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奥地利 - 卡洛斯·克莱伯
卡洛斯·克莱伯

卡洛斯·克莱伯

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30—2004)奥地利指挥家。擅长指挥德国浪漫乐派的歌剧与德奥古典乐派的管弦乐曲。是一位出色的歌剧指挥家。在当今指挥家中,Co克莱伯指挥浪漫乐派的歌剧作品中有其独到之处的,如韦伯的《自由射手》、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奥赛罗》、《茶花女》、施特劳斯的Ⅱ《蝙蝠》、理查o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等,一丝不苟,刚柔兼优评价很高。在音乐会演出方面,则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有所选择,曲目较少,最擅长的还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作品。
展开
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30.7.3—2004.7.13)奥地利指挥家。擅长指挥德国浪漫乐派的歌剧 与德奥古典乐派的管弦乐曲。是一位出色的歌剧指挥家。在当今指挥家中,Co克莱伯指挥浪漫乐派的歌剧作品中有其独到之处的,如韦伯的《自由射手》、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奥赛罗》、《茶花女》、施特劳斯的Ⅱ《蝙蝠》、理查o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等,一丝不苟,刚柔兼优评价很高。在音乐会演出方面,则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有所选择,曲目较少,最擅长的还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作品。

卡洛斯·克莱伯 - 个人概述

卡洛斯·克莱伯于1930年出生在德国的柏林,父亲是著名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ErichKleiber)。他小时很有音乐天赋,听觉异常的敏锐,似乎大有继承他父亲事业的天才,然而他父亲埃·克莱伯却并不希望他以后成为音乐家,他的理想是想将儿子培养成为科学家,埃·克莱伯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来说,他的眼光是极其敏锐的,儿子身上的特殊音乐才华早已被他明显地察觉到了,但他仍不愿意儿子将来以音乐为职业,在卡·克莱伯年近九岁时,他的父亲曾对他的母亲说过这样的话:“这孩子的音乐感很强,实在是太遗憾了。”可见他对于儿子走音乐道路是多么不情愿了。   

小克莱伯20岁才开始学习指挥。1954年在波茨坦(Potsdam)首次登台指挥演出轻歌剧,1956年在杜塞尔多夫指挥德国歌剧。随后的8年任职于苏黎世歌剧院。1966年与斯图加特沃坦伯格国家歌剧院签约。1968年起担任慕尼黑歌剧院客席指挥。1974年首次在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获得巨大成功,从此跻身世界一流指挥家的行列。

卡·克莱伯首先是一位出色的歌剧指挥家,他早期在欧洲的一系列歌剧院中担任常任指挥时,曾经指挥上演过大量的歌剧作品,其中有些演出是被历史所记载的重要演出,如1966年他在著名的爱丁堡音乐节上成功地指挥上演过贝尔格的现代歌剧《沃切克》,1974年在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上演过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1977年又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指挥上演了威尔弟的歌剧《奥塞罗》,此外,他还在1974年至1976年担任拜罗伊特音乐节的音乐指导期间,指挥上演了大量瓦格纳的歌剧作品。

许多人都认为,卡·克莱伯在指挥方面的出色才华大概是从他父亲埃·克莱伯的身上受到全面的熏陶和影响的,而实际上卡·克莱伯成为指挥大师主要还是靠他自己的刻苦努力得来的,因为他的父亲始终是不赞成他从事这项事业的,然而埃·克莱伯对于儿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是不容置否的,其中最主要的影响还要数他给儿子遗传下来的巨大音乐天赋和灵感,这种巨大的音乐天赋和灵感,则成了卡·克莱伯登上著名指挥家殿堂的基本保障。埃·克莱伯早年也曾是一位知名的歌剧指挥大师,贝尔格的《沃切克》在英国的首演就是由他来指挥的,而理查·斯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也是埃·克莱伯最为拿手的作品,有意思的是,数年之后他的儿子卡·克莱伯也成了著名的歌剧指挥家,而以上提到的这两部歌剧,也十分巧合的成为卡·克莱伯指挥的拿手好戏了。

卡·克莱伯在指挥歌剧方面确实具有非凡的功力,但如果人们就此认为他仅仅是一位专门指挥歌剧的指挥家那就错了。实际上,卡·克莱伯在指挥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其它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时,也同样具备着非凡的能力,对此,有的评论家认为卡·克莱伯是“给古老的交响乐焕发出新的生命的人物”。这种评论看起来是非常有根据的,卡·克莱伯在对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这些古典作曲家的交响曲的演释有着许多新颖、独特而又富有成效的见解。有的评论家认为他在其中运用了几何学的原理,使这些古老的作品显现出清晰、整洁和明朗的效果。这种独具匠心的鲜明风格,在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所录制的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唱片中表显得极为充分,这张唱片曾是第一张给他带来巨大赞誉和使他从此名扬天下的唱片。

