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见龙
易见龙 - 简介
易见龙,按排行原名甲球,1904年9月29日(农历甲辰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农村(今属汨罗县)。他出生的日期正值中秋节后不久。按他家乡的民俗人们在欢度中秋期间要舞龙。他母亲在生他之前见到屋前有人在舞龙,就给他起了“见龙”一名。后来他很喜欢这个名字,上学以后一直用“见龙”为名。1918~1922年在长沙雅礼中学读书时期接触到介绍科学家事迹的外国读物,感受很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要学先贤、学科学、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升大学之际,其妹患脑膜炎不治身亡,乃立志学医。1923年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预科,1925年进入本科。时值军阀混战年代,1926年湘雅医学院被迫停办,乃转学至武昌中山大学医学院。因大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于1927年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在武汉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辑股任中尉宣传员。“四·一二”政变后,武汉国民政府追随蒋介石反共,易见龙遂离队返湘,后又到广州投考东山陆军医院药局任司药。于1928年再度入学国立上海医学院。1933毕业时,以五年学业均为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获金质奖章。毕业后即随蔡翘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Henry Lester Institute)任研究人员,研究肝脏在维持血糖浓度中的作用等,发表论文5篇。他不能忍受该所生理科学组的英籍领导人B.E.Reid对中国研究人员的歧视、排挤,1935年愤然离职,跟蔡翘到当时刚成立不久,设备、条件、待遇都差得多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任生理科讲师。他曾与蔡翘合作在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中国生理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多篇论文。
易见龙 - 学术研究
1935~1937年他被派往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科进修。在林可胜指导下与同事们一起研究延髓交感神经中枢是否存在的问题。正当研究工作开展顺利之际,“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他停止进修,返回南京。不久,随中央大学医学院西迁成都华西坝,重新开始了教学生涯,与同事们一起重建实验室和动物室。即使在很困难的条件下,易见龙也未中断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研究了肾容积描记器,发表了关于血浆抗溶血素的研究论文。
1939年,易见龙考取了第三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本拟去英国,由于当时德、意在欧洲发动了战争,不能赴英,乃于1940年改去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进修生理学及药理学。发表过有关家兔呼吸药理的文章。还曾在胰岛素的发现者之一C.H.Best的实验室学习休克治疗和人血清提制。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赢得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支持。由美国友好人士,包括生物化学家Donald Van Slyke和血库专家John Scrudder等,发起组织美国医药援华会(American Bureau of Medical Aids to China,ABMAC)决定捐赠一个输血救伤的血库,支援中国人民抗日,由该机构负责人员培训,支付工资。易见龙见招聘广告后前去应聘。于1941年底离加拿大,去美国纽约中心医院血库随Scrudder学习输血疗法和血库管理,又到费城BrynMawr医院随Strumia学习血浆提制、干血浆制备以及各个环节的操作,包括机件修理等全套技术,并负责筹建血库一切事项。经过一年半的精心筹备,于1943年6月7日在纽约华人街附近成立中华血库,易见龙任主任,黄若珍任副主任。由中国人主持的第一个血库就这样在抗日战争的严重关头,于异国他乡宣告成立。中国留学生、华侨及美国友好人士竞相献血,半年之内献血者共1157人。这些捐血全部制成了干燥血浆,后运回国用于抗日前线。在此期间,易见龙开展了在美华人的血型调查工作。
经过半年有成效的血库工作实践后,易见龙率领血库工作人员(均系在美招聘的旅美华侨和中国学者,共约10 人),携带仪器设备200余箱(重20余吨)以及所制备的干燥血浆,于1944年2月9日晚起程回国。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关键时刻,为避免潜艇袭击,采取了迂回航线。自纽约乘火车到罗得岛的Newport,改乘美国军舰入大西洋,通过巴拿马运河到太平洋,又经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南部到印度西岸加尔各答。最后乘美国军用飞机越过喜马拉雅山,于5月底抵达昆明。
