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新诗作家 - 马永波
马永波

马永波

马永波,当代诗人,翻译家,学者。马永波在创作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诗歌语言的后现代化转型,并长期致力于英美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是大陆译介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诗人翻译家,填补了英美后现代诗歌研究空白,并首次将美国继艾略特之后最著名的诗人阿什贝利译介到中国。主要作品有《炼金术士》,《存在的深度》,《树篱上的雪》,译著有《美国诗选》,《艾米·洛厄尔诗选》,《史蒂文斯诗学文集》《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学术专著有《文学的生态转向》,《美国后现代诗学》,《英国当代诗歌研究》等。
展开

基本内容

马永波,该词条分两种版本:

  (一)王泽生版本

  马永波,诗人、作家、翻译家。男(属龙),1964年7月17日生于黑龙江伊春,198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同年起发表诗歌、评论及翻译作品共七百余万字。因写作实绩被写入《黑龙江文学通史·第三卷》、《边缘的呐喊》等若干种文学史。80年代末致力于英美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是大陆主要译介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诗人翻译家,填补了英美后现代诗歌研究空白。在《世界文学》、《当代外国文学》、《文艺评论》、《诗探索》、《南方文坛》、《北方论丛》、《山花》等各级学术期刊和文学杂志发表论文若干篇。有诗作连续入选1998—2005各种年度最佳诗选。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东三省诗歌年鉴》主编,《流放地》主编,省重点科研项目“龙江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卷”主编。某出版社副编审,文艺学博士。

  马永波,其自述曰:“父亲是军人,看守监狱、汤旺河上的大桥和电台。我和母亲、三个哥姐住在外面,父亲总是半夜里带枪回家,那一段记忆最鲜明的是父亲枕头下的枪,五·四式的。他常常扶着我的手腕,让我瞄家里的灯泡。虽说是随军长大,我至今还未放过枪,甚至游乐场上的激光枪和汽枪。我的母亲几乎不识字,不对,是曾经认过一些,后来由于家务的牵累而忘掉了。这改变不了她天赋的敏感与灵气。母亲很美,父亲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伟丈夫,高大,英俊,热爱体育,曾是全军全能亚军,篮球队长。父亲是汉口高等军校第一批学员,在我出生前做过多年教员,懂俄语,对化学感兴趣,常自编教材、讲义。我们家住过的地方有衡阳、兰州、石家庄、武汉、哈尔滨等等。我在伊春生活到六岁,便随父亲军队换防转到克山。据母亲讲我们总是搬家,每次两口木箱便将家盛起,那些盆盆缸缸的便送邻居,这样越折腾越穷。母亲幼失怙恃,从小在舅舅家长大。我一直觉得,母亲始终是个孤儿,她的孤独让我们也觉得自己是孤儿。”。

  剑疤先生的《中国诗坛必须彻底批倒、批臭、批烂、批得永世不得翻身的53人黑材料汇编》云:“马永波是一个有大师相的知识分子,他在技术上的处理绝对是中国最好的一个,他于写作有自己的思想有抱负,但可惜因北京帮的不和导致没有人会捧他,于是只好坐镇东北抱着大师们的东西猛啃闹了个消化不良,一打嗝就是大师的口臭。后来嘛,俺们这旮都是活雷锋:帅哥小马去翻译一些自救术之类的东西啦,想帮怕世界的人们活一把。”。

