷玉、 李国臣、 白孝德、 张伯仪、 白元光、 陈利贞
、 侯仲庄、 柏良器等大都著名当时 。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 旧唐书·李光弼传》认为,即使是 孙武、吴起、 韩信、 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历代评价
王忠嗣: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 ( 《 新唐书 》引)
李亨:①业盛勋贤,材优将相,蕴权谋而制敌,励诚节以匡时。往属凶丑乱常,云雷经始,咸能外持戎律,内翊皇图,披荆棘而有功,历险艰而无易。或分麾东讨,扫昏祲於两都;或仗节北临,备长城於万里。并以扫清寇孽,任切股肱。永惟缔构之勋,久著山河之誓。 ( 《授郭子仪中书令李光弼侍中制》)②器识宏远,志怀沈毅。蕴 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材。往属艰难,备彰忠勇。协风云而经始,保宗社於阽危。由是出备长城,入扶大厦,茂功悬於日月,嘉绩被於岩廊。属残寇犹虞,总戎有命,用择唯贤之佐,式宏建亲之典,必能缉宁邦国,协赞天人,誓於丹浦之师,剿彼绿林之盗。 ( 《授李光弼副知行营事制》)③器格沈正,襟灵邃远,感风云之密契,蕴纵横之大才。成经纶之功,足以静乱;怀忠孝之道,故能匡国。自狂胡构祸,寰宇未清,义勇竭於忠心,勋庸著於王室。顷者豺狼馀孽,尚稽天讨,蚊蚋相依,仍侵河外。是用仗其深略,为我长城。有 穰苴之法令,亚夫( 周亚夫)之威略。遂能挫群凶之锐,全百胜之师,为庙堂之宝臣,成军国之重任。虽 吉甫作宪,道可经邦;而 孙武行兵,谋能制敌。克壮大业,无愧前贤。 ( 《授李光弼太尉中书令制》)
史思明:李光弼长于 凭城,今出在野,此成擒矣。 ( 《 资治通鉴 》引)
郝廷玉:太尉善御军,赏罚当功过。每校旗之日,军士小不如令,必斩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驰突,有心破胆裂者。 ( 《 旧唐书 》引)
颜真卿:①我皇唐之反正也,时则有若临淮、汾阳,秉文武忠义之姿,廓清河朔,保乂王室,翼戴三圣,天下之人,谓之李、郭。 ( 《赠太保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②公以吉甫文武之姿,兼樊仲将明之德。王国多难,群胡搆纷,藉朔方偏师之旅,入井陉不测之地。思明挫锐于恒定,禄山息望于江淮。守太原而地道设奇,保河阳而云梯罔冀。破周贽于温沇,擒太清于覃怀。走史朝义叛涣之众于梁宋救,仆固玚已危之军于瀛莫。皆意出事外,虏坠计中,天下无赘旒之患,此皆公之力也。 ( 《赠太保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
舒奎:天宝末,安禄山反范阳、陷两京,明皇流离于蜀,宇内防非唐有矣。非有而卒复有,盖王与郭汾阳之功也。王之功,纪金劵、藏太庙,图凌烟阁,载诸史册。霞电烱照,而金翠补写也。迨于今,蓑童笠防,皆知有王云。 ( 《唐临淮王李武穆庙碑》)
吕温: 许叔冀之保灵昌,李光弼之全河阳, 李晟之收复京邑,皆以兵少将一,而建大功。 ( 《代李侍郎论兵表》)
刘昫:①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如光弼至性居丧,人子之情显矣;雄才出将,军旅之政肃然。以奇用兵,以少败众,将今比古,询事考言,彼四子者,或有惭德。邙山之败,阃外之权不专;徐州之留,郡侧之人伺隙。失律之尤虽免,匪躬之义或亏,令名不全,良可惜也。然阃外之事,君侧之人,得不慎诸? ( 《 旧唐书 》)②光弼雄名,思礼刑清。 ( 《 旧唐书 》)
孙甫:光弼将帅之材,杰出于时。平贼之功,高于诸将。晚年为谗邪所间,大节微亏。盖不能去强横之态也,可不惜哉! ( 《 历代名贤确论 》引)
