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临
人物简介
蓝光临,1935年9月7日生于四川广安县井溪(今井河乡)一个贫民家庭中,1945年夏,考入“三三川剧改进社”工须生,7年结业。十岁登台,其《空城计》、《杀伯奢》等剧,屡见挂牌“来函烦演”,而驰名各地,《伯牙碎琴》赢得挂红放炮,《阳河堂》更被观者连点三夜演出。1953年加入四川省川剧院,1958年集体下放成都市川剧院工作,遂改行工习文武小生。先后曾到全国各地演出。以《点将责夫》、《情探》数剧饮誉京、沪,其《酒楼晒衣》由张真评点后,于《剧本》月刊发表《打红台》,经其整理上演,获得赵寻、齐志祥、李振玉等人称道,《肖方杀船》贺敬之观后赞其是川剧绝唱之作。其《怀玉惊梦》公演之后,获得张庚、刘厚生等称赞,胡沙书题:“一曲惊梦惊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郭汉城撰文评其剧说: “怀玉惊梦,在首届戏剧节上演,获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周仁耍路》一剧,以百幅剧照与演出本一并出版,畅销全国。《夫妻桥》于京沪上演,深得马连良、叶浅予称赞与撰文表彰。该剧已上《中国百科全书·戏曲部》存世。其代表作《佛堂托孤》、《摘红梅》等十余出戏,已由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录制成集,作名人名剧VCD放映与售市。另有十余篇剧评于各个专业刊物上发表。更以《潘金莲导演散记》一文饮誉四川文坛、有“演员型文人”的褒奖。1989年至1993年,前后赴匈亚利、波兰、泰国等地献艺演出,受到捷克汉学家丹拉品评为:“他是个功夫全面的川剧小生”。曾以《断桥》、《问病逼宫》等剧,参加首届中国川剧国际研究会演出。日本早稻田终身教授郡司先生录像回国,以中国“独秀川戏”的典型剧目作研究课目。又应法国演员传统联盟暨哈黑达剧院培训班邀请、赴法讲座、排戏。誉为“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其生平事迹现已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书。
生平经历
蓝光临是中国川剧界到法国讲学第一人。在世界艺术中心巴黎,他向法国话剧、歌剧、芭蕾舞演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法国文化部官员莫纳说:“蓝光临这次来巴黎传艺,意义深远。”他到巴黎讲授川剧表演艺术理论,第一次拉开了川剧艺术理论走向西方,走向世界的序幕。
十岁登台 崭露头角
1935年9月7日,蓝光临生于四川广安县井溪(今井河乡)一个贫民家庭中。父亲蓝仲泉在码头上跑腿打杂,收入微薄,难以养活七口之家,得大伯资助他才进入小学读书。10岁的时候,因为家中实在贫困,蓝光临考入当地三三川剧改进社当科生,学演须生,剧社班主王贵昌。
当时的科班制度非常严格。每天大早天还没亮,科生们就集合跑到渠江边吼嗓。半小时后回到戏班练功,先练文功,如压腿、高抬腿、梭一字、走台步、练口条等;后练武戏,如扎茧子、打八叉、翻前扑、翻跟斗等;再练毯子功,如飞跪、背壳、倒硬人等。2小时后才吃早饭。此后的一天,都要在演出和练功中度过。晚饭后,戏班即开始打闹锣,三吹三擂,招徕城内外的观众。晚场多是近4个小时的大本戏,结束时已是半夜了。
一个10岁的小孩每天演出三场,长达10多个小时,能够坚持下来,殊为不易。蓝光临不仅练功刻苦,一丝不苟,天资也十分聪慧,悟性很好,业师王贵昌教的戏,他很快就能抓住表演和唱腔特点,融会贯通,入社才3个月,10岁的他就登台主演《长生殿》的唐明皇,唱做均显出了皇家气派。
蓝光临剧照
1946年春,三三剧社离开广安,赴岳池、合川一带巡回演出。学员们均背背甲子步行,背甲子里面有被盖、换洗衣服等日常用品,重达八、九斤,学员每天要背着走几十里路,十分艰辛。在途中,蓝光临有一次打摆子,持续1个多月,由于他是重要角色,只能少演,不能停演,他也只好边服中药,硬撑着演出。两年后,剧社来到重庆,继续演出。
在重庆,蓝光临饰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伯牙碎琴》中的俞伯牙等角色,唱做皆优,逐渐成为科班的台柱,观众屡屡挂牌,甚至放起鞭炮祝贺他演出成功。当地会首还连点三夜他主演的胡琴戏《阳河堂》,除奖金外,还奖他一份墨鱼炖鸡汤。戏班最后在白沙镇演出的时候,会首点演昆曲《苏秦挂剑》,小生行当中无人能演此剧,不演又会砸了戏班的招牌。关键时候,蓝光临主动请缨,去掉口条扮演小生,主演《苏》剧,会首十分满意,班主喜出望外,同学大为惊异,这时他才说他是向司鼓周月生偷学的。一个13岁的小学员,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剧社挽回面子,实在难能可贵,让人惊叹。蓝光临在三三剧社学戏七年,随剧社长期跑江湖,虽然十分辛苦,却使他在长年累月的演出中得到锻炼,展示了他的表演才能,为他一生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演小生 一鸣惊人
