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国民党将军 - 李伯颜
李伯颜

李伯颜

李伯颜(1905年-1928年),原名李树信。山东省莱西市夏格庄镇东双山村人。胶东党组织早期创始人之一。1925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建立了莱阳(时莱西属莱阳)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3月在水口村创建莱阳县委。5月,县委开会时被赵百原等人杀害。
展开

 

李伯颜 - 简介

1911年,李伯颜在前保驾山村随舅父孙文思上学,1925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政治经济系。在大学期间,经常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周刊等革命书籍。在1925年“五卅”惨案中,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1月30日,李伯颜受党组织的委派,由暨南大学回莱阳。12月8日抵达济南,同在济南国民党炮校上学的地下共产党员孙耀臣,于18日回到前保驾山村,寄居在外祖父孙庄先家里。他经常到一些苦大仇深的农民家里,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揭露国民党的统治罪行,启发群众觉悟,先后发展了孙文合、孙凯山、孙洪成、孙功思、林世茂、林世卿等6名共产党,于同月26日,建立了胶东第一个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前保驾山村党支部。党支部建立后,在组织广大劳苦群众抗粮抗捐斗争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1928年1月,李伯颜以教员身份深入到万第、小院、水口等村寻找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并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揭露军阀混战的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统治。2月,建立了石龙沟村党支部,并在淳于、田家灌、王宋等村建立党小组。到3月,发展党员100余名。同年3月底,胶东第一个县委——中共莱阳县委员会成立,李伯颜任书记。4月,中共莱阳县委决定组织“胶东抗粮军”,开展武装斗争。5月26日晚,李伯颜在小院村召开地下党组织的秘密会议,组织武装暴动,准备打进莱阳县城,开仓接济贫苦百姓,劫狱解救受难群众,建立莱阳苏维埃政权。由于叛徒赵百原等合谋反对,会议未能开成。接着,赵百原又谎称留下本村干部继续开会,诱骗李伯颜参加,遂与赵永惠等谋杀了李伯颜。胶东党组织早期创始人李伯颜不幸牺牲,时年24岁。

李伯颜 - 生平

李伯颜,1905年秋他诞生在山东省莱阳县东双山现属莱西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他三岁丧母,六岁丧父命途多鲜,七岁入私塾,虽涉世不深,但对许多社会问题颇有见地。李伯颜的舅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也从李伯颜的言谈中,接受了不少反抗封建势力的道理。她知道读书明理,因此,尽管家底微薄,她还大力支持李伯颜读书求学。1920年,李伯颜15岁时,与前保驾山村的孙耀臣等考取了国立姜山高等小学,就读五年。这期间,他目睹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的罹灾之苦,产生忧国忧民的念头,经常与孙耀臣一起谈论国事。他对许多问题的独特见解,深得同学和老师们的钦佩和钟爱。

李伯颜

1924年暑假,李伯颜从孙耀臣那里索取到革命刊物《新青年》,如饥似渴地阅读其中李大钊的《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执着地追求真理。1925年,李伯颜20岁,他决心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一一上海,求知深造。时令初春,他告别亲人,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几经艰辛,终于以优等成绩考入上海暨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他的知己学友孙耀臣也考入军阀张宗昌创办的军官学校,在济南就读炮兵学,两人虽然天各一方,但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李伯颜在上海,一面认真攻读专业知识,一面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刊。这期间,他有幸受到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等著名共产党人的影响和教诲,开阔了政治视野,提高了革命觉悟,很快成长为一个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革命者。

