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北京人 - 郭于华
郭于华

郭于华

郭于华,1956年7月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2001年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0-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人员;2000年至今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民间文化与信仰等。
展开

郭于华 - 个人简介

郭于华,1956年出生,北京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民俗学专业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社会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于华 - 学习经历

1980—1984年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本科生 1984年获学士学位

1980—1987年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民俗学专业硕士生 1987年获硕士学位

1987—1990年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民俗学专业博士生 1990年获博士学位 1991—199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UCLA联合主办英语中心学员

郭于华 - 研究领域

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口述历史研究,多年来一直关注乡村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及现代性的关系、民间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

郭于华 - 主要专著

《仪式与社会变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郭于华

《在乡野中阅读生命》(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合著者杨宜音、应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等
  

郭于华 - 主要论文

《试论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

《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一项对下岗失业工人生命历程的社会学探索》(《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中国学术》2001年第4期)

《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读书》2002年第7期)
 

郭于华 - 工作经历

1987—1990年从事关于“中国民间丧葬仪式”的博士论文的调查研究和写作。

1991—1993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村社会变迁中的传统亲缘关系” 课题,任课题负责人。曾先后赴江苏、河北、河南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完成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写作,论文已经发表。

1993—1996年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合作,从事“乡土社会及其变迁中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主要田野工作地点为华北农村,已完成研究论文的撰写并已由法国人文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4—1996年与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从事“中国饮食文化与社会变迁”课题的研究。于1996年赴香港参加该项目的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论文已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5—1996年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和资助的“中国四省八村劳动力流出的调查研究”课题,与其他研究者合作的专著已经出版。

1997—2000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陕北杨家沟农民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变迁”的调查研究,研究论文已发表。

1998—1999年 承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课题“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研究 论著已经出版。

1997— 参加原北京大学现清华大学社会生活口述资料研究中心“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计划”,阶段性研究论文已发表。

2002— 参加“下岗失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运作”课题,由香港乐施会资助。

2002— 参加“雇工权益的研究:一项社会学干预的实验”课题,由荷兰驻华使馆资助。

2002— 主持“全球化冲击与地方性反应:转基因大豆在中国”课题,由清华大学985项目资助,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合作项目。

郭于华 - 主要学术出版物

专著:

《仪式与社会变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在乡野中阅读生命》(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合著者杨宜音、应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与黄平、杨宜音等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论文:

“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2期。

“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中国学术》200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2期。

“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读书》2002年第7期。

重读农民学经典论题—“道义经济”还是“理性小农”,《读书》2002年第5期。
“D"une forme de réciprocité à l"autre. Une analyse de la prise en charge des personnes agées dans les villages du Hebei”. in Isabelle Thireau et Wang Hansheng(ed.) Disputes au village chinois: Formes du juste et recompositions locales des espaces normatifs. Editions de la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that is the House of Human Sciences Publishers), Paris: 2001.

 “Family Relations: The Generational Gap at the Table”, in Jing Jun(ed.) Feeding China"s Little Emperor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The Aged and the Young: A Case Study of Disputes about Supporting the Aged in a Village of North China”. Presented at the London China Seminar,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16/03/2000.

“社会认同与事业共同体:中国青基会组织凝聚力研究”(合著),“非营利组织发展和中国希望工程”国际研讨会论文,1999年10月。

“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B镇收粮的个案研究”(合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讨论会论文,1999年7月。

“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读书》1999年第9期。 

“社会变迁中的儿童食品与文化传承”,《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

“中国农民非农活动的文化意义”,《90年代中国农村状况:机会与困境》,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不适应的老人”,《读书》,1998年第6期。

“国家力量.民间社会.文化象征——从养老看文化变迁中的国家力量”,马戎、周星主编《田野工作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1998年。

“关系资本.网络型流动.乡土性劳动力市场”,孙力主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国改革出版社,1997年。

“生活在后传统之中”,《读书》,1997年第6期。

“人类学者的文化视野.人类学者的困惑”,《读书》1997年第9期。

“传统亲缘关系与当代农村的经济、社会变革”,《读书》,1996年10月。

“自生活世界的公正——从太仓市城北村谈转型期中国农村的社会公正”(合著),《中国农民》1995年第7期。

“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6期。

“法国学者的社会公平研究新视角”,《现代与传统》1993年第7期。

“人生戏剧的最后一幕——鄂西跳丧”,[台]《汉声》第39期,1992年3月。

“中国传统生死观与先秦儒道思想”,《民俗研究》,1992年第2期。

“死亡起源神话略考”,《民间文学论坛》,1991年第3期。

“鬼神世界与不死观念”,申华青《神鬼世界与人类思维》,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 

“两世界的整合与延续——中国传统死亡仪礼的社会文化功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89年第4期。

译著:

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E. H. 埃尔德、葛小佳“变迁社会中的人生――生命历程及其中国的实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8年秋季卷。

詹姆斯.乔.弗雷泽,《永生的信仰和对死者的崇拜》(合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 

郭于华 - 获奖情况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一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专著)奖。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