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
  • 车载音乐
  • 车载视频
  • LRC歌词
  • 简谱图片
  • 手机铃声
  • 名人简介
  • 汽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 - 韩国 - 李文烈(韩国)
李文烈(韩国)

李文烈(韩国)

李文烈1948年5月18日在首尔市钟路区清云洞出生,爸爸是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朝鲜战争爆发后1个人去了北朝鲜,留在韩国的家人被贴上共产主义协力者的标签。
展开

个人经历

李文烈1948年5月18日在首尔市钟路区清云洞出生,爸爸是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朝鲜战争爆发后1个人去了北朝鲜,留在韩国的家人被贴上共产主义协力者的标签。

  他幼年和少年时代过得很辛苦。小学毕业后展转庆尚北道各地。

  1964年通过高中入学检定考试入读安东高等学校,用功读书的他陷入精神的不安定状态,1年后退学,去釜山。

  1968年,通过大学检定考试取得大学入学资格,入读国立首尔大学学习国语(韩语)教育,大学时代参加文学社团、文学活动。

  大学没有毕业就退学,结婚,去当兵。

李文烈

  步入文坛作品是1977年的《人的儿子》,1979年发表的《塞下曲》是他的成名作。

  他的名作还有《皮浪的猪》(1989年)、《英雄时代》(1990年)、《边境》(1990年)、《诗人》(1991年)、《选择》(1997年)、《金翅鸟》、《青春肖像》、《诗人和盗贼》、《三国志》(《三国演义》)等。

  已有日译本、英译本和3种汉译的《扭曲了的英雄》在1989年被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服兵役等自身体验常被他用作描写的素材,《我们扭曲的英雄》写学校小团体的政治斗争,《英雄时代》写共产主义者辈出的家族受连累的苦情,《皮浪的猪》写当兵退伍归乡途中男性的团体暴力。

  在写实主义的白描中,使用许多意象,有些难解的词语,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隐含强烈的批判性,让读者目眩神迷。

荣誉

1979年:得《东亚日报》新春文艺奖、第3届今日作家奖。

1982年:得第15届东仁文学奖。

1983年:得大韩民国文学奖。

1984年:得中央文化大奖。

1987年:得第11届李箱文学奖。

1992年:得第37届现代文学奖、第24届大韩民国文化艺术奖。

1994年:9月起出任世宗大学国语国文学科教授(1997年6月辞任)

1998年:得第2届21世纪文学奖。

1999年:得湖巖奖艺术奖。

2003年:12月起出任大国家党公选审查委员会委员。

青春肖像

李文烈的自传体小说《青春肖像》,描写了贯穿着苦恼和彷徨的年轻时代。作者在《青春肖像》的后记里写道:

如这本书这样与我的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也是少见的。虽然因为不可思议的感伤和爱,它带有戏剧性的夸张和美化的弊端,但是在它的每个地方,都有对发热病似的走过来的我的年轻岁月的怀念和悔恨,并且在喘息。将来,无论我写出与这本书比较起来在文学上多么完美的作品,而且无论哪位评论家如何评论,我的最大爱惜都将停留在这部作品里。

那么好走吧,亲爱的我的精神的孩子,带着疤痕的我青春的肖像啊。

读着后记,我理解了《青春肖像》的叙述主体,即现在的“我”为什么对叙述对象,即过去的“我”进行夸张和美化,并且为过去的我进行了“合理化”和“辩解”。可以说这正是和李文烈先生对过去的自己的爱相通的。

在由大约两年时间里发表的三个中篇构成的《青春肖像》中,叙述者所叙述的内容,正如李文烈先生的告白,与他的实际经历是基本吻合的。根据作家年谱, 第一部《河口》和1965年在高中中途退学,过了三年浪荡生活,1967年患了大约六个月的肠伤寒,才有了上大学的念头,经过大学入学考试于1968年进入首尔大学师范学院相对应;第二部《我们快乐的青春》和1969年加入首尔大学师范学院文学会相对应;第三部《那年冬天》,与1970年在师范大学中途退学后的经历有点差异,但是作家曾经谈到,《那年冬天》是以在首尔大学师范学院休学后漂荡一阵回到故乡,在哥哥开的酒家兼旅馆的地方工作为原形写的,因此可以说同样和他的经历相关。

虽说这是自传体作品,但是既然是小说,就不能把作家的体验和小说的内容看作是完全同一的。作品的美学价值,理应从小说的形象化的叙事方式里寻找。

该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三部曲《河口》、《我们快乐的青春》、《那年冬季》中,通过“我”这个叙述者的典型的回忆式叙事方式,展示了叙述的一贯性,同时,将作为叙述对象的过去的“我”,和作为叙述主体的现在的“我”俨然区分开来,表现了视角的二重性。

通常在第一人称小说里,一般只表露前者,即便是分离地显露,现在的“我”的立场基本上是掩藏的。但是在《青春肖像》中,后者展露了自己的主张,展现着他的权威。当然,本作品叙述的焦点无疑是在前者,但是由于后者的不断干涉,读者可以通过多角度的视线,在多种情感的体验中思索许多东西。

通过年过三十的,现在已经是成熟的成年人的“我”, 和二十前后的“发热病似的走过来的”未成熟的青年的“我”,读者可以从不同的位置更充分地理解人生,而且由于描绘出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而且要经历一次的青春岁月,读者也可以与自己的人生进行比照,从而引起更大的感应。

更新日期:2024-12-24

免费下载联系我们下载帮助免责声明版权声明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撤稿声明作品投搞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公开搜索结果,不保证100%准确性,仅供参考,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提供版权证明来信通知,我们72小时内删除!

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非赢利性网站,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删稿邮箱: pgdjz@qq.com

Copyright @ 2023-2024 www.pgd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