1925年,上海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卅”运动,李伯颜目睹时局,优心国难。于是,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热情地投入全市罢工、罢课、罢市运动。他和同学们一道走出校门,参加上海工人、学生、商人在租界联合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振臂高呼爱国口号,揭露日、英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证和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并在工厂一、码头、街巷贴标语、撒传单,为“五卅”惨案的死难者呐喊抗争。在这次运动中,他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和提高。1926年暮春,党组织认为李伯颜思想进步,斗争果敢,具有远见卓识,于是,吸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积极地从事革命工作。晚上和假日,经常深入到工人宿舍,讲解革命道理,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对人民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血腥镇压,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革命形势暂时处于低潮,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被迫转入地下。是年11月30日,党组织指示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的莱阳籍学生、共产党李伯颜返回故乡,秘密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的组织,以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12月13日,李伯颜途经济南,寻得在张宗昌军官学校学习的共产党员孙耀臣,并与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接上关系。省委负责同志向他们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部署了回乡后迅速创建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发展武装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抓住战略转机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本地区苏维埃政权等主要任务。受命之后,他俩冒着骤雪狂风,于12月18日,回到莱阳前保驾山村。李伯颜和孙耀臣抓住时机,向农民宣传救国教民的革命道理。发动大多数贫雇农积极参加农民协会。在此基础上,李伯颜和孙耀臣从农民协会积极物色党员发展对象。不久,便发展了孙文合、孙开山、林世卿、孙洪成、孙公思、林世茂等为共产党员,12月26日,在孙耀臣家西屋创建了以孙文合为书记,孙开山为组织委员,林世卿为宣传委员的中共莱阳前保驾山村党支部。成为胶东半岛最早诞生的基层党组织之一。党支部成立后,带领党员在贫苦农民中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同反动官府和地主豪绅进行斗争。1928年春,反动派地方便衣队头子李道河一伙七人,到村征收户捐,限三天期限交出三百块大洋,三百双军鞋、三十袋白面,送到凤凰山便衣队据点。在李伯颜和孙耀臣带领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发动群众,怒斥便衣队,将其驱逐出村。党支部在宣传发动群众的同时,还重视建立党的武装,到1928年3月,已有短枪两支,土枪五支,并组织了二百余人的武装队伍。

1928年1月,李伯颜不顾个人安危,只身由前保驾山村来到万第镇水口村,与共产党员宋海秋等接上关系。他不怕风寒,路途坎坷,奔走于万第、大奋、淳于一带,秘密整顿和发展党组织。2月,他派宋海秋到党员斗志旺盛、贫苦农民革命情绪高昂的石龙沟村,成立了以宋式纯为支部长后称支部书记的党支部。在莱阳东乡又诞生了一个基层党组织。接着,在淳于、田家灌、王宋等村先后建立了党小组,此时,党组织已扩大到一百余人。为了适应斗争需要,推动革命事业发展,根据省委指示,于1928年3月中旬,在水口村宋玉桂家创建了中共莱阳县委员会,李伯颜任书记兼组织委员,孙耀臣任宣传委员。县委创建后,水口村成为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和枢纽。为了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广泛开展工作,又在蓝家庄、薛格庄、寨庄头、淳于建立了四个党的地下联络点,使党组织的活动很快扩展到大奋、姜瞳和海阳县的小纪以西地区。同时,为了搞好统战工作,李伯颜派孙耀臣,打入张宗昌所辖东海警备司令施中成部任参谋长,秘密开展党的工作。李伯颜还通过党员宋云程发展了莱阳县公署“保卫团”分队长宋仁甲为共产党员。到5月初,全县党员队伍已扩大到三百余人。此时,莱阳海阳边区党组织的活动出现一派生机勃发的势头。

1928年3月间,李伯颜一面继续发展党组织,一面在早期共产党员宋海艇等建立农民协会的基础上,继续壮大农民协会队伍。为了避开敌人的视线,他常常白天躲在深山密林中,有时一连几夭不进屋。干粮吃光了,就靠山中的野菜和泉水充饥解渴。每当夜暮降临时便化装成教员或买卖人,深入到联络点,向群众陈述国耻,痛斥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揭露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宣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地区农民运动的经验和毛泽东在湖南发动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形势,演讲救国救民之责任。他讲得生动感人,听众群情激昂,经常在繁星满夭的午夜,还意犹未尽,群众把他当成亲人接待,他把群众视为父母。他常与断粮缺炊的穷人一起吃糠咽菜。热情帮助家境凄惨的水口村赵氏母子耕耘播种。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他名噪莱阳东乡和梅阳西部地区,贫苦人们把他认做是解除苦难的领袖。由于他和同志们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农民协会队伍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是年三、四月间,会员由原来一百余人,发展到两千多人。愿意跟共产党闹革命的基本群众达两万人以上。

