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诗歌 - 张德明(教授)
张德明(教授)

张德明(教授)

张德明,男,1967年9月23日(农历)生,湖北天门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有专著《网络诗歌研究》、《现代性及其不满》等。在《外国文学研究》、《人文杂志》、《四川大学学报》、《敦煌诗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文字数十篇。有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展开

个人履历

 1989.8——1992.7    湖北荆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1998.8——2001.7    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学习,获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学者吕进教授、陈本益教授;

 2001.8——2004.7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习,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学者曹顺庆教授;

 2008.8——2011.7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顺利结业,合作导师为张清华教授。

 目前,主要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新诗批评与研究、沈从文研究、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等。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民族文学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南方文坛》、《人文杂志》、《四川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当代文坛》、《广东社会科学》、《中外文化与文论》、《东岳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共计36篇。

张德明

出版专著有《现代性及其不满——中国现代文学的张力结构》(26万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网络诗歌研究》(15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当代艺术思潮论》(20万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与马知遥合著)《新诗话·21世纪诗歌初论》(35万字,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排名第三,32.1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新红颜写作及其争鸣》(排名第三,15.2万字,南方出版社2010年版)等。

个人成就

学术论文

1、《历史的探微与学理的建构》,《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2、《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3、《“现代性”批评话语的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年第6期,《中国文学年鉴》2007卷摘转。

4、《中国新诗鉴赏与诠释中的细读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2期。

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6、《海边对话:关于“新红颜写作”》,《文艺争鸣》2010年第6期。

7、《新世纪诗歌中的底层写作及其诗学意义》,《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5期。

8、《论作为左翼诗歌抒情主体的“我们”》,《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5期。

9、《异域生存的深刻理解与审美表达——论李金发诗歌的现代性》,《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0、《中国现代诗学建构:从“转益多师”到“自成一体”》,《西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1、《近三十年新诗技艺探求的回眸与反思》,《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2、《文学理论世纪风貌的准确勾勒与系统阐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3、《中西诗学的“生产性”对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4、《沈从文诗歌论》,《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5、《沈从文“文体作家”称谓的内涵流变》,《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16、《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人文杂志》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文艺理论》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3期重点摘录。

17、《大诗与大历史的融合》,《南方文坛》2009年第4期。

18、《新世纪诗歌中的田园乡愁》,《南方文坛》2010年第3期。

19、《论当代女性诗歌的主体建构》,《南方文坛》2011年第2期。

20、《审美日常化:新世纪网络诗歌侧论》,《东岳论丛》2011年第12期。

21、《藏汉文化交流的精神指证——阿来诗歌论》,《当代文坛》2012年第4期。

22、《世界文学的“比较性”与比较文学的“世界性”》,《中外文化与文论》第15辑,2008年5月。

23、《新世纪诗歌中的文化怀旧》,《名作欣赏》2011年第1期。

24、《“以冲刺速度向心中的方向奔跑”》,《诗刊》2008年第11期。

25、《乡土的诗意空间》,《诗刊》2009年第3期。

26、《网络语境中的诗歌》,《诗刊》2009年第8期。

27、《新诗鉴赏方法举隅》,《诗刊》2010年第1期。

28、《时间镜像中的物、事、人、情》,《诗刊》2012年第1期。

专著编著

1、专著《现代性及其不满——中国现代文学的张力结构》,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专著《网络诗歌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3、专著《新诗话·21世纪诗歌初论》,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4、专著《当代艺术思潮论》(与马知遥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诗歌评点本《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李少君诗、张德明评,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6、诗歌评点本《陈陟云诗三十三首及两种解读》,陈陟云诗,张德明、向卫国评,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7、编著《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赵金钟、熊家良、张德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主编《新红颜写作及其争鸣》,毕光明、李少君、张德明主编,南方出版社2010年版。

参与课题

1、主持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文化转型与新世纪诗歌》,2011年12月立项,目前在研;

2、主持四川省教育厅课题《文本细读与<女神>研究的深化》,2011年7月立项,目前在研;

3、主持湛江师范学院博士专项课题《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格局》(2004年),已结题;

4、参与曹顺庆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中外文论比较研究》(2002—2005年),已结项;

5、参与熊家良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现代小城作家群体谱系与发生学研究》(2009年),目前在研;

6、参与马知遥副教授主持的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祛魅与返魅:当代艺术思潮》(2007年),已结题,结题成果为《当代艺术思潮论》。

