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法国作曲家 - 埃克托·柏辽兹
埃克托·柏辽兹

埃克托·柏辽兹

埃克托·路易·柏辽兹(法文:Hector Louis Berlioz),又译白辽士,法国浪漫派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生于格勒诺布尔的拉科特·圣安德烈,早年学过长笛和竖笛,后来又学吉他,但从未学过钢琴。1856年开始写作歌剧《特洛伊人》,1858年完成,这部歌剧是柏辽兹的杰作,因规模过于庞大,在剧院上演的种种努力未能实现。1860——1862年,柏辽兹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歌剧《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之后再没写作了。柏辽兹以1830年写的《幻想交响曲》闻名。1869年3月8日,柏辽兹在巴黎去世。
展开

埃克托·柏辽兹 - 主要经历

埃克托·柏辽兹,法国作曲家。1803年年生于格勒诺布尔的拉科特-圣安德烈,早年学过长笛和竖笛,后来又学吉他,但从未学过钢琴。

1821年他遵从父命赴巴黎进医科学校.。

1822年申请学习音乐并开始创作歌剧。

1823年成为勒絮尔的私人学生后,又创作了一部清唱剧。

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雷哈和勒絮尔。

埃克托·柏辽兹

1827年在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肯布尔剧团上演的《哈姆雷特》,进而迸发出对剧中扮演奥菲利娅的爱尔兰女演员哈里特·史密森狂热的爱情。

1830年创作的《幻想交响曲》,副标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自传式地描叙他对于史密森小姐的爱情,此交响曲于同年12月5日演出。

1832年12月他终于见到了史密森小姐,10个月后同她结了婚。在此后的几年中创作了一些他笔下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包括《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葬礼与凯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纪念亡灵大弥撒曲》等。

1841年他的婚姻破裂后,与歌唱家玛丽·雷西奥同居。随后的几年中他经常旅行,访问过俄国、英国、意大利。1856年开始了歌剧《特洛伊人》的写作,1858年完成,这部歌剧是柏辽兹的杰作,因规模过于庞大,在剧院上演的种种努力未能实现。1860-1862年完成他的最后一部歌剧《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后就再没写作

1869年柏辽兹在巴黎去世。

埃克托·柏辽兹 - 主要作品 

管弦乐曲

1830年 : 《幻想交响曲》作品号第十四
1831年 : 《李尔王》(Le roi Lear),为管弦乐队所作的序曲
1834年 :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Harold en Italie),以中提琴为主音的标题交响乐
1839年 : 《罗密欧与茱丽叶》(Roméo et Juliette)为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合唱团和管弦乐团所作的交响乐。
1840年 : 《葬礼及凯旋大交响曲》(Grande Symphonie funèbre et triomphale)
1841年 : 《梦幻随想曲》 (Rêverie et caprice),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所作的浪漫曲
1843至1844年 : 《罗马狂欢节》(Le Carnaval romain),序曲

歌剧及舞台作品

1834年–1837年 : 《本韦努托·切利尼》 (Benvenuto Cellini)
1846年 : 《浮士德的天谴》,传奇音乐戏剧,原设定为演奏会音乐
1856年–1858年 : 《特洛伊人》
1860年–1862年 : 《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Béatrice et Bénédict)  

合唱曲 

1824年 : 《庄严弥撒》(Messe solennelle)
1827年 : 《莱利欧》(Lélio, ou Le retour à la vie)
1827年 : 《奥菲欧之死》(La Mort d’Orphée)
1828年 : 《艾米尼亚》(Herminie),康塔塔
1829年 : 《克利奥帕特拉之死》(La Mort de Cléopatre)
1830年 : 《沙达纳帕之死》(Sardanapale)
1831年–1835年 : 《五月初五》(Le 5 mai),悼拿破仑皇帝驾崩之合唱曲
1837年 : 《纪念亡灵大弥撒》或《安魂曲》(Grande Messe des morts ou Requiem)
1840年–1841年 : 《夏夜之歌》(Les Nuits d’été)
1849年–1851年 : 《伤感之歌》(Tristia)
1850年–1854年 : 《基督的童年》,宗教三部曲
1849年–1855年 : 《感恩赞》(Te Deum) 

埃克托·柏辽兹 - 作品影响

柏辽兹的经济状况在1838年前一直很糟糕,虽然也有获得罗马大奖,以及受法国政府邀约创作《纪念亡灵大弥撒》(安魂曲)这样的肯定,但是他的大部分作品并没有为他带来足够的收入。他不得不靠撰写大量的音乐评论来增加收入,尽管他本人表示对这项工作很厌恶,而且他评论的大多数作品也没有很大的价值,但是他的音乐评论却极为精彩。直到1838年帕格尼尼为《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赠予柏辽兹两万金法郎(实际上帕格尼尼从未亲自演出过这部作品),柏辽兹才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贫困。

