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信息技术 - 夏建白
夏建白

夏建白

夏建白,196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在低维半导体微结构电子态的量子理论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量子球空穴态的张量模型,获得重轻空穴混合的本征态,并给出正确的光跃迁选择定则。提出介观系统的一维量子波导理论,对任意复杂的一维介观系统给出了直观、简单的物理图象和解析结果。提出(11N)取向衬底上生长超晶格的有效质量理论,提出计算超晶格电子态的有限平面波展开方法,用赝势理论研究了长周期超晶格,提出半导体双势垒结构的空穴隧穿理论。2018年1月8日,夏建白的新型半导体深能级掺杂机制研究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展开

人物简介

中科院院士,半导体物理专家。

1939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1950-1956年就读上海市西中学。196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留校物理系任教。1970年起在西南物理研究院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1978年起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从事半导体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从1987年起集中于半导体超晶格理论研究,在发展半导体超晶格、微结构电子态理论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国际多种核心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100多篇。

其中包括:1、国际上首先提出了量子球空穴态的张量模型,得到了正确的光跃迁选择定则;2、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介观系统的一维量子波导理论,得到了一维介观系统中波函数的两个基本方程,类似于电路的克希霍夫定律;3、国际上首先提出了(11N)衬底超晶格的有效质量理论;4、国际上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空穴共振隧穿现象,发现了在隧穿过程中轻、重空穴互相转化的结果;5、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计算超晶格电子结构的有限平面波展开方法,利用赝势理论研究了长周期超晶格的电子结构,解决了平面波方法不能用于计算大元胞晶体电子态的困难。曾获得198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专著《半导体超晶格物理》获1998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国家图书提名奖。《现代半导体物理》获2001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半导体理论,包括:半导体微结构电子态、磁性半导体和自旋电子学、量子相干态的产生、输运和弛豫效应等。

承担课题:

夏建白

1、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IT前沿中的固态量子结构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半导体低维结构中的量子调控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材料尺寸效应及其相关物理问题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半导体的自旋电子学

人生经历

1939年,夏建白出生在上海,父母学历不高,无法给他学业上的辅导,却总是给他讲在国外做研究的堂兄的求学经历和成就,树立榜样影响夏建白。幼时,夏建白读书的目标是给父母有所交待,要为家庭争光。稍稍大些,他发现自己对数字极为偏爱,每遇难题,知道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高三时,他参加了上海市举办的第一届中学数学竞赛,在没有课外参考书,也没有专门教师辅导的情况下,夏建白从学校考到区里、市里,经过了预赛、复赛和决赛,考取上海市第五名。

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自己在数学方面并无天赋可言,他说:“很快我发现,自己不是搞数学的料。”1956年,17岁夏建白考取北京大学物理系,进大学后分配专业,他根据自己的志愿选择攻读“理论物理”专业。

理论物理包括了不同的学科,场论、粒子物理、原子核、相对论、固体物理……夏建白讲,当时北大物理系有不少名教授,各有特点,也深得学生喜爱。“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昆先生的固体物理课,他的讲座总是能够深入浅出,物理概念非常清楚,一下就把我引入了固体物质这一奥妙的大天地中。其他的东西,如天体、基本粒子、原子核等也非常奥妙,但是我总觉得有些看不见,摸不着,过于抽象。所以,我深深爱上了固体物理,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直到大学毕业还依然旺盛,于是1962年,他报考了黄昆先生的研究生,意欲主攻固体物理学研究。在复习2个星期后,夏建白考了100分,事后,当他再次反思此事时,坚定了一个道理:“兴趣和天赋是事业成功很重要的因素。”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学习初期

夏建白入学第一年学习的是一般固体理论和其他基础课,第二年开始进入研究阶段。当时黄昆先生给开了一张有关半导体有效质量理论和实验的经典文献目录,大约有40篇~50篇,同时还出了个研究题目。当时没有复印机,夏建白每天都到物理系图书馆,从开门看到关门,每篇文章都做笔记,他当时掌握的半导体有效质量理论和国际水平相差甚小,还做了研究工作,写了3篇论文。

由于没有计算机,只有一种电动的大小像打字机的计算器,计算原理是靠机械转动。这种计算器做加减法还行,转一圈就能出结果。做乘除法就麻烦了,不知道要转多少圈才能出结果,转动起来声音还响得要命。当时物理系有几台这样的计算器,他就在这些机器上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

“打好基础”是夏建白反复强调的,他说:“做研究才智、灵感固然重要,但努力是不可或缺的,非得坐得5至10年的‘冷板凳’,否则难成气候。”他认为的踏实,是不好高骛远,做“与自己驾御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此外,夏建白还认为,目前对科学家的各种干扰比较多,以前还有“保证六分之五的工作时间的要求,现在可保证不了”。

2003年夏建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开始为创造清静的研究环境而奔走呼吁。他建议给学界提供“休会期”,以保证学者潜心研究的时间。