卡洛斯·克莱伯 - 摒弃父亲光环

卡洛斯·克莱伯1930年7月3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人称小克莱伯。他是受人尊敬的伟大指挥家埃里克·克莱伯(ErichKleiber)的儿子,他有一个姐姐名叫维罗尼卡,现居意大利。老克莱伯在1934年为抗议纳粹政府禁止上演保罗·欣德米特的《画家马蒂斯》,从柏林移居阿根廷,并加入了阿根廷国籍。

小克莱伯在南美洲上了寄宿学校,最早接受的是英语教育。尽管他非常喜欢音乐并且显示了很高的才华,但父亲劝他不要在音乐方面谋求发展,并在公开场合反对儿子的选择。大学期间,小克莱伯在瑞士主攻化学,但他的音乐才能没有受到压制。20多岁的时候,他正式选择指挥作为自己的事业。1954年小克莱伯第一次登台指挥,演出卡尔米洛克的轻歌剧“GASPARONE”,节目单上使用的是他的笔名,因为这样会免去沾光父亲之嫌。

小克莱伯的指挥才能在1956年老克莱伯去世后很快被人们认识。他先后在杜塞尔多夫的莱茵德意志剧院、斯图加特的沃特堡国家剧院、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以及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工作。但是从1973年开始他就没有担任过常任的指挥职务,只担任客座指挥。

1980年小克莱伯在伦敦科文特花园指挥《奥赛罗》,由多明戈扮演“摩尔人”。当时,剧院的经理BramGay这样评价克莱伯:“我从没见到过谁对作品有如此深的研究。我们这里演出了很多次《奥赛罗》,但很少有指挥告诉我们要留意莎士比亚的台词,因为这对于威尔第的创作非常重要。”小克莱伯对于歌词的严格要求给多明戈以深刻印象,他告诉《卫报》(1987,1月13日)的记者:“小克莱伯是一个有魔力的指挥,他对乐谱的研究如此深刻,到了可以通过乐谱发现所有的戏剧和音乐的感觉的水平,所有作曲家的想象似乎都在他的掌握中……音乐生活中没有比与他一起排练更好的事情了,你可以学到那么多的东西。”

卡洛斯·克莱伯

卡洛斯·克莱伯 - 巅峰在美国成就

小克莱伯在美国首次亮相是1978年10月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这是他惟一同意指挥的美国乐团。WALLSTREET杂志在1983年小克莱伯再次来到芝加哥(1983年1月17日)说:“小克莱伯的演出使作品在清晰方面没有特别的方式,而只是用陈述来制作每一个瞬间……他的指挥让所有著名的音乐产生新鲜感觉,就像它们是新作品一样。”他大多数的指挥活动是在歌剧院,但是世界各地的乐团都渴望与他签约。尽管他拒绝了大多数这类请求,他还是同意在芝加哥指挥,因为乐团中的一位高级官员与他私交很好。

经过大都会管理层10年的努力,小克莱伯终于在1988年1月走上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指挥《波西米亚人》。他不像其他的指挥家要求新的制作,他的排练完全是针对音乐的。《乡村之声》(1988年2月9日)评价说:“他给予了《波西米亚人》一个清晰的、有力的和可爱的演绎,可与1945年托斯卡尼尼的广播演出媲美。”他最后一次在大都会演出是1990年9月指挥《玫瑰骑士》。

作为一个有世界声望的指挥家,小克莱伯实际的演出曲目并不多。他指挥的歌剧只有十多出,没有莫扎特的作品,瓦格纳的只有过《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威尔第的仅有《茶花女》和《奥赛罗》。指挥贝尔格的现代歌剧《沃采克》使得贝尔格的遗孀对小克莱伯的指挥非常满意,她把贝尔格身前的大衣和结婚戒指都送给他作为纪念品。1975年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给小克莱伯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声望。对于这个录音,米切尔·瓦尔士在《泰晤士报》上(1983年6月13日)说:“他的演出展示了欧基米德命题式的清晰,锤子砸下的剧烈。人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欢呼,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把作曲家谱写在纸上的东西的再创造。好像荷马转世,再次为我们朗诵《伊里亚德》。”小克莱伯在1989年和1992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执棒并灌录成唱片。此后,他的录音计划都没有具体实施。

