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园艺 - 陈尊诗
陈尊诗

陈尊诗

陈尊诗,茶叶机械和制茶专家。长期从事茶叶机械和制茶工艺研究,先后组织开发研制红、绿茶初精制成套机械。最早引进国外的红茶萎凋槽、创制滚筒式杀青机,对提高我国红、绿茶品质,实现茶叶加工机械化作出了贡献。
展开

个人简历

 

1919年7月14日 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

1940-1944年 在重庆的复旦大学农艺学系茶业组学习,194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5年7月~10月 上海兴华茶叶公司工作。

1945年10月-1946年2月 台湾省平镇茶叶试验场制茶研究室主任、技士。

陈尊诗

1946-1949年 上海茶业联营公司专员。

1949年7月~10月 上海市华东区贸易总公司上海茶叶公司制茶科科长。

1949年10月-1958年 浙江省茶叶公司所属嵊县茶厂、绍兴茶厂、杭州第二茶厂、三界茶厂副厂长、厂长、技师等职。

1958-1988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机械研究室主任,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8年7月 退休。

生平简介

 

陈尊诗,字雪鸿,1919年7月14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县盛产平水珠茶的平水镇一个职员家庭。父亲陈樵原在东北吉敦铁路部门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回至杭州。他深感中国之所以国弱民穷,备受列强侵略,多由于文化科技落后所致,遂决心培养儿子读书。陈尊诗1933年绍兴成章小学毕业后,至杭州安定中学读初中,1936 年进惠兰中学读高中,1938年杭州沦陷后转至湖南邵阳中正中学,后又转至绍兴五校联中高中毕业。1940年,陈尊诗考取迁往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农艺系茶业组。读书期间,在吴觉农的教导下,了解了我国茶业的兴衰史,懂得要使中国富强必须振兴实业,决心毕业之后为振兴中国茶叶事业奋斗一生。1944年,陈尊诗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5年抗战胜利,陈尊诗抱着要为茶叶事业贡献力量的迫切心情,经衡阳、武汉回到上海,进上海兴华茶叶公司,在家乡平水茶区协办4个茶厂。1945年10月,调至台湾省平镇茶叶试验场任制茶研究室主任。1946年2月27日回到上海准备结婚,不料发生了“二二八”事件,只能留在上海进茶业联营公司工作。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尊诗进华东区贸易总公司上海茶叶分公司任制茶科科长,后转浙江省茶叶公司,被派往嵊县创办嵊县茶厂。同年10月,陈尊诗去绍兴创办第一家国营企业——绍兴茶厂。1951年因抗美援朝沿海封锁,平水珠茶出口受阻,浙江省成立红茶推广大队,陈尊诗受命任诸暨枫桥中队长,肩负起绿茶改制红茶的任务。经两个多月的培训、示范、试制、收购,香气浓郁的数千担越红终于试制成功,使百万茶农解决了茶叶销路和生活问题,又为国家茶叶转为苏销,缓解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困难出了力。1952~1958年,陈尊诗调任嵊县三界茶厂副厂长兼技师,7年内保质保量完成苏销任务。这期间,每年春季他都率领茶厂职工200余人,深入茶区宣传国家茶叶购销政策,协助茶区茶农做好春茶采制工作。在与茶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他深切感受到茶农采制的辛苦,为此立愿实现茶叶采制技术机械化,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针对珠茶闷炒时间过长,严重影响珠茶香味,在调查总结茶农制茶经验的基础上,他研究出杀青叶揉捻后稍加烘焙,缩短炒制时间,减少叶量的方法。此法对提高珠茶香气有明显效果,波茶农称为“珠茶快速制茶法”,在绍兴、宁波两区推广深受好评。总结十年从事茶叶生产实践的经验,使他体会到,一切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的信念。这成为他以后3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主要论著

 

1 陈尊诗,林宏清.绿茶长炒青初制机械研究初报.茶叶科学,1964(1):62~70

2 陈尊诗,舒南炳.红茶加温萎凋槽研究报告.茶叶科学,1964(2):1~8

3 陈尊诗.转筒式连续杀青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分析.茶叶科学,1965 (1):7~13

4 陈尊诗.国内外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及展望.茶叶机械,1980(2):1~3