宋祁:李光弼生戎虏之绪,沉鸷有守。遭禄山变,拔 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本夫终父丧不入妻室,位王公事继母至孝,好读 班固《汉书》,异夫庸人武夫者。及困于口舌,不能以忠自明,奄侍内构,遂陷嫌隙,谋就全安,而身益危,所谓工于料人而拙于谋己邪。方攘袂徇国,天下风靡;一为迁延,而田神功等皆不受约束,卒以忧死。功臣去就,可不慎邪?呜呼,光弼虽有不释位之诛,然谗人为害,亦可畏矣,将时之不幸欤! ( 《 新唐书 》)
张唐英:光弼平安史,有大功于社稷,古之名将无以加之。然非纯臣也。 ( 《 历代名贤确论 》引)
苏辙:李光弼提孤军,与安史健卒百斗百胜,其治军行兵,风采出 郭子仪之右。而当时诸将,皆望风服子仪,如敬君父。而光弼之在彭城,诸将已不为使。子仪能使回纥谓为父,而思明乃上书请诛光弼。大抵光弼之实不如子仪之名,子仪安坐而有余,光弼驰骋而不足。 ( 《 历代名贤确论 》引)
李纲:唐有天下,将臣为多。……在肃宗时,值安史之变,戡乱定功、中兴王室,则有若郭子仪、李光弼。……皆能奋忠勇、摅谋猷,感防风云,勒勋帝籍,号为大将之贤者。至议其优劣,则勣不及靖,光弼不及子仪,瑊、燧不及晟,何哉?……子仪朝受命,夕引道,崎岖防谮间,不辩自明。而光弼间隙一开,卒不复合,至忧愤以死,其诚不足称也。 ( 《人物志》)
张预:孙子曰:“攻其无备。”光弼伺敌方饭而击之。又曰:“辞卑而益备者,进也。”光弼潜沟营地而佯约降。又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为争地。”光弼移军河阳而使贼不得西。又曰:“三军可夺气。”光弼先攻最坚而走太清。又曰:“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光弼知贼必袭而降二将是也。 ( 《 十七史百将传 》)
徐钧:间关百战佐中兴,料敌行师妙若神。可惜罹谗终恨死,伤心不见白头亲。 ( 《李光弼》)
胡三省:①李光弼处危疑之地,其迹若无君者,而诸将亦不复禀畏光弼。 ( 《资治通鉴》注)②史言李光弼不能以功名自终。 ( 《资治通鉴》注)
陈元靓:苏郡袭封,挺兹神武。麾旗进兵,长駈擒虏。云靡原野,彗清中土。天佑有唐,锡其良辅。 ( 《 事林广记后集 》)
孙承恩:气盖三军,威摄群将。法令严明,莫我或抗。纳谏励士,麾旗破敌。中兴之功,令名有赫。 ( 《古像赞》)
王世贞:①唐之李临淮亦类之( 陶侃),临淮之功,大于士行,而不能终。其劝 王忠嗣之行赂,与激 史思明之叛,盖可以窥其所以不终矣。吾尝谓是二公者,称名将可也,称贤臣不可也。 ( 《王弇州崇论》)②史思明亦悍胡也,其才力远出禄山上,李临淮之角之,凡两大胜、一大败。其胜者皆用寡,而败者乃用众。用寡之胜,皆乘险谋豫,以忍而屈之。野战则败。郭汾阳之始能用众而不能用寡,即用众,亦未必决胜也。晚节之捍吐蕃回统,始乘险谋豫,以忍而屈之。故不败,而卒为宗社之元臣。惜哉,临淮之有功名而不善居之也。凡临淮之将略心事,与陶士行略相当。其治军,临淮为最;治民,士行为最。临淮不幸,而与河北之藩镇近;士行幸,而与温太真( 温峤)合,而见推挽,不至作愧愤死。噫嘻!亦数哉。 ( 《王弇州崇论》)
黄道周:贤将光弼,唐代名臣。读书执礼,孝能仁亲。雍容儒雅,韬略过人。子仪折节,荐牍上陈。朔方有警,仕主致身。治兵有法,料敌如神。范阳先取,除贼本根。太原继入,威震三军。军政驰废,斩众以徇。杀一警百,壁垒一新。思明狡狯,结寨连云。出奇制胜,贼营成尘。潜通隧道,堕者纷纷。贼人西向,危在亡唇。河阳拒险,明见绝伦。战胜攻守,表里相因。持粮十日,与士卒均。赏罚严正,熟敢不遵。诸将奋击,贼众败奔。功加太尉,捷报枫宸。乂安唐室,功在生民。如何谗间,起自朝恩。忧疑不定,末路因循。英雄坐困,惜此元勋。倘完晚节,不愧松筠。 ( 《 广名将传 》)
王夫之:①邺侯去国,兵无谋主,郭、李之威,尽于一战,思明再叛,河北终不归唐,非但 乌承恩之谋浅、李光弼之计左也。 ( 《 读通鉴论 》)②安、史之灭,自灭也,互相杀而四贼夷,唐不能俘馘之也。前之复两京,后之收东都,皆乘其敝而资回纥之力,李、郭亦因时以取大勋,非有血战之殊劳焉。以战功论,李光弼奋其智勇,克敌制胜之功视郭为多;郭则一败于清渠,再溃于相州,功尤诎焉。……相州师溃,汾阳之威名既损,鱼朝恩之谮行,肃宗夺其兵柄授李光弼,数年之内,光弼以元帅拥重兵戮力中原,若将驾汾阳而上之也。乃许叔冀叛于汴州,刘展反于江、淮, 段子璋反于梓州,楚州杀李藏用,河东杀 邓景山,行营杀李国真、荔非元礼,内乱蠭起,此扑彼兴。……以光弼之忠勇不下于公,而天下不蒙其祐,两将相衡,度量较然矣。 ( 《 读通鉴论 》)
