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下健三
人物介绍
生平经历
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1987年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在第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出炉的同时。2005年3月22日,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91岁。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纪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个人荣誉
丹下健三(た ん げ け ん ぞ う)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1913年9月4日生于大阪府。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1949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获广岛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丹下健三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特邀教授,获得过众多的国际荣誉。
创作历程
骄人成绩
丹下健三(1913年——2005 ),世界知名的日本建筑师。他先后获得过包括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曾获得日本天皇亲授的文化勋章,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和法国建筑科学院的金奖。丹下健三作为日本建筑师乃至日本文化艺术界的代表而为世界所知。
1913年9月,丹下健三出生于日本大阪,从小成绩优秀,几乎全是10分。1935年,考取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到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前川国男的事务所工作,在这里,他的作品在全国的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并且开始了对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
研究室
1946年,丹下健三回到东大建筑系当助教,同时成立了“丹下研究室”,这是个充满生机和创造力的研究室。在此之后的十五、十六年时间里他设计了广岛和平公园和原子弹爆炸纪念馆、东京都厅舍、香川县厅舍等一批优秀的建筑,还不断到欧洲和美洲参加学术会议、讲学。
体育馆
1964年建成的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是为第18届奥运会修建的。体育馆总用地面积 9.1公顷,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育馆为螺旋形,像个大蜗牛,两馆均采用悬索结构,中间的空地形成中心广场。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系起来,贵宾和管理人员入口在步道的下面。观众人流和车流也巧妙地分开了。由于新颖的外部、内部空间手法和功能与结构的巧妙结合,这个作品得到了日本和各国建筑界很高的评价。有人甚至认为这幢建筑是日本现代建筑达到国际水准的标志。丹下健三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特别奖及其他国际大奖。当时的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称赞说:“体育激励了建筑师,一方面众所周知,许多纪录在这个比赛馆中产生,这个作品激发了运动员的力量。同时这个比赛深深铭刻在有幸参加大会的人们的记忆中,铭刻在前来观战的追求美的人们的记忆之中”。
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
为战后50年代,丹下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开拓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新境界。代表作品有: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旧东京都厅舍(1952-1957)、日本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
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第三阶段
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市规划(1976年)、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以及大阪万博场址、基础设施规划、御祭广场(1970年)、广岛国际会议场(1989年)、新东京都厅舍(1991年)、新宿公园塔(1994年)、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1996年)、东京’Dome’ Hotel(u2018穹隆u2019大酒店)(2000年)等。
主要作品
原爆纪念馆
1946 年至 1947 年1946 年至 1947 年间,丹下健三等七人小组受委托参与广岛复兴计划和规划。他们决定将原子弹爆炸地区和市中心的中岛地区做为广岛和平公园。公园的主要入口位于南端的和平大街上,在南北中轴线上布置了原子弹爆炸纪念陈列馆、慰灵碑,轴线的最北端是爆炸后遗留下的遗迹。原子弹爆炸纪念陈列馆是丹下健三战后的第一幢建筑,用于保存原子弹爆炸后果的资料。陈列馆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架空,透过架空柱,可以将慰灵碑和遗迹一览无余。在造型上,丹下健三有意将尺度放大,配合上简洁的形体,使建筑更富有纪念性。
东京都厅舍
1959年作品----旧东京都厅舍(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Office)总用地 4.68公顷,建筑面积为 3.14 万平方米。和过去封闭的办公楼不同的是,厅舍采用了开放式平面,电梯、楼梯、卫生间和管道间集中在中心部分,并布置抗震墙形成核心,把两侧的一层和夹层部分架空。为了解决人车交叉的问题,行人入口布置在夹层,而一层为汽车路线。东京都厅舍的建设时期是日本从战后被占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民族独立感逐渐上升,所以丹下健三的设计正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期,令他可以大显身手。代代木体育馆
