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日本作家 - 志贺直哉
志贺直哉

志贺直哉

  志贺直哉,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 (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 (1917)相继问世。
展开

基本内容

  志贺直哉(1883~1971)

  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18岁从学于宗教家内村槛三,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0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学。与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共同创办传阅杂志《望野》。创作短篇小说《某晨》、《到网走去》,向《帝国文学》投稿被退回。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人物生平

  志贺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

  志贺直哉于1918年经过短暂停顿后,重新执笔,以创作上新的成就,蜚声于大正文坛,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他对人性作深邃的观察,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情。1917年的中篇小说《好人物夫妇》,表现了他心境的转移,从生气蓬勃与激越的性格转变为苍劲沉着的态度。

志贺直哉

  志贺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

  1971年10月21日逝世。

重要事件

  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

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 (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 (1917)相继问世。

代表作品

  《佐佐木的场合》 、《在城崎》、《好人物夫妇》、《赤西蛎太》和《和解》等名篇

派别主张

  派别简介

  白桦派主张善比单纯的美更美,他们举起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旗帜,要求充分地发展个性和自由地表现自

  我。白桦派的作家们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明朗而又天真的,他们呼唤着光明和希望,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之情。白桦派无疑受到了当时流行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对柏格森、尼采等人的思想感兴趣,也推崇托尔斯泰、歌德、惠特曼的作品,还极力介绍贝多芬、塞尚和罗丹。

  但白桦派的作家作品中无一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韵致。武者小路实笃崇拜托尔斯泰,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肯定人的自然感情,并实验建造他那乌托邦式的乐园——“新村”,他的《天真的人》、《幸福的人》、《友情》等小说都贯穿着一种明朗的、肯定的、富于生机的理想主义情调,充满自然和爱的活力。而作品中透露出的悟性,则得力于他从叔父那里接受的禅学和阳明学说的影响。有岛武郎作品中的欧洲风格是很明显的,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也不时地影响着他的创作, 《一个女人》中的早月叶子身上就有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子。与此同时,他早年受到的儒家思想教育,又规范着他的思想倾向,以至于他直到最后也没有迈进社会主义者的行列,在矛盾痛苦中自杀。

  个人特色

  志贺直哉在白桦派作家中是颇具特色的,作品中深厚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伦理自觉,尤其那深沉典雅的心境和清淡含蓄的深蕴,都具有东方色彩。他把西方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与东方的禅学等调和得恰倒好处。 《到网走去》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女主人公生活的不幸给予了无限同情; 《和解》写了克服生活中的不安和危机而走向了和谐;《暗夜行路》更让主人公在大自然中寻到了清净、和睦,从而谅解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难。从白桦派作家这里,我们更是体会到了日本文学对东西方文学融会贯通后所产生的魅力。唯美派和白桦派东西和璧的做法显示了日本文学的风格,到了新思潮派,这种风格愈加明显。

  新思潮派

  新思潮派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最后一个流派,确实综合了近代文学中各派之长。他们既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热情奔放,也不同意自然主义的纯客观描写;既不趋向于唯美派那超脱现实的美,也不附着于白桦派那人道主义的善。新思潮派主张面对现实,不避丑恶,但要有新的角度,要理智地对社会作出新的解释,并且在写作技巧上要追求完美和精巧。因此,他们对各流派兼收并蓄,不轻易拒绝,也不盲目随从,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芥川从小受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江户文化的熏陶,在中学和大学时代又接触到了欧洲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各种流派的作品,他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把中国和日本的古典文化、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芥川龙之介

  芥川历史题材的小说,既揭露了充满灾难的社会及其弱肉强食的法则(《罗生门》),也分析了人的脆弱的

  自我和人们那种旁观的利己主义心理(《鼻子》);既通过艺术与封建强权的矛盾而否定艺术至上的道路(《地狱图》),又流露出了对人丧失信心和对客观事物不可知的迷惘情绪(《竹林深处》)。芥川现实题材的小说,既揭露了军国主义的残暴(《将军》),也对小人物寄予了同情(《阿富的贞操》),并歌颂了劳动者的美好情操(《橘子》),还写了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心理(《秋》)和小市民家庭复杂的矛盾(《阿津和孩子们》)。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往往是构思诡奇、手段独特,其中既有传统小说中常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矛盾冲突等,又可见到现代派小说的人物独白、时序交错、荒诞象征等。可见,芥川龙之介是博采了传统小说和现代主义各家之长,使之互相渗透融合,面对多元的传统文化和同样多元的外来文化,理智地作出了合乎自己风格的选择和组合。在整个日本文学中,大概没有哪一时代的文学比近代文学更西洋化,也没有那一时代的文学比近代文学更东方化,这种不协调是以协调的方式出现的,日本近代文学正是在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走了一条痛苦而曲折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文学被西方化了,西方文学被日本化了。但由于专制政治的钳制,日本的近代作家们不可能无所顾忌和积极入世,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往往一开始是积极地敞开自我、接受世界、充满豪情,但最后常常又陷入自叹自怜自艾中,缺乏深刻的历史眼光。但不管怎么说,日本近代文学在既坚持民族传统又追赶世界潮流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启示。

