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通信技术 - 孔迈
孔迈

孔迈

孔迈(1919年9月-2008年2月21日),原名东平,谱名祥哲,孔子七十五代孙。祖籍广东普宁下架山镇南城村,1919年9月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棉兰市。其父孔繁光下南洋谋生,因家焉。1938年回国,同年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2月21日在北京病逝。
展开

孔迈 - 个人资料

 祖籍广东省普宁县。1919年生于印度尼西亚。

孔迈 - 个人经历

6岁时,他曾随母亲从南洋回到广东老家,听到了许多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他童年的脑海里流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年,他又随母亲回到南洋,并在那里开始入学读书。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炮声打破了他升学的计划。1938年6月,他同几个华侨青年结伴,满怀坚决抗战、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挥泪告别南洋,回到正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祖国。途径香港时,他为表示献身祖国的决心,也为表示与父母不辞而别的歉疚,在随身携带的一张7寸黑白照片背面写下:"妈妈,把我献给祖国吧",而后托人把照片转交给尚在印尼苏岛的父母。 

几经风雨,几多艰险,孔迈终于在"七七"抗战一周年时到达汉口。经汉口八路军办事处介绍,他们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的同时将他们分配到陕北公学分校学习。1938年九月,孔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新阶段,党中央决定成立抗大一分校,孔迈报名参加抗大一分校学习,穿起军装,随抗大一分校两度东迁,行程5000里。1939年七月,日寇出动5万多兵力对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孔迈受命带领战时工作队活动在壶关县紫云洞的山谷里,动员群众抢运军粮支援前线。1940年,抗大一分校东迁至山东敌后,孔迈担任民运工作团队长副团长,参加沂蒙山抗日根据的建设。次年,他带领民运工作团在泰安泗水济宁费县等地坚持反扫荡,许多战友献出宝贵生命,孔迈的左臂也中弹负伤。战友是孔迈成熟了,更坚强了。 

1943年,孔迈被调到胶东《大众报》社和新华社胶东分社任编委、采访科长、特派记者,开始了他的新闻工作生涯。孔迈经常深入到反扫荡、反封锁的第一线采访,报道我胶东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的事迹。这年5月,他随交通员来到大泽山西海军分区司令驻地高家,正遇上附近沙河据点的鬼子出来扫荡,我军民英勇出击,粉碎敌人在七天内的三次扫荡。在滚滚硝烟、战火纷飞情况下,孔迈蹲在一块岩石上,一鼓作气,写出了《大泽山民兵地雷战粉碎敌扫荡》的通讯。孔迈不仅用文字记录了当时地照片。1944年8月,在攻打栖霞城时,孔迈随攻城部队直捣县城,用照相机拍下胶东地区从日寇魔抓控制下解放出来的第一座县城的历史场面。 
抗战胜利了,但蒋介石又发起了全面内战。根据工作的需要,组织上派孔迈到新华社华东野战军分社第九纵队担任新华支社社长兼《胜利报》社社长。为办好报纸和开展群众性通讯工作,孔迈在九纵各团都建立了报道站,在各营、连都组织了特约通讯员。九纵73团在后来的济南战役中第一个登上济南城头,因此中央军委授予该团"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作为随军记者,孔迈一直在该团采访。他亲眼看到73团将士英勇顽强的作战精神,战后写出了《荣膺中央军委嘉奖的"济南第一团"》的通讯。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了。孔迈随九纵从济南赶到江苏新安镇。当时的战斗口号是"打下新安旗,活捉黄百韬"。20日,我军攻克碾庄,守敌土崩瓦解。聂凤智司令员交给孔迈一张黄百韬的照片,要他立即前去寻找黄的下落。他带着照片、相机和手枪,冒着硝烟流弹,沿着战壕寻找,足足赶了10多里路,就是没找到黄的下落。后来才得知,黄百韬逃到小黄庄东北角自杀了。 
渡江战役前夕,孔迈调任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九兵团新华分社社长并兼任《长江报》社长。这是九纵已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7军。在渡江战役中,"济南第一团"突破长江防线胜利登岸。孔迈马上把这一胜利消息写成稿子交给电台发往总分社。但这是战斗尚未结束,部队正急速追歼逃敌,随军电台报务员刚架起天线杆,没等稿发完,部队又出发。这样,发一点。走一会儿,又发一点,结果,通过随军电台发到前线总分社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凑不成章《渡江通讯》。更可惜的是因下雨受潮,他拍摄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胶卷全部报废。这成为他记者生涯中痛心疾首的两大憾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随着外交工作的发展,发展国外分社成为建设国家通讯社的重要任务之一。50年代初,新华社的外交干部很缺,孔迈是印尼归侨,有一定的外交功底,又有组织通讯报道的实践经验,于是,他在被总政借调赴朝鲜参加"解释代表团"工作,回国后,于1954年10月,被总社派往印度新得里,接替张维冷同志担任首席记者。从此迈进了他人生的新阶段--驻外记者的生涯。 