易见龙 - 经历
1904年9月29日 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农村(今属汨罗县)。
1918~1922年 在长沙雅礼中学学习并毕业。
1923年 入长沙湘雅医学院预科。
1925年 入湘雅医学院本科。
1926年 转学武昌中山大学医学院。
1927年 任武汉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宣传员,后到广州东山陆军医院药局任司药。
1928~1933年 在国立上海医学院学习并毕业。
1933~1935年 在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
1935~1940年 任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理科讲师。
1935~1937年 被派往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科进修。
1940年 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修。
1942~1944年 受聘于美国医药援华会,负责筹建血库,在美国进修血库管理、干血浆制备等。
1943年6月7日 任在纽约建立的中华血库主任。
1944年5月 携血库设备及人员回到昆明,7月建立军医署血库。
1946年任 湘雅医学院生理科和药理科主任教授。
1949年9月 任湘雅医学院副院长。
1950年 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会委员。
1952年 赴沈阳筹建中心血库,任主任。
1953年任 中国科学院巴甫洛夫学说委员会委员。
1953~1980年 任湖南医学院副院长兼生理教研室主任。
1962年 任湖南医学院血液生理研究室主任。
1963年 被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和生理学、输血及血液学专题委员会委员。
1980年10月~1985年 任湖南医学院(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顾问。
1981年 被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和生理学、输血及血液学专题委员会委员。
1987年 被聘为中国输血协会名誉理事。
2003年1月4日 因病在长沙逝世。
易见龙 - 主要论著
1 Tsai C, Yi CL.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of the liver. Ⅱ. The sugar output. Chin J Physiol, 1934, 8 (3) : 245~272.
2 Tsai C, Yi CL.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of the liver. Ⅲ. The sugar intake during glucose absorption. Chin J Physiol, 1934, 8 (3) :273~296.
3 易见龙,罗智质.γ球蛋白对抗体产生之影响.湘雅医刊,1950,1(5):23~25.
4 徐有恒,伍汉文,易见龙.酪蛋白水解物及γ球蛋白对于自动免疫之影响.中华医学杂志,1950,36(12):615~618.
5 伍汉文,易见龙.类副交感神经药与副交感神经解药对于血液之浓度的影响.湘雅医刊,1950,1(5):1~6.
6 易见龙.营养与贫血.中南医学杂志,1951,1(1):9~12.
7 易见龙.失水的变态生理.中南医学杂志,1951,1(5):459~462.
8 易见龙.输血救伤.中南医学杂志,1951,1(8):727~734.
9 周衍椒,易见龙.硫喷妥钠和安密妥钠及自然睡眠对于血液浓度的影响的初步观察.生理学报,1956,20(4):204~212.
10 易见龙,任邦哲,周衍椒.主编.血液生理学专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易见龙 - 忠贞爱国者
易见龙教授是一位忠贞的爱国者,又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1939年易见龙考取了第三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本拟去英国,由于当时德、意在欧洲发动了侵略战争,未能成行。直至1940年才改去加拿大留学,在多伦多大学进修生理学及药理学。
1941年易见龙满怀抗日救国之心,受美国医药援华会之聘,从加拿大赴美国,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输血救伤筹建“华人血库”。1943年6月7日由中国人主持的第一个血库在抗日战争的严峻关头,在异国他乡纽约宣告成立,半年之内献血者达1157人。1944年2月9日,他率“华人血库”全体人员,携带仪器设备200余箱(重20余吨)以及所制得的干血浆历经艰难险阻辗转回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血库“昆明血库”,为抗日救亡做出了重大贡献。
易见龙 - 社会工作