朱轼:光弼贤将也。其用兵峻厉严肃,料敌如神。唐室中兴,厥功为钜。独异其起戎行,而能持节行读书执礼,以孝友着闻,斯岂寻常将帅所可同年语欤!使时无朝恩、元振,不以忧防惧祸来,晚节全镜之埃,则汾阳何以过焉! ( 《史传三编》)
陈宏谋:唐自中叶以后,方镇皆选列校以掌牙兵。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钺。虽老奸巨盗,或出其中。而名卿贤将,如 高仙芝、 封常清、李光弼、 来瑱、李抱玉、 段秀实之流,所得亦已多矣。 ( 《 在官法戒录 》)
牛天宿:唐室再造,李郭之力也。 ( 《百僚金鉴》)
蓝鼎元:①临淮用兵胆略,汾阳亦当怖服,其逊汾阳者,德耳。 ( 《修史试笔》)②光弼贤将也,其用兵峻厉严肃,料敌如神,唐室中兴,厥功为大。独异其起戎酋、终行伍而能持节礼。读书执礼,以孝友著闻,斯岂寻常将帅所可同年语欤?使时无朝恩、元振,不以馋惧祸来,晚节全镜之埃,则汾阳何以过焉? ( 《修史试笔》)
郑观应:①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之孙武、 李牧,汉之韩信、 马援、 班超、 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仪、李光弼,宋之 宗泽、 岳飞,明之 戚继光、 俞大猷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 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 ( 《 盛世危言 》)②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 孙膑、吴起、白起、 耿弇、 杨素、 慕容绍宗、李光弼、 马燧等,才将也。 ( 《 储将才论 》)
张彦士:光弼心乎国者也,故百战争能,唯恐其国之不复。又心乎君者也,故被谗而不欲自明,惟兽其君之自悟。又能保其身者也,故畏谗疑沮,顾望而不敢前。 ( 《读史矕疑 》)
刘体仁:光弼与子仪齐名,而晚节拥兵不朝,诸将遂不禀畏,愧恨而卒,犹不及子仪。子仪能忍而光弼不能忍,以致于死。 ( 《 通鉴札记 》)
蔡东藩:九节度中,郭李最为忠智,若令郭功邺城,李攻范阳,余七节度分隶两人,则号令既专,责成有自, 安庆绪似釜底游鱼,不亡何待?史思明虽较强盛,以光弼制之,亦觉有余,何致有相州之溃耶?乃内宠 李辅国,外任 鱼朝恩,舆尸失律,理有固然。藉非然者,河阳一役,光弼仅有众二万人,粮食亦第支十日,卒之击退贼军,大获胜仗,是可知分听生乱,专任有成,何肃宗之始终不悟也? ( 《 唐史演义 》)
《 中国历代战争史》:其后不有李光弼守住太原,则肃宗亦无所作为;不有 张巡、 许远致死睢阳城,则江、淮之地将尽陷于贼手,唐已无其复国之望,历史上继唐者,将为大燕帝国。是李光弼与张巡,实唐代 中流砥柱,挽狂澜于既倒之人。
崔瑞德:这两人(郭子仪、李光弼)即令不像后世史家所说的那样是百战百胜的军事天才,也仍不失为有能耐和富于经验的将领。 (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轶事典故
尽释前嫌
安思顺任朔方节度使时,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担任牙门都将之职,但不能和睦相处,虽然同桌吃饭,却互相瞪眼,不肯交谈。后来,郭子仪接替安思顺任节度使,李光弼就有意离去,心里犹豫不决。十天后, 唐玄宗下诏命郭子仪率兵东征,李光弼进入官衙见郭子仪说:“我情愿一死,只求你赦免我的妻儿子女。”郭子仪即刻走下堂来,搂着李光弼上堂,流着泪道:“当今国家遭逢乱事,连皇上避难去了。没有你的协助,我怎么能够出兵打仗呢?现在哪里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呀!”于是互相扶持对拜,共谋破贼大计。
速斩崔众