5 陈尊诗,顾峥等.6CKL-20型颗粒绿茶初、精制连续化装置的研究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年报,1983:22~25

6 陈尊诗.论外销绿茶品质与茶机及工艺的关系.茶机设计与研究,1983 (2):1~3

7 陈尊诗.论提高红碎茶品质的技术关键.广东茶叶科技,1987(1):21~24

8 陈尊诗,刘新等.BBT-2500型红碎茶初、精制流水线的研究.茶叶机械,1988(4):1~6

9 陈尊诗.我国茶业机械化及科技发展四十年大事记.茶叶机械,1990 (4):1~8

10 陈尊诗,刘新等.6CYR-20型三翼转子振切机、6CTC-500型四联齿辊揉切机.茶叶机械,1994(3):9~13

技术成就

 

1958年7月15日,对陈尊诗来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是他为中国茶业加工全面实现机械化愿望踏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始研究茶叶生产机械化的第一天。20世纪50年代初期,茶叶初制几乎全靠手工,功效低、劳动强度大,茶农生活贫困。为此,他于1957年就开始研究茶叶炒干机。1958年,陈尊诗在嵊县发现一台滚筒形饲料炒干机,经试用作茶叶杀青有色绿香高的优点。这使他得到启发并于1959年试制成一台用于杀青的滚筒型样机在茶叶所试验场试用。后经多次研究改进,终于形成6CAT-50,6CAT-60,6CAT-70,6CAT-80型转筒式绿茶杀青机系列产品,在全国推广5000余台,还制成燃油转筒杀青机出口至斯里兰卡、摩洛哥等国,1978、1979年两次获得浙江省科技大会三等奖。1963年,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反映,浙江-58型长炒青成套机器制成的茶叶外形与内质低于手工,极需改进提高。陈尊诗经调查,分析造成绿茶外形松、扁、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机械结构设计不合理和制茶工艺不科学造成的。因此,他提出改进结构的设计方案和图纸,1964年试制出样机,1965年再次加以改进,同年10 月通过新产品鉴定。研制成的6CAG-84锅式杀青机,6CR-55型盘式揉捻机,6CC-84型往复式炒干机,6CCT-80型圆筒式辉干机,结合揉捻叶经烘干机烘后再炒新工艺,制出了符合我国传统风格的炒青绿茶。1982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推广二等奖(注:浙江省农业厅上报)。陈尊诗除研究绿茶初制机械外,还对红茶机进行研究。据1964年调查,严重影响红茶品质的原因是国内全靠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采用这种传统方法时,常因春季多雨无法萎凋而产生大量鲜叶变质,致使经济损失很大。陈尊诗根据国内外资料,于1964年在所内搞了一条简易的萎凋槽。消息传至南湖林场,场领导要求试制8台,经1965年春茶试用,效果良好,成为茶叶机械中的一大突破。1965年10月通过科研鉴定,不久在全国红茶产区推广数万条,节省了基建投资,提高了红茶品质,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与此同时,陈尊诗结合援助几内亚建立玛桑达茶厂的工程项目,在杭州市茶机研究所、杭州茶机总厂(原杭州农机厂)的共同努力下,设计试制成功红碎茶初制机械5种,精制机械12 种,并通过了部级新产品鉴定。1966年,我国实现了主要茶类红、绿茶初、精制全程机械化。

主要贡献

 

陈尊诗除研究红、绿茶初、精制制茶机械之外,早在1959年就开始研究采茶机。他和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同志协作,于1960年共同研制成功南茶702型往复切割式采茶器,并提出往复切割式采摘机构“干脆利落,茶芽完整是今后机动采茶机最有效的采摘机构”的结论,为我国采茶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20世纪70~80年代,陈尊诗担任茶机研究室主任期间,组织了室内采茶机研究组。该组在1978年十二国农机展览会农机化办公室留购日本采茶机和修剪机的基础上,于1983年研制出4CSW-910型双人抬采茶机,XD-750型单人手提修剪机,XS1040,XD-1040A型双人抬式修剪机,以及XZ-800型和XZ-1200 型两种茶树重修剪机。同时,协助萧山成立采茶机厂。从日本引进小马力汽油机1500台,先后生产采茶机、修剪机千余台。为我国采茶机械化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70594

更新日期:2024-11-21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