卡洛斯·克莱伯 - 怪脾气创造音乐魔术

小克莱伯永远不宣布他将要指挥什么,直到他到达排练现场前。乐团的日程表,只是简单地写明:节目正在安排中。在此之上,他要求音乐方面的绝对权力。他不仅会命令与他合作的所有人,而且如果事情不按照他的路数走,可能会马上离开。1970年代,他曾计划与意大利钢琴家米开朗杰里录制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两人在音乐会上有很好的合作,但在录音室出现了麻烦。蒙特卡罗歌剧院的指挥、EMI唱片公司的制作人JohnMordler回忆说:“录音前,大提琴首席问米开郎杰里,你喜欢什么速度?话音刚落,只见小克莱伯走了出去。等到这个突然事件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坐上了去慕尼黑的飞机。”

评论家一直在努力分析小克莱伯让人难以捉摸的个性,但是都得不到确切结论。小克莱伯经常会写一些注释送给歌唱家和演奏家给予提示。他不像一个态度严肃的人那样打拍子,一些乐队演奏员发现他的挥棒技术含糊而且困难,但是效果有惊人的活力和自发性。哈维·萨赫在《亚特兰大》杂志上(1988年2月)说:“小克莱伯的音乐制作经常被描写成狂想曲或者富有酒神意味,他真的把他的乐手带到自我放纵的边缘。努力去实现所有作品细节,然后再努力地删除所有的约束痕迹。……有时,在演出的狂热中,小克莱伯也失去了自我控制,达到了兴奋之极的边缘。”

小克莱伯只在他喜欢的时候指挥。他从来不接受采访,并禁止与其合作的公司出版他的传记信息。小克莱伯对新闻媒体的沉默和蔑视的原因在于,他对把自己与父亲对比表示反感。与卡拉扬这样的指挥不同,小克莱伯对于自己在公众面前演出魅力的多寡并不太关心,他更喜欢在慕尼黑郊外的家中呆着,那里有大量的书和唱片,他有一儿(Marko)一女(Lillian),都居住在慕尼黑。卡拉扬曾经告诉英国作家理查德·奥斯伯恩:“他是一个我认为最值得敬佩的人。”多明戈说道:“他最后的六年一直在重新研究歌剧,学习更多的交响乐。我打电话给他说,‘CARLOS我们希望你出来,到华盛顿来。’可他说音乐会现在离他太远了……”

小克莱伯不可思议的性格是他的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按照威尔·克鲁切菲尔德的说法:“演奏者好像在与他的接触中感觉到了直率和脆弱,我们可以在演奏中听到它。”《观察家》曾评论说:“当他走上舞台,看起来很笨拙,好像为来到这里而道歉。但是一旦他举起指挥棒,所有的怀疑都远去了,接着音乐的魔术就开始了。”

卡洛斯·克莱伯。这位伟大的指挥家说,他并不喜欢指挥,只喜欢阳光、海滩以及和心爱的人儿做爱。只有肚子饿了,迫不得已,他才偶尔指挥一下。这绝非是故作姿态。和其他指挥大师动辄灌录大家全集不同,小克莱伯指挥的乐曲极少。留下的唱片也就是贝多芬4、5、6交响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和一部瓦格纳的歌剧,1989年和199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DVD。还有就是这张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了。另外,他不担任任何乐团的常任指挥,不公开家世,不允许被人研究他的生平和生活。喜欢深居简出,晚年更是隐居在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小镇上,故意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脱离了古典音乐界。

正是这样一位性情有些古怪的指挥家,受到乐界的极力推崇。卡拉扬说小克莱伯是他最崇敬的指挥家。他的每一张唱片,都堪称精品中的精品,对乐曲的理解深刻得无以复加,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得清晰。听他的唱片,觉得贝多芬、勃拉姆斯好像和我们原先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了。这样说绝非虚美,不信你去听听他的贝多芬,或者看看新年音乐会,同样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为一代指挥大师埃里克·克莱伯的儿子,他一生都在研究乐曲本身,晚年更是花了很多功夫研究歌剧,但他那不喜张扬的个性,使他对音乐的诸多深刻理解永远随大师的仙逝而消失了。2004年,他去世的消息隔了数天才被外界知晓,世界主要报刊都加以报道,就连上海的报纸也都刊登了新闻,篇幅还不小呢!