夏建白举例说:“以往捕鱼都有‘休渔制’,那么科学家也应该有个‘休会制’,要么每周只开一次,要么争取一年中有几个月不开会,好让科学家踏实做研究。”他认为,与以往相比较,中国科学家的科研硬件条件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好的改善,待遇在提高,仪器配备也开始健全,但要培养创新的研究氛围,光有经费和设备不行,还需要保证科学家的研究时间。

人生逆境

年青学子,志存高远,却非一路坦途。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里,夏建白经历了社会大环境的动荡、变革……

1956年考入北大的夏建白经历了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1958年的大跃进、1959年反右倾、1960年的困难时期,一直延续到1962年才毕业。这期间,他常常是白天参加各类劳动,晚上看书学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们到江西鄱阳湖边鲤鱼洲荒滩地上‘接受再教育’,睡在稻草搭建的大棚里,白天下水 捞木头,晚上挑砖,天冷了,光着脚跳下水沟挖泥,挑泥上堤垒堤。”夏建白对《科技中国》说:“为了改善伙食,老师们自己划船到对岸买菜、买小猪,回来时遇见风浪牺牲了好几位老师,悲壮!”

1970年夏建白申请调离北大支援三线建设,和妻子一起到四川乐山位于山沟里的二机部585所(现西南物理研究院)。“住在干打垒的平房里,砖是用黏土风干的,房顶是水泥板。夏天时,太阳直晒在房顶水泥板上,像蒸笼似的,我们的女儿就出生在这样的房间里,一家人一住就是8年……”

8年中他从事的是与半导体不相干的等离子体和受控热核反应研究,他对这份工作热情很高,一是因为他所在的585所是国家级保密单位,政治运动少,这8年里他能够安心做学问、做研究;二是因为这个所是全国少有的几家配备计算机的单位,他在这里学会了运用计算机做研究,这让他之后的研究工作获益不少。

事隔多年后,当夏建白再次谈到当年生活的艰辛时,他平淡地笑着,他将这段经历珍视为他最重要的人生财富,这使他在任何时期都很容易满足于当时的物质生活,使他感念困难时期的人心纯朴,使他习惯了从挫折中调适心态……

生活尽管无憾,因乱世而中断的事业、浪费的时光,却是夏建白心底永远的痛:在北京大学的15年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少之又少,大多光阴都被荒废了,对于踌躇满志的夏建白来说这种不见希望的日子苦不堪言。

“研究生毕业刚想大展宏图时,国内风云突变,党内矛盾加剧,1965年,我一毕业就参加到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主义四清运动中去,接着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一连15年,我碰都没碰过半导体物理。”

科研之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夏建白,就在心中立下了科研兴国的志向,在社会环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他坚持学习,1962年考取著名物理学家黄昆先生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在北京大学的15年时间,阶级斗争不断,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少之又少,大多光阴都荒废了。”对于踌躇满志的夏建白来说,这样的日子,让他苦不堪言,让他看不到希望。

1970年,他和他的夫人痛下决心:离开政治运动最狂热的北京,参加“三线”建设。两个年轻人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来到位于四川乐山一个山沟里的第二机械工业部585所,现在的西南物理研究院。

那里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交通尤其不便,每个星期,他们都要拿出一天时间,背着篓子下山买菜。但是,那里是国家级保密单位,受到的冲击不大,人文气氛安静、单纯,是钻研科学的好地方。

原子核研究,这虽然和夏建白所学专业并不对口,但是,得益于研究生阶段受到的良好训练,他很快胜任了工作,成为业务骨干。

“工作和所学专业分离,时间一长,心中的遗憾与日俱增。”1977年,邓小平同志亲自点将,让黄昆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夏建白写信给导师黄昆表达了调动意向。

黄昆欣然答应,他找到自己的老师、当时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王淦昌先生,费了一番周折,终于将夏建白调入了半导体所。

黄昆先生是一位本色科学家,他从来只说真话,不怕得罪人。在评奖的会议上,经常只有他一个人反对,在评职称的会议上,他多次拒绝签署同意二字。黄昆的支持和赏识,让夏建白感到很受鼓舞,他没有让老师失望,在半导体领域辛勤耕耘、造诣颇深,成为黄昆弟子里面的几位院士之一。

在院士队伍里,夏建白是个“年轻人”。

回归领域

1978年,在导师黄昆的帮助下,年近40的夏建白调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再次回到了自己心爱的半导体研究领域。15年告别后的回归,夏建白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路快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短十年中,他写就了半导体研究领域里属于自己的无尽辉煌。

调入半导体所以后,夏建白从半导体理论研究出发,做一些深能级和表面电子结构的计算,相继开展了当时国际上相对比较前沿的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的研究。短短几年,独立自主研制出中国自己生产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并生长出质量优良的超晶格、量子阱材料,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在理论研究方面,夏建白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如发展了研究超晶格电子结构的平面波展开方法,提出量子点的有效质量张量模型,提出了一维量子波导理论,提出空穴量子理论,提出了GaAs/AIAs超晶格中-X跃迁理论等。