易见龙教授还身兼数职,从事社会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签发并聘任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此外,他还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输血协会名誉理事,湖南省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副会长,湖南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等职。从1953年10月起,易见龙担任湖南医学院副院长兼生理科主任,1962年又兼任血液生理研究室主任。1980年至1985年担任湖南医学院顾问,此后几十年也是与病魔抗挣的几十年,但他坚持潜心研究。1978年,他还坐着轮椅出席了在青岛举行的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呼吁老一辈生理学家要肩负起高速度高质量培养人才的任务。1985年,年事已高的易见龙撰文“生理科学与祖国”,他在文中大声疾呼“我希望中青年一代在养育我的中华沃土上埋头苦干,努力耕耘,为生理科学事业做出最大贡献”。易见龙 - 成就
从事消化生理和循环生理研究
1933年,易见龙大学毕业,进入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任研究人员。在蔡翘指导下,他用慢性动物实验方法研究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问题,揭示了肝脏在保持血糖正常浓度中的作用,发表了5篇论文,刊载于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中国生理学杂志》英文版)上。
1935~1937年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期间,在林可胜指导下与同事们一起对延髓交感神经中枢的存在问题进行系列研究,发现延髓第四脑室底,闩的附近有一个减压区,是交感抑制中枢,并分析了其下行通道。完成论文8篇,发表于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上。
中国现代输血事业的奠基人
易见龙曾在194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和19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两度为筹建中国现代血库而奔波。
第一次是在1941年,易见龙应美国医药援华会之聘,负责筹建中华血库。在那时,中国还没有输血救伤的医疗技术。易见龙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在《军医署血库成立之经过》一文中对这一段经历有很详细的叙述:
“民卅年秋,余在多伦多大学宿舍内偶阅华侨日报,见美国医药援华会启事……。此事正合余意,乃航函申请。二星期后由施哥德医师函嘱速往美国纽约中心医院血库内见习。施氏为该院血库主持人兼美国医药援华会血库设计委员会主席。……余在该院进修,本已往求学精神,事无巨细、物无大小,皆必加以详细之考察与实验。对于输血、检验、防腐、消毒以及提制诸端,必先记其应用之器材,次记器材配备之方法,再记其操作之程序,而后加以实验。考察之结果,又必再交各部门之技术专家分别加以审核,俾能精益求精。……至美国便省之丙卯医院(注:即费城BrynMawr医院)再见习施匡迷氏(Strumia)之制浆干馏器,俾可在国内提干血浆用以救伤。余至彼处时,袖珍干馏器仍在实验期,几经改造始克完成,故余得尽窥其经过。……余于见习血浆干馏之暇,亦常亲执工具从该院工程员学习机械之装置与修理。……余乃设计作一多头之抽气管,俾同时抽出多数血浆瓶中之空气以收入血浆,又为之作多孔灌洗器,以便同时冲洗多数作血液化验用之滴量管,幸获成功,用者称便。……工欲善其事,必先力其器。我国非科学化、亦非工业化之国家,自无近代化之器材与设备……余于是以至检验之设备,各种机器之零件,无不概括无遗。然后请求美国医药援华会捐赠。该会援华心切,均一律照准……。
“技术工作愈专门化,分工合作必更具体化,始克进行无阻。血库工作可分为输血检验提制消毒机械事务及宣传各部,非一二人之力所能包办。余又再请医药援华会征聘志愿为中国血库服务之人才,……彼等皆愿牺牲在美国已有之职务与幸福,而为祖国战争致力。人才与器材既已齐备,为便于互相配合以作实地之练习,并藉以检验各种器材之耐用性与通用性,乃于民国卅二年六月七日在纽约成立实验血库。……五月实验期满后,因海外交通已受军事之统制,……请美国政府发给军用旅行证,始克成行。
“回国后,横在眼前之六大问题为……,各种难题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而输血救伤之工作,又急不容缓,故血库于当年七月十二日在昆明勉强成立。……交通不便亦为来库捐血之障碍。本库于是成立流动捐血队,来往各处以推行集体捐血运动。……有限制之捐血实无碍于健康,向本库捐血者已逾七千,并无一人因捐血而受伤害。此种铁的事实已破除国人对于捐血救伤之一切误解。”
他第二次为建立血库而奔波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2年易见龙奉中央军委卫生部之委派担任顾问,会同沈克非等人赴沈阳筹建中心血库,短期内便在沈阳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型血库,并对军医进行了专业培训。停战后才返校。
建立血液学研究基地