柏辽兹的作品在他生前在法国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天谴》1846年在巴黎首演失败,《感恩赞》创作出来后五年无人问津,他极其重视的《特洛伊人》几经修改,甚至为了避免结构过于庞大不被接受,而被他拆分成两个部分之后,仍然在1863年上演第二部分后遭到了失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柏辽兹在国外受到多得多的重视,特别是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崇拜以及对他的创作的研究和发展。柏辽兹终身保持着与门德尔松,舒曼,李斯特,瓦格纳,帕格尼尼的私人友谊。

埃克托·柏辽兹 - 婚姻生活

1832年12月,柏辽兹与哈里特·史密森小姐会面,10个月后两人结婚,1842年分居。柏辽兹在1854年哈里特去世后与同居13年的歌唱家玛丽·雷奇奥结婚。1862年玛丽也先于柏辽兹去世,1867年他与哈里特所生的儿子在哈瓦那服役期间死去,再次打击柏辽兹以至使他精神崩溃,他烧毁了自己的大部分手稿和收藏品,只保留了门德尔松赠送给他的指挥棒和一把帕格尼尼送给他的吉他,最终他在1869年去世,葬在巴黎蒙马特公墓他的两个妻子身旁。

埃克托·柏辽兹 - 创作风格

柏辽兹生前经常被批评为情感泛滥,乐曲效果过于嘈杂,事实上今天看来,正是柏辽兹开发了管弦乐团的丰富表现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门艺术的高度。虽然在柏辽兹去世一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主要关注他创作中“浪漫主义”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瓦格纳,也主要关注的是他风格中超前于时代的戏剧性力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乐队丰富的表现力,事实上,柏辽兹的创作受古典主义的影响非常深,他的作品曲式严谨,即使长如歌剧《特洛伊人》(五幕,全本演出近五个小时),仍然保持着紧凑的结构和呼应。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音乐学者们和指挥家们不断地指出,在柏辽兹丰满华丽的音响当中,永远不缺少典雅纯正的旋律和对于强大的戏剧性力量的控制,柏辽兹的风格充满诗意,他极富创造力,大大改革了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方式以及管弦乐队的编制和表现力,他的作品具有贝多芬式的辽阔刚健的气魄,复调写作技巧精熟,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他极其出色的配器法。

柏辽兹对浪漫主义音乐影响深远,他的《幻想交响曲》指明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是后来的标题交响曲和交响诗的样板;柏辽兹喜欢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这也契合并影响着当时音乐家对于选材的偏好,他的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喜歌剧《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剧作,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劫罚》的灵感来自歌德,管弦乐序曲《海盗》,中提琴和乐队作品《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作品,歌剧《特洛伊人》根据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自撰脚本等等;柏辽兹写了一本经典著作《配器法》,被称为是这门艺术的第一本和最重要的一本专著;除了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之外,柏辽兹也创作散文和音乐评论,并且受到广泛的称赞,他著有自传,如他在自传中所说,就如同一本小说一样曲折精彩,不过虽然他的经历的确非常丰富,他在写自传的时候也常有夸大之处。

埃克托·柏辽兹 - 经典作品介绍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戴维斯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很多人都把这部作品看作是作曲家自传式的标题交响音乐,其实这是一部汇集浪漫主义诸多艺术特征之作。这里有不可遏制的渴望,有超越现实的幻想,有与大自然的亲和。在众多的版本中,戴维斯显得有些“冷酷”。他把许多指挥过热过躁的处理降温并理性化,突出表现了“幻想”的神经质、病态与梦幻的特征。相比之下,他在菲利浦另外两次录音都不如这一版“鬼气”。而卡拉扬、阿巴多、明希、迪图瓦各版都稍嫌外在,在表面的“热”之下缺少一种内在的把握。