1952年,17岁的蓝光临出师后,随三三剧社到成都参加献艺演出,后又调入四川省川剧团。川剧一向重视“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也以“三小”的戏见称于世。团里见蓝光临扮相俊、嗓音亮、悟性高、功底好,就要他改学小生。1958年,蓝光临拜名小生曾荣华为师,改学小生。
当时老师教戏,不是现在这样手把手地逐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多次看老师的演出,弄清戏理,细心体会老师如何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部动作,融会于心,然后表演给老师看,请老师具体指正。蓝光临向曾荣华老师学习《评雪辨踪》、《凤仪亭》等折子戏,就是这样获得真传的。由于蓝光临虚心求教、勤学苦练、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在院里渐露头角。川剧小生特别讲究书卷气,蓝光临喜爱古典文学,尤喜唐诗宋词,稍有余暇,就潜心研读,写诗填词,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融化于角色中,使他饰演的小生,更显儒雅风流,令人难忘。
为了拓宽戏路,提高戏艺,1962年蓝光临又拜名小生彭海清为师,学习《豫让桥》、《萧方杀船》等折子戏,得其真传,表演艺术更上一层楼。第二年冬天,蓝光临随成都市川剧院赴北京演出《越王回国》、《夫妻桥》等剧,他在《夫妻桥》中扮演修桥利民却惨遭冤杀的何秀才,轰动了整个北京。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杨尚昆等中央首长看后大为赞赏。中间休息时,朱德委员长的秘书特到后台找到蓝光临等人问:“后面的戏还苦不苦不要再苦了朱老总的眼睛都哭红了”国画大师叶浅予还当场为蓝光临画了舞台速写。
戏剧复苏 百花齐放
“文革”时期,传统戏销声匿迹。直到“四人帮”被打倒后,戏剧才迎来了复苏的曙光。
1978年,邓小平同志路过成都,要求看川剧。2月1日晚上,蓝光临与杨淑英等川剧名家在金牛宾馆演出了传统折子戏《李甲归舟》。当时,蓝光临并不知道为哪位首长演出,直到大幕拉开,灯亮了,才有声音从前面传来:“是邓小平同志”蓝光临得知是为敬爱的小平同志演出时,十分高兴,演出时格外尽心,他与杨淑英配合默契,声情并茂,赢得满台掌声。当晚演出了4个折子戏,看得台下的小平同志非常满意。表演结束后,他亲自上台同蓝光临、杨淑英等演员一一亲切握手,给演员们以巨大的鼓励。小平同志连看了13个折子戏,都很满意。一个领导同志请示邓小平,对这些传统戏如何处置,邓小平说:“我看过的这几场折子戏,观众可以看,工农兵也可以看,要趁老艺人还在,拍一些资料,要准备一、两台戏,将来可以到北京演出。”此语一出,传统地方戏剧被解禁了更有历史意义的是, “川剧一活,戏剧皆活”,全国300多个剧种闻风而动,出现了一派“劫后余生”的复苏景象。
恰如枯木逢春,蓝光临感到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他激动地对友人说:“是小平同志以行代言,打破了u2018文革u2019十年的思想禁锢,让人们看到u2018戏剧复兴u2019的曙光。”
苏沪献艺 声名鹊起
1959年和1963年两次赴京演出,蓝光临在戏坛逐渐知名。此后,他主演的《夫妻桥》、《点将责夫》、《白蛇传》由中央、省级电台录制成唱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83年,蓝光临应苏州市文化局和苏州“苏昆讲习所”联合邀请,到苏州市演员培训班讲课教戏三个月,主要讲川剧小生的表演艺术。他边讲边做动作,给学员的印象很深。当时,江苏省的昆曲、越剧、沪剧、扬剧、黄梅戏等剧种的演员,都闻名到苏州听他讲课。苏州市苏昆剧团顾笃篁团长特别赞赏蓝光临的表演艺术,说:“昆曲中许多表演艺术的绝技失传了,要在川剧中找回来。”同年冬天,上海苏昆剧团又邀请他去讲授川剧《情探》、《归舟》、《评雪辨踪》等10多个折子戏的导演、表演艺术,声誉鹊起。
在苏州、上海讲课教戏期间,蓝光临保持早年科班学习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早晚练功,又做自编保健操,使自己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因而精力充沛,应付自如,胜利地完成了讲课教戏任务。
巴黎讲学 川剧增辉