卡洛斯·克莱伯 - 音乐“隐士”

克莱伯从1950年开始接受专业音乐训练。

战后,他在苏黎世学习化学,不过一年后他还是转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深造音乐,导师有托斯卡尼尼、弗列茨·布什和沃尔特。1954年他在波茨坦首次作为指挥亮相。克莱伯在“指坛”素以完美主义者著称,他会仅仅因为对音乐找不到感觉而冲出机场,放弃演出。曾有一回,他首演贝尔格的歌剧《伍采克》一共排练了34次。他也是乐坛内外闻名遐迩的“隐士”,做了6年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的签约指挥之后,他拒绝接受固定的指挥职位,宁愿随着性子到各乐团担任客席指挥。

卡洛斯·克莱伯 - 遗留作品少

不像其他许多大指挥家,克莱伯留下的录音屈指可数:包括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少部分的歌剧作品———像《玫瑰骑士》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但如果不计数量,只看质量,克莱伯遗下的唱片绝对是个丰富的宝藏。他与维也纳爱乐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几乎在一夜之间便成为传奇性的录音,被英国的《留声机》杂志称为“史上最有光彩的《贝五》”。克莱伯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他1974年到1976年在拜洛伊德音乐节上指挥的瓦格纳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989年克莱伯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当时像飞翔般富于感染力的手势,也成为新年音乐会中的经典。 

卡洛斯·克莱伯 - 风格

卡·克莱伯的个人性格和艺术风格都是相当与众不同的,首先,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他很少考虑个人威望的高低,而只管考虑艺术上是否满足,是否合乎他的想象,无论是指挥歌剧还是交响乐的演出,他都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否则宁肯取消演出也决不凑合,例如他又一次在慕尼黑指挥排演贝尔格的歌剧《沃切克》时,为了达到他内心所要求的目的,竟然连演员带乐队一齐整整排练了34次,这种追求完善境界的举动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除此之外,卡·克莱伯还是一位对艺术极其认真和精力高度集中的艺术家,有几个小例子非常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有一次卡·克莱伯在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指挥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由于精力高度集中,完全投入到了音乐的意境中,竟连当时发生了地震都丝毫没有感觉到。还有一次他在斯图加特指挥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时,由于精神过渡的集中和紧张而对着总谱呕吐了起来。他那种对待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实在是常人所很难具备的。  

卡·克莱伯的指挥风格和特点确实是值得大书一番的,总的来说,他是一位非常富有修养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思路清晰敏捷,动作潇洒自如, 不但有着极高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而且还带有着一些轻松幽默的气质和自然的意境,而且还带有着一些轻松幽默的气质和自然的意境,他在指挥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得到十分恰到好处的结合。他指挥的音乐,人们能够从中感觉到如同大海一般的宽大和宏大的气势以及强烈而辉煌的色彩。他特别注意音乐的线条进行和色彩变化,对于莫扎特以来的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他非常强调抒情性的体现与处理,使之被表现的极为清晰、温和、自然和流畅。而对于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他则不放过每一细小的环节,使之得到极其精确和细腻的处理。有人曾经说过:“卡·克莱伯指挥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活力,使听众能够从音乐中感到一种坚实的力量。” 

卡洛斯·克莱伯 - 与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情谊

亲爱的大师!

新年音乐会异常精彩出色,我不得不致以我由衷的感激,向这一不同寻常的音乐之旅致敬。您看上去气宇轩昂。“古老的黑魔法”[译注1](抑或是白魔法?)在施特劳斯身上又显灵了!

请原谅这一纸信函可能带来的搅扰。因为我自己为我和那些幸运的人一道感受到了您赋予每一个音符的人性美,并且将这一信息用音乐语汇完好且完美地传达给每一个人。谨祝您1987年新年快乐。

您忠诚的

卡洛斯·克莱伯

卡洛斯·克莱伯 - 晚年

晚年的克莱伯,取消了与所有音乐团体的正式关系。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成为真正的隐者,几乎所有公开场合露面的活动都一概取消。他的晚年与罗西尼和西贝柳斯很相似,他们都在去世前很长时间就停止了创作活动。

