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元
仇元 - 生平简介
仇元,字闰孙,1909年2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就读南京金陵中学,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农科植物病理系,是第一个专修植物病理的学生,于1932年5月毕业。1933年经学校介绍在南京水灾救济委员会任视察员,办理苏北水灾后的农赈工作。工作不到一年,转南京遗族学校农业中学任教员。1934年经金陵大学教授万国鼎推荐任南京资源委员会技术员,办理农业调查工作。1935 年应聘中央实验所任技佐、技士兼粮食增产委员会技术专员。在此期间,仇元积极推广该所1935年育成的“中农28”小麦品种。他亲临示范区选地、播种、施肥管理、记录并作产量比较。对“中农28”在我国西南地区推广起了积极的作用。1944年调任农业推广委员会任技正兼第一组组长。
1947年,已是步入38岁的仇元,满怀“科学救国”的志向,考取了中华农学会留学奖学金,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研究院攻读学位。在此期间,他过着半工半读的艰苦生活,由于勤奋钻研科学技术,工作十分出色。他用紫外线促使禾谷类镰刀菌的11个菌系中的10个发生了有性世代,证明有效光波为2800 A以上;他采用控制培养环境的方法研究菌种保存问题,发现用矿物油淹没试管钭面可以保存“野生型”镰刀菌达3年之久。保存的菌丝,由内排出,接种在洋菜平皿上,生长良好。这种方法已为后人广泛采用。1950年仇元完成《小麦赤霉病菌的生理分化》论文,获得内布拉斯加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同年,仇元经香港回国,先后任湖北农学院、金陵大学教授。1953年为支援西北建设,志愿赴陕西武功任西北农学院教授,直到1981年5月2日因病逝世。
仇元曾先后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植保学会理事、陕西省农学会常务理事和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仇元 - 个人简历
1909年2月6日 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32年5月 毕业于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
1933年 任水灾救济委员会视察员。
1934年 任南京资源委员会技术员。
1935年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佐,技士兼粮食增产委员会技术专员。
1944年 任农业推广委员会技正兼第一组组长。
1947年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研究院攻读学位,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50年 经香港回国,任湖北农学院和南京金陵大学教授。
1953年 支援西北建设改任西北农学院教授。致力于植物病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1981年5月2日 在西北农业大学病逝。
仇元 - 学术成就
一、在小麦赤霉病、锈病防治研究上贡献卓著
仇元在40多年的科学研究生涯中,有一半的时间将其精力倾注在小麦病害防治上。他于1936年在《农报》上发表《小麦赤霉病在苏皖发展及为害情况》论文,继后仅在小麦病害研究就发表论文和其他著作达11种之多。1941年他在推广小麦改良品种时,就感到赤霉病对小麦的威胁,所以他在1947-1950年就对此病作过一些深入地研究。1950年他在美国学习期间,曾在赤霉菌生理小种鉴定中,经过11724次注射接种,发现13个菌系的毒力有差别。然后根据生理和病理的研究,对这13个菌系挑选出代表性的78个抽样,进行3900次分离;鉴别出约6个生理小种。这项工作在当时来讲,属于国际先进水平。
仇元为了解不同纬度的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他于1951年5月,在武昌至孝感间,从南到北寻找赤霉病患区的边缘。每到一处都为各种麦病提出防治的建议,并希望各地在这方面做些深入研究工作。1951年4月,中国植病学会编委会聘请他撰写小麦赤霉病专著。他应聘后,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小麦赤霉病的资料,结合过去20年对小麦赤霉病的研究,在几个月内就完成了10多万字的文稿,所编的专著对赤霉病的各方面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特别是对于病原菌的各种形态和行为有其独到的见解。在当时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仇元通过对小麦赤霉病大量的研究,总结出防治方法有两条:(1)切忌小麦、玉米连作;(2)应选育抗赤霉病的新良种。这对当时赤霉病高发区具有指导意义。
仇元对小麦病害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广。尤其对小麦锈病的防治研究上做出了不少成绩。还在湖北农学院的时候,仇元发现不同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反应显然不同,提出了防治锈病的基本方法是种植抗病的品种,并发动当地农民进行就地选种。1953年仇元到西北农学院后,对小麦生产问题仍然十分关心。50年代末,当大面积推广的小麦良种“碧码一号”发生抗锈性丧失时,他以学会的名义组织了全省考察,并亲自带领学生到临潼、渭南、华县、华阴等县进行调查,并提出了“陕西省碧玛一号小麦感染条锈病近况及其防治对策”的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他认为陕西省有2000米以上的高山,是夏季进行锈病研究工作的良好条件,建议在华山或太白山设置锈病研究站。他还建议加强植物病理与选种工作的联系,拟定长期的抗病选种计划程序,以期不断地育成新的抗锈病品种。他的这些战略性的研究和防治建议最终都变成了现实,并已在生产中发挥了作用。
