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植物病理家 - 殷恭毅
殷恭毅

殷恭毅

殷恭毅(1912年- ),吴江平望人。植物病理学家。1926年入黎里“四高”五年级学习,1928年夏毕业。193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40年受聘于金陵大学生物系植物组。自1940年在金陵大学农学院任教,毕生献身教育事业,授业传道,身体力行,堪为人师,为中国培养了许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并在果树病害和霜霉菌分类研究方面颇有成就,深受植物病理学和菌物学同行称赞。1987年10月退休。
展开

殷恭毅(1912年-  ),吴江平望人。植物病理学家。1926年入黎里“四高”五年级学习,1928年夏毕业。1939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40年受聘于金陵大学生物系植物组。自1940年在金陵大学农学院任教,毕生献身教育事业,授业传道,身体力行,堪为人师,为中国培养了许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并在果树病害和霜霉菌分类研究方面颇有成就,深受植物病理学和菌物学同行称赞。1987年10月退休。

殷恭毅 - 生平简介

殷恭毅,江苏省吴江平望镇人,1912年9月4日生。父亲殷传书擅长国画,曾在上海中学任教,后在家乡经营米行。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平望镇后,他举家避难邻镇,保持爱国民族气节。生母顾漱文,勤俭善良,早丧。

殷恭毅在家中排行第四,从5岁起受祖母、父亲启蒙识字,后家中聘一秀才教其经史古文。14岁进黎里小学,当时的校长毛啸岑接近进步人士柳亚子等。在革命新思潮影响下,师生关心国家民族大事,使他在学业与思想上进步很大。

1928年秋,殷恭毅考入东吴大学苏州附中,在陈克让老师的启发下产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1933年考入东吴大学生物系。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学校迁浙江吴兴,不久解散。当时他担任学生会主席,为帮助同学们疏散做了许多工作,最后携弟由安徽宣城转武汉,与老师刘承钊、陆近仁及同学胡淑琴、陆宝麟等结伴同行到成都,进华西大学生物系借读。1938年毕业前,巧得机遇选读金陵大学俞大绂开设的植物病理学课程。在此期间经常前去请教,深感这是一门理论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新学科,便下决心攻读,立志当一名植物医生,献身农业。这一决定得到东吴大学生物系刘承钊嘉许,旋即出请金陵大学魏景超教授指导毕业实习设计和毕业论文。在魏景超指导下,他对成都地区蔬菜病害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不仅使他接触和认识了许多蔬菜病害,掌握了调查研究方法,而且写出了第一篇报告——“成都郊野之蔬菜病害调查报告”。在此期间他又结识了凌立教授,并同时幸得两位植物病理学教授的教导,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为“豇豆猝倒病之研究”。从此,专业兴趣更加浓厚,不仅探明了引起豇豆猝倒病的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ctonia solani)和镰孢霉(Fusarium spp.),而且还发现了立枯丝核菌的重寄生真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泌的毒素可杀死立枯丝核菌的菌丝,从而接触到植病的生物防治领域。

1939年夏,殷恭毅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之后,受聘在华西大学生物系工作,并继续在金陵大学补读真菌学、植病研究法及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等课程。1940年春受聘于金陵大学生物系植物组,任樊庆笙教授的助教。同年秋季转入植物病理学组,不久转为魏景超教授的研究助手。1942年考取金陵大学农科研究所植物病理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在魏景超教授指导下,对苹果轮纹褐腐病进行研究,揭示了该病干癌形成的原因;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于干癌上形成的子实体;病菌分生孢子靠雨水传播的距离不超过10米;病菌从寄主皮孔侵入后可扩展到枝干韧皮部及木质部以及品种间发病程度与枝干皮孔的数量及结构密切相关等发病机制;指出刮治不能根除,提出使用湿润渗透剂和杀菌剂涂刷枝干的防治新方法。这一研究为后来的教学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殷恭毅

殷恭毅 - 个人简历

1912年9月4日 生于江苏吴江平望镇。

1933年 东吴大学苏州附中、高中毕业。

1939年 东吴大学生物系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42年-1944年 金陵大学农科研究所植病学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44年-1947年 金陵大学植病组讲师。

1947年-1952年 金陵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副教授。

1952年-1980年 南京农学院植保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81年-1987年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教授、系主任。

1987年10月 退休。

殷恭毅 - 成就贡献

一、学术耕耘

1944年殷恭毅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1947年升为副教授,同时受聘四川大学和川康农工学院的植物病虫害系兼课。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农学院,他在植保系植物病理教研组任教。1957年任植保系副主任,除了讲课及带领学生生产实习,还从事苏南地区稻、麦、棉的病害普查以及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并先后参加了山东、安徽两省的农村经济调查。稍后,又参与举办植物检疫培训班,为苏、皖、鲁、浙各省培训了一批植检干部。“文化大革命”期间,殷恭毅受到严重冲击,下放农场、果园劳动多年。1979年复校后任植保系主任,1987年秋退休。