朝廷因太原节度使王承业因不理军政,命御史崔众到河东接替他。崔众因轻视王承业,就纵容自己的部下全副武装地闯进王承业的府衙中嬉戏玩闹。李光弼得知后,心里不平。此后,崔众要将兵权交给李光弼,崔众带着部下来见李光弼,李光弼出来迎接,二人的队伍相接时,崔众竟不顾礼法而不回避。李光弼对崔众的无礼行为很愤怒,而崔众又不立即把兵权交出,于是李光弼就下令将崔众逮捕。这时,朝廷派遣宦官来到河东,要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手持敕书问李光弼崔众的行踪。李光弼答道:“崔众犯法,我已将他逮捕。”宦官把敕书拿给李光弼看,李光弼说:“如今只不过是杀一位侍御史;如果宣布了诏命,我就斩杀一位御史中丞,如果拜授他为宰相,我也要斩杀他这位宰相。”宦官一听此话不敢再多言,只好带着敕书回京。次日,李光弼派兵包围崔众,在碑堂下把他当众杀死,还让崔众的亲属来祭吊。从此,李光弼威震三军。
智降两将
李光弼在野水渡地方征讨 史思明,到了晚上,军队撤回,只留了一千多人。 李光弼对雍希颢说:“贼将高晖、 李日越、喻文景,都是万人才能抵挡的人,史思明必然派一人来劫我。我先走了,你领士兵在这等他们,不准和他们交战;他们若是投降,就和他们一起来。”这天,史思明召李日越说:“你领兵去野水渡,这次一定能抓住他,你派铁骑(披甲的战马)晚上渡过去,为我抓来。又下命令,必须抓到李光弼,否则,你就别回来。”李日越率领五百骑兵,早晨接近了雍希颢的军队。雍希颢的士兵在护城河边,只是互相看着喊叫。李日越感觉很奇怪问:“ 太尉(指李光弼)在么?”有回答说:“夜间走了。”李日越又问:“有多少兵?。”有回答说:“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答:“是雍希颢。”李日越沉思良久,对他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必须抓到李光弼,于是李日越便投降了,和雍希颢一起到了唐营。
巧施美马计
李光弼曾经领兵守河阳,与 史思明对持了一年。史思明有一千多匹战马,每天在河南边洗马,用来显示他的马多兵强。李光弼便在诸营中选出母马五百匹,等史思明的马下河时,他把母马赶下河,因为母马都有马驹在城内,所以母马不间断地嘶鸣。思明的战马听着母马嘶叫,便渡过河来,李光弼都赶进了军营。
后事安排
李光弼临终时,属下问他死后的安排,他说:“我长年在军旅,不能回家奉养母亲,是不孝子,还说什么呢?”最后拿出府中剩下的绢、绸、布匹分送给部下将领。
临淮遗法
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大举入侵,进逼长安,李光弼的爱将 郝廷玉与河南道副元帅 马璘驻守便桥(今陕西咸阳渭桥)。观军容使 鱼朝恩听闻郝廷玉擅长排兵布阵,想看他训练检阅部队。郝廷玉便在营中排列队伍,击鼓鸣角出军,分列为阵,伸张舒展,或离或合,进退如一。鱼朝恩观后,不禁叹道:“我在军中十多年,今天才见得郝将军训练军队啊。如此治军,面前又怎会有强敌?”郝廷玉伤感地谦谢道:“这不是小将我所擅长的事,是临淮王(李光弼)的遗法。太尉(亦指李光弼)擅长统军,赏罚得当。每当将帅挥旗操演军阵之日,军士稍不从命,一定斩首示众,因此众人都主动效命,而赴汤蹈火、驰骋奔突,那情景真令人有心破胆裂之感。太尉去世后,不再有将帅挥旗操演军阵,这些实在不值得被军容使(鱼朝恩)称赞。”
惊服田神功
淄青节度使 田神功从 副将出身,累功至节度使。他的旧部,都是从前的部曲,田神功大模大样接受他们的叩拜。即使是将前节度判官刘位等人留在节度使幕府中,他也仍然不知变通对待。等看到李光弼与其 判官张傪行对等礼时,才大吃一惊。田神功回府后,问刘位说:“李太尉(李光弼)今日见张郎中(张傪)来,与他平礼回拜,这是什么礼节?”刘位回答:“ 使主(指节度使等官)对于判官及幕僚,没有接受他们平拜的礼仪。”田神功说:“您为何不早些说?”于是召集幕僚,说道:“我田神功行伍出身,不懂朝廷礼数,误受诸位平拜。诸位也不说,铸成田神功的错,现在回拜诸位。”于是逐位予以拜谢。
个人作品
李光弼著有《将律》、《统军灵辖秘策》及《李临淮武记》(一题《李临淮兵法》二卷 )各一卷,今已佚。 《郡斋读书志》称《李临淮武记》“其书凡一百二章,末云‘吕望智廓而远,孙武思幽而密,黄石宽而重断,吴起严而贵勇,墨翟守而无攻,老聃胜而不美,今择其精要,杂以愚识,为一家之书’。”有说法认为此书为李光弼的幕僚张参所撰。
