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春秋战国 - 曹沫
曹沫

曹沫

曹沫,鲁国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称。也有一说,曹沫和曹刿是同一个人。
展开

曹沫 - 生平

当时鲁庄公喜爱力士,曹沫便因勇猛有力在鲁国任职。後曹沫担任将军,与齐国交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惧怕齐国,便割让遂邑求和。但仍以曹沫为将,而齐桓公便决定与鲁庄公在柯设坛结盟。

当日,齐桓公与鲁庄公在坛上进行仪式,曹沫突然手持匕首挟持桓公,齐桓公左右无人敢动,管仲问曹沫:“君何求?曹沫说: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於是答应还回侵略鲁国得到之地。曹沫扔掉匕首,走下坛并面向北面,回到就群臣之中,面色不变,辞令如常。

齐桓公非常愤怒,想反口不还。管仲劝说:“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於是,齐桓公割还侵鲁所得之地,曹沫三战所失去之地,又回到鲁庄公手中。

曹沫以其忠诚勇气和不烂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谓绩效显著。



曹沫 - 史记记载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 ,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上引的《史记·刺客列传·曹沫传》


曹沫 - 其人考证

齐鲁会盟,曹沫劫桓公事,又见于《管子》、《吕氏春秋》、《战国策》、《鹖冠子》诸书,可见此事在战国之世相当流行。《管子》作“曹刿”,《吕氏春秋》作“曹翙”,《战国策》、《鹖冠子》作“曹沫”。但于鲁庄公十二年,《左传》仅记“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谷梁传》记“冬,公会齐侯盟于柯,曹刿之盟也,信齐侯也”,皆未明记劫桓公事。《公羊传》明记此事,然称“曹子”,未著其名。且《管子》、《吕氏春秋》、《公羊传》及《史记》所记亦有与史实抵悟者,故学者颇疑其事。“刿”,音guì。

按照《曹刿论战》一文,曹刿似乎是个平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左传》庄公十年里有曹刿,《左传》的疏云,即《史记》之曹沫。

一、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史记·刺客列传》“曹沫”即《左传》、《谷梁传》“曹刿”、《公羊传》“曹子”说:“沫音亡葛反。《左传》、《谷梁》并作曹刿,然则沫宜音刿,沫、刿声相近而字异耳。此作曹沫,事约《公羊》为说,然彼无其名。直云曹子而已。且《左传》鲁庄十年,战于长勺,用曹刿谋败齐,而无劫桓公之事。十三年盟于柯,《公羊》始论曹子。《谷梁》此年惟云‘曹刿之盟,信齐侯也’,又记不具行事之时。”

曹沫

二、清梁玉绳《人表考》卷三解释《汉书·古今人表》“鲁曹刿”,而列举异名说:“曹刿始见《左》庄十、《谷梁》十三、(《鲁语上》、《管子·大匡》。刿又作翱(注:《吕览·贵信》),又作沫(注:《战国齐、燕策》、《史齐、鲁世家》、《刺客传》),又作昧(注:《史鲁仲连传》索隐),亦曰曹子(《公羊》庄十三、《齐策》)。”

三、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解释《左传》庄公十年“曹刿”即《史记·刺客列传》“曹沫”说:“刿音桂。《史记·刺客列传》:‘曹沫者,鲁人也。’沫、刿音近。关于曹沫事,古代传说不一,详十三年‘盟于柯’《传》、《注》。”(中华书局一九九○年,第一册,182页)

四、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解释《史记·刺客列传》“曹沫”即《左传》“曹刿”、《吕氏春秋·贵信》“曹翔”说:“张照曰:‘按沫、刿声近而字异,犹申包胥之为芬冒勃苏耳。’必音沫为减,反涉牵混,三传不一其说,传疑可也。苏子《古史》据《左传》问战事,谓沫盖知义者,安肯身为刺客,则直以沫为刿未免武断。《吕氏春秋·贵信篇》曰:‘柯之会,庄公与曹翱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管仲、鲍叔进,曹霭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桓公许之,封于汶南,乃盟而归。’按此则以沫为刿之证,而字又小异。《韩非子》:‘曹刿匹夫之士,一怒而劫桓公万乘之主、反鲁侵地。’亦以为曹刿。梁玉绳曰:‘曹子之名,《左》、《谷》及《人表》、《管子·大匡》皆作刿,《吕览·贵信》作翔,《齐策》、《燕策》与《史》俱作沫,盖声近而字异耳。《索隐》于《鲁仲连传》作昧,疑讹。”(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影印本,上册,1550页)[案:梁说见该氏所著《史记志疑》]

五、今人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解释《吕氏春秋·贵信》“曹翔”即《左传》庄公十年“曹刿”、《史记·刺客列传》“曹沫”说:“案期、刿、沫三字同音通假。”(学林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第三册,1308页)


曹沫 - 后世评价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岂妄也哉!”

索隐述赞:“曹沫盟柯,返鲁侵地。专诸进炙,定吴篡位。彰弟哭市,报主涂厕。刎颈申冤,操袖行事。暴秦夺魄,懦夫增气。”


曹沫本是鲁国将军,曾三败于齐军。若说客观原因,固然齐军势大,但他作为将军,无论如何难辞其咎。若三败而后再胜,可称英雄,三败而战死,可为烈士。但他既未胜,又没死,还居然想出了一个多少有点卑鄙的法子来给自己雪耻。其人贪生又好名,实在不算什么英雄豪杰。其时齐国大兵压境,鲁庄公问计于臣下,施伯和曹刿都觉得时势不利交战,建议庄公以和为贵,庄公也表示同意了。虽是城下之盟,但能保存实力,国家无伤,也算败中上策了。但结盟时曹沫却突然跳了出来,拉住齐桓公的衣裳,握住腰中的宝剑,威胁着要桓公答应归还鲁国战败后失去的土地。据说当时的他怒目圆睁,大义凛然,似乎颇有些和齐桓公同死的英雄气概,但我想其实他心里明白这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齐桓公一国之君,千乘之主,断不会和他一个小人物同归于尽,或者根本也不屑与和他动手,所以多半会答应他的要求。而且齐桓公胸怀大志,正欲霸天下,号令中国,想必也不会因此小事反悔而失信于诸侯。所以这一着看似危险,其实是很有把握的。他这一下固然扬名天下,也雪了耻辱,但其实却是殃国之举。万一齐桓公不能忍一时之辱,暴怒之下,大军重来,曹庄公如其奈何?当时情势本就是齐强鲁弱,齐军为雪君辱,名正言顺,将士愤怒用命,其势必不可挡,鲁国就算不亡也定是元气大伤了。所以曹沫此举实在冒失的很,司马迁似乎也不必为他列传扬名。后来的毛遂和蔺相如都曾做过类似的事,但时不同,势不同,事不同,当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以己私利置国家于险地,行卑鄙事而留盛誉,古来欺世盗名者,当以此人为最。

当时鲁庄公欲往齐结盟,问群臣谁能从者,曹沫请随行,庄公不计较他前败之辱,毅然答应带他前往,最后果然成事,据此看来,庄公应该还算是个贤明的君主。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