在教学上,殷恭毅一贯坚持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当前生产服务的指导思想,每年都抽出时间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和解决植病防治问题,亲自采集、制作和鉴定了大量的植病标本,并对太湖沿岸柑桔冻害和青梅幼果脱落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主干捆稻草、修剪及灌溉相结合防治桔树受冻害的有效措施;指出青梅幼果脱落严重是由于虫害和病害所引起,应以喷药治虫防病为主,防止幼果脱落。下放果园劳动期间,对当时新发现的梨树锈水病进行了系统调查、观察和试验研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并在1976年确认梨树锈水病是由一种欧氏杆菌(Erwinia sp.)为害所引起的。而日本的梅木清作和长井雄治在1984年才报道了可能相同的梨锈色胴枯病,病原菌也是欧氏杆菌。进入80年代,他先后开展了柑桔树脂病、烂根黄叶病、脚腐病、炭疽病、脂点黄斑病及板栗果实采后贮藏病害和食用菌病害的研究,在中国首先报道了柑桔外貌健康枝干皮层及叶片组织中常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树脂病菌(Phomopsis citri)等多种致病菌潜伏侵染状况普遍,指出诱发上述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树势衰弱、受冻害和损伤,提出了优化栽培措施、增强树势为主的预防措施。殷恭毅对太湖地区桔树烂根黄叶病进行了研究,并在中国首次报道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指出前人报道的腐皮镰孢霉(Fusarium solani)是一种随后或复合侵染菌,提出了刮治溃疡部和使用瑞毒霉、甲霜灵或多菌灵涂治溃疡和药液灌根的防治方法,同时证明发生在湖北宜昌地区的柑桔脚腐病与江苏吴县的桔树烂根黄叶病属同一种病害。在此基础上又研究报道了江苏吴县桔树上3种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侵染为害果实的症状。柑桔脂点黄斑病是中国柑桔产区发生普遍、引起病叶早落的病害,其病原有人认为是生理性的,有人认为是尾孢霉引起的,他指导研究生通过系统研究,查明该病是由柑桔球腔孢(Mycosphaerella citri)侵染引起,该菌无性阶段为柑桔灰色疣丝孢(Stenella citri-grisea),这在中国是新纪录。指出病害初侵染来自病落叶上产生的子囊孢子,病菌从气孔侵入后潜育期长达45-65天。板栗果实采后贮存期霉烂是生产经营和外贸销售中久存的棘手问题,经过他系统研究,探明致霉的病原菌主要是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小穴壳菌(Dothiorella sp.)等几种,并证明病菌主要在幼果期从枯死花柱侵入,在种胚及其附近种仁组织中呈潜伏侵染状态,不适宜的采收和贮藏条件导致病害发生,研究了较低温度或较高温度下贮藏防霉保鲜的双重效果。在石榴和苹果病害研究方面,发现了两种痂园孢菌新记录。成为中国果树病害研究方面颇有影响的学者。

在食用菌病害调查和防治研究方面,殷恭毅完成了江苏食用菌病害名录并提出了防治新措施。其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并收编在《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中国卷)中。在真菌学科方面,他于1979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孢子植物志编委会组织的《中国霜霉目菌志》的编撰工作,具体负责该目中的霜霉属(Peronospora)。在此之后长达9年的编撰过程中,他先后赴黑龙江、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浙江等11个省、自治区采集并征集霜霉属菌标本。他常为采集某一种霜霉病标本而翻山越岭、起早摸黑地在田间、荒野、山谷等处寻觅,并亲自整理和处理标本,在显微镜下反复观察、测量、鉴定、绘图、描述、核对。对确定一个新种或新记录,他坚持反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一丝不苟,最后自己撰稿。这种严谨的学术作风,深受同行的赞誉。9年间得助手合作,共鉴定描述了中国的霜霉属61种,其中发现新种3个,新记录1个。该志已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负责汇总,交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在真菌分类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凝聚了他花甲之年后的大量精力,可称是金秋季节的丰收。

殷恭毅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真菌学报》编委、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及江苏省科委食用菌领导小组成员等,在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方面颇有影响。

二、甘为人梯

殷恭毅从教近50年,学生遍及全国,但无不对其治学严谨、工作认真、平易近人、有求必应、勤勤恳恳和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所感动。他一生把植物病理学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主动承担被认为是低水平的病害调查和防治工作;在教学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担任植保系行政领导工作期间,对组织建设、人员安排、经费分配及使用等方面,总是从大局着眼,从不私营自己的小地盘,就连工资调整时他也主动谦让。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有今天的规模、学术水平和声誉,与他近50年的辛勤分不开。