1983年夏建白到瑞士洛桑高工在Baldereschi教授的指导下工作。Baldereschi是从事半导体电子态研究的,夏建白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从考虑问题的角度一直到计算程序中的细节都受益匪浅。第三年,夏建白到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工作。1986年,国际上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的实验工作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而理论工作相对滞后,夏建白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计算模式,发展了一种叫经验赝势同质结模型,其成果发表于1987年的半导体学报,后被翻译成英文,发表在美国出版的ChinesePhysics上。这个模型后来被美国再生能源研究所的Zunger和他的一批中国学生利用了,发展了一种计算大原子集团电子结构的方法。

十年中,夏建白在低维半导体微结构的电子态理论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成果,如提出量子球空穴态的张量模型、介观系统的一维量子波导理论、(11N)取向衬底上生长超晶格的有效质量理论、半导体双势垒结构的空穴隧穿理论、以及计算超晶格电子态的有限平面波展开方法等。他发表的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2部。获1993年、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9年、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专著《半导体超晶格物理》获1998年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专著《现代半导体物理》获2001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以简单化解复杂问题,是夏建白研究的风格,他坚持科研必须服从于应用,他说:“我喜欢用比较简单、直观的模型,得到一些一般的结果,最后用一点数值计算一些具体的问题。”

创新精神

夏建白指出,80年代超晶格、量子阱的发展,带来的是集成电路的小型化趋势,然而小型化是有极限的,不可以无限发展,估计到2020年就会走到尽头。

那么新世纪后半导体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夏建白解释说,是半导体纳米材料、量子线、量子点等,未来的趋势可能有几百种,但是任何两种趋势的突破都会是人类进步极大的福音,目前来看,在半导体基础研究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理论的发展已经能看出苗头了。

其实,夏建白对于创新问题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领域。他不止一次教导自己的学生要有创新意识。他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创建一个创新的文化,他批评现有教育制度,认为教育制度的落后与建立创新文化、培养创新精神不相容,他说包括自己在内的院士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能够培养出高质量、能超越自己的人才。

2006年9月,夏建白院士在重庆作报告时,就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一个学校要发展,关键是要有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有两类:一类是天才型创新型人才,自然科学方面有爱因斯坦、杨振宁、李政道、黄昆等,文学方面有鲁迅、郭沫若、胡适等。但天才只能是少数。第二类是普通型创新型人才。他认为,我们周围绝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一辈子,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中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有创新精神,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不断地有所创新,突破自己,工作有主动性。有的人就比较平凡,没有创新。

“我们国家需要成千上万个在各个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型创新型人才,只有他们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干,我们国家才能从目前的“经济大国”发展到科学技术强国,”夏建白意味深长地说。

荣誉记录

 2018年1月8日,夏建白的新型半导体深能级掺杂机制研究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物评价

他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院士的学生。在导师黄昆先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2001年,62岁的夏建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成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实验楼的楼道里,来来往往的学生向夏建白问好。半导体所共有11位院士,夏建白是其中之一,也是所里的元老,1977年研究所恢复工作后第二年,他从四川来到这里。

1970年到1978年的8年时间,他从北京到四川,再从四川回北京,一去一回,都是源于对科研的渴望和热爱;来到半导体所后,他潜心研究、教书育人,在2001年获得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成为院士。今年67岁了,独生女儿已定居美国,他依旧没有退休和女儿团聚的打算。“踏踏实实做研究的人,一辈子的时间肯定都花在这上面了。”

作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建白的事业也有如他健步如飞的生活风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首先提出的量子球空穴态张量模型、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介观系统的一维量子波导理论,国际上首先提出了(11N)取向衬底生长超晶格的有效质量理论,国际上首先提出半导体双势垒结构的空穴隧穿理论……

这些深奥、世人难懂的学术成果,总是只字带过。在他的话语中,如何成就远重于成就本身,他亲切平淡的话语里全然是些极为简单的词汇:兴趣、天赋、基础、努力……许多场合,他与人分享着他对人生的反思,现身说法,启发后人。其实,他的成功就在于对目标的把握和脚踏实地的健步快走。

相关词条

梁思礼匡定波李衍达雷啸霖林尊琪
干福熹黄宏嘉李启虎陆汝钤刘盛纲
郭雷黄民强李未侯洵刘永坦
郭光灿黄琳简水生李志坚刘颂豪
高庆狮何积丰侯朝焕林惠民阙端麟

 

 

 

 

参考资料

1、http://lib.semi.ac.cn:8080/semi/yjs/dsh/xjb.html

2、http://www.jcrb.com/n1/jcrb902/ca476691.htm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