马永波

  马永波,其《平衡之美---读王雪莹诗集<另一种声音>》:云“作为上世纪东北最有影响,率先走出地域的限制,以其冰雪般纯粹清冽的诗篇独步诗坛的著名女诗人,王雪莹在沉潜数年之后的复出,于我个人,于龙江诗歌,都是一件不能不让人兴奋、欣喜的幸事。在《倾诉》之后,她的这本新诗集无疑显示,这是一个经过时光洗礼后生命意识和艺术修持都已达到相当高度的值得信任和期待的诗人。雪莹的为人为诗始终秉持着独立的品质,我想,她数年的沉默,是在拉开一段“审美的距离”,也许正是出于对诗歌的真爱,她才勇于远离诗坛,而靠近诗歌本身。80年代,诗坛上的诸多争论尚属“观念之争”,到了90年代,则已经成了打着美学幌子争名逐利的利益之争。非但没有澄清多少诗学的问题,反倒使简单的复杂化,复杂的简单化。读者冷淡诗歌,首先和一些诗人的做派有关。在这种局面下,真正爱诗者,必然会远离热闹,深入灵魂的圣地,在默默劳作中为心灵保留一份热爱。”。

  马永波专辑目录:

    

    作品·阿什贝利诗三首(翻译)

    ·向阿什贝利致敬(评论)

    ·马永波诗四首(诗歌)

    ·元诗歌论纲(文论)

    访谈·与奥丽娅一日谈

    日记若干·勇敢的存在着

    其人其文·他人的眼光

    自述

  主要作品:

  * 《以两种速度播放的夏天》

  * 《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

  * 《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

    

  马永波主要著作存目 

     

    重要长诗(32首)

    

    《太阳七章》(1982)

    《父亲挽歌》(1990)

    《亡灵的散步》(1990)

    《在一个中午梦想古老希腊的喷泉》(1991)

    《新生》(1991)

    《炼金术士》(1991)

    《存在的深度》(1992)

    《以两种速度播放的音乐》(1994)

    《夏日的躯体》(1994)

    《散失的笔记》(1994)

    《散步》(1994)

    《夏日的知识》(1994)

    《小慧》(1994)

    《11/20/1994》(1994)

    《词语中的旅行》(1994)

    《场景》(1994)

    《断章》(1994)

    《致永恒的答谢辞》(1994)

    《哈尔滨十二月》(1994)

    《电影院》(1996)

    《形象·一份简历》(1996)

    《挽歌一束》(1997)

    《眼科医院:谈话》(1997)

    《对应》(1997)

    

    《寒冷的冬夜独自去看一场苏联电影》

    

    寒冷的冬夜独自去看一场苏联电影

    沾满灰尘的皮靴擦亮你的鼻尖引起宽银幕的骚乱

    莫斯科泥泞的冬天田野上布满伤口样的战壕

    妇女们鼻子苍白如冻辣椒

    她们的头巾在树林后一闪而逝一闪而逝

    寒冷的小店士兵们灌下冰凉的啤酒

    啤酒在你胃里发酵出一种草味

    然后士兵们扯掉身上已婚未婚的妻子跳上火车

    年轻的面庞映在幽暗的车窗上

    孩子们如鸟撒满草丛,风刮你一身树叶

    阳光瘫软的台阶没有人和你交谈

    战争拖延到春天,如疟疾忽冷忽热

    骑兵沿铁路线往来奔弛,黑斗篷刮得人们闭上眼睛

    可电影院里女人如期怒放

    你的手微微放松,散场时你和女主角成了朋友

    表情崇高严肃

    挎着姑娘如挎一支缴获的德国冲锋枪

    你一直把她带回家去

    经过这个冬天少女已成熟如同妇人

    安静地坐在你的书边编织毛衣

    随时温暖地回答你的召唤

    你不再想起 ......

  (二)原始版本

  马永波,1964-,黑龙江克山人。1986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同年起发表诗歌、评论及翻译作品共八百余万字。80年代末致力于英美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与研究,是大陆主要译介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诗人翻译家,填补了英美后现代诗歌研究空白。在《世界文学》《当代外国文学》《文艺评论》《诗探索》《南方文坛》《北方论丛》《山花》等各级学术期刊和文学杂志发表论文若干篇。文艺学博士。现居哈尔滨。主要作品:* 《以两种速度播放的夏天》* 《1940年后的美国诗歌》* 《1970年后的美国诗歌》。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