二、组织攻关研究棉花枯、黄萎病
自1953年开始,仇元着手棉花病害的研究工作。棉花枯萎病及黄萎病是危害棉花生产的传染病害,是国际上尚未彻底解决的棉病问题,因而他倡导组建了西北农学院棉病研究组,认真贯彻科学技术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为生产服务的方针,推动了棉花枯、黄萎病的研究,培养出了一批棉病工作人才。后经他和北京农业大学沈其益教授等人共同组织了中国棉花枯萎病综合防治的大协作,直至推动综合防治,控制了棉花枯萎病的为害,在棉花生产上起到防病增产的效果。
在仇元的领导下,西北农业大学棉病组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原则进行科研工作,经过长期的努力,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下列主要研究成果:
1、1953年,组织了关中棉花“白秆瘤”病害调查和病区普查,确定了该病害系枯萎及黄萎以及两病混生的性质,分析了病菌传播的途径及其发病规律。
2、1956-1958年研究了种子带菌分离方法及肯定了黄萎病菌种子带菌的传播途径,提出了流水冲洗,无养份培养及直接镜检的方法,确定了种子带菌的性质,填补了关于棉花黄萎病菌传播规律的空白,给棉籽检疫工作提供了依据。
3、1959-1960年,研究了种子消毒方法,提出了温汤浸种结合化学药剂消毒的途径,也就是二硝基硫氰代苯热药液浸种法,创造了热力结合药剂的热药消毒方法,提供比较彻底的枯、黄萎病菌带菌种子消毒途径。
4、1961-1962年,研究了陕西省14个县21个枯萎菌菌系对三大棉种的致病力差异,区分了陕西省棉花枯萎病菌的生理型。
5、1961-1966年,在校内建立天然及人工病圃,成功地选育了陕西省第一个抗病品种“西农中3”,在研究病菌培养滤液的致病作用中,肯定了病菌所分泌的毒素物质的致病作用,并对滤液用于棉花品种抗枯萎及黄萎的快速鉴定作了研究;与农学系遗传选种组协作,研究抗病育种方法,对国内主要棉花品种及学院部分棉花品系作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用人工病床、病圃一年两次的筛选方法,将高感棉花品种选育成抗枯萎的品种。这对推动棉花抗病育种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1970-1971年,研究了棉花苗期接种的抗病性快速鉴定方法,创造了纸钵育苗接种法,为病菌生理型研究及棉花抗枯萎病的抗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7、1972年接受了中国国内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型预备试验的任务。协同有关专家设计了研究方案,同年冬季由协作组组织了中国国内13个省市22个单位在西北农学院进行联合试验,在两个月的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我国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型的研究,并初步区分了生理型。同时运用所区分的菌种及纸钵测定法和病情分析,对中国国内主要棉花新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确定了一批较有推广价值的抗枯萎病的品种。制定了统一的病菌生理型鉴定及品种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推动了中国棉花品种资源苗期抗病性鉴定工作的进展,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用抗病品种面积逐年扩大,对控制重病区枯萎病的为害取得了较好效果。
8、1975-1977年,仇元主编了中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协作组的专册《棉花枯萎病及黄萎病》,初步总结了协作组成立前后历年来我国棉花枯、黄萎病研究及防治的主要成果。
以上是仇元直接领导和具体组织的棉病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主要成绩。这些成绩在提高我国棉花生产水平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我国棉病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截至1979年反映本项研究成果的仇元的论文及著作30余篇;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和“陕西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三、 为农业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仇元在教育工作中始终贯彻勤俭的思想。还在湖北农学院任教时,他亲自设计出一种简易“显微镜光照灯”装置。试用结果效果良好,为学校节约了很大一笔开支。由于他工作努力、成绩显著,曾获武汉市第一届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称号。1953年4月他来到西北农学院任教,他带领青年教师首次开设了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在教学思想上突出讲授重点,贯彻“三性”原则(思想性、先进性和实践性)。他十分注意教学实践环节,经常带领学生到农场、农村进行教学实习。对一些重大的植物病害进行调查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丰富教学内容。他为学生编写的《农业植物病理学》,从1953-1958年重印改写了4版,1958年还编写了《禾谷类作物病害》、《薯类作物病害》、《牧草及绿肥作物病害》及《护田林树木病害》等,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农业高等教育作出了贡献。