1928年4月间,山东军阀张宗昌滥发军用票,引起物价飞涨,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饥民反抗情绪极度高涨。县委书记李伯颜抓住战略转机,果敢决定各村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积极弄枪,发展武装,成立“胶东抗粮军”,他亲自制作大旗一面,编印传单,揭露军阀张宗昌横征暴敛、鱼肉民众的罪行,号召人民武装暴动,攻城劫狱,建立莱阳地区苏维埃政权。他指派党员宋云程等将制作好的大旗和油印的传单密藏在小院村庙宇的神台后面,以备暴动时使用。4月初,李伯颜在小院村青石窝召开各村党组织和农协组织负责人会议。他在会上慷慨陈词任何一次历史性巨大的灾难,必然导致历史的巨大进步,这是千百年历史发展的一条定律。当今腐败的军阀政府,必将由红色的人民政权所取代。但是,“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因此,当务之急是搞到枪支,发展武装。会后,有的党员暗地到局子里去取,有的农协会员卖地凑钱购置。到5月初,全县已拥有各种枪三十余支,绝大多数党员和农协会员置备了大刀长矛,“胶东抗粮军”扩展到七百余人,为“攻城劫狱,建立苏维埃政权”奠定了基础。

1928年4月,在县委领导下革命运动蓬勃开展,但是,革命力量仍然处于劣势。这时,军阀县公署保卫团辖三个保安分队和一个警备队,除拥有其它武器外,仅德国造的毛瑟枪就有四百余支,而且弹药充足。李伯颜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毅然决定争取踞守在大奋东羊儿山的农民自发武装头领田益三。田益三矢志“争功、安民”,即打仗争先立功,慰问受苦的人民,并拥有一百多支枪,可以作为革命武装的同盟军。

1928年4月末的一天夜晚,李伯颜在北石础村地下党交通员刘风全陪同下,兼程前在羊儿山庙。刘风全遵照县委预先的安排,将笑容可掬的李伯颜以“闯江湖”的身份引荐给田益三。礼成后,李伯颜与田益三说古道今,从政治述到军事。李伯颜的雄辩口才和渊博的知识,使经受十几年历史风雨的田益三,如获春雨。他请教李伯颜,自己应向何处去李伯颜指出面对反动政府丧权辱国,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应打起拥护北阀旗帜,继续扩大武装力量,吊民伐罪,做“许国大丈夫”。田益三凝神谛听,竭诚承诺。直到启明星高高升起,两人才握手言别。

5月初的一天,鸡刚报晓,李伯颇又以“胶东饥民抗粮军”首领的身份,冒着渐渐的烟雨,赶到羊儿山,与田益三再次会晤,磋耐共同“攻城劫狱,建立莱阳苏维埃政权”大计。田益三当即表示不但鼎力相助,而且率部加入抗粮军队伍。不久,他又亲自找到李伯颜,建议再联合毗邻的徐子山共同行动。徐子山,也是自发的一支农民地方武装头目,田益三与他同是闯江湖出身,有八拜之交。但是,徐子山为人奸猾骄矜,常有绑票短路之不轨行为。田益三则不同,他的队伍纪纲严明,秋毫无犯。因此,当地人称田益三是侠义之士,称徐子山为“胡子”,两人名声相形见拙。但是,为了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李伯颜决心再赴羊儿山后,去争取徐子山。5月中旬,李伯颜派遣党员于元丰与徐子山取得联系后,随即与徐子山面洽。徐子山开始表情既虚伪又傲慢李伯颜贝不卑不亢,徐子山以百余人山大王自居,李伯颜则以七百余人“胶东抗粮军”首领自强。徐子山巧言善辩,玄乎武功文采,李伯颜则推心置腹,出语惊人。几经论辩,徐子山终于心悦诚服,同意联合攻城。

