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中国台湾人 - 康宁祥
康宁祥

康宁祥

 康宁祥,台湾省台北人。1961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行政系。历任台北市议会议员、台湾“立法院”增额“立法委员”。先后创办《台湾政论》、《八十年代》、《亚洲人》、《暖流》等杂志。1986年任台湾民主进步党中央常务执行委员。
展开

党外和民进党的重要领袖

    康宁祥,1938年生于台北市万华区。祖籍桃园县,祖上以农为业。父亲年轻时来台北市开饼铺。康1957年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行政系,1961年毕业。当过家庭教师、推销员和加油站工人。1969年11月5日,以无党籍身份当选为台北市议员,开始步入政坛,1972年当选“增额立法委员”,从此随着台湾新兴“党外”势力的崛起,他和黄信介成为并驾齐驱的“党外”领袖。

    台湾在两蒋时期,反对派人士从政有两条渠道,一是参加“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和县市长的角逐,争夺权利;二是办杂志,掌握舆论工具。康宁祥充分利用这两个渠道,大力拓展自己的政治空间。1975年连任“增额立法委员”之后,1980年再度连任,1983年又寻求连任时失利。1986年当选为“增额立委”,1991年为第二届民进党不分区“国民大会”代表。

    1975年8月创刊《台湾政论》,黄信介为发行人,康宁祥当社长,它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台籍知识分子。他们代表中产阶级宣称:《台湾政论》要继《自由中国》、《大学杂志》之后,撑起台湾民主运动的大纛。该杂志猛力抨击国民党“权力分配的不平衡”、“政治机会发展的不平等”,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走“现实主义的路”,改造“国会”,通过公平选举,重新分配权利。虽然它很快被勒令停刊,但是为“党外”势力的发展“偷偷埋下了种子”。

    1979年6月康宁祥和司马文武(张春男)合作创办《80年代》杂志,后来二人又合办了《亚洲人》和《暖流》,三个月刊一度并出,为康宁祥和“党外”势力制造出很大的声势,取得了巨大的宣传效果。1989年6月,康宁祥在台北市创办《首都早报》,但因事过境迁,销售不好,很快收场。

    1986年5月,康宁祥和林正杰联合组织党外公政会“首都分会”,康为理事长,同年9月参与创立民进党,是该党康系龙头老大,连任两届中常委。在1988第三届全党代表大会之后,被党主席的黄信介聘为党的顾问,1990年10月,民进党中常会以其“参加国统会违反党的决议”为由,中止他的顾问聘任。

康宁祥

一直受到美国的赏识

    康宁祥从政后,一直受到美国激赏,1974年就被美国《时代杂志》,列为台湾人中唯一的“全世界未来150位社会领袖人物”之一,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报告也称其为“台湾近一个世纪以来,持反对立场的政治人物中唯一具有政治人格者”。故被美国看中,作为它在台湾推行“双轨政策”的工具。从1970年起多次应美国国务院等单位邀请访问美国;1983年选举失败后,接纳他在乔治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进修,让其亲身切实感受美国的“民主政治”。他和美国的关系中,最惹人注目的是1982年的“党外美、日四人行”。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美建交、随着台湾“民主化”发展和“党外”势力台独倾向初露端倪,美国加紧推行“以华治苏、以台治华、以独治台”的策略,故在1982年6月,美国国务院通过“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邀请“党外”势力的代表人物“增额立委”康宁祥、黄煌雄、张德铭和“监察委员”尤清访问美国,这就是所谓的“党外美、日四人行”。四个人在美国与国务院、国防部、国家安全会议的官员及国会议员、中国问题专家等方面的人士,进行了广泛地接触、晤谈,同时,他们还和那里的“台独”组织、“台湾同乡”,就台湾政局发展、台湾前途达成多项共识。康宁祥等的“四人行”,是台湾“党外”势力首次以团体形式离台进行国际活动,是其活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几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首先,“住民自决”成为“党外”的第一诉求。“党外四人行”从头至尾都把“台湾前途应尊重台湾1800万人的意愿与决定”放在首位,岛内“党外”杂志也纷纷发表文章,遥相呼应,至同年9月28日,“党外”人士在康宁祥主持下,通过题为“民主·自决·救台湾”的“国是声明”。声明第一条就是“台湾的前途,应由台湾人民共同决定”。从此,“党外”势力一改过突出“解除戒严”、“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等“政治结构性”诉求的做法,把有关“台湾前途”的“民主、自决”放在了首位,成为和国民党斗争的焦点问题,而且把“民主、自决”视为圭皋,直到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和“台湾前途决议文”,都是一脉相承的。