殷恭毅在南京农大植保系资格老、贡献大,但从不谋私利。他常说:“事业靠集体力量,个人作用微不足道,团结就是力量”。为了单位的团结,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他真心实意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青年,并总是满腔热情地扶持,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活上,他的住房几十年不迁高求新,从不乱花公家一分钱,凡属私人的事务一律自己支付;在系里,他的工资收入并不是最高,但他每年订阅的国内外报刊最多;无论哪一个同行有求于他,他都给予热情帮助,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提供出来。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必定到处去查找资料,尽可能给予圆满解答。经他审改的论文或著作,发现问题时他总是认真修改和提供有关资料,帮助作者完善后发表,从不刁难或压制任何一个同行。

1983年,已逾古稀之年的殷恭毅,应昆明动植物检疫所邀请,出于对事业负责和对边陲植物检疫事业的支持,欣然亲自前去指导云南省农作物病害普查工作的复查和疑难标本的鉴定。他行程数千里,每到一处,一下车就到田间、山坡进行调查和采集标本,中午从不休息。晚上,他常与当地干部座谈或伏案整理材料,还抽空给当地技术干部讲课。将近一个月的野外调查结束回到昆明,他又立即投入室内标本复核及鉴定,使当地人们深受感动。他处处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埋头工作,充分体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回到南京后他仍抽出许多时间继续鉴定和审核疑难的病害标本,查阅资料。4年后,一部近60万字的《云南农业病虫杂草名录》正式出版发行,它含有这位老教授对边疆植保植检事业的一份深情厚意。在云南期间,他了解到云南农业大学植病研究室需要充实图书资料,最近,他将自己积累的9箱专业图书期刊无偿赠送给云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他说:“我已经84岁了,让这些图书资料为边疆培养植保人才和开展植病科学研究发挥作用。”

一个人的一生做几件好事并不难,但一辈子都勤勤恳恳专心于自己的事业并甘为人梯是不容易的。殷恭毅正是这种人,许多弟子们给他一个“老黄牛”的美称。他心境坦荡、生活充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深受人们尊敬。

殷恭毅 - 主要论著

1、殷恭毅:《成都甘薯病害调查及其贮藏预防试验预报》,《中央研究院学术汇刊》,1942,1(1):159~160

2、殷恭毅:《苹果轮纹褐腐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944

3、殷恭毅:《苹果轮纹褐腐病原菌干癌之发生及清除试验》,《中华农学会通讯》,1944,50:27~28,R.A.M.1984,27(5):242

4、殷恭毅,徐雍皋:《梨树锈水病发生规律及防治途径的初步调查研究》,《徐州果树通讯》,1973(1):15~19

5、殷恭毅,刘克均,魏大为:《柑桔枝干皮层及叶片组织中潜伏侵染病原菌的调查研究》,《南京农学院学报》,1981(4):1~8

6、刘克均,殷恭毅:《人防地道中栽培平菇出现畸形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南京农学院学报》,1983(4):49~55

7、谌多仁,殷恭毅:《石榴与苹果两种痂圆孢菌新记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1):34~39

8、刘克均,殷恭毅:《叶斑虫形孢菌引起榅桲赤斑病》,《中国果树》,1985(3):43~44

9、刘克均,殷恭毅:《平菇病毒病的初步研究》,《中国食用菌》,1985(5):22~24

10、刘克均,殷恭毅:《江苏省人工栽培食用菌病害调查及防治研究》,《中国真菌地衣学术讨论会交流资料》,1986

11、张凤如,殷恭毅:《柑桔脂点黄斑病病原菌的研究》,《植物病理学报》,1987,17(3):153~160

12、殷恭毅,刘克均,魏大为:《江苏板栗栗果霉烂病原菌及侵染规律与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华东分会学术论文年会论文集》,1988

13、孟有儒,殷恭毅:《霜霉属菌一新种——微孔草霜霉》,《真菌学报》,1989,8(4):247~250

14、刘景晶,殷恭毅:《江苏红桔及湖北甜橙树烂根黄叶病的病原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6(1):38~44

15、刘景晶,殷恭毅:《江苏吴县东山红桔3种疫霉病菌生物学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17(1):121~123

16、殷恭毅,杨志胜:《霜霉属二新种》,《真菌学报》,1994,13(3):161~165

17、殷恭毅:《植物病理学名词条文》,见:《辞海》(第二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殷恭毅 - 参考资料

[1] 磨剑网 http://www.wjllxx.com/ReadNews.asp?NewsID=596
[2] 苏州大学档案网 http://dag.suda.edu.cn/ShowPeople.asp?id=276
[3] 搜狐新闻 http://news.sohu.com/20060504/n243110138.shtml 

更新日期:2024-12-0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