孔迈

早期新华社驻外分社,人员少,任务重,因此要求记者都是"多面手"。1954年冬,孔迈和夫人徐舟力到新德里分社上任,既要负责分社的全盘工作,又要亲自译稿、编稿、发稿,还要参加大量的采访报道。这年年底,我国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率领大型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印度,孔迈随团出访。尤其是1956年底,周恩来总理由贺龙副总理陪同再访印度,孔迈在随同采访过程中目睹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也领受了周总理的亲切教诲。在一次记者招待会后,总理忽然问他:"你们和美国记者有接触吗?"孔迈愣住了,一时语塞。总理像是看出他的思想顾虑,温和而亲切地对他说:"不要怕嘛,可以大胆接触,大胆工作。"这无疑是对驻外记者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从那以后,他在工作中始终以周总理的话勉励自己,克服困难,完成总社交付的多项任务。总理访印结束后,孔迈撰写了一长篇通讯《悠久而深厚的友谊》登在《人民日报》上,总理看后表示满意。 

1958年8月,正在新德里分社任职的孔迈突然接到总司令其回国的电报。回到总社后才知道,由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率领的我国一个大型杂技艺术团即将访问拉美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等4国,时间长达8个月。出访途中,他听到古巴人民于1959年1月日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建立了新政权的消息。随团到达智利圣地亚哥后,碰巧遇到也正在圣地亚哥访问的古巴代表团,他遂向他们提出到古巴采访的要求(这一要求事先已向总社申请并经批准)。在古巴和智利的朋友多方帮助下,古方批准了孔迈的采访要求。1959年4月12日,孔迈和庞炳庵从圣地亚哥乘飞机经巴拿马抵达古巴首都哈瓦那。鉴于当时古巴政情的复杂和动荡,两人未敢公开身份,扮作商人住进旅馆。第二天,他们在大街上目睹古巴人民热情激昂欢度自己的节日"卡尼瓦"(庆祝甘蔗丰收)的情景,孔迈就此写了消息,在哈瓦那用新华社电头,通过美国无线电报公司向总社发回第一条新闻。这一天是1959年4月14日,应该算作哈瓦那分社的创建日。新华社哈瓦那分社就这样在中古建交之前建立的。后外交部派曾涛同志以分社社长名义前往哈瓦那,主要是负责促进中古建交事宜,分社业务仍由孔迈负责。1960年9月28日,中古正式建交,外交部即调回曾涛同志,由孔迈继任分社社长。 
独立后的古巴,新政权尚不稳定,随时都会有突发事件,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时刻准备着,争分夺秒抢发新闻。1961年4月17时凌晨3点,正在睡觉的孔迈接到古巴《今日报》社长拉菲尔.罗德里格斯打来的电话,告知"美国雇佣军在吉隆滩登陆,菲德尔.卡斯特罗已亲临前线."得到消息的同时也得到"记者不能到前线采访"的通知。记者的敏感性使孔迈一刻也未敢耽搁,立即前往使馆向我驻古大使申健汇报,并起草急电报告国内,回分社后又赶写了美国雇佣军人侵古巴的消息。但因古巴已切断一切对外联系,消息未能发出,申请采访的通行证也迟至第三天才拿到。拿到政件后孔迈立即驱车直奔位于哈瓦那东南方200公里处的吉隆滩战场。此时斗争尚未结束,孔迈以一个新闻记者特有的灵敏,打开照相机,拍下古巴军民消灭残敌、押送俘虏、打扫战场的场面。孔迈很快就将这些底片送回总社。总社马上冲洗制作成新闻照片,并急速向国内外发了图片新闻稿。拉美一些国家的报社收到后,都在报纸显著位置予以刊登,颇受欢迎。 
在孔迈的驻外记者生涯中,东京是他的最后一站。1979年4月,他接替丁拓同志出任东京分社社长。这是适逢他六十花甲,是新闻战线的一匹"老马"了,但他工作起来雄风不减当年。到任后,他根据总社的指示精神,对分社工作进行了适度调整。首先是使"新华社东京分社"亮出了牌子,接着是分社于1979年秋申请加入了"外国记者俱乐部"这样一来,就扩大了分社的社交活动范围,也使分社的采访机会大大增加。"新华社东京分社"在日本新闻界、政界、财界及各国驻日新闻机构中所处的位置日趋重要。 