荣誉记录

1、文学评论《当代诗学沉思录》于2010年8月获广东省作协颁发的青年文学奖理论类一等奖;

2、专著《当代艺术思潮论》(与马知遥合著)于2010年6月获山东省文化厅颁发的2010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专著《网络诗歌研究》于2006年12月获湛江市委宣传部颁发的第九届湛江市文化艺术精品中篇类二等奖;

4、论文《在历史的多棱镜中映照底层生存》于2011年1月获《名作欣赏》杂志社颁发的首届“名作欣赏杯”年度优秀文章·博士新锐奖;

5、论文《新世纪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于2011年6月获广东省当代文学学会颁发的第二届“南方评论”优秀学术奖一等奖;

6、论文《新世纪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于2011年11月获湛江市委宣传部颁发的第十一届湛江市文化艺术精品奖短篇类二等奖。

作品鉴赏

1、不管是纸面书写,还是电脑上敲打,诗歌创作总是借助手来完成的。诗歌产量越大,手的付出就越多,这是毫无疑问的。凸凹新世纪以来创作的大量的优秀诗作,这与他善于动手、手儿勤快是分不开的。我注意到,《手艺坊》主要由组诗构成,组诗的出笼都是诗人在一时或者一地的思维衍射,是诗人在灵感来袭、生命颤动中对周围诸多物象的观览与烛照、语言化和思想化的结果。这些组诗的形成先是要依靠诗人的眼睛和大脑,最后要依靠诗人的“手”,通过手的敲打、调整与增删,光思考不行动是无法成就诗篇的。我欣赏凸凹的“手”,就在于这是一双勤劳的手,所有的睿智、灵性和诗才都经由这双手而彰显出来。自然,“手”儿勤快只是诗作不断涌现的表象而已,或者说,在诗歌形成的过程中,“手”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工具,语言、形象和情感都来自心灵,诗歌是心灵的东西,心灵才能手巧,诗歌先由心灵衍生,而后才借助手来完成。从凸凹的“手”中诞生的诗歌文本,因此体现了诗人丰富而宽广的心灵幅度和思想景深。《手艺坊》视野宏阔,纵横捭阖,在历史与文化、时间与空间、个体与群体的人文空间都留下了迷人的足印,书写出抓摄人心的奇想与妙论,这得益于诗人“手”与“心”的密切配合。——摘选自张德明《凹凸的“手”和“艺”》

2、《轮回碑》这首长诗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诗歌文本。安琪并不沿着抒情言志的传统诗路行进,而是以不遵常规、自辟径路的表达形式,将富于先锋性和挑战性的思想内容作了巧妙传达。长诗将家族记忆、政治风云和个人精神裂变融为一炉,用富有穿透性的语言烛光照亮了现代社会的许多层面。在这里,个体生存的卑微、政治家的伎俩、阴谋家的诡计、商人的奸诈以及时代的骗局都被无情的拆穿,只有诗人良知的持守还让我们感觉到一丝的快慰与满足。长诗大量溶入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技巧,通过借用表现主义、荒诞派、意识流、新感觉派、存在主义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等表达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书写出诗人对现实世界与生命本体的深层次认知。安琪的思维是放射型、多绪状的,她仿佛端着一架装满语言弹粒的冲锋枪在四处扫射,诡异的意象组接和充满多义性的思想呈示,把我们的视线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牵扯而去,令人目不暇接。——摘选自张德明《诗的肋骨》

3、 诗歌用漫不经心的笔调写漫不经心的岁月,诗行中隐现着80后一代人对未来既憧憬又担心的复杂情感。80后应该算是中国现代社会最为幸福的一代人,他们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和较自由的生存环境,他们有理由比前辈们走得更远,同时,他们也是最有压力的一代人,在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语境下,为了赢得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需要比他们的前辈懂得更多更多。某种程度上,春树的这首诗是对这一代人特殊命运的一个侧面交代。

可以说,70后和80后诗人的写作基础都是相当扎实的,发展的前景极为可观。不过目前来看,这两代诗人的诗作还显得有些轻和浮,缺乏有深入楔入时代肌体的沉厚和雄劲。不必担心,不足只是暂时的,缺陷也会被时间所补救,未来的诗歌天地毕竟是属于他们的。——摘选自张德明《新世纪八年中国新诗概观》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