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瓦夫·米沃什
人物简介
米沃什于1911年出生于立淘宛。作为诗人,米沃什早在维尔纽斯上大学期间,就因在校刊上发表诗歌而崭露头角。他是诗歌小组“扎加拉”的创建者之一。1933年,他以“凝固的时间诗篇”一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在被占领期间,米沃什参加了首都的地下文化生活。战后曾当过外交官。1951年米沃什在法国请求政治避难。1960年移居美国并成为伯克利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教授。上世纪90年代初,米沃什返回波兰克拉科夫居住,之后就一直往返于克拉科夫和伯克利之间。
1980年,米沃什因其文学创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外界评价
波兰总理马雷克·贝尔卡在接受波兰新闻通讯社采访时,赞誉米沃什是一个“伟大的波兰人”。他说:“米沃什用他的心和笔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展现了残酷的现实,刺痛了我们却引导着我们从善。他的逝去给我们和国家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米沃什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包括195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权力的攫取》,该书讲述了二战后波兰知识分子的困境,米沃什也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国际声誉。尽管如此,那时也是米沃什备感孤独的时期,他说自己曾数次想过自杀。因为他的作品不仅在故乡遭禁,外国读者知道他的也不多。
曾经翻译过米沃什诗歌的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罗伯特·汉斯说:“米沃什是20世纪许多关键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他是带着独特而思辨的眼光看待这些事件的。”米沃什的诗歌题材广泛,他把传统的波兰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结合在一起,感情沉郁,富于哲理,形成了一种坚实硬朗的诗风。2001年,米沃什在接受波兰某周刊采访时曾经说过:“你如何在描写苦难的同时,又对罪恶表示认同?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个世界是令人恐惧的,惟一正确的态度似乎就是否定它。”在谈论自己诗歌的价值时,他说:“诗最重要的特质是给人生经验一种肯定的评价。我们这个世纪的诗,包括我自己的作品,都有着过多的否定和虚无。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悲哀,每当人类的历史经验和个人生存充满恐怖和苦难时,诗人们眼中的世界便成为黑暗一团,聚集着各种冷漠残暴的力量。然而,在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我常看到人性的崇高和善良,在危险时刻发挥了激浊扬清的作用。我的作品多少表达出我对人类美德的感恩之情,因此,我自认我写的诗还有点价值。”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米沃什的诺贝尔奖获奖评语中提及,按照他的见解,一位作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向读他作品的人,展示出一个能使其生活变得更热情的空间”,亦即“使我们免于像银河一般的死寂”。
米沃什在流亡期间,时时感受到一种身处异乡的失落感,他的作品常常以回忆为主题,这些对往事的追忆充满了困惑和忧伤。此外,他也经常探索其作品深处存在的问题。他于1955年撰写的小说《伊萨谷》,为我们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而发表于1969年的《圣弗朗西斯科海湾的风景》,则描述了诗人“作为一个流亡者”,是如何努力在美国寻找自己的位置的。他早期作品的主题几乎成为他晚期作品的征兆,他的诗歌糅合了对历史的观感和个人对世界的独特体验,充满了田园牧歌似的意象,富有启示性。
90岁那年,米沃什说他仍喜欢在半夜起床写诗。他说:“对这个世界感到满意是不可能的,我仍然不满足。在我这样的年纪,我仍然在努力寻找一种形式,一种语言来表达这个世界。”
主要作品
《伊斯河谷》(1955),《个人的义务》(1972),《务尔罗的土地》(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