1928年5月26日古历四月初八日,县委决定在地处偏僻,群山环抱的小院村西夹河套,召开海阳西部、莱阳东、北、南部地区百余名党员干部和农民协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夜暮降临,县委书记李伯颜向入会者周密部署“攻城劫狱,建立莱阳苏维埃政权的实施计划”。会议拟定以信装鸡毛为信号,用高梁杆火把,兵分四路,统一行动。田益三部主攻东门,劫并监狱,夺取钟鼓楼徐子山部主攻北门,策应田益三,李伯颜率抗粮军主攻南门,占领县署,保驾山党支部主攻西门,策应李伯颜城内地下党员宋仁甲做内应。会上,季伯颜对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的行动方案还专门做了具体落实宋云程负责南路大奋一带,宋化鹏负责北路南务一带李伯颜负责中路海阳、万第一带孙长道为突击队长。攻城打响后,立即在城外点姻火、放鞭炮,呐喊助威的人员也做了详细安排。就在大家认真讨论研究计划实施时,叛党分子赵百原,勾结同伙,突然提出悖谬意见,以攻城时机不当为由,起哄作难。造成人心混乱,思想动摇。李伯颜被迫宣布休会,在这个非常时刻,赵百原谎称留下本村干部继续开会,诱骗李伯颜参加,年仅23岁的李伯颜正埋首思考会间内江缘故时,突然,被叛徒赵百原、赵永恩、赵洪明、赵永思等用腰带勒死,造成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

李伯颜被残酷地杀害了,但不了解内情的其他各路武装部队仍按原定计划攻城。1928年6月11日、古历4月24日,适逢城内军阀县署保卫团大部分下乡征收户捐,仅留下护城卫士余人。城内地下党员宋仁甲抓住良机,连送两封密信相约攻城。田益三按照李伯颜原先攻城部署,率部在规河东岸密林里集结待命。黄昏时,击毙保卫团警备队长王秀山,占领东门楼。做内应的宋仁甲借机送出四箱弹药,支援田益三扩大战果。田益三抓住战机,以风卷残云之势攻破西门和南门,直逼县署,夺取了钟鼓楼。打开监牢,余名囚犯获释。县长王宝仁弃城逃遁,攻城取得了胜利,李伯颜生前的宏图大志变成了现实。在胶东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伯颜 - 李伯颜[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李伯颜(189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原名金璋。原籍山东,寄籍山西崇河县,后随父移居广州。父曾为官僚,后从商任教。广东随宦学校、广东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毕业,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历任广东番禺县署课员,稽勋局文书.省教育厅科员。

李伯颜 - 简介

姓名:李伯颜
学籍:黄埔军校一期
字号:原名金璋
党派:中国国民党
籍贯:原籍山东
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生卒:1894年-?
军职:国民政府第七战区高级参议

李伯颜 - 生平

1920年3月由许崇清介绍加入国民党。
曾充粤军第一军司令部文书、委员、中尉官佐等。
1924年春由山西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刘景新推荐投考黄埔军校。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
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附、营长、团长。
1931年初保送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
1932年任广东军事政治学校上校教官。
1934年出任中国驻法国公使馆武官。
1936年回国,任第六军驻上海办事处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暂编第二军第八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任第七战区高级参议。
1945年9月授少将军衔。
1946年7月退役。

李伯颜 - 参考资料

[1] 《莱阳农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84-88)
[2] 中国黄埔军校网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bxx10079.html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