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陕西 - 宋联奎
宋联奎

宋联奎

宋联奎(1870~1951)字聚五,亦作菊坞,晚号菊叟。少年时在长安和甘肃皋兰、兰州等地读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回陕,翌年春应童子试入泮,嗣又赴兰州省亲。此时家计困窘,衣物典当一空。1938年11月18日,日军开始对西安大肆轰炸,陕西当局疏散西安人口,宋举家迁至城固。翌年5月被举为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他以年事已高辞谢,未得允准。抗日战争胜利后,宋一家于1945年冬迁回西安。
展开

人物生平

少年时在长安和甘肃皋兰、兰州等地读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回陕,翌年春应童子试入泮,嗣又赴兰州省亲。此时家计困窘,衣物典当一空。

十三年(1887)再度返陕,十五年(1889)乡试中举人。

十六年(1890)就读于西安关中书院,同年随父赴兰州,先后在江西会馆、靖远县敷文书院任教。

二十年(1894)赴北京参加恩科会试未中。

次年入甘军董福祥部任文案,兼理奏牍事务。

宋联奎

因平息河湟事变有功,升直隶州知州,加四品衔,分发四川候补。

二十五年(1899)后,曾在富厂(自流井)盐务局、江巴盐务局、井研票厘局任职。

二十八年(1902),当地官员拟将几名因极端贫困而“吃大户”的饥民以“拳匪”罪名处死,以搪塞外国人惩办义和团的要求。宋查阅案卷后明确表示:“宁忤上官,断不能杀人以媚洋人。”

同年上书四川总督岑春煊,陈述治川意见,为岑所器重,委任忠州(今重庆忠县)知州。宋到任后,以百姓利益为重,打击劣绅气焰,制订安民措施,为群众称道。

三十一年(1905)任四川资州(今资中)知州,曾筹建州中学堂(其所题校名“资州中学堂”现存于资中一中校园内)及半日学堂,又自捐廉俸购种桑园二处,年产桑苗20万株,发给农民种植;还把州署按惯例应得的白银1000两捐出办学,添建初级师范学堂。同时,整顿警察户吏,免去百姓地丁平余银1000两。

三十三年(1907)调署叙州府(治宜宾,1913年废)知府,后又署宁远府(治西昌,1913年废)知府。任职叙州时,把自流井绅商按惯例馈赠的档规银1200两捐给府第二中学堂。

三十四年(1908)冬,因办辖区少数民族事务与四川总督赵尔巽意见分歧,遂以母病需要护理为由辞职。

到成都后,又被任命为资州府知府,不久又辞职,于清宣统二年(1910)夏回西安。

同年秋,清廷又任命宋为云南楚雄府知府,他以云南为祖籍奏请回避未允,于宣统三年(1911)初取道成都赴滇,又被调署永昌府(治保山,1913年废)知府,旋又护理迤西道兵备,不久正式署理,兼腾越关监督,负责西防营务处事务。

在处理国际间修路、交涉片马划界等事宜时,采取“遇事主张坚决,而出之以委婉和平”的方法,使边界事务得以妥善处置。

10月27日云南新军起义,宋避至山区。因其往日政声好,受到村民保护,被送往缅甸境内新街(八莫),经华侨李遐养、林振宗等帮助,取道马来西亚槟榔屿、新加坡至香港九龙,后由海路抵上海。

1912年5月应张凤翙电邀回西安,任都督府顾问。

1913年冬,陕西代理民政长高增爵保荐宋为陕中道观察使。

1914年1月,北京政府又委任宋护理(3月改署理)陕西民政长,他力辞未获准;5月,北京政府将各省的行政长官由民政长改为巡按使,宋又任陕西巡按使至7月中旬,政声甚好。

在此期间,白朗起义军入陕,陕西都督张凤翙与宋联奎奉命派军镇压。

6月,袁世凯以“剿”白朗起义军为名,调其亲信、军法处处长陆建章署理陕西都督,宋坚决反对,未能阻止,遂愤而辞职。

北京政府于1915年4月委宋督办云南东川铜矿及全省金矿事务。

8月,筹安会成立,为袁世凯称帝在北京大肆活动。宋反对,乃以妻逝为由,请假回陕。

12月因云南护国军誓师讨袁,遂留住西安。

1918年赴京任总统府咨议。

1919年春,参加上海和会的南北代表派国会议员张瑞玑来陕,为陕西靖国军和陕西督军陈树藩“划界”停战。因张偏袒陈树藩引起靖国军强烈不满,宋奉命回陕调停。此后至1923年期间,除一度以特派勘察禁烟大员身份赴陕短时间外,余皆闲住在京,与宋伯鲁、高增爵等作诗酬唱。

1923年秋返西安定居。

1929年陕西大旱,他每日舍饭给乞食者。

杨虎城、邵力子、熊斌、祝绍周等人先后主持陕政,宋作为社会贤达,都被聘为省政府顾问。

1934年被聘为陕西通志馆馆长,主持《续修陕西通志稿》的编纂,同时主编《关中丛书》。

西安事变爆发后,各界推举宋与王典章等社会知名人士赴南京,为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奔走斡旋。

抗日战争前期,他在西安的寓所——位于城南瓦胡同村的宋家花园,成了抗日进步人士经常聚会的地方。周恩来常到宋家花园作客,并在这里会见各界知名人士;李根源在宋家花园内住时,朱德曾两次前往看望。宋与李宗仁、朱庆澜、林伯渠、伍云甫等常有往来,为抗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38年11月18日,日军开始对西安大肆轰炸,陕西当局疏散西安人口,宋举家迁至城固。

翌年5月被举为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他以年事已高辞谢,未得允准。

抗日战争胜利后,宋一家于1945年冬迁回西安。

他十分不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指斥国民党的统治比清朝末年还腐败,其言论刊登在《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任陕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常委、西安市郊区土改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1年7月20日在西安逝世。

事业贡献

宋平生对文化教育事业多有贡献。主持编纂《续修陕西通志稿》和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并主编有《关中丛书》;著作有《苏庵杂志》《苏庵公牍存略》《城南草堂文稿》《城南草堂诗稿》等。抗日战争期间居留城固时,曾为该县自强小学募捐,又在宋家花园创办私立新民小学,培育人才。解放后又把该校校产及花园地产全部捐献国家。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