柏辽兹《序曲集》
马蒂农指挥巴黎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柏辽兹一生作有三部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特洛伊人》、《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这版CD,收录了《本韦努托·切利尼》、《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两部歌剧的序曲,以及交响序曲《李尔王》、《罗马狂欢节》、《海峡》和脍炙人口的《拉科奇进行曲》等。马蒂农指挥巴黎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对这些序曲的诠释,充分体现了柏辽兹音乐中伟大的气势与法国人对音乐中绚丽色彩的把握。柏辽兹这些序曲,是柏辽兹的交响音乐中的精华,马蒂农在这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使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始终追随着我们,这张唱片虽榜上无名,但非常值得推荐。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普里姆罗斯中提琴
明希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1834年,帕格尼尼得到一把名贵的中提琴,欣喜之余,委托柏辽兹为他写一首中提琴协奏曲。乐曲写成后,独奏的中提琴却并没有很重的分量,更没有炫技性的华彩段落。因此,帕格尼尼付了钱,但拒绝演奏它。帕格尼尼万没想到,这是一部卓越不凡的作品。《哈罗尔德在意大利》除了在浪漫的忧郁色彩上与拜伦的原诗有些相同的精神外,其他的联系并不多。整首乐曲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代表哈罗尔德的,由中提琴奏出的那个彷徨、伤感的旋律。实际上,由于标题很难与音乐“对位”,乐曲比标题所表示的内容要丰富得多。从30年代到50年代,苏格兰籍的中提琴家普里姆罗斯一直是这首作品的权威诠释者。1944年,他就同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录制了这部作品,当时的指挥是库谢维茨基。他还先后同昂塞梅尔和比彻姆合作过。目前他的这首作品Sony还有一版(比彻姆指挥)。柏辽兹《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泽尔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合唱团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戏剧交响曲。演出时,除交响乐队外,还需要独唱与合唱。但它并不是音乐会形式的歌剧,也不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一部交响乐梗概。而是从话剧中选出几个唤起柏辽兹想象力的片段,几个高潮点进行总体创作的,有些片断根本不是莎士比亚原著,而是当时的英国作家大卫·加里克的手笔。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史密森,是柏辽兹和史密森结婚五年后创作的,题赠给帕格尼尼,因为帕格尼尼当时向柏辽兹提供了两万法郎的资助。这部作品结构庞大,独唱、合唱与乐队表现互为穿插,尾声有大段的朗诵调与咏叹调。实际已接近歌剧。因为篇幅大而长,一般音乐会只演奏第二、三、四乐章。这套唱片是全曲,马泽尔指挥维也纳乐团、合唱团以动人的激情创造出无比伟大的音乐场面,听全曲的感觉与选曲绝不一样,你会感觉到热血沸腾,深刻领会到柏辽兹在幻想之风抚弄下,在莎士比亚的爱情烈日照耀下的创作激情与作品的深刻内涵。这套CD,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

柏辽兹《本韦努托·切利尼》(全曲)
英国BBC交响乐团
戴维斯指挥英国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合唱团
《本韦努托·切利尼》是柏辽兹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作于1838年,剧情描写雕刻家本韦努托·切利尼的故事,戏剧性很强。1838年在巴黎首演失败,只有序曲《罗马狂欢节》广为流行。这是当年那部歌剧的全曲,戴维斯把它诠释得高潮迭起,令人振奋不已。当年的失败,到了今天却大获成功。其中的男高音是有着瑞典和俄罗斯血统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盖达,他的演唱,中气与信心十足,为这套唱片增添了许多魅力,为此而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职业生涯

埃克托·柏辽兹(HectorBerlioz)1803年12月11日诞生在法国南部的安德烈城。父亲是医生。少年时的柏辽兹喜爱读书,更喜爱音乐。因为居家偏僻,未能受到专业音乐教育,但也会吹长笛,尤其深谙吉他。1921年3月,父亲送他去巴黎医科学校就读,希望他也能成为一名医生。当他第一次走进解剖室时,看到还在滴血的肢体、内脏,大惊之下,禁不住跳出窗外,呕吐不止。但当他进入巴黎歌剧院时,则如鱼得水,流连忘返,并尤其喜爱德国作曲家格鲁克的作品。

1824年1月,他取得医学学士学位后,便下决心投身音乐事业。1826年柏辽兹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上学期间,柏辽兹对音乐的酷爱之心感动了巴黎歌剧院的管理人员,他们为他在歌剧院的乐池中设了一个“优惠座位”。这个机会对柏辽兹来说太重要了,他可以仔细观察各种乐器的性能、音色和演奏方法,熟悉编配组织管弦乐的奥秘。这件事,成为他日后作为一代管弦乐编配大师的出发点。1827年9月11日,柏辽兹观看了一个英国剧团演出的莎士比亚剧作,大为折服。从此,他每戏必看,每场必到。谁也没有料到,柏辽兹同时也陷入情网,在崇拜莎翁之外,又多了一个剧团的女主角斯密荪。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柏辽兹悲痛欲绝。1830年,柏辽兹在痛苦的折磨中写成了表现自己爱情的狂热与绝望的《幻想交响曲》,在巴黎演出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交响曲为后来标题音乐的充分发展,开辟了方向,其中所使用的“固定乐思”的手法,也成为德国作曲家瓦格纳“主导动机”手法的先驱。五年之后,柏辽兹再次与斯密荪相遇。这时,斯密荪已是昨日黄花,今非昔比,但柏辽兹仍然未改初衷。