1962年作品----由丹下设计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代代木体育馆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其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这一设计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丹下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丹下认为:“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不见踪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在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信条。
山梨会馆
日本山梨文化会馆(Yamanashi Press and BroadcastingCenter)位于山梨县甲府市车站北,总用地面积约为 4000 平方米。地上有8层,地下2层,面积 18085平方米。建筑物是供报纸、广播、印刷业使用。因此功能上要求不仅要考虑到各个企业的独立性,还要考虑到他们彼此间的有机联系、合理运营。丹下健三采用了四组共16 根圆筒形结构作为主要支柱。圆筒直径 5 米,是由楼梯、电梯、货梯、卫生间和空调机房构成。柱间距为 17.15 米。建筑还考虑到扩建的方便。在各层之间还留出许多空间作屋顶花园,建筑自身构成了一个可以生长和发展的立体交往空间。粗糙的混凝土质感,楼板和圆筒的交接梁也暗示了建筑的成长和变化。草月会馆
草月会馆(Sogetsu Hall and Office)是日本插花艺术的草月流派的总部。会馆建筑面积为 1.2 万平方米。首层是建筑的重点——草月广场。这里是草月插花艺术的展览处,它将会馆和一般市民的生活联系起来。广场充分利用地下一层的草月厅的天花形状,将地面做成三种高差,配合花台、流水、插花、摆设,形成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另外,对于透明和反射玻璃的巧妙运用,更增添了广场的宜人感。主要著作
《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1939年,日本文化工作联盟出版;《桂----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年,造型社出版(日文版),1960年,耶鲁大学出版社(英文版);《1960年东京规划----构造改革的方案》,1961年,新建筑社;
《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1962年,朝日新闻出版局(日文版),1965年,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英文版);
《日本列岛的未来》,1966年,讲谈社;
《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现实与创造》,1966年,美术出版社;
《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术与人类》,1968年,美术出版社;
《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与城市》,1970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德、法文版),1970年,Gusutabo Giri出版社(西班牙文版);
《人类与建筑》,1970年,彰国社;《建筑与城市》,1970年,彰国社;《21世纪的日本》,1971年,新建筑社;
《丹下健三----建筑与城市》,1975年,世界文化社;
《丹下健三 Studio》,1978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法文版);
《1986年东京规划——东京都临海城区与东京湾城区的设计构想》
《从一支铅笔开始》,1985年,日本经济新闻社;
《回忆录---15个月的时光》,1985年,新建筑社(英文版);
《丹下健三》,2002年,新建筑社,丹下健三与藤森照信合著。
荣获奖项
1959年,荣获法国《今日建筑杂志》第一届国际建筑美术奖;
1965年,荣获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功劳奖;
1966年,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1966年度金奖;
1967年,荣获法国文化选金奖;1968年,荣获丹麦建筑师协会(ADA)国际奖、南斯拉夫星条勋章;
1970年,荣获罗马格列高利(Gregorio)教皇勋章、美国“1970年度托马斯杰弗逊奖”;
1973年,荣获法国建筑研究学会金奖、波兰建筑家协会国际建筑奖;
1976年,荣获德国政府Pour le Merite勋章;
1977年,荣获法国国家功劳勋章;
1978年,荣获墨西哥Aguila Azteca勋章;
1979年,荣获意大利功勋奖Commendatore勋章、日本文化功劳奖章;
1980年,荣获日本文化勋章;
1983年,荣获秘鲁Gran Oficial太阳勋章;1984年,荣获法国艺术文化Commendatore勋章、意大利Gran Oficial功劳勋章;
1987年,荣获美国Pritzker建筑奖;
1989年,荣获意大利Savoia文化勋章;
1990年,荣获意大利Ape d’Oro金奖、日本爱媛县功劳奖;
1993年,荣获日本“高松宫殿下”世界文化纪念奖(建筑类);
1994年,荣获日本一等瑞宝勋章、台湾“环太平洋地区城市发展会议”荣誉奖;
1996年,荣获法国Legion of Honor勋章。
人物评价
丹下健三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近半个世纪来,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和方案遍及十多个国家;发表过大量的专著;荣获了日本文化勋章,三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和名誉博士学位,十二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正值当前信息技术引起建筑思想上的第二次革命时,是丹下提出了“城市轴”、“索状交通系统”、“能够交流的立体建筑”等等新概念,给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活力,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
他在世界近代建筑史上留下的许多丰碑名作,更象“燃烧着历史尖端的火焰”,熠熠发光,激励着建筑师们去大胆探索,执意求新,把建筑艺术的价值观不断深化到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