易见龙自从从事血库工作以后,便潜心于血液生理学的研究。他认为在科研中要善于把实际工作与理论结合起来,把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他在纽约从事血库工作时,结合采血对在美华人的ABO血型和亚型、M-N型Rh型进行了调查;在昆明和长沙工作时期,继续中国人Rh因子分布调查,根据调查发表的报告是国人Rh因子分布的首次报道。1946~1949年,他针对人民对疾病抵抗力极差的状况,领导同事们研究促进机体自动免疫的方法,发表了有关城乡人民血清蛋白质总量测定、抗体与蛋白质营养的关系等论文,并观察到小量γ球蛋白或酪蛋白水解物质皮下注射均可促进机体产生抗体,并且这种反应与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从而为探索加强自动免疫的预防医学提供了思路。1950~1951年,他观察了类副交感神经解药对血液浓度的影响,撰写了“营养与贫血”、“失水的变态生理”、“输血救伤”等综述,发表于《中南医学杂志》。
自1950年代中期开始他转向血液功能调节的研究。他观察到药物催眠和自然睡眠都可以导致血液稀释,抑制愈深、稀释程度愈大,而用电痉挛使高级神经部位兴奋时,则出现血液浓缩;从而证实血量的波动与高级神经部位的活动过程有密切关系。在研究输血的加压反应与植物神经活动的关系时,观察到输血的加压反应有神经反射机制参与,其感觉冲动有一部分来自心血管感受器。他于1959年出版了译著《脑垂体的神经调节》。
1959~1960年他还曾从临床需要出发,领导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外科等教研室多科协作研究血浆代用品,建立了整套兽血清采集、加工、鉴定等实验方法,积累了系列内部参考资料。
1962年,易见龙主持建立了血液生理研究室,确定系统地研究白细胞生理。在系统复习文献的基础上主编出版了《血液生理学专辑》。从研究外周血白细胞浓度的神经体液调节着手,试图探索白血病等疾病问题。自此开始湖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成为全国开展血液生理学研究的基地之一。有许多研究工作是在易见龙指导下由中青年教师完成的,但在发表文章时他却不愿意署名。
易见龙 - 荣誉
新中国成立后,易见龙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并努力将生理科学知识指导临床医疗实践。1952年,因抗美援朝需要,易见龙奉中央军委委派赴沈阳筹建中心血库,短期内便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血库,易见龙任血库顾问,指导血库工作和培训干部。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才返回学院。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消化生理和循环生理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如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延髓交感神经抑制中枢的存在等被国内外主要生理学教材所引用;在美期间,他对美籍华人ABO血型和亚型、MN型及Rh型的调查,以及回国后对中国人Rh因子分布的调查等,成为该领域的首次报道,被誉为学术界的经典之作。他所创建的血液生理研究室一直成为国内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1996年他被湖南省授予首届“湖南科技之星”光荣称号。
易见龙 - 评价
易见龙教授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爱国为民,忠心耿耿,他催桃育李,沥血呕心,他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将载入历史史册。
易见龙教授的逝世,使他的家人失去了一位好长者,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这不仅是我们中南大学的一大损失,也是全国生理学界的一大损失。易教授走了,但他的精神犹在,他永远是我们后人的楷模。我们要向他老人家学习,学习他赤胆忠心、精忠报国的爱国热情;学习他勇于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学习他身残志坚、诲人不倦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严谨求实、甘当人梯的师德风范。我们一定要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努力完成他老人家未竟的事业,开创医学科学新境界。
易见龙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1[MP4]2025 不要你的红包发财发福中国年 小哈尼Viki Miko晓倩 JaniceOfficia2024-12-15
- 2[MP4]2025新年歌新年歌儿大家唱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Officia2024-12-15
- 3[MP4]Erva da Jamaica - Live in Indian Spirit - Germany2024-12-15
- 4[MP4]Neelix - Bang Bang (Sighter Remix - Official Music Video)2024-12-15
- 5[MP4]超嗨串烧BEAUZ - PSY POP _ HARD TECHNO DJ SET Borderland Festival Malaysia2024-12-15
- 6[MP4]2025 黄铭德尾尾庙宇朝拜一家大小2024-12-15
- 7[MP4]2025新年歌同欢共乐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feat巧千金 Joanne Miko Official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