斯密荪出席了《幻想交响曲》的一次演出,她感受到了曲中的含义,深为感动。德国伟大诗人海涅生动而幽默地记述了那天演出的情景:“这是在音乐院里,演奏柏辽兹的交响乐。坐在我隔壁包厢中的一个年轻人,把作曲家指给了我,(他)原来就是那个在管弦乐队一端打定音鼓的人。邻座问我:‘你看见那个坐在前排的英国美人了吗?那就是斯密荪小姐,柏辽兹先生热恋这位女士已经好几年了。因为有这份儿感情,今天我们才能听得到这样狂放的交响曲。’的确,在靠近前台的包厢里,坐着那位英国名演员。柏辽兹目不转睛地盯着她,每当他们视线相遇时,柏辽兹就狠狠地敲打他的定音鼓。斯密荪从那以后就成了柏辽兹夫人,而她的丈夫从那时起也开始经常理发了(之前柏辽兹爱蓄长发)。同年秋天,我在音乐院里又一次听他的交响曲时,他仍然坐在乐队深处的定音鼓旁,那美丽的英国女演员仍靠近前台坐着,他们的视线仍然相遇,但他已不再那样狠狠敲鼓了。”

《幻想交响曲》完成之后,柏辽兹因合唱《萨丹纳帕尔》获1830年度罗马大奖。这时正值七月革命风暴席卷巴黎。柏辽兹得到大奖后,立即持枪跑到街头,不顾枪林弹雨,带领群众高唱《马赛曲》,接着,又把这首后来的法国国歌配上大型管弦乐队,编成合唱,并在总谱上写下题词:“献给一切有声音、有心灵和脉中有鲜血的人。”后来,为纪念“七月革命”的死难烈士,柏辽兹还先后写过一部《安魂曲》和一部《葬礼与凯旋交响曲》。1835年起,柏辽兹因为作品得不到人们赏识,找不到作曲的工作,不得不靠为报刊杂志撰稿谋生,但也因此而留下一批颇有见地的文章。极度贫困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柏辽兹,使他在创作力鼎盛的年代里不得不扼杀自己的灵感。他在《回忆录》里说过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事:“两年前,是我妻子的健康有希望好转而需要更多开支的时候。一天夜里,我做梦仿佛是在写一部交响曲。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差不多整个第一乐章(拍子,a小调——这是今天我唯一没有忘记的)全部记得。我走到桌前,要把它写下来,可是脑子里产生了如下的想法:假使我写了这一乐章,就会忍不住要对其他各乐章的诱惑让步,这样,就不能或几乎不能再写短文了,我的收入将相应减少;以后,交响曲写成了,我又忍不住要把它抄写一下,于是我让人抄了分谱,又欠上一千或一千二百法朗的债;分谱一旦抄好,我又忍不住要听听它的演出,我开了音乐会,收入还不足补偿我支出的半数。我无力负担损失,我的病人将失掉她所需要的一切。不论我个人的费用还是我将去学习航海的儿子的费用,都将无法维持。想到这些,我如冷水浇背,不寒而栗。我抛下笔说:算了吧,明天我就把它忘掉。第二天夜里,交响曲仍然固执地在我脑子里滋生,我清清楚楚地听见A大调的快板乐章,就好像已把它写了下来。我在激动紧张中醒过来唱了唱那个主题,它的性格与形式都使我非常喜欢。我忍不住了。可是昨天的想法又拖住了我,我尽力不向诱惑让步,我浑身发抖,努力把它忘掉。最后,我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一切关于交响曲的记忆都消逝了,真的,永远消逝了。”

早在近十年前,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曾委托柏辽兹为自己心爱的斯特拉底瓦里中提琴写一首乐曲。1834年,柏辽兹创作了取材英国诗人拜伦诗歌的《哈洛德在意大利》。可惜帕格尼尼对这首乐曲看走了眼,认为不便发挥他的惊人技巧,遂束之高阁。后来在1838年,帕格尼尼听了别人的演奏后始得识庐山真面目。当时,他竟激动地跪在作曲家面前,泪流满面,大声呼道:“贝多芬死去的天才,只有柏辽兹才能使它再生!”1839年,正当柏辽兹在穷困中进退维谷时,帕格尼尼雪中送炭,赠给他一笔钱,使他得解燃眉之急。第二年,他完成了带合唱的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题赠帕格尼尼,并亲自指挥初演,大获成功。

