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马谢伊·希曼诺夫斯基
演艺经历
1900年,希曼诺夫斯基写了9首钢琴前奏曲。1901年去华沙跟诺斯科夫斯基学作曲、随扎维尔斯基学和声。1905年去柏林,受到施特劳斯及其他作曲家的影响,在那里写了第一交响曲。后又与G·菲泰尔贝格、L·鲁伊茨基、A·谢卢托等波兰作曲家组成“波兰青年音乐协会”,以出版物和组织演出形式宣传波兰的新音乐,柏林爱乐乐团曾为他们举行了作品专场演奏会。
1908年,希曼诺夫斯基离开柏林回到故乡。此时他的乐曲已受到一些波兰音乐家的推崇,如鲁宾斯坦、菲泰尔贝格与其妹妹斯丹尼斯拉娃,曾指挥和演唱了他写的许多作品。并在波兰大提琴师科汉斯基的鼓励下,写了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其他作品。1920年定居华沙。曾去巴黎、伦敦和纽约访问,参加过当地一些现代作品音乐会。回国后致力于发展波兰民族风格,创作了几部受民间故事启发的作品。
1926年起,希曼诺夫斯基任华沙音乐院教授,后任院长。此间改革了教学方法。1930年因患肺结核辞去院长职务。1933年他完成了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由科汉斯基进行首演。此后一年里,他以钢琴家身份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自己的作品《交响协奏曲》。由于身体日渐虚弱,他不得不再随后几年边作曲边求医,终因久病不愈,于1937年3月29日在瑞士洛桑疗养院去世。
希曼诺夫斯基是20世纪波兰作曲家中寻求个性解放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早期音乐创作受德国学派和法国印象派影响较深,代表作有《波兰民歌主题变奏曲》和《降b小调练习曲》,作品与波兰传统音乐有密切联系。回波兰后,他又受到肖邦的爱国主义思想启示,致力于研究祖国的音乐,尤其是塔特拉山里人的歌舞,创作出许多具有现代浪漫主义色彩的、内容丰富和带异国风味的歌舞剧、交响乐曲、小提琴和钢琴协奏曲,以及大量歌曲。
1906年起,希曼诺夫斯基多次访问德国和奥地利,受新浪漫派音乐吸引,创作了《第二钢琴奏鸣曲》、《B大调第二交响曲》和歌剧《哈吉特》等。作品明显受瓦格纳、雷格尔和R·施特劳斯的影响,但已初具个人风格。1909-1914年,他游历了意大利、英国和北非诸国,接触到阿拉伯古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创作思想和美学追求上产生变化。1914-1917年间,他采用无调性、多调性、极端半音体系、复杂的节奏及东方的装饰风格和微分音等创作手法,写出一批优秀作品,如《神话》、《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夜之歌》等交响曲和歌剧《罗格尔王》。
从1921年起,希曼诺夫斯基的创作直接采用波兰民间曲调形式,把现代作曲技法同民族音乐交融一体,创作出《圣母哀悼颂》、《第四交响曲》、《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舞剧《山盗》等作品。他是波兰用对位法创作的第一位作曲家和波兰新室内音乐的创始人,是继肖邦之后至20世纪30年代波兰最杰出的作曲家,有“波兰现代音乐之父”誉称,其作品也饮誉全球。1982年为其百年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该年为“希曼诺夫斯基年”。
主要作品
其他作品有:芭蕾舞《曼特拉戈拉》、《哈尔纳西》;管弦乐《f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三交响曲》、《E大调音乐会序曲》;声乐与乐队配乐曲《彭特西丽亚》、《德梅特尔》、《阿加瓦》、《圣母悼歌》、《造物主降临》、《圣母玛丽亚的连祷歌》;室内乐《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和钢琴曲《浪漫曲》、《夜曲与塔兰泰拉》、《阿雷土沙喷泉》、《那喀索斯》、《林中女仙与潘神》、《帕格尼尼随想曲》、《艾塔乔·埃尼亚摇篮曲》;钢琴曲《降b小调复奏曲》、《c小调第一奏鸣曲》、《a小调第二奏鸣曲》、《波兰主题复奏曲》、《f小调幻想曲》等20套及70余首声乐曲、歌曲、摇篮曲和儿童歌曲等。
- 1[MP3]晓东、伊然 - 哥妹拜年歌 (DJ月之歌版)播放:2.3万
- 2[MP3]六仔哥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天牛马发一天疯)播放:1.7万
- 3[MP3]Moonlit Dream - 汽车摇 (love to the city)播放:1.3万
- 4[MP3]Justin Owen_Cyber Punk - Minimal Bandman (feat CYBER PUNK)播放:0.81万
- 5[MP3]djkk强力打造最新舞曲播放:1.6万
- 6[MP3]梵影 - 最后一个问候 (dj默涵版)播放:1.9万
- 7[MP3]魏志璇 - 思念说给月亮听(DJ默涵版)播放:2.0万
- 8[MP3]田园 - 逃爱(DJ沈念版)播放: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