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民国时期 - 高元贵
高元贵

高元贵

高元贵,山东邹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大学肄业。曾任冀鲁豫边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冀南区委民运部部长、财经委员会主任,冀南行署副认行。建国后,历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工业部副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建筑工程部兰州总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展开

高元贵 - 人生经历

1908年3月高元贵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20世纪20年代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主编共产党地下活动刊物,和邓光镇(1910年-1939年3月) 组织“进步书籍贩卖部”,秘密售卖上海寄来的进步书籍。1927年11月,和王幼平、邓光镇等组织学生进行罢课斗争,遭到军阀张宗昌镇压,被开除学籍。期间高元贵在山东新城兵工厂以办夜校,办工人俱乐部的名义做过工运工作。

1928年2月,根据1月6日团山东省委扩大会议通过的《目前山东CYI作方针决议案》中关于“应立即恢复青岛、淄张……等地工作”的要求,团山东省委决定建立团淄博张县委员会,以加强对淄博矿区团的工作的统一领导。8月,高元贵被团山东省委派到矿区开展工作,成立了共青团淄川(洪山)矿区支部,高元贵任书记。

1934年2月赵健民回到冠县介绍了孙洪,沙延孝,冯干才,从此冠县境内有了党的活动。1936年高元贵从中国大学肄业,是“一二·九”中国大学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冠县和鲁西北抗战史上,“七大闺女,七大女婿”的佳话广为流传。其中就有“齐涛—高元贵”夫妇。民主革命时期,高元贵历任山东省冠县县委民运部长,鲁西北地委民运部长,鲁西区党委民运部副部长,冀鲁豫边区抗日救国联合总会主任,冀南区党委民运部长兼财委主任、行署副主任。

高元贵任冀鲁豫行署副主任时期,夫人齐涛是县妇救会主任(建国后任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当时,万里是冀鲁豫二地委副书记。高元贵后任武汉物资接管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元贵历任中原临时政府工业部副部长,中南财委秘书长兼统计局副局长,中南建筑工程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中央建筑工业部兰州总公司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北京地质学院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国家地质总局顾问,地质部顾问。1983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离休。1993年2月21日在北京逝世。

高元贵

高元贵 - 从事教育

高元贵同志1958年调任北京地质学院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

到1976年离校时已年近七旬,任期长达18年。18个春秋年华,高元贵献身教育、虚心学习、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无私奉献,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步入了北京地质学院的辉煌时期。之后,高元贵又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经历了十年浩劫。一九六六年北京六十所高校中有四十七所派了工作组。工作组进入各校后的作法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原党委已经垮台,工作组进校后取代原权力机构,有的工作组和校党委站在一起,和一部分师生群众发生矛盾冲突,有的工作组对本来就存在矛盾的学校中的两派支持一边,反对一边,加剧了矛盾。六月十六日地质部来人宣布高元贵停职反省限期作出检查后,六月二十日,地院出现了两千多群众包围工作组驻地请愿的场面,参加者大多是教师和学生。”(陶德坚回忆录)

“造反派”批斗院长高元贵时,总要拉马杏垣出来陪绑,在一旁举着黑旗,时不时还得“坐飞机”。高元贵是老革命,经风雨见世面,所以能以老革命遇到新问题的心态应付之。(《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02月21日第十版)

在学校外迁的最困难时期。其间高元贵虽身处逆境,却能与大家风雨同舟、肩担道义、不畏风险、据理力争,终于使上级批准在武汉市建校,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2年11月,在北京地质学院庆祝建校40周年的大会上,当84岁的高元贵出现在大会主席台上时,全场数千名师生员工和校友起立欢呼鼓掌长达五六分钟之久。表达了大家对他为学校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肯定和衷心感激;也表达了他在地大人心中的崇高威望和人们对他高尚品德的无比敬重。在场的来宾和记者无不为之感动。地质矿产部领导指出,高元贵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校长,是地质院校校长中的楷模。

就在北京地质学院校庆后不久,1993年2月21日,85岁高龄的高元贵院长与世长辞。3月3日,地质矿产部的各级领导和学校数千名师生到八宝山为他送行,各地的校友纷纷发来唁电、送来鲜花寄托自己的哀思。高院长走了,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段共铸辉煌的历史、一个敬业勤奋的身影、一曲诲人不倦的佳话,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身教言传,用一个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塑造出一位人民公仆的崇高形象,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地质工作者。

高元贵 - 办学理念

高元贵特别强调学习苏联要注意结合中国实际,不可盲目照搬,在向苏联专家学习的基础上,要结合中国地质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20世纪60年代前期,高元贵领导全校教师结合中国实际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都进行了改革,组织教师编写出了一批中国自已的地质专业课程教材。

高元贵 - 教育改革

高元贵在由革命者向教育家的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十分强调积极探索、大胆改革。1958年他调到北京地质学院后,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彻底地实行教学改革”的意见,经过学院党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作出了《关于教学改革的某些主要问题的原则决定》。随后,学校对培养目标、学制、专业设置等都进行了改革。

高元贵还着力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他亲自组织领导了建立《综合地质基础》课程的工作,并为这门课讲了第一节课——序论。他强调要加强学生的“三基”训练,非常重视抓好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这两个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之成为学校各教学环节中的重头戏。他大力提倡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少而精”,在教学方法上搞“启发式”,反对“填鸭式”,提倡“因材施教”,全面推进了学校教学领域的改革。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高元贵十分重视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高元贵把德育放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首位,十分重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特别是哲学的教育。他也非常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智育方面,他强调要按照教学和学习自身的规律办事。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频繁的大环境中,他号召学生要认真读书,并为之创造安静的环境,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坐下来刻苦钻研,真是难能可贵。

高元贵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学校里学生和教职工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高校运动会上北京地质学院名列前茅,登山攀岩更是北京地质学院的特色项目,还向国家输送了一批又红又专的优秀运动员。高元贵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平易近人是高元贵的优良工作作风。身为一校之长,没有半点架子,与全院师生员工平等相处、坦诚相见、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师生员工的良师益友。

高元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特别重视做好教师队伍尤其是老教师的工作。在政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进步,在业务上创造条件让他们出成果,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十年浩劫和迁校的风风雨雨中,他更与教职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犯过错误的师生,他总是满腔热情地教育和帮助他们,并且认真给他们落实政策。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宽阔胸襟和品德,更增加了对他的尊敬和热爱。

高元贵 - 人格魅力

“刻苦钻研、实事求是、艰苦朴素、严肃活泼”是高元贵领导北京地质学院时期为学校确定的校风,北京地质学院也正是以这种优良的校风闻名于北京市的高校之林。他自己身体力行,带领北京地质学院师生员工实践着这种优良的作风。

在工作中,在关系北京地质学院发展和师生员工利益的重大问题上,高元贵敢于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在学习上,他带领师生员工刻苦钻研,努力掌握地质知识;在生活上,高元贵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他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地质工作者。

更新日期:2024-11-23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