卡洛斯·克莱伯 - 去世

2004年7月13日,古典音乐界著名的指挥大师,也是文明遐迩的隐士卡洛斯·克莱伯去世,终年74岁。克莱伯长期患病,他斯洛文尼亚裔的夫人已于去年12月去世,按照他的遗愿,7月17日他和夫人合葬在斯洛文尼亚的Konjsica。克莱伯去世后,奥地利总统海因茨·菲舍尔发表声明,称克莱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指挥家,并对他卓越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卡洛斯·克莱伯是著名的指挥大师艾里克·克莱伯的儿子,和卡拉扬、伯恩斯坦、索尔第一起,是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指挥家。晚年,他以追求艺术的完美而著称,他拒绝录音,甚至拒绝演出,每次的演出都追求最完美的艺术效果。因此,他每一次的演出都是非常轰动的事情。

卡洛斯·克莱伯 - 人物影响

卡·克莱伯作为一名德奥指挥家,他对于德国古典及浪漫主义的歌剧及交响乐作品有着十分深刻的演释能力,纵观他的全部指挥曲目,总的来说,他对于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及贝尔格的作品,有着十分精确和突出的理解与解释,除此之外,他对于威尔弟等意大利作曲家所创作的意大利歌剧及德沃夏克等斯拉夫民族作曲家的作品,也有着非常出色和令人信服的演释。

卡·克莱伯是一位及富创新精神的指挥大师,然而他的这种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古典音乐升华到一个新境界的创新,关于他的指挥,美国音乐评论家迈克尔·沃尔什的话说得很好,他说:“卡·克莱伯指挥的音乐既给人以欧几里德命题一样的清晰感,又给人以雷霆万钧般的紧张感,与其说被人盛赞为一个启示录,不如说是对作曲家写在纸上的作品的不加夸张地再创造,这恰似复活的荷马来背诵《伊利亚特》一样”。卡·克莱伯正是这样一个为古典音乐注入新鲜血液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毕生刻意追求的伟大艺术家,人们通过他指挥演奏出的音乐,不但体会出了一个杰出指挥家的深刻修养,同时也从他的身上感到了一种无穷无尽的音乐活力,就是卡·克莱伯所毕生追求的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吧。

卡洛斯·克莱伯 - 人物评价

克莱伯为人不事张扬,一向不接受长期聘任,演出活动和录音也不多,他不像卡拉扬那样广泛,一生只钻研少数曲目,但依然得到极高的评价。他擅长浪漫乐派歌剧,如韦伯的《自由射手》、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奥赛罗》、《茶花女》、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等,以刚柔兼优的指挥风格得到很高评价。音乐会方面则往往根据的兴趣而有所选择,曲目较少,偏爱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作品。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唱片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

卡洛斯·克莱伯(CarlosKleiber1930-2004)一旦宣布要指挥音乐会,总会在音乐爱好者中掀起波澜,尽管他对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指挥什么都非常挑剔。他不仅要命令与他合作的所有的人,而且如果事情不按照他的路数走,他可能会马上离开。即使是他最热情的支持者也承认,他的演出范围很小,也许没有其他指挥家只如此指挥如此小范围的作品。但他的演出总能让观众激动,让评论家大加褒奖。

帕瓦洛蒂:“卡洛斯·克莱伯是难以言喻的音乐天才”,“他作为独一无二的指挥大师,也是卓绝的作品演绎者,这次乐坛遭受的是悲剧性的损失。”

多明戈:“克莱伯是完美的指挥!”当有人问同时也是指挥家的多明戈想从名指挥身上学到什么时,他说:“列文的振奋人心,阿巴多处理‘慢板’的出众,祖宾·梅塔的超卓才华……但从克莱伯身上,我想要一切。”

伊奥安·赫兰德(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总监):“在世的指挥家中最伟大的一位已经离开了我们!”

著名音乐评论人威尔·克鲁切菲尔德在《歌剧新闻》(1990年12月22日)中这样描述卡洛斯·克莱伯:“他对自己指挥的作品进行彻底细致的研究,他躲避乘飞机旅行,他的录音很少,间隔周期也很长……听过他现场指挥的四部歌剧以及其他很少的录音后,我毫不犹豫地把他称作是目前健在的最令人满意的指挥家。”

卡洛斯·克莱伯 - 参考资料

1、http://musician.yuenet.cn/f/2007-12/26/151653.html
2、http://v7.wunderhorn.com/article/article.php@meta_id=3137.htm
3、http://bbs.muwen.com/topic417/416919.htm
4、http://ent.sina.com.cn/2004-07-23/1041452057.html
5、http://blog.tom.com/frankfxy769/article/1233.html
6、http://news.sina.com.cn/s/2004-08-03/18023916344.shtml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