由于在国内谋职困难,1842年,柏辽兹离开巴黎,在德国各地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都受到了热烈欢迎。1846年,他完成了酝酿十多年的大型传奇剧《浮士德天谴》,并决定自费组织上演。然而,两次演出都没有成功,他破产了,只得再度出国。当他1848年返回巴黎时,生活又给他带来接二连三的打击:先是父亲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接着,爱妻患了麻痹症后,也不治而逝。1856年,他决计根据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哀尼德》写一部大型叙事歌剧《特洛伊人》。两年后,他完成了该剧的文字脚本与音乐。历尽周折,直到1863年,经过大量删节的《特洛伊人在迦太基》,才得以在巴黎上演。这部巨著风格严谨、气势宏伟,充满英雄气概。柏辽兹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代表作,也是他少年立志沿着格鲁克传统前进的一部完美的浪漫主义杰作。柏辽兹最后一部作品是根据莎士比亚《无事生非》写的两幕喜歌剧《碧雅特丽与本尼狄克特》,他终于偿还了为莎士比亚剧作谱曲的宿愿。

1867年2月,命运给了他最后一次致命打击:年仅33岁的儿子路易死于病中。爱子如命的父亲,实在再难支撑了,他的精神已完全崩溃,健康不断恶化。1869年3月8日,柏辽兹终于最后一次离开了巴黎,去追随他朝思暮想的妻儿亲人们了。影响

柏辽兹生前经常被批评为情感泛滥,乐曲效果过于嘈杂,事实上今天看来,正是柏辽兹开发了管弦乐团的丰富表现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门艺术的高度。虽然在柏辽兹去世一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主要关注他创作中“浪漫

主义”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瓦格纳,也主要关注的是他风格中超前于时代的戏剧性力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乐队丰富的表现力,事实上,柏辽兹的创作受古典主义的影响非常深,他的作品曲式严谨,即使长如歌剧《特洛伊人》(五幕,全本演出近五个小时),仍然保持着紧凑的结构和呼应。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音乐学者们和指挥家们不断地指出,在柏辽兹丰满华丽的音响当中,永远不缺少典雅纯正的旋律和对于强大的戏剧性力量的控制,柏辽兹的风格充满诗意,他极富创造力,大大改革了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方式以及管弦乐队的编制和表现力,他的作品具有贝多芬式的辽阔刚健的气魄,复调写作技巧精熟,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他极其出色的配器法,

柏辽兹对浪漫主义音乐影响深远,他的《幻想交响曲》指明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是后来的标题交响曲和交响诗的样板;柏辽兹喜欢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这也契合并影响着当时音乐家对于选材的偏好,他的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喜歌剧《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剧作,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劫罚》的灵感来自歌德,管弦乐序曲《海盗》,中提琴和乐队作品《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作品,歌剧《特洛伊人》根据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自撰脚本等等;柏辽兹写了一本经典著作《配器法》,被称为是这门艺术的第一本和最重要的一本专著;除了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之外,柏辽兹也创作散文和音乐评论,并且受到广泛的称赞,他著有自传,如他在自传中所说,就如同一本小说一样曲折精彩,不过虽然他的经历的确非常丰富,他在写自传的时候也常有夸大之处。

埃克托·柏辽兹 - 评价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偏好“综合艺术”的倾向,推动着一些作曲家对标题响音乐创作进行不断的努力,其中最先作出特殊贡献的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他的《幻想交响曲》,是将文学性的因素渗入纯器乐的交响音乐中的典范。

在其他作品中,他还做了将协奏曲、清唱剧的因素揉进交响乐框架,将歌剧的因素渗入交响乐之中的各种尝试。为了将文学性的标题构思转化为纯器乐的音乐语言,他首创了作为象征意义的“固定乐思”的方法,从而开创了欧洲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道路,并对李斯特的交响诗、瓦格纳的歌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配器率先打破古典传统“双管编制”的配器原则,实行“多管自由结合的”大型管弦乐队编制。

在他的作品中,第一次给人们展示了木管乐器的丰富音色、铜管乐器的宏大效应以及打击乐器的特殊表现力。他还将自己运用管弦乐的各种经验,进行了理论性的总结,写出了欧洲第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著作《配器法》,为作曲专业学科奠定了基础。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