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文学奖 -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哈里·马丁逊多产的小说家和诗人,一个自学成才的工人阶级作家,是最重要的一个现代化指数的瑞典无产阶级文学。像梅尔维尔或康拉德,哈里马丁森花了数年时间才能成为一个作家。在1974年马丁森共享与艾温德约翰逊诺贝尔文学奖。马丁森的诗的特点是语言上的创新,精密的观察,和灿烂的就业隐喻。抒情调子也标志着他的小说对流浪者和特权的人。
展开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 人物经历

哈里·马丁逊(1904—1978),瑞典诗人、小说家。出生于瑞典南部布莱金厄省的亚姆斯霍格镇。父亲原是船长,后离船经商。他6岁时,父亲病故,母亲丢下7个孩子只身前往美国谋生。他被送进教区福利机关,福利机关又把他交给收费最低的农家抚养,小小年纪除了要干笨重的体力劳动外,还经常受到养父母的虐待,他的童年异常凄惨。他渴望得到家庭温暖,幻望着能飞向大自然,飞向大海,这一切在他的著名自叙体长篇小说《荨麻开花》(1935)和《出路》(1936)中都有极为生动的描述。16岁后,他在外国轮船上当司炉工、水手,到过印度、南非等许多地方。异国情调和海洋风光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49年,他被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74年他同瑞典另一位作家埃温德·雍松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是“由于他的作品通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马丁逊的诗作浩繁,他是个迅思多产的诗人。1931年出版的诗集《诺尔美》是他的成名作之一,收集了他回忆辛酸童年和描写海上瑰丽风光的诗篇。

1956年发表的长诗《阿尼阿拉号》使马丁逊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国际声誉。1959年,这首长诗被改编成歇剧,至今屡演不衰,成为当代瑞典的经典作品。

马丁逊非常向往中国,收集在《信风集》(1945)中的长诗《李阚在树下的一席谈》通篇是老庄哲理。他以中国为题材杜撰的历史刷《魏朝三刀》(1964)也颇负盛名。马丁逊的其他作品还有散文《无目标的旅行》(1932)、《再见吧!好望角》(1933)、长篇小说《通向钟国之路》(1948)等。

马丁逊的创作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间或有神秘、悲观色彩。他常常自己造词,作品较为晦涩难懂。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 作品介绍

哈里·马丁逊(Harry Martinson,1904—1978),一九四年五月六日出生于瑞典南部布莱金厄省的亚姆斯霍格镇。父亲原是船长,后转而经商。马丁逊六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抛下七个孩子独自一人前往美国谋生,从此马丁逊成了孤儿。他先被送进教区福利机构,后又被轮番交给几户农家收养,他小小年纪不仅要干各种重活,还经常受到养父母的虐待和折磨,他的童年生活异常悲惨。十六岁时,他即开始在外国商船上当小听差,后来做过司炉、水手,到过南美、印度、南非等地。他浪迹天涯,生活漂泊无定,从未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他的文学创作和绘画才能完全靠自学和在流浪生涯中获得,因此被称为“文学界的流浪儿”。

一九二六年,马丁逊以海员生涯为题材,创作了处女作诗集《鬼船》,发表后获得成功。他早期的作品还有诗集《现代抒情诗选》(1931)、《游牧人》(1931)等。这些诗作反映了作家悲惨的童年生活和坎坷的经历,也阐述了他自己的生活哲学:人的生活应不断更新。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马丁逊的中期作品有诗集《信风》(1945)、《蝉》(1958)、《车》(1960)等,在这些诗集中,诗人用细腻而独特的手法描写了大量的自然景物。

一九五六年发表的叙事长诗《阿尼阿拉号》是马丁逊诗歌的代表作,它的最大特点是以宏伟奇异的幻想形式,揭示重大而玄奥的人类命运主题。它叙述地球上发生核大战后,宇宙飞船“阿尼阿拉号”满载八千余名劫后幸存者逃离地球,飞向火星,但因飞船偏离轨道,结果迷失在茫茫太空之中。马丁逊以此抨击现代科学和技术把人类引入歧途,使人类走向灭亡。这首诗奠定了他在瑞典诗坛上的泰斗地位。它不仅是瑞典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欧洲现代诗歌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一九五九年,它被改编成歌剧,在瑞典和欧洲许多国家久演不衰。

马丁逊晚年的诗作有诗集《光明与黑暗之诗》(1971)、《草之山》(1973)等。马丁逊的诗歌创作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间或有神秘、悲观色彩。他的抒情诗含蓄隽永,富有哲理,颇似中国的古诗词。由于他在绘画方面也有相当造诣,他的自然小诗宛如一幅幅精美的风景画。

马丁逊的诗不仅想像丰富,联想奇特,语言流畅,感情细腻,而且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表现出诗人擅长采用新的视角观察人生,寻求独到的发现和体悟。

马丁逊的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荨麻开花》(1935)、《出路》(1936)、《迷惘的美洲豹》(1941)、《通向钟国之路》(1948)和《浪子的故事》(1956)等,其中《荨麻开花》为其代表作。这是一部自叙体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实际上写的是马丁逊的家庭和童年生活。从中既可以看到马丁逊苦难的童年,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瑞典的农村生活、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除诗歌、小说外,马丁逊还创作了一批散文、游记、剧本等,如散文《漫无目标的旅行》(1932),游记《再见吧,好望角》(1933),历史剧《魏朝三刀》(1964)等。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 得奖经历

197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瑞典自己人,由小说家埃温特·约翰逊和诗人哈里·埃德蒙·马丁逊平分,哈里·马丁逊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的作品能透过一滴露水反映整个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经常发给自己家里人,这一次还是两位瑞典作家平分,如果说埃温特·约翰逊则实在没有多少特色可言,那么哈里·马丁逊是个不错的诗人。他15岁当海员,随船去过南美及印度,浪迹天涯。马丁松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的文学天才是在流浪生涯中生发的,被称为“文学界的流浪儿”。他最初的诗歌以海员生涯为题材,如《鬼船》,后来还写了《海风之路》《光与暗之诗》《草之山》。他的诗歌景物描写很细致,也很奇特。他除了细致的观察,还有丰富的想象力,他被公认的代表作是科幻太空长诗《阿尼亚拉》。科幻小说在美国和欧洲都很发达,但科幻诗歌却并不发达,正宗的诗人写科幻诗歌的也很少,所以《阿尼亚拉》显得很特殊,但故事叙述的很完整,语言流畅,太空航行中充满了危机感和各种矛盾,应该说是一篇很不错的科幻作品,但科幻经典却谈不上。诗人善于采用新的视角观察人生,寻求独到的发现和体悟,他的诗歌很独特,敢写科幻诗歌就是很独特的了,更何况他还以科幻诗歌尔闻名。他注重思考,他的诗往往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巨大的艺术涵盖力。但严格的说来,他却没有太独特的语言贡献,语言魅力不足,所以和很多大诗人比还有一些距离。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 主要作品

《现代抒情诗选》
《游牧民族》
《自然》
《海风之路》
《蝉》
《草之山》
《阿尼亚拉》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