1979年5月,孔迈刚到任就采写了述评《大平首相频繁的外交活动》,把大平访美和为开好东京七国首脑会议做准备联系起来。导语突出了日本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自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以来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难。总社全文发了此述评,国际部也以"内容扎实,调研材料有说服力,发稿及时"的评语。对该述评予以表扬。 
日本新闻界较复杂,派别也较多。共同社和事实社就是日本势不两立的两大通讯社,它们与中国的关系都因其与台湾关系的疏近而发生多次变化。1979年初,共同社社长渡边孟次访问中国,与新华社签署了两社新闻合作协议书;同年5月,以大烟社长为自己的朋友。孔迈根据总社的指示精神,本着"两社都是朋友"的原则,与这两家通讯社都保持友好联系,并从中协调这两社之间的关系,使得1980年曾涛社长率领新华社代表团访日时,在日程和礼宾安排上,这势不两立的通讯社达成协议,由共同社接待访问10天,在由时事社接待10天。这种协调工作极富难度,孔迈以其耐心细致周到的工作和不卑不亢的作风使较为棘手的难题得到妥善而友好的解决。新华社代表团的访日成功,使东京分社在日本新闻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也接受了"非礼不看,非礼不听,非礼不说"、明哲保身、休管闲事的处世哲学。在日本佛教寺庙,常见一只捂着眼睛、一只捂着耳朵、一只捂着嘴巴的三只猴的形象。可1980年1月1日,按日本历法也就是猴年开始,日本各界却以全新姿态亮相。其形象的代表便是睁开眼睛、竖起耳朵、张开嘴巴的"昭和年代三只猴",用来表示要关心时事、参与竞争的意识。孔迈及时抓住这一动向,采写了《昭和年代三只猴》新闻发回总社,总社作了广播,《人民日报》于1月8日作了转载。事后谈起采写这则新闻的动机,孔迈坦示:80年代初,我国受"文革""左"倾思潮影响,思想不够开放,观念也很陈旧。写这则通讯,既介绍日本人民新时代的新姿态,也想借此给国内带来一点亮色,带来一缕活跃的空气。他认为,作为驻外记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外国一些好的可资借鉴的思想、方法介绍到国内。他的这篇通讯一经发表,《北京周报》英文版、日文版即予以转载,日本上治大学和早稻田大学还把它作为中文教材向学生宣讲,深受学生欢迎。 

1981年4月,孔迈离开东京分社回国,给他的驻外记者生涯划上了句号。从1938年由印尼回国到1981年从东京回国,如梭的光阴已把当初一个热血青年锻炼成为如今具有丰富经验的新闻工作者。 

1983年,孔迈由新华社调任广电部秘书长外事局长。他曾先后率新闻代表团、广播电视代表团访问菲律宾、日本、阿曼、联邦德国、卢森堡、尼泊尔、泰国等,他走访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还担任过中国唱片总公司董事长,中国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书记处书记。 
孔迈于1986年离休。

孔迈 - 精神

回忆漫漫人生路,他1994年75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或许是最好的概括:"蕉风椰雨思报国,万水千山只等闲。五洲四海坎坷路,吉它虽老不断弦。"他感慨万千的说:我们是战争的幸运者,留在海外的同学有的在狱中坚持不屈斗争之后惨遭日寇杀害,回国参加抗战的同学也有不少人在战场上光荣牺牲。想想他们,我们有什么理由居功自傲?!我们所应做的就是为祖国母亲更努力地工作战斗!

孔迈 - 家庭

妻子 徐舟力 
长女 徐也玲 
长子 孔泉 
次子 孔岩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