蓝光临的川剧小生表演艺术,不仅受到国内同行的赞赏,也引起了外国同行的关注。1989年,他随中国川剧演出团赴匈牙利、波兰、捷克进行访问交流演出《石怀玉惊梦》等川剧折子戏,引起轰动。曾专程到成、渝两地考察中国川剧的捷克东方戏剧专家丹娜,在布拉格看了他的演出后,又赶到县上看他的演出,并在《红色权利报》上撰文,称他是“功夫全面的中国川剧著名小生”,赞扬他把“石怀玉复杂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展现出来,刻画人物维妙维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说“川剧使我青春燃烧,年轻十岁。”
1990年,蓝光临接到法国巴黎演员传统研究联盟和哈黑达戏剧学院东方艺术培训中心的联合邀请函,于10月初到达巴黎哈黑达戏剧学院给东方艺术中心培训班讲学。学员均是来自法国话剧、歌剧、芭蕾舞、现代舞、马戏、杂技等表演艺术团体的尖子演员,有的还是剧团团长。讲学的要点就是文武小生专科和川剧程式套子、脸谱构成。为此,他还特地带上了川剧服装及刀枪、马鞭、扇子等行头和川剧表演的录像带。
排演《摘红梅》、《萧方杀船》、《秋江》等折子戏时,他边放录像边讲解边做示范动作,刻画情态,剖析“戏义”,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学员们称他是“立体式教学”,感到印象深刻,获益不浅,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川剧表演艺术融化到自己演出的剧目中去。特别是10月28日晚上他专门为巴黎戏剧界同行和社会名流的教学示范演出,更引起强烈反响。法国文化部官员莫纳说:“蓝光临教授这次来巴黎传艺,意义深远。时间虽只一月,不可能造就一个光彩演员,但通过他的讲课、排戏及示范演出,将在法国戏剧文化土壤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法国东方艺术中心主任杜阿拉梅说:“如果培训班学员中出了法国名人甚至世界名人,中国川剧功不可没,蓝教授功不可没。”四川大学中文系邓运佳教授在《中国川剧通史》一书中,对蓝光临这次法国讲学给予高度评价:“蓝光临此次到巴黎讲授川剧表演艺术理论,可算是第一次拉开了川剧艺术理论走向西方、走向世界的序幕。”
蓝光临的法国之行,被同行誉为“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扩大了川剧在国外的影响,为川剧大大增辉。
1992年7月,蓝光临带着他主演的《断桥》、《铁笼山》等剧的录像带,参加了首届中国川剧国际研讨会。日本早稻田大学终身教授、戏剧理论家郡司先生看了蓝光临主演折子戏的录像带后,很感兴趣,就把这些录像带带回国去,作为东方艺术典型剧目进行研究。不久,他又和日本文化演出公司邀请蓝光临去日本讲学,后因故未能去成,由此也可看出蓝光临在海外的声誉了。
桃李遍地 誉满全国
蓝光临10岁登台,先演须生,后工小生,从艺50余载,会戏100多出,先后得到傅三乾、彭海涛、曾荣华等名师指点,获得真传。不过,他一生却从未得过任何奖项。
蓝光临剧照
1984年,《戏剧报》主办的首届梅花奖在北京颁奖,此时,蓝光临已是49岁,超过了规定的45岁,失去了问鼎梅花奖的机会。此后的多次川剧比赛,他也同样因为超龄失去参赛资格。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蓝光临向川剧小生表演的艺术高峰继续攀登。1988年,在中国首届戏剧节,蓝光临主演的《怀玉惊梦》,红遍了北京戏坛,得到著名戏剧评论家张真、刘厚生的高度评价,剧评家胡沙题词赞扬他“一曲惊梦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把他与清末京剧大师魏长生相提并论。著名戏剧评论家郭汉城在《中国文化报》发表的《他成功地走出自己的路》一文中说:“其(指蓝光临)《怀玉惊梦》,在首届戏剧节上演,获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1992年秋,蓝光临随成都市川剧院赴上海演出,他主演的《萧方杀船》,入选上海电视台的“中华舞台一绝”,通过卫星频道向国内外播映。《新民晚报》、《泉州日报》、《蜀报》先后载文,均称蓝光临为“川剧当代第一小生”。
此外,他主演的戏剧多次被录成光盘,走向民间。
蓝光临一生未得过表演奖,但名师出高徒,他的徒弟萧德美、陈智林,得其真传,融会贯通,先后夺得梅花奖,成为当红小生,圆了蓝光临未了的心愿。
现在,年近古稀的蓝光临已很少演出,为了总结自己50多年来川剧小生表演艺术的经验,他正在撰写《氍毹爪痕录》,为振兴川剧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成都日报》萧源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