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著名科学家 - 赵士熙
赵士熙

赵士熙

赵士熙,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福建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展开

赵士熙 - 个人介绍

个人荣誉

1989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
1998年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福建省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6年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学课程

担任过本科生“昆虫生态与害虫预测预报”课程,硕士生“昆虫生态学”、“数学生态学”、“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法规”课程,博士生“昆虫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赵士熙

研究方向

农业昆虫、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

赵士熙 - 瓜实蝇种群动态调查

瓜实蝇Bactrocera(Zeugodacus)cucurbitae(Coquillett)隶属双翅目Diptera,果实蝇科Tephritidae,是瓜类蔬菜和水果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幼瓜。幼虫在瓜内蛀食,受害的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黄,造成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严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

雌成虫产卵于嫩瓜果内,幼虫取食瓜果造成严重腐烂脱落,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瓜实蝇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瓜实蝇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3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为害的寄主有100多种。国内以地瓜实蝇种群动态的研究已报道,但不同地区因环境差异使种群动态差异较大。

近年来三明地区瓜实蝇发生严重,对当地瓜菜生产影响很大。通过田间系统调查,探明三明地区瓜实蝇种群动态,为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赵士熙 - 茶椰圆蚧研究

(1)茶椰圆蚧生物学的研究;椰圆蚧是茶、香蕉、可可、猕猴桃等经济作物上的重要害虫。该文对茶椰圆蚧各虫期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为害习性、年生活史、种群动态、生活习性、生殖特性、中间寄主)进行了研究。
(2)茶椰圆蚧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通过对茶椰圆蚧及其6种天敌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的调查,测定出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构建时空二维生态位,并分析了茶椰圆蚧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探讨了天敌在茶椰圆蚧综合防治中的控制作用,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3)日本方头甲生物学及其对茶椰圆蚧2龄若虫的捕食作用;该文研究了日本方头甲的种群动态、捕食习性、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
(4)台毛艳瓢虫和孟氏隐唇瓢虫成虫对茶椰圆蚧2龄若虫的捕食作用;首次发现孟氏隐唇瓢虫和台毛瓢虫是茶椰圆蚧的捕食性天敌。该文研究了这两种瓢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对茶椰圆蚧二龄若虫的捕食作用。
(5)茶椰圆蚧的综合防治。

赵士熙 -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比较

研究了抗性和敏感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不同发育期的变化及有机磷类杀虫剂对虫体谷胱甘肽(GSH)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和敏感小菜蛾GSTs比活力在各发育期中变化不大,但虫体GSTs总活力随虫体生长发育而显著增加,在4龄和蛹期达到最大值。抗性小菜蛾GSTs活力明显高于敏感小菜蛾。

甲胺磷和水胺硫磷对敏感小菜蛾幼虫GSH影响不明显,但可导致抗性小菜蛾GSH质量摩尔浓度的显著降低。

因此可以认为,GSTs活力增高和GSH的结合作用应是小菜蛾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的重要机制。

赵士熙 - 甜菜夜蛾抗性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在室内抗性选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分别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对三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并对3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的抗性发展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三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分别连续汰选12、10和10代后,甜菜夜蛾对3种药剂的抗性分别提高了18.1、27.6和45.4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567、0.3571和0.4239.假设遗传力为实验室汰选估算值的一半、药剂杀死率为50%~90%、预计抗性增长10倍时,三氟氯氰菊酯需要约9~20代,氰戊菊酯需要约6~14代,顺式氯氰菊酯需要约5~12代.甜菜夜蛾对以上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存在抗性风险.相比之下,顺式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抗性风险大于三氟氯氰菊酯。

赵士熙 - 教学与科研成果

1.参加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研究(省科委1983—1986);
2.参加福建省中低产田攻关课题的研究(省科委1986—1989);
3.参加再生稻主要害虫防治对策的研究(省教委1990—1993);
4.参加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生理代谢影响的研究(省基金1991—1994);
5.主持农作物病虫害数理统计与测报basic程序库的研究(省科委1985—1988);
6.主持稻飞虱天敌的研究(省教委1987—1990);
7.主持柰树害虫昆虫群落和主要害虫防治对策的研究(省基金1993—1996);
8.参加两虫两病微机监测85攻关课题的研究(省科委1990—1995);
9.主持稻粉虱防治应用(省农委1995);
10.主持水稻危险性新害虫——稻粉虱的研究(省科委1995—1998);
11.主持茶毛虫种群系统与综合治理的研究(省教委1996—1999);
12.主持稻粉虱综合防治(省农委1996);
13.主持茶椰圆蚧综合治理研究(省科委1997—2000);
14.参加美洲斑潜蝇发生危害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省教委重点项目1998—2001);
15.主持昆虫生长抑制剂抑太保抗虫机制的研究(省基金项目1999—2002);
16.主持甲胺磷替代农药的研制与应用(省科委1999—2002);
17.主持甜菜夜蛾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药性治理的研究(省教育厅2002—2004);
18.参加转基因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及生物安全性评价(国家基金项目2002—2005)。

赵士熙 - 教学与科研成果

1.1999年“水稻危险性新害虫——稻粉虱的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2.1995年“褐飞虱种群系统的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3.1991年“福建省中低产田改良增产规范化技术”获农业部丰收一等奖;
4.1991年专著《农作物病虫害数理统计BASIC程序库》获福建省优秀论著二等奖;
5.1995年“福建省稻飞虱预测与防治专家系统”获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
6.1998年“稻粉虱为害损失测定与经济阈值”获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二等奖;
7.1991年“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书育人的方向”获福建农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8.2000年“改革生产实习,推进素质教育”获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赵士熙 - 代表性论著

1.计算机在昆虫空间分布型测定上的应用,1986,福建农学院学报,15(2):146—152.
2.水稻三种螟虫生态位的研究,1992, 《昆虫生态学研究》 :244—248.中国科学出版社.
3.草间小黑蛛实验种群参数,1993,植物保护学报,20(1):13—17.
4.水稻品种抗性对虫体酯酶的影响,1993,植物保护学报,20(3):193—198.
5.再生稻二化螟防治指标的研究,1994,植物保护学报,21(2):141—146.
6.再生稻白背飞虱为害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的研究,1995,植物保护学报,22(2):129—133.
7.稻粉虱Aleurocybotusindicus的研究,1996,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5(3):339—344.
8.稻粉虱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1998,武夷科学,第14卷:163—167.
9.孟氏隐唇瓢虫和台毛艳瓢虫对茶椰圆蚧的捕食作用,2002,华东昆虫学报,10(1):72—76.
10.再生稻控制稻瘿蚊机理的研究,2002,武夷科学,第18卷,178—184.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