《 全唐文》录有其文一篇:《辞疾让官表》。
后世地位
广德元年(763年), 唐代宗下诏将李光弼等人的画像悬挂于 凌烟阁上。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评定“至德已来将相, 功效明着”之人,李光弼等七人被定为第二等。
建中元年(780年), 唐德宗评“至德以来将相既殁者”,李光弼等十五人被定为功臣次等。
亲属成员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家世 | 曾祖父 | 李令节 | 官至左威卫大将军、幽州经略军副使。 |
祖父 | 李重英 | 官至鸿胪卿兼檀州刺史。 | |
父亲 | 李楷洛 | 原为契丹酋长,后累官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一作郡公),卒赠营州都督、司空,谥号“忠烈”。 | |
母亲 | 李氏 | 燕国公李楷固之女,封韩国太夫人。 | |
平辈 | 兄长 | 李遵直 | 官至将军,早逝。 |
李遵行 | 官至将军,早逝。 | ||
弟弟 | 李光琰 | 早逝。 | |
李光颜 | 官至特进、鸿胪卿。 | ||
李光进 | 字太应,官至太子太保、渭北节度使,封武威郡王。 | ||
—— | 妻子 | 王氏 | 出身太原王氏,封薛国夫人,先于李光弼逝世。 |
子辈 | 儿子 | 李义忠 | 官至太仆卿,先于李光弼逝世。 |
李象 | 官至太仆卿。 | ||
李汇 | 官至泾原节度使,追赠工部尚书。 | ||
孙辈 | 孙子 | 李黯 | 官至景州刺史。 |
据《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李公神道碑铭》:“公即蓟国公之第四子也”,李光弼应还有一兄,名不详。 |
后世遗迹
墓址
李光弼墓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约1公里处。 墓前原有 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立的李光弼神道碑,篆额:“大唐太尉兼侍中临淮武穆王赠太保李公神道碑”20字,系 颜真卿撰文,张少悌行书。另有清碑一通,系清 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命富平县令吴六鳌树立,正面隶书“大唐太尉李公光弼之墓”。墓西侧有其弟李光进之墓。1956年8月6日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
2017年电视剧《 大唐荣耀》:王凯饰演李光弼。
- 1[MP4]2025 不要你的红包发财发福中国年 小哈尼Viki Miko晓倩 JaniceOfficia2024-12-15
- 2[MP4]2025新年歌新年歌儿大家唱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Officia2024-12-15
- 3[MP4]Erva da Jamaica - Live in Indian Spirit - Germany2024-12-15
- 4[MP4]Neelix - Bang Bang (Sighter Remix - Official Music Video)2024-12-15
- 5[MP4]超嗨串烧BEAUZ - PSY POP _ HARD TECHNO DJ SET Borderland Festival Malaysia2024-12-15
- 6[MP4]2025 黄铭德尾尾庙宇朝拜一家大小2024-12-15
- 7[MP4]2025新年歌同欢共乐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feat巧千金 Joanne Miko Official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