仇元数十年献身于祖国的植物保护事业,成果丰硕、贡献卓著,深受人们崇敬。1979年他已病魔缠身,但还在省植物病理学年会上作“植保现代化”的学术报告,为陕西省的植保工作构思发展蓝图。
仇元 - 主要论著
1、仇元:《小麦赤霉病在苏皖发展及为害情况》,农报,1936。
2、仇元:《小麦赤霉病菌的生理分化》(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州立大学博士论文),1950。
3、仇元:《小麦赤霉病菌研究摘要》,湖北农学院通讯,1950(1)。
4、仇元:《小麦条锈病》,湖北农学院通讯,1951(6)。
5、仇元:《陕西省“碧玛一号”感染条锈病近况及其防治对策》,陕西科技情报所,《科学与技术》,1957(2)。
6、仇元:《麦类黑穗病及其防治途径》,科学与技术,1958(2)。
7、仇元等:《关中五县棉花白秆瘤调查报告》,西北农学院单印本,1953。
8、仇元,赵丹:《棉花黄萎病种子带菌检查及分离方法》,《植物病理学报》,1958(4)。
9、仇元,段应科:《陕西关中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型研究》,《西北农学院学报》,1963。
10、仇元等:《关中地区棉花枯、黄萎病调查总结》,《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论文选集》,1963。
11、仇元,段应科:《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培养滤液致萎力测验》,《植物病理学报》,1963(2)。
12、仇元,周国顺:《棉花黄、枯萎病种子带菌及消毒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63(5)。
13、仇元:《关于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意见》,《陕西省植病学会论文汇编》,1963(12)。
14、仇元:《棉花黄、枯萎病的研究动态及防治途径》,《中国农业科学》,1964(2)。
15、仇元:《谈棉花黄、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植物保护》,1964(2)。
16、仇元:《关中棉花枯、黄萎病考察报告》,《陕西科技》,1965(12)。
17、仇元,吕金殿:《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滤液及其应用的研究》,《西北农学院学报》,1979。
18、仇元:《棉花枯萎病,棉花根腐病及棉花黄萎病》,浙江农业大学汇编(植物检疫),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
19、仇元:《用矿油保存病菌的方法及其在植物病理学上之价值》,中国农业研究,1951(2)。
20、仇元:《农业植物病理学(1-4版)》,西北农学院,1953-1959。
21、仇元,裘维蕃:《禾谷类作物病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22、仇元:《薯类作物病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23、仇元:《牧草及绿肥作物病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24、仇元:《护田林树木病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25、仇元等:《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全国棉花黄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专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76。
26、仇元:《植物保护知识》,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 1[MP4]2025 不要你的红包发财发福中国年 小哈尼Viki Miko晓倩 JaniceOfficia2024-12-15
- 2[MP4]2025新年歌新年歌儿大家唱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Officia2024-12-15
- 3[MP4]Erva da Jamaica - Live in Indian Spirit - Germany2024-12-15
- 4[MP4]Neelix - Bang Bang (Sighter Remix - Official Music Video)2024-12-15
- 5[MP4]超嗨串烧BEAUZ - PSY POP _ HARD TECHNO DJ SET Borderland Festival Malaysia2024-12-15
- 6[MP4]2025 黄铭德尾尾庙宇朝拜一家大小2024-12-15
- 7[MP4]2025新年歌同欢共乐Nick钟盛忠 Stella钟晓玉 feat巧千金 Joanne Miko Official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