历史意义

  小说之神

  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以其惊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写作风格而被誉为“小说之神”。其作品大部分取材于自身

的生活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和个人感受。对于志贺来说,实际生活和文学创作,互为手段与目的,息息相关。而观其作品可以发现,与父亲的冲突与对立是志贺文学触及最多的主题。与父亲长达16年的不和,成为志贺文学创作的极大动力,也是其文学的创作源泉。

  家庭影响

  因此探究志贺与父亲的关系成为了解、研究志贺文学的必经之路。拙文对志贺父子之间的主要矛盾点及其表现,乃至父子不和的本质进行了考察。在与父亲对立中,接受了近代自由、平等思想以及基督教洗礼的志贺直哉开始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日本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白桦派的中流砥柱。在经历了交通事故,长女夭折等事情后,志贺的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其祖母,继母等人的周旋,大正六年终于实现了与父亲的和解,志贺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呈现出浓浓的调和主义色彩。从最初的对立到最终的调和,也成为志贺文学的最大特色。拙文以志贺父子关系为轴心,通过对其文学作品的分析,论述了志贺的文学创作从充满对立到最终调和统一的过程以及志贺直哉的心路变化历程。

相关评价

  艺丛散记:志贺直哉和森鸥外

  ──奈良散记(二)

  作者简介

  爱阅读爱写作爱电影,创作包括新诗、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影评、音乐及录像短片等,着有跨媒体摄影诗集《记忆前书》。

  作者评价

  奈良的志贺直哉旧居,是我无意之中的发现。从兴福寺走到元兴寺,然后在高町一带胡乱地走,看见破旧的

路牌写上「志贺直哉旧居,前三百米」字样,不禁好奇地要将它找出来。其实我只读过志贺直哉的半自传式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不是十分喜欢,老是觉得主角时任谦作一派贵公子气,终日无所事事,郁郁寡欢,又喜怒无常,太小心眼,且时常无病呻吟,未免太过自我;但我又颇欣赏《暗夜行路》的后篇,小说的故事场域从东京转往京都,婚后的谦作受命运播弄,独自往鸟取的伯耆大山,断绝人际,以求自适。谦作抱着病躯,慢慢地融入大自然之中,踏入通往宽宥与永恒的路。

  《暗夜行路》的后篇结尾,又替小说平添了不少分数。抵达志贺直哉旧居,我才知道《暗夜行路》的后篇正是完成于此间。1929年,四十六岁的志贺直哉移居到此自行设计的房子,一住九年。旧居室内朴素雅静,除了壁上挂着的文人合照和小说手稿,几无一物。 郁达夫是这个文人旧居的访客之一,更于此地与他眼中「大可以比得中国的鲁迅」的志贺直哉一边听雨一边谈话。据郁达夫的家书所述,志贺直哉收藏了八大、沈周和元人的画幅。可惜眼前的内室四壁清白,摆设都搬走了,略嫌冷清。 

  室外庭园局促,墙垣低矮,草木也不美不芳,但遥向北望,可见御盖山和春日山,那里树木连天,有不少古老的白桦树。志贺直哉属白桦派作家,曾与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等人合办《白桦》杂志,标榜理想主义、个人主义、为人生而艺术。住在此间,想必叫他想起不少旧友和往事吧。 鸥外之门,是我无意之中的又一发现。 鸥外,是指森鸥外,日本近代文学评论家兼小说家,风格多样,与夏目漱石齐名。鸥外之门,有门无室,位处奈良国立博物馆的东北角落一隅。1917年,森鸥外担任帝室博物馆总长兼图书馆长,翌年后的每一年秋季,森鸥外都访问奈良正仓院;鸥外之门,其实就是森鸥外的宿舍之门。 

  相对于志贺直哉,我读过森鸥外的短篇小说若干,除了日本浪漫主义先驱作《舞姬》外,还读过上海人间书店印行的,冯雪峰(画室)翻译、林雨发校正的森鸥外短篇小说集《妄想》。《妄想》收录了小说四篇,我最欣赏其中两篇自传体小说,《花子》最富异国情调,主角是一名医学生,他充当模特儿花子和雕塑家罗丹的翻译,从罗丹口中明白到人的身体是灵的镜,而罗丹又从日本女人花子身上发现了「强的美」。

  《妄想》是一篇哲理小说,主角回顾往昔一生,他曾在叔本华、哈特曼和尼采的哲学中找到一点点安慰,但都终归于失望,主角由此沉溺于厌世的思想之中。 晚年的森鸥外热切回归古典,创作历史小说,最有名的当数后来被沟口健二改编为电影的《山椒大夫》 ,可是平心而论,电影的艺术成就已远超原著小说之上了。 鸥外之转变、鸥外之书、鸥外之关怀,似乎跟我的旅程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但是,我不能再驻足沉思下去了,明天就要离开奈良,往大阪──一个现代都市。 从鸥外之门回旅店的路上,我慢走,比平日更慢,再慢一点,且将所见事物一一记着。八月的奈良,夕阳下,没有下午般炎热,在街角徘徊的一头鹿向我点点头,但我还来不及微笑,它已信步转入树丛里了。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