    其次,岛内外“台独”势力开始公开勾联。康宁祥等人在美国不但首次公开与台独组织接触,还和24个“台湾同乡会”发表“共同声明”。声称:“台湾的前途应由台湾1800万人共同决定”、“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等。这不仅打开了两股分裂势力公开勾联的禁区、为逐步实现两者“合流”打下基础,还制定出了共同行动纲领。

    再次,“党外”势力开始将主要矛头对着祖国大陆。从“党外四人行”开始,它公开表示要和国民党“同舟共济”,一起反大陆、反统一。这集中体现在他们一改“党外”势力一向强烈反对美国卖武器给台湾当局主张,不但支持美国向台出售武器,还说服在美“台湾同乡”也赞成“为了台湾的安全,美国要继续卖防御性武器给台湾”。

    第四,“党外四人行”一路鼓吹:未来5至10年内是发展台湾民主化的“黄金时期”,“党外则是促进民主化的一支不可取代的建设性力量”,呼吁“美国朋友帮忙”,来实现“台湾的民主化”。美国的“高人”也为他们支着:台湾的“民主化”不可避免,但“应该采取和平的、逐渐演进的方式”,不能有“暴力活动”,否则会影响美国“对台湾的看法和信心”。当时著名报人陆铿说,“美国在拥抱台湾党外”,“这反映出美国对于台湾独立仍存幻想,至少对于一中一台是不能忘情的”。

    总而言之,“党外四人行”增强了“党外”的“台独”倾向,时为政论家的唐建国指出:“党外四人行自美返国后,从他们演讲、报告的词语中,除了充满喜悦与成就的情绪外,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出,他们自美国带回了u2018自决u2019与u2018独立u2019的信念”。

反对势力中的务实派

    以台湾中产阶级为基础的“党外”势力,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一成气候,就有激进和务实之分。前者以“补选立委”黄信介为首,主张用群众街头运动的方式与国民党抗争;后者以“增额立委”康宁祥为首,主张通过“议会道路”实现和平改革。后来激进派在“高雄事件”中遭到镇压,其路线也随之破产,“党外”势力的活动进入低潮。

    事件之后,康宁祥收集“党外”残部和新崛起的力量,利用岛内外依然存在的有利于发展民主运动的条件,通过1980年“增额立、监委”选举和1981年的五项地方公职人员的选举,使“党外”势力又恢复壮大起来。它在恢复、重新崛起的过程中,都接受康宁祥的务实稳健路线,但羽毛丰满后,许荣淑及其带领下的林正杰、邱义仁、陈水扁等党外新生代,又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与他发生了新的更加严重的分歧。

    康宁祥主张,面对“中共威胁”,鉴于国民党政权仍是“台湾政治发展的主导力量”,且其权力已主要掌握在技术官僚和国民党新生代手中,他们将在台湾推行民主政治,因此,“党外”应该采取“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策略: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与其“同舟一命”,“革新保台”,“合力摧毁共产党的威胁”,以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为此,“党外”应该采用和平渐进的“体制内改革”,“利用时间这一有利的工具”,通过民主选举,逐渐“蚕食”国民党政权,最后达到“台湾政权台湾化”的目的。在“过度时期”,“党外”“不能偏激冒进,不能使用暴力”,否则会“吃紧弄破碗”,使“党外”再次招致像“高雄事件”那样的镇压。对于“党外”自身,康宁祥认为“党外山头”、“公职挂帅”是无法避免的,“党外”要减少意识形态色彩,不分真假,不要求队伍纯而又纯,使它变成一条人人可走敢走的路。

    “党外”主流派成立民进党之初,这两条路线的矛盾、争斗依然存在,康宁祥仍然属于务实派,直到康系在民进党内衰退、式微、消失止。

为台独势力划出了活动轨迹

    在“党外”时期,康宁祥或直接出面发表言论,或通过他的杂志刊载文章,端出了较为系统的“台独”主张,在基本面上,民进党的活动没有脱出他划的那条轨迹。除了前面提到的“民主自决”、“台湾政权台湾化”之外,又如:

    关于“宪政体制改革”。康宁祥不断鼓吹:“30年前所订立的宪法,到今天已不适合了”,“今天台湾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宪政危机”;“本人问政12年来均坚持一个原则:即在现有体制下从事宪政改革。”并提出:“应该学习西德制定一个更切实际的新法律,暂时取代宪法的地位,重整新的政治秩序”。

    关于“中华民国——台湾”。《亚洲人》提出,台湾为了应付中共“统一中国主权”的挑战,“国民党政府必须暂时搁置对大陆拥有主权的宣告,正视自己目前只是有效控制台、澎、金、马的事实,设法使u2018中华民国----台湾u2019这个政治实体取得国际法上的名分,如此才能稳住阵脚,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仍坚持对大陆的主权,“必将退无死所”。

    关于“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八十年代》载文主张:“中华民国在事实上是一个独立存在,主权完整的国家。例如日本承认了中共政权,但是台日航线问题仍是与我们谈判……此示中华民国在台湾是独立行使主权的,也表示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实质关系,并非一个国家、两个政府,而是两个国家。”

    依靠美日,对抗统一。康宁祥一面宣称:“希望美国朋友帮忙“,实现台湾民主化;一面提出:“台湾人民对中共之敌视,逐渐地是着重于保乡、保土、保产、保国之自卫心理……台湾之所以结纳美日等强权,是为了自保防止中共进攻台湾。”他还提出:“要记住,以我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日本的关系是我们的重要命脉之一。”

得到李登辉陈水扁的青睐

    由于康宁祥根深蒂固的“台独”理念以及与美国政界、学界的良好关系;由于他在“台独”势力中元老级重量级地位;也由于他有一套出名的“老康的功夫招式”---熟悉对手、判断准确、老成持重、善抓时机、究竟策略、手段圆熟,因而得到李登辉和陈水扁的青睐。

    “台湾之父”李登辉在位时,先聘康宁祥为“国是会议”筹备委员、“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后来又在他推荐下当了“监察委员”。康宁祥在“监察院”内一直担任“国防委员会”总召集人,负责尹清枫命案及拉法叶舰军购弊案的调查。媒体说,康宁祥没有辜负李登辉的“一番苦心”,在调查拉法叶舰舞弊案时,他力主弹劾郝柏村,但对李登辉的所作所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又成了“台湾之子”陈水扁手下的红人。今年5月17日,台湾当局正式宣布,任命康宁祥为“国防部”军政“副部长”。

    台湾媒体报道,从今年初,陈水扁就开始考虑“国防部副部长”的人选,并最终锁定了康宁祥。陈水扁一是想借重其“监察委员”任内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国防知识;二是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代替汤曜明出任“部长”,以逐步在“国防部”内建立了自己的“扁家军”;三是要借重康和美国的深厚关系。但康宁祥曾婉拒出任,他最大顾虑在于:在尹清枫命案及拉法叶舰军购弊案的调查中,身为项目小组召集人,得罪不少军中高级将领,这可能会辜负陈水扁所托,难以落实陈水扁“文人领军”、“军队国家化”的理想。不过,高层仍不改初衷,“国安会”要员多次奉命劝进,最后在尹清枫案等调查告一段落